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精靈」!珠海首次記錄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鸛

2020-12-23 東方財富網

12月16日,記者從珠海市觀鳥協會獲悉,該協會鳥類調查專業人士12月12日開展海岸線生態調研時,在富山工業園雷蛛墾區新二圍墾區水域發現兩隻珍稀候鳥黑鸛。經該協會大量實地調研和資料檢索比對,確認這是在珠海市首次記錄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

黑鸛和蒼鷺。通訊員張福慶攝

當日,珠海市觀鳥協會組織生態攝影師、資深觀鳥專家、鳥類觀察員及生態顧問等專業人士一同前往平沙、富山等地進行珠海海岸線生態調研。下午5時左右,一行人來到雷蛛墾區新二圍5000畝的湖區時,通過望遠鏡發現兩隻嘴、頭、頸、腳甚長,頭、頸和上體黑色和胸腹部白色對比明顯,體型大且壯實的水鳥立於蒼鷺間,經專家現場辨認,確認其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種——黑鸛。

據了解,黑鸛是一種大型涉禽,頭、頸、腳均長,嘴和腳紅色。頭、頸和上體綠色、紫色的光澤與胸腹部白色對比有明顯色差,飛行時翼下黑色,僅三級飛羽及次級飛羽內側白色。眼周裸露皮膚紅色。亞成鳥上體褐色,下體白色。

黑鸛是一種遷徙性鳥類。在我國主要在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繁殖;在華南、西南、長江中下遊和東南沿海地區越冬。

黑鸛曾經分布較廣,但近幾十年種群數量在全球範圍內明顯減少。主要原因是森林砍伐、沼澤溼地被開墾、環境汙染,致使黑鸛的主要食物如魚類和其他小型動物來源減少,加上人類幹擾和非法狩獵,使黑鸛種群數量不斷減少,故被先後列入《華盛頓公約》《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Ⅰ級保護動物。

據該協會來自澳門的高級生態顧問李博士介紹,黑鸛主要在淡水水體活動,覓食在幹擾較少的溪流、湖泊、水塘、農田、沼澤和草地,較少進入鹹淡水溼地,本次在雷蛛墾區發現,可能與珠江口西側多個溼地接近其遷徙路線,且水深適合、魚蝦豐富、較少人為幹擾有關。

珠海市觀鳥協會會長郭竣工介紹,該協會經過大量的實地調研和資料檢索工作,確認這是第一次在珠海市記錄發現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這兩隻珍貴的黑色「精靈」選擇來珠海越冬,說明珠海的濱海溼地對候鳥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大家有義務一起保護濱海溼地資源,共同維護濱海溼地的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

新聞來源:珠海特區報

審讀:喻方華

(文章來源:深圳商報)

