華山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華山,古稱「西嶽」,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一,海拔2154.9米,位於陝西省西安以東120公裡歷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華陰市境內,北臨坦蕩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黃河,南依秦嶺,是秦嶺支脈分水脊的北側的一座花崗巖山。憑藉大自然風雲變換的裝扮,華山的千姿萬態被有聲有色的勾畫出來,素有「奇險天下第一山」之稱。它的歷史衍化可追溯到1.2億年前,據《山海經》記載:「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裡。」
華山被稱為西嶽與東嶽泰山並稱,最早見於《爾雅·釋山》一書。西嶽這一稱呼據說是因周平王遷都洛陽,華山在東周京城之西,故稱"西嶽"。以後秦王朝建都鹹陽,西漢王朝建都長安,都在華山之西,所以華山不再稱為"西嶽"。直到漢光武帝劉秀在洛陽建立了東漢政權,華山就又恢復了"西嶽"之稱,並一直沿用至今。
華山以其峻峭吸引了無數瀏覽者。山上的觀、院、亭、閣、皆依山勢而建,一山飛峙,恰似空中樓閣,而且有古松相映,更是別具一格。山峰秀麗,又形象各異,如似韓湘子趕牛、金蟾戲龜、白蛇遭難……。峪道的潺潺流水,山澗的水簾瀑布,更是妙趣橫生。並且華山還以其巍峨挺拔屹立於渭河平原。東、南、西三峰拔地而起,如刀一次削就。唐朝詩人張喬在他的詩中寫道:"誰將依天劍,削出倚天峰。"都是針對華山的挺拔如削而言的。同進華山山麓下的渭河平原海拔僅330-400米,而華山海拔2154.96米,高度差為1700多米,山勢巍峨,更顯其挺拔。
現在的華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東峰「朝陽」、西峰「蓮花」,三峰鼎峙,「勢飛白雲外影倒黃河裡」,人稱「天外三峰」。還有雲臺、玉女二峰相輔於側,36小峰羅列於前,虎踞龍盤,氣象森森,因山上氣候多變,形成「雲華山」、「雨華山」、「霧華山」、「雪華山」給人以仙境美感。是所謂的西京王氣之所系。
華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據清代著名學者章太炎先生考證,「中華」、「華夏」皆因華山而得名。《尚書》裡就有有關華山的記載;《史記》中也有黃帝、堯、舜華山巡遊的事跡。華山亦留有了無數名人的足跡,傳說故事和古蹟。自隋唐以來,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詠華山的詩歌、碑記和遊記不下千餘篇,摩巖石刻多達上千處。自漢楊寶、楊震到明清馮從吾、顧炎武等不少學者,曾隱居華山諸峪,開館授徒,一時蔚為大觀。而建於漢武帝在位時的西嶽廟,有著「陝西故宮」和「五嶽第一廟」之稱譽,這是五嶽中建制最早和面積最大的廟宇。中國歷史上,曾有56位皇帝曾到此山巡遊或舉行祭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