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首次發現瀕危鳥類鉗嘴鸛 與朱䴉同框悠然覓食

2020-12-16 瀟湘晨報

近日 ,攝影愛好者在陝西洋縣的黨河邊拍到了鉗嘴鸛和朱䴉同框覓食的珍貴畫面,這也是這種生活在熱帶的瀕危鳥類第一次在陝西被發現。

拍到鉗嘴鸛的地方在洋縣黨河邊一處廊橋的屋脊上。它的羽毛呈灰白色,翅膀邊緣黑色。體形修長,與其他鳥不同的是,它的喙有明顯的凹陷,很像一把鉗子。這隻鉗嘴鸛時而在河邊的溼地與朱䴉白鷺一起覓食,時而飛上樹杈休息,悠然自得。只有兩隻喜鵲「欺生」,不停地繞飛,試圖驅趕這隻生面孔的大鳥。

鉗嘴鸛又名亞洲鉗嘴鸛,是肉食性涉禽,屬於遷徙性鳥類。它們體形很大,雙翅展開可達到81釐米。鉗嘴鸛生活在東南亞、南亞熱帶地區。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當地動物保護工作者預計,現在正是鉗嘴鸛遷徙的季節,在遷徙的過程中,它可能是受到環境的影響迷路落了單。在水草豐富的地區補充食物和體力後,會繼續它的遷徙。

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程師趙納勳表示,鉗嘴鸛主要分布在印度、東南亞一帶,2006年在中國雲南第一次被發現,這次在洋縣發現是陝西首次發現鉗嘴鸛。(總臺央視記者 陳武 郭升 白龍飛)