相關焦點

  • 珠海首次記錄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 市觀鳥協會在富山發現珍稀...
    原標題:珠海首次記錄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 市觀鳥協會在富山發現珍稀候鳥黑鸛   12月16日,記者從珠海市觀鳥協會獲悉,該協會鳥類調查專業人士12月12日開展海岸線生態
  • 珠海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鳥類
    珠海首次發現! 近日,鬥門雷蛛墾區新二圍墾區水域驚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鸛!
  • 首次現身珠海!這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珠海首次發現這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12月12日在鬥門富山工業園雷蛛墾區新二圍墾區水域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鸛從珠海市觀鳥協會獲悉,該協會鳥類調查專業人士12月12日開展海岸線生態調研時,在富山工業園雷蛛墾區新二圍墾區水域發現兩隻珍稀候鳥黑鸛
  • 動物志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之鳥類
    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我國鳥類學家經多年考察,於1981年5月在陝西省洋縣重新發現朱䴉種群,也是世界上僅存的種群。       此後對朱䴉的保護和科學研究進行了大量工作,並取得顯著成果。特別是飼養繁殖方面,於1989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孵化成功,自1992年以來,雛鳥已能順利成活。至1995年,我國的野生朱䴉種群約35隻,飼養種群有25隻,為拯救這一珍禽帶來了希望。朱䴉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武漢三環線內的鳥類棲息地:吸引珍稀鳥類黑鸛
    根據武漢市觀鳥協會的長期跟蹤記錄,在天興洲共分布野生鳥類229種,佔武漢市分布鳥類的53%,不僅有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黑鸛,還包括小天鵝、灰鶴、白琵鷺、遊隼等國家Ⅱ級以上重點保護野生鳥類27種,湖北省重點保護野生鳥類49種。  【解說】從2014年12月開始,武漢市觀鳥協會首次在天興洲觀測到6隻黑鸛。此後每年冬春季,都記錄到黑鸛在此越冬。
  • 陝西首次發現瀕危鳥類鉗嘴鸛 與朱䴉同框悠然覓食
    近日 ,攝影愛好者在陝西洋縣的黨河邊拍到了鉗嘴鸛和朱䴉同框覓食的珍貴畫面,這也是這種生活在熱帶的瀕危鳥類第一次在陝西被發現。 拍到鉗嘴鸛的地方在洋縣黨河邊一處廊橋的屋脊上。它的羽毛呈灰白色,翅膀邊緣黑色。
  • 潛江首次發現大種群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
    湖北日報(記者汪訓前、通訊員張曉紅、李喜榮、郭浩)1月9日,潛江市林業主管部門組織全市2021年越冬水鳥同步調查時,在漢江興隆大壩下遊觀測到26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這麼大種群數量的黑鸛在潛江越冬尚屬首次。
  • 滻灞珍稀鳥類花名冊 看看到底都有啥!
    新年新氣象,這幾天電影《美人魚》的熱映喚起了大家愛護家園、保護環境的覺悟。滻灞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吸引著中華攀雀、黑翅長腳鷸、大天鵝等珍稀鳥類來這裡生活,它們由之前的「客人」變成了這裡的「主人」。其中,火烈鳥等世界級珍稀鳥類的到訪,更是刷新了滻灞鳥類的觀測記錄!
  • 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白鶴」飛臨玫瑰湖上空
    後經溼地公園管理中心劉斌科長辨認是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白鶴」。據劉斌科長介紹:目前溼地共發現64種野生鳥類,其中國家二級保護鳥類9種,在玫瑰湖溼地發現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白鶴」,實屬首次,這將是玫瑰湖溼地野生鳥類裡程碑的發現。山東黃河玫瑰湖國家溼地公園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眾多野生鳥類在此棲息、築巢、繁殖,成為眾多鳥類遷徙的必經之路,被人們譽為「候鳥驛站」。
  •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黑鸛原來在平谷!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最新的候鳥監測顯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黑鸛除在「中國黑鸛之鄉」北京房山現身外,在北京海澱、大興、順義、
  • 大河萬物生|「鳥中大熊貓」黑鸛緣何偏愛這一片黃河溼地?
    多樣溼地,鳥類自由。寒冬時節,孟津黃河溼地,又迎來了「熟客」——黑鸛,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它,號稱「鳥中大熊貓」,其稀缺性不言而喻。今年冬天,這裡一次性發現了70多隻黑鸛,大河報記者也有幸見證了這70多隻「一級來客」展翅飛翔的景象。
  • 新記錄到兩種鳥類!保山鳥類增至673種 居全省第三
