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很多中醫在給患者調理身體的時候,在方劑中往往都會加上一味甘草。為何要這樣?因為甘草是個「和事佬」,有它在,就不怕其他中藥混合在一起不和諧。古今名醫,幾乎都喜歡用甘草,大名鼎鼎的醫聖張仲景、藥王孫思邈、中醫泰鬥張錫純,等等,不一而足。
那麼,甘草究竟是一種什麼「東西」呢?甘草是一種喜愛生長在荒漠草原或是沙漠邊緣的頑強植物,自古以來以它的根莖入藥,被醫者們廣泛使用,更是給了它「藥中國老」這樣高的「榮譽稱號」。何為「國老」?就是「國之重臣」的意思,李時珍便在《本草綱目》中明確提到,甘草「調和眾藥有功,故有國老之號」,可見甘草這一味中藥在臨床使用中的重要地位。
甘草除了有「國老」的稱號之外,還與人參、茯苓、白朮並稱「中藥四君子」,它不僅僅是可以調和諸藥的和事佬,還有很強的補益作用,現代很多喜歡養生的人們,時常喜歡用甘草來泡水喝。的確,用甘草泡水喝,可以起到補益中氣、清熱解毒的妙用。
而喜歡養生的人們,不僅僅喜歡用甘草泡水喝,也有很多人喜歡用黃芪泡水喝。那麼,問題來了,黃芪和甘草可以一起泡水喝嗎?假如能,究竟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答案是肯定的,黃芪和甘草自然是可以相互搭配的,而且用處也不凡。
黃芪這味中藥,在古時候就被醫家們稱之為「補藥之長」,補氣能力一點也不輸給「中藥四君子」。對於黃芪的妙用,不管是傳統中醫還是現代研究,都在不停挖掘黃芪身上豐富又強大的作用。總體來講,黃芪具有益氣固表、利水消腫、斂瘡生肌等基礎功效,還有保肝、降血壓等藥理作用,也正是因為如此,黃芪越來越成為大家的寵兒,現今已經是「網紅中藥」。
如果將「網紅中藥」黃芪與「藥中國老」甘草搭配在一起,泡作一碗茶飲,究竟會讓我們收穫哪些養生妙用呢?我們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
1.補益中氣
黃芪和甘草都是補氣藥,最重要的功效自然是補氣了。黃芪味甘性溫,入脾和肺經,主要可補益肺脾兩經之氣;而甘草補脾肺益,祛痰止咳,因此兩種藥物配伍,對於肺脾氣虛之人有著很好的調養效果。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若脾氣虧虛,則可見飲食不振、消化不良,時常洩瀉,且脾虛不化,體內則痰溼始生。肺氣虛可見久咳不止,咳聲低微,再加上痰溼犯於肺,就會出現痰多難排的情況。肺脾同時虧虛,以中老年多見,這時便可使用黃芪加之與甘草這一經典搭配。
2.斂瘡生肌
其實中醫可不僅僅是解決內科疾病,外科方面中醫同樣在行。疔瘡癤癰,多因熱度熾盛,血敗肉腐而致。而黃芪具有託毒排膿、斂瘡生肌的功用,因此在解決瘡瘍類的皮膚病方面,黃芪也有著很好的優勢。同時,甘草除了補益,其實還可以清熱解毒,因此兩藥配伍,還可以用於幫助瘡瘍等皮膚病的恢復,特別是本身正氣虧虛、託毒無力之人。
總的來說,黃芪和甘草都是可以補氣的中藥,因此主要也在治療改善虛證方面起著作用。但是大家平時在使用的時候,需要注意幾個問題。一是兩者都是甘溫之品,本身陰虛火旺之人自然不宜多服;二是若近期出現感冒等外感疾病時應儘量不要服用,否則可能會導致氣機鬱閉,邪閉於內,引發其他不必要的麻煩,待表邪解除後方可使用。三是在中藥材質的選擇上,若是需補益中氣,則宜用炙甘草、炙黃芪;若是需用於託瘡解毒,則可用生甘草、生黃芪。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無常,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