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西伯利亞人將當地的狗狗和北極狼雜交生,出來的後代就是西伯利亞雪橇犬,又名哈士奇。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看哈士奇,會覺得它們跟狼長得很像的原因,但是它們一動起來,大家就覺得它們跟狼一點也不像了,畢竟狼要是哈士奇這樣的,估計早就已經滅絕了。哈士奇雖然有北極狼的血統,但是它的性格卻不像狼那樣穩重,也沒有狼那麼具有攻擊性,因此就成了現在人們家裡讓人恨得牙痒痒卻還是得忍住的拆家二哈。
一直以來,二哈在人們的心中傻乎乎,腦子好像不太好使的形象根深蒂固。然而一部《南極大冒險》讓我們不得不更新一下哈士奇在心中的形象:為了搜尋一塊墜落在南極島上的神秘隕石,一支由三名科學家和八隻雪橇犬的小隊開始了他們的南極冒險之旅。隨著在極地的慢慢深入,他們遭遇了一場空前的暴風雪,威脅著他們的生命,眼看著暴風雪越來越猛,科學家們不得不放棄一路上幫助他們的夥伴——八隻雪橇犬,而這這八隻雪橇犬為了生存下去,只能相互依靠,經歷了175天的極地求生,在絕境中激發出了血統中的「狼性」基因,電影中有一段哈士奇進行捕獵的場景 :
這隻刺頭選擇了旁觀,它還不知道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其實都暗中標好了價碼。
一個帥氣的起跳,哈士奇大多都捕到了獵物
因為總會有一兩隻沒有捕到獵物,但是也出力了的,所以由領頭的統一分配食物,沒有參與捕獵的刺頭哈士奇自然沒有資格享受食物。
終於有一隻善良的同伴願意和它分享食物,刺頭小心翼翼地吃了起來。
在殘酷的生存境地中,八隻狗狗有一隻因為沒能掙脫鏈條而死在了雪地,有一隻年齡比較大,沒能熬過去,還有一隻在追逐極光的過程中掉下冰崖摔死了,最後剩下了五隻。領頭的狗狗米菲在和海獅搶奪食物的過程中受了傷,但是同伴卻將食物分給它,因此他堅強地撐到了主人回來接它。
在經歷了175天的極限生存後,它們的主人終於又回到了南極,接他們回家。
哈士奇面對極限的生存境地時,它們體內北極狼的血統似乎被喚醒了,狼群在獵捕食物時也是這樣,教科書般的團隊管理始終震驚著人類。也正是因為合理有效的團隊管理,才讓平時人類餵養,不愁吃的狗狗們在極端環境下生存了下來。
團隊中有力而聰明的領導是確保捕獵成功的關鍵,而團隊中的成員都有一份為大家的責任,互相配合,增加捕獵成功的機率,而團隊中那些刺頭在捕獵結束後,也不會被分到食物,以作懲罰。像極了人類的團隊管理模式,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人類很多時候卻做不到像狼一樣訓練有素、高度配合。因此雖然我們是人類,但有時也要謙虛地向動物學習。
《狼道》一書就講述了狼性文化,哈士奇得以在極地中存活正是體內狼性基因發揮了作用,狼性文化中體現出來的高效的團隊管理以及個體的素質,對企業團隊管理和個人生活或許都會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