    原標題:【生態】新記錄到兩種鳥類!這個地方的鳥類增至673種,居全省第三今年2月以來,保山市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記錄到了多個鳥類新記錄。近日,在日常監測工作、鳥類專項監測以及在鳥類攝影愛好者的觀察記錄下,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的鳥類增加了11種,分別是:白頭鷂、灰背椋鳥、寶興歌鶇、鳳頭雀嘴鵯、黑喉山鷦鶯、黃腰太陽鳥、黑短腳鵯、黑喉紅尾鴝、紅翅鵙鶥、理氏鷚(田鷚)和赤胸擬啄木鳥。其中,白頭鷂和灰背椋鳥是保山首次記錄到的鳥類。
  • 嘉蔭縣疫情期間救助一隻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瀕危鳥類「金雕」
    2月24日,嘉蔭縣烏拉嘎鎮團結社區居民救助了一隻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瀕危鳥類「金雕」。當天17時許,嘉蔭縣烏拉嘎鎮團結社區居民王巖在自家院內聽見異常聲音,好像有什麼東西從倉房頂掉落。他尋著聲音前去查看,發現一隻很大的「鷹」掉在地上。
  • 我市發現鳥類新記錄種「噪鵑」 系國家「三有」保護鳥類
    「此新記錄種為噪鵑,發現者為保護區科研科工程師趙永強。」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副主任陳浩告訴記者,至此,保護區內已發現並記錄到的鳥類增至18目54科404種。今年6月,在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的中實驗區內,科研人員經常可以聽到一種聲音響亮,且晝夜不停的鳥叫聲。這種鳥叫聲單一、獨特,是從高大茂密的樹林裡發出的。
  • 武漢三環線內有野生鳥類穩定棲息地 黑鸛連續7年來天興洲越冬
    18日,市園林和林業局在天興洲溼地組織開展武漢市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主題宣傳活動。現場,武漢市觀鳥協會會員明亮在洲頭又發現了黑鸛的身影,他通過單筒望遠鏡仔細觀察後,欣喜地告訴大家:「有32隻。」  天興洲是長江武漢段最大的江心洲。
  • 河池驚現一個神秘的身影,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鳥類?傻傻分不清坐標:河池環江   10月,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驚現一個神秘的身影……先來看看它「傲嬌」的身姿。   身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珍稀雉類,白頸長尾雉就是這麼自信! 【環江: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頸長尾雉】
  •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玉帶海雕驚現青華海,國內罕見
    3月14日下午,一隻玉帶海雕出現在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玉帶海雕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物種,在國內非常少見,為保山市新記錄。玉帶海雕(學名Haliaeetus leucoryphus,英文名:Pallas's Fish Eagle)。屬大型猛禽,全長約0.9米,空中展開雙翅可達2米。
  • 白頭鶴今年首次現身合肥 安徽位於「東亞-澳大利亞」鳥類遷徙通道
    安徽位於全球八條重要鳥類遷徙通道之一的「東亞-澳大利亞」通道之上,每年秋冬季節,大量越冬水鳥過境或在安徽越冬,總數達20萬隻以上。而合肥位於江淮之間,溼地資源豐富,歷來備受眾多鳥類青睞。近日,有鳥類愛好者在安徽廬陽董鋪國家溼地公園溼地保育區拍攝到正在遷徙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白頭鶴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天鵝、白琵鷺,這不僅是自安徽廬陽董鋪國家溼地公園建設以來首次發現白頭鶴在公園棲息,也是合肥今年第一次記錄到白頭鶴的身影。孫葆根是一名拍鳥愛好者,11月17日7時,他帶上攝影設備前往安徽廬陽董鋪國家溼地公園拍攝遷徙的候鳥。
  • 珍稀鳥類來京記
    新京報快訊(張璐 應悅)黑羽白腹、紅喙紅腿,大型涉禽黑鸛在水邊「優雅」捕食的畫面,往往讓觀鳥愛好者「眼前一亮」。近年來,從「中國黑鸛之鄉」房山,到魚蝦豐美、空氣清新的密雲水庫,黑鸛優美的身影出現在北京越來越多的地方。
  • 珍稀鳥類現身泉州!走,一起去看!
    日前,瀕危滅絕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譽為鳥類「活化石」的白鶴,出現在石獅溼地公園,而且棲息了近一個月後才遷徙往下一站。據悉,這是白鶴首次在福建省被記錄到。此前,泉州市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當中,僅有黑鸛、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3種,如今隨著白鶴的加入,使之增至4種。白鶴首次入閩,造訪石獅溼地公園據福建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志願者委員會主任委員、泉州市觀鳥學會會長吳軻朝介紹,此次首次造訪福建的白鶴是極其珍貴的溼地水鳥,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物種,瀕危等級最高,全球白鶴種群數量約4000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