責編:李瑩瑩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自然散步 | 在「版納糧倉」遇見鉗嘴鸛
    這就是鼎鼎有名的鉗嘴鸛。5月初,我在西雙版納勐海縣進行鳥類調查時,在當地壩子田野裡,遇見大群鉗嘴鸛。它們在秧田裡悠然自得地覓食,與當地人和諧相處。我開得很慢,而且沒有明確的目的地,只要看到合適的環境,就停下來尋找水田裡的鳥類。快到著名的景真八角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忽見右邊水田裡有很多鷺鳥,還有不少鉗嘴鸛。我趕緊就近停車,提了器材走過去。田裡的水很淺,碧藍的天空與朵朵白雲倒映其中。白鷺、牛背鷺、鉗嘴鸛們都在分散覓食。
  • 武漢三環線內的鳥類棲息地:吸引珍稀鳥類黑鸛
    根據武漢市觀鳥協會的長期跟蹤記錄,在天興洲共分布野生鳥類229種,佔武漢市分布鳥類的53%,不僅有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黑鸛,還包括小天鵝、灰鶴、白琵鷺、遊隼等國家Ⅱ級以上重點保護野生鳥類27種,湖北省重點保護野生鳥類49種。  【解說】從2014年12月開始,武漢市觀鳥協會首次在天興洲觀測到6隻黑鸛。此後每年冬春季,都記錄到黑鸛在此越冬。
  • 貴州這種鳥比朱䴉罕見,紅色長腳橙色長嘴,都聚在樹上「建房子」
    湖泊河流與沼澤溼地,是鸛科動物最喜歡的地方。美麗的白頭䴉鸛,羽毛色彩鮮明,有一雙紅色的大長腿,以及橙色的長嘴,對溼地的依賴性很強,總是在水中覓食,在樹上「建房子」聚居。01比朱䴉罕見:50年難覓其蹤跡,出現在貴州威寧草海白頭䴉鸛十分漂亮,也十分罕見,是一種珍稀瀕危鳥類,也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據《中國鳥類野外手冊》介紹,白頭䴉鸛主要分布於印度至中國西南部,及印度支那等地。
  • 從命名到保護:與朱䴉有關的一切
    《朱䴉的遺言》裡面也提到日本當地野鳥會的工作和活動,包括主人公去觀鳥,就是看周圍的、身邊的這些鳥類。他們會關注朱䴉這樣的瀕危動物,也關注常見的鳥類。我們把極危、瀕危、易危這三個級別,都認為是受威脅的物種。朱䴉現在處於什麼樣的級別呢?處在瀕危級別。它曾經已經接近野外滅絕的級別,在中國重新發現並保護這個物種,使其從極危降到了瀕危。我們更加熟悉的大熊貓,它的級別從瀕危降到了易危。那什麼是野外滅絕?
  • 經近40年精心保護,一度瀕危的朱䴉已由在陝西洋縣發現時的7隻增至...
    原標題:經近40年精心保護,一度瀕危的朱䴉已由在陝西洋縣發現時的7隻增至5000餘只朱䴉 再度起飛在秦嶺(人民眼·人與自然)朱䴉競翔。   張躍明攝1981年,「秦嶺一號朱䴉群體臨時保護站」在陝西洋縣姚家溝設立。
  • 【漢中女作家】吳夢川 朱䴉住我家
    白雪家就住在草壩村的東邊,緊挨著高大茂密的青岡林,林中棲息著數千隻大型涉禽,鶴類,鸛類,鷺類。它們的叫聲極其高亢嘹亮,從早到晚唳聲囂囂,尤其是夏天,雷暴雨來臨前的傍晚,鳥叫聲更是嘈雜急切,聽者無不心慌。白雪和爺爺奶奶一樣,早已習慣了鳥類噪音。這裡的村民世代與鳥為鄰,追隨鳥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鳥在林中忙覓食,人在田間忙耕種,彼此相安無事,老人竟多長壽。空閒時,白雪就坐在家門口觀察林中鳥兒。
  • 珠海首次記錄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鸛
    12月16日,記者從珠海市觀鳥協會獲悉,該協會鳥類調查專業人士12月12日開展海岸線生態調研時,在富山工業園雷蛛墾區新二圍墾區水域發現兩隻珍稀候鳥黑鸛。經該協會大量實地調研和資料檢索比對,確認這是在珠海市首次記錄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
  • 陝西林業局發布報告:朱䴉受危等級由極危降為瀕危
    6月22日,陝西省林業局發布《陝西省朱䴉保護成果報告》。《報告》稱,截至目前,陝西省級朱䴉自然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成種源基地2個,救護繁育基地5個,野化放歸基地8個。隨著全面禁伐,秦嶺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陝西野外朱䴉繁殖地由8處增長到547處,野生朱䴉種群數量達到2600餘只。朱䴉棲息地面積,已由發現時不足5平方公裡擴大到1.5萬平方公裡,由最初發現時的陝西洋縣姚家溝逐步向東亞歷史分布地恢復,呈現出以秦嶺為中心向四周擴散的趨勢。
  • [野生動植物]從10隻到406隻 瀕臨滅絕的朱䴉如何在這裡重建種群
    盛夏驕陽似火,但這裡植被繁茂、湖水澄澈、魚蝦翻躍,豐腴的水草叢叢簇簇,是鳥類的天堂。這座小島被當地人稱為「朱䴉島」。  很多人還不知道,朱䴉在鳥類中的地位堪比大熊貓,是世界珍稀瀕危鳥類和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全球曾一度僅剩7隻,被稱為「東方寶石」。據統計,全世界目前僅存3000餘只朱䴉,而生態美、環境優的德清下渚湖就有406隻,約佔全球朱䴉種群數量的13%。
