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與機遇總是如影相隨。
2020年上半年,疫情突如其來,它不僅打亂了無數人的工作節奏,改變了他們的生活習慣,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不斷變化,許多傳統業態、新興業態也發生著變革,有的是依託於新一代數位技術的應用落地,有的是特殊時期下加速發展的細分領域。事實上,各行各業並未被「黑天鵝」嚇退,尤其是在全面復工復產後,如同久旱的戈壁迎來及時雨,一度被抑制的消費力得到了空前的釋放,再次增強了資本市場的信心。在這裡面,此前便有著亮眼表現的直播電商延續強勁勢頭,當之無愧成為後疫情時代的一大風口,不但被各個領域的企業視為流量熱點,各地政府更親自下場,獻出了自己的首場帶貨直播。
無論是賣貨,還是營銷,是地裡莊稼,還是天上火箭,直播帶貨已經慢慢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然而,直播行業的蓬勃發展,卻難以掩蓋其引發的種種問題。由於監管相對滯後,準入門檻較低,主播素質良莠不齊,致使三俗充斥網絡、虛假誇大宣傳成風、假冒三無產品泛濫、售後服務難以保障,成為消費者投訴重災區,直播電商爆發式增長帶來的諸多問題日益凸顯,亟需解決。
近日,中國商業聯合會發布《中國商業聯合會關於下達2020年第二批團體標準項目計劃的通知》,文件要求,由中國商業聯合會媒體購物專業委員會牽頭起草制定行業內首部全國性社團標準《視頻直播購物運營和服務基本規範》和《網絡購物誠信服務體系評價指南》等兩項標準(以下簡稱《標準》)。
那麼,《標準》正式發布執行後,直播帶貨是否就將有規可循,有據可依,行業能否從此迎來標準化發展,進入「監管時代」呢?對於這些疑問,首部全國性直播電商標準的兩家起草單位之一——廣東景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聞俊峰表示,直播亂象給行業本身造成了不少負面影響,《標準》的起草發布制定,將有利於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對促進消費擴容提質起到積極作用。
海通社:我們打開很多直播APP,就可以發現,不僅一些網紅、主播在帶貨,一些著名企業家、明星也開始涉足直播領域。直播帶貨這麼火,您覺得裡面是哪些因素在推動呢?
聞俊峰:最初的主播和網紅,並不「帶貨」。但是當主播獲得巨大流量之後,自然就要考慮如何將流量變現,於是,「電商+直播」模式應運而生。過去這半年,「直播電商」整個業界取得爆發式增長,其中的農副產品就是很好的例子。受疫情影響,原有線下銷售渠道受阻,像部分農民只能把大米囤積在家裡,卻無法出售。但電商直播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只要一部手機,農民就能成為主播,為自家的農產品帶貨。
海通社:我們留意到,一直以來,「購前衛」平臺都很重視農副產品這一塊的發展,相對於其他熱度更高的比如數碼類和美妝類產品,農副產品為什麼更讓您看好?
聞俊峰:從小我就在農村長大,至今記得每年一到制茶季節,父親都會起早貪黑,在承包的茶田裡忙活。有一次,我很久沒看到他,就問他折騰這麼長時間,賣這些茶葉能賺多少錢,知道100斤茶葉只能賺不到800元,而當時還是市場行情很不錯的時候,外面一斤能賣上千塊。從那個時候我才明白,鄉裡茶葉的收購價是這麼低,相對於收購商至少5倍的利潤,在田地裡辛勤勞作的農民群體根本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
我想父親這種情況是很有普遍性的,它就像中國億萬農民的一個縮影:源頭產品「小而散」的格局,造成貨源不集中,而要把產品集中起來,流通環節必然要增加。怎麼解決這個癥結?就像我剛剛提到的,我想直播電商就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它可以推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利用直播帶貨、社交電商等新業態,讓越來越多的農民都將享受到時代發展帶來的紅利。
海通社:關於這方面,有哪些例子?
聞俊峰:比如前段時間,我們就組織了一次到貴州的實地考察。在那裡的玉屏侗族自治縣,肥沃的土壤、適宜的PH值、充沛的光照造就了當地的一大特產——玉屏聖桃,由於地理環境優越,玉屏聖桃不但皮薄肉脆,成熟後含糖量更可達17-18%。然而,當地沒有冷庫,同時缺乏成熟的銷售渠道和專業的營銷團隊,導致聖桃的銷售存在一定的困難。
正所謂「酒香也怕巷子深」,目前,「購前衛」已經與相關部門達成了合作意向,相信該縣500萬斤聖桃在7月份成熟後,也很快會在我們平臺上打響品牌。
海通社:正如我們前面提到的,一方面,疫情下直播電商有很好的表現,它不但能為農民去庫存,也在後續為許多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提供了銷路,但另一方面,直播電商的「野蠻生長」也帶來了不少現實問題,作為《標準》的起草單位之一,您是怎麼看待這一情況的呢?
聞俊峰:隨著直播電商的熱度不斷攀升,行業內部確實出現了不少亂象,有些主播用低俗、挑逗的語言博眼球,製造噱頭。此外對於宣傳的內容,誇大產品功效、誇大產品質量的做法也時常誤導消費者,給他們帶來損失。為此,我們也希望《標準》能夠發揮引導作用,因為在我看來,主播在直播活動中,應當保證信息的真實可靠,「真善美」永遠勝過那些炒作出來的流量。
現在,我們看到許多農民在田間地頭直播,儘管有些青澀、粗糙,但那種完全不加濾鏡的原生態畫面,反倒為他們積累了不少的粉絲。未來,我們還將舉辦相應的主播培訓、主播比賽,積極為直播帶貨健康發展提供支持。
海通觀察:有規可循,有據可依只是第一步,直播電商行業若想取得更大發展,政府、行業、企業缺一不可。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像廣東景豐網絡這樣的企業站出來,各方形成合力,對直播中的各類違法行為堅決說「不」,長此以往,才能促使這種新模式走上規範化發展的快車道,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文/葉浩文 何樂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