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愛於鬧市,相忘於江湖。愛一個人,有時候,是前世的緣分,有時,卻又是今生的業障。愛有時是自己到來的,慕然回首,它明媚地盛開在你的面前。愛有時又是你苦苦尋找到的,千山萬水,用盡一生心,它才和你會面。
但無論怎樣,愛過之後,對於人世間的幸福與痛苦,才有了最深的領悟。
愛情,似乎是人心中最長的一條路,有時候,即使你知道永遠走不到終點了,卻依然走不出去。
一份屬於自己的愛情,會讓你幸福一生。而一份不屬於自己的愛情,卻足以毀掉一生。
如果是後者,我們要做的,是儘早放下執念,相忘於江湖,雲歸雲,水歸水,各自安好,才是晴天。
不求今生,不問餘生
失去一份愛,就別再抱任何幻想。當一個人變心了,就像食物變質,別再幻想,還會有愛的味道。你要做的,是將它倒掉,態度堅決,不可猶豫。
人生的很多痛苦,往往是因執念太深。忘不了,是因為放不下,捨不得。或者,你根本不敢承認,你失去這份愛了。所以,有時候,忘不了,不是因為你愛得有多深,而是因為,你的懦弱。
不必再回憶什麼。把照片刪除,聊天記錄刪除,那些天長地久的誓言,恩恩愛愛,你儂我儂的話刪除。把和他有關的一切,都清理乾淨。該扔掉的扔掉,該歸還的歸還,該要回的要回,分清彼此,斬斷瓜葛。
哭一場,然後擦乾眼淚。心裡的痛苦,要釋放出來。找一個合適的地方,一個合適的場景,或者一個合適的天氣,哭一場就好了。
或者,找一個朋友,跟她訴說你的一切。即便遭到嘲笑,遭到冷眼,但說無妨,說什麼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需要有人傾聽。藏在心裡的東西,最具殺傷力,一旦說出來,就完全沒有了傷人的鋒芒。
然後認定:不求今生,不問餘生。今生不再有他,餘生也不會。人往往都是這樣,有些事一開始無法接受,但當成了事實,也就慢慢接受了。關鍵是,你要承認這是事實。
改變自己,喚醒自我
愛一個人,會不經意間為他改變自己。總是想著,要做一個他喜歡的人,要成為他喜歡的樣子。你可能步步留心,事事小心,害怕做錯什麼,說錯什麼。你總是要求自己,凡事要做到完美。
然而,自己本該是什麼樣子呢。當失去一份愛情時,可能就有答案了。
當然,你不必找回原來的自己。你只需做一個全新的自己。有時候,忘不掉一個人,就是因為,你還執著於原來的你,你的思維方式,興趣愛好,點點滴滴,都打上了那個人的烙印。
你需要換一個全新的形象,改變穿著習慣,拋棄以前的風格,從顏色、樣式到品牌,一一改變。不再去以前的商場,不再狂以前的網店。你這樣做,不是在和自己賭氣,而是,你要證明,沒有對方,自己活得更好。
改變飲食,不再吃他最愛吃的東西,不再一直為了保持身材只吃「健康食品」,綠色蔬菜。不妨大口吃肉,不妨嘗嘗「垃圾食品」,不妨醉一次,不妨光著腳丫踩著凳子嗑嗑瓜子……這不是自甘墮落,而是換一種方式,愛自己。
改變興趣愛好,不再看以前喜歡看的電影,不再讀以前喜歡讀的書,嘗試著換換類型。球賽什麼的,就算了吧,綜藝節目不香嗎,反之亦然。自己
運動起來,去跑步,聽風聲,看山色。不管以前喜歡什麼運動,現在只管跑起來就是了。每天跑,一直跑,沐浴陽光,感受風雨,將所有的悲傷與眼淚,統統拋在後面。
擁有事業,關心親人
放下一段感情,最好的方式,莫過於醉心於自己的事業。一個人要做到真正獨立,首先,要做到經濟上的獨立。
我想到張幼儀,當初,徐志摩為了自己所謂的自由愛情,無情拋棄她,要與她離婚時,她的腹中,還懷著徐志摩的孩子。張幼儀知道,自己自始至終,都沒有獲得徐志摩的愛。痛苦之後,她終徹悟:人生需要自我獨立。
於是,她很快振作起來,生下孩子,她不再悲悲戚戚,與徐志摩籤下離婚協議書,之後學習德語,攻讀幼兒教育學。回國之後,她在大學教德語,之後創辦了自己的服裝公司,生意做得風生水起,還進入金融業,成為中國第一位女銀行家。
張幼儀失去徐志摩的愛,卻把悲痛化為信念,專心事業,從而贏得了更美麗的人生。
努力工作,擁有一份自己的事業,是快速放下最佳方法。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在事業上尋找成就感,獲得成功,人生的境界自然會變得開闊。
除此之外,你還可以多關心親人。從愛情的失意裡走出來,天地會變得寬廣。你會發現,最愛你的人,其實一直都在。也許你心裡每天想著的是那個你愛的人,但你的父母卻每天都牽掛著你。
回到父母身邊,回到親人身邊。多和父母聊聊天,多關心他們,陪伴他們。人生短暫,我們最應該珍惜的人,就是父母親。在父母面前,那些愛情裡的糾葛與雜念,又算得了什麼呢。
當你為愛情難以自拔,一葉障目時,不需要將內心修煉到極高的境界才能超脫,只需想一想你的父母就好了,心裡裝著父母,就裝下了整個世界。
此時,愛恨情仇,便已輕若一粒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