  • 國小新陝西行 | 深入漢中洋縣,探訪朱䴉之鄉
    略陽位於秦嶺南麓、嘉陵江上遊、漢中市西緣。國小新們將在略陽縣與村民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分組進行新聞採訪、拍攝與編輯,聚焦略陽縣脫貧攻堅工作,挖掘深入人心的故事。6月30日下午,國小新們前往洋縣朱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了解朱䴉保護工作。
  • 【博藝君De科普秀】·朱䴉的「重生」
    唐·張籍儘管出現在古籍中已有上千年之久,但直至1835年,朱䴉才被科學描述。物以稀為貴,朱䴉以其稀少的數量和美麗的形態聞名於世,是亞洲地區特有的珍貴涉禽。曾幾何時,朱䴉家族也興盛一時,但因為環境變化、資源缺乏以及人類的狩獵,朱䴉也曾一度面臨滅絕的危險。有著「鳥類大熊貓」之稱的朱䴉到底經歷了什麼,又是如何存活下來的呢?
  • 動物志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之鳥類
    中文學名:東方白鸛拉丁學名:Ciconia boyciana別稱:老鸛界:動物界門:脊索動物門亞門:脊椎動物亞門綱:鳥綱亞綱:今鳥亞綱目:鸛形目科:鸛科屬:鸛屬種:東方白鸛分布區域:俄羅斯的東南部,以及中國的東北地區。
  • 朱䴉和它的一天--馬健(附視頻)
    >攝    影:馬 健近日,在陝西石泉發現野生朱䴉群,可見共有8隻。2005年8月9日,中國漢中朱䴉生存區域經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此次拍攝地陝西石泉)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範圍遊蕩;4-5月開始築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由雙親孵化及育雛,孵化期約30天,40天離巢,性成熟為3歲,壽命最長的記錄為37年。
  • 驚豔春晚的《朱䴉》你看了嗎?戳這裡,了解朱䴉這顆「東方寶石」
    作為當今世界最瀕危的鳥類之一,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極瀕危物種名錄,國家Ⅰ級保護動物的朱䴉也被稱為「東方寶石」。它們到底是怎樣的一種鳥?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朱䴉的學名是Nipponia  nippon,在科學名稱裡面,它是用拉丁文書寫的,字面意思是」日本的日本」,也就是「日本鳥」。
  • 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 候鳥季已悄然來臨
    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 候鳥季已悄然來臨時間:2020-11-06 15:36   來源:中國新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 候鳥季已悄然來臨 近日有關於 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的問題受到了很多網友們的關注,大多數網友都想要知道
  • 全球朱䴉種群數量已達5000餘只 極危降為瀕危!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朱䴉種群數量已由1981年發現時的7隻,擴展到現在的5000餘只,其中中國境內4400隻,陝西境內4100隻,朱䴉受危等級由極危降為瀕危。目前,朱䴉棲息地集中在陝西、河南、浙江,日本、韓國通過再引入工程也建立了野外種群。
  • 朱䴉 再度起飛在秦嶺
    9月11日,人民日報記者調查關注了經過40年精心保護,一度瀕危的朱䴉已由在陝西洋縣發現時的7隻增至5000餘只。
  • 浙江12種重點珍稀瀕危野生動物,諸暨也有分布,你見過嗎?
    朱䴉   世界性瀕危珍稀鳥類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朱䴉與熊貓、羚牛、金絲猴一起並稱為四大國寶。浙江是朱䴉的歷史分布區,上世紀50年代分別在寧波和瑞安等地所採集的朱䴉標本,現今仍陳列於上海師範大學等單位的博物館。2008年浙江從陝西引進10隻朱䴉,在德清下渚湖開始了人工遷地保護和浙江野外種群重建工程。   如今,朱䴉的人工圈養種群不斷擴大,2014年首次放飛朱䴉33隻,野外存活率高達96.97%。   2
  • 我市首次記錄全球瀕危物種黑臉琵鷺
    據悉,這是大亞灣區乃至惠州市首次發現並記錄到黑臉琵鷺。黑臉琵鷺是全球瀕危物種,是我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觀鳥愛好者發現並拍到黑臉琵鷺 觀鳥愛好者「地質公園」是此次持續「追鳥」並拍攝到黑臉琵鷺的幸運者。 「地質公園」告訴記者,率先觀測並拍攝到黑臉琵鷺的是觀鳥愛好者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