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情中,真正的放下,不是你想到他的時候會恨他,不是你想到他的時候會怪他,也不是你想到他的時候都是記得他的不好,更不是想到他的時候和他相關的什麼事情都說記不起來。
真正的放下是每當你想到他,依然會記起他曾經給過你的溫暖,依然沒有忘記兩個人一起經歷過的點點滴滴,但是這些所有,你都明白這是一份回憶和經歷而已,你也只把它們當作一份過去的事情,你不會再有任何的不甘心、不會再有任何的懊悔、更不會想要和他再續前緣的想法了。
所以,放下不是「刻意忘記」,而是「我還記得,但是又如何呢?」
如何才能正確地放下一個人,讓我們用最快的時間走出失戀的陰霾而去迎接新的美好生活呢?
一、認清原因:是什麼導致你明明跟一個人早已分離,卻依舊總是想著和他的回憶呢?
因為你只是失去了與他的戀愛關係,但不代表兩人的心理或生理的「互賴模式」消失了
也就是說,你們共同經歷的時間和回憶,已經在現實中形成了一種相對契合的模式,你們為了更融洽地相處,對自己不斷修刻,逐漸互補,形成一個相對配合的完整個體——而當對方突然抽離,走的不僅是他的人,更是你的另一半生活。
二、了解過程:你還要在「放不下,不甘心的執念」中持續多久?
美國健康心理學家庫伯勒羅斯提出過一個「重症患者五個階段」理論,用在失戀中也同樣有效。
分別是:否認、憤怒、談判、絕望和接受。
也就是說,只有經歷到最後一個「接受」階段,才能慢慢真正放下對一個人的執念。
可是,多數人都在前四個階段中找不到出口,一直循環在其中痛不欲生。
三、具體做法:如何科學有效地放下,真正截斷一段感情?
你會發現,其實你對一個人有執念的原因,多數來源於你自己的心理因素。所以我們也要通過科學的心理控制法,來按部就班、有規律可循地放下這份執念。
心理學家佩格·斯特裡普和艾倫·伯恩斯坦提出過一個專有名詞:目標脫離。
第一步,認知脫離:接受分手的事實。
你要學會接受現實,讓自己儘快進入前面提到的「重症患者五個階段」中的接收階段。
第二步,情感脫離:正視自己的情緒,別逼著自己放下!
如果你此刻深陷情感的牢籠,比如喜歡一個人卻得不到,比如失戀了卻忘不掉,那麼,別再去掙扎了,別再去強迫自己去忘記和放下他了,因為這是不科學的,也自然是無效的。
強迫自己去放下和忘記,只可能帶給你兩個結果:
暫時壓制,但是後面只會更多地反覆。 有過強迫自己放下的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哪怕你這一段多麼努力的忘記,即使暫時取得一些效果,但後面都會再次更嚴重的反覆。
因為強迫放下,行動不積極,不以目標為導向,錯過機會。那些反覆強迫自己放下,往往會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去和自我做鬥爭,每天一部分時間用在回憶,一部分時間用來勸慰自己放下,每天都在糾結,現實的行動力減弱,導致可能機會來臨,也沒法把握。
更重要的是:很多時候,不放下恰恰是你真正可以放下的開始
第三步,動機脫離:不要自責,自己並不虧欠對方
你現在是對他有執念的,這是因為你的動機還是想跟對方在一起,所以,你很可能進行內歸因,覺得是自己把這段關係搞砸了,或者覺得自己很虧欠對方,所以你會更加後悔和痛苦
所以,現在你要做的,就是說服自己,你並不虧欠他。
第四步,行為脫離:以新代舊,行為激活
1)新的行為,代替舊的行為,比如:去運動健身,去學習畫畫,去認識更多朋友,去做一些你之前一直想做但沒去做的事情,比如去哪裡旅行,比如體驗次潛水或者拳擊。你需要讓自己有一個全新的生活狀態和生活模式。
2)利用新目標來代替舊目標,找個新的目標去轉移注意力,這是最常規也是最有效的一種方式:以新代舊。去努力擴大自己的社交圈子,努力接觸新人,雖然這對你來說不容易,但你也要努力去做,要用新的回憶代替舊的回憶。
也許你們的故事還沒結束,緣分還會讓你們重新走在一起,也許你會遇見新的更合適的人,但前提都是,你都應該儘快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和心態,走出痛苦,一切才皆有可能。感情裡沒有萬能公式,具體問題還要具體分析,每一步都要謹慎、謹慎、再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