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攝影是我喜歡的題材,我就從一個風光攝影愛好者的角度來闡述一下自己關於如何選擇鏡頭的標準。
對於風光攝影愛好者而言,廣角鏡頭也是必備的利器。關於鏡頭選擇方面,一般的攝影愛好者會從鏡頭的價格,鏡頭的焦段,和鏡頭的成像效果來考慮綜合性價比。畢竟,在攝影愛好者當中的大部分人,還都是平民。
攝影愛好者們都知道F/2.8的「大三元」鏡頭。在傳統的「大三元」配置裡面,16-35mm是廣角,24-70mm是中焦,70-200mm是長焦。後兩條沒什麼異議,無論是尼康還是佳能還是索尼,或是其他市場佔有率相對不算太高的品牌,中焦和長焦基本都是這兩支鏡頭。但是對於廣角端是採用哪一支鏡頭作為「大三元」的考慮,不同品牌的選擇略有不同。
佳能是16-35mm,尼康是14-24mm;索尼是16-35mm,賓得是15-30mm……其他品牌略。
也就是說,在傳統的「大三元」配置裡面,沒有12-24mm這個選項。
所以,如果是相對比較守規矩的攝影愛好者,可能就不會選擇12-24mm這枚鏡頭了。
12-24mm雖然不在傳統的「大三元」配置裡面,但這並不代表風光攝影愛好者就不會選擇12-24mm這款鏡頭。
12-24mm和16-35mm相比,最廣焦距可以達到12mm,可以囊括更多的畫面元素;24mm又可以對接大三元鏡頭當中的24-70mm,在焦段方面並無缺失。
另外,風光攝影愛好者在選擇廣角鏡頭的時候,濾鏡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之一。畢竟有些拍攝情況比較特殊,需要上濾鏡對成像效果做適度的調整。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場上有些品牌的12-24mm鏡頭都是APS畫幅鏡頭,比如尼康 AF-S DX 12-24mm f/4G IF-ED……尼康的等效焦距換算率是1:1.5 。如果機身是全畫幅的話,12-24mm按照換算倍率會變成18-36mm;況且光圈還是f/4G——這倒反而不如16-35mm更適用了。
其實怎麼選擇鏡頭並沒有唯一的答案。從最廣焦距的角度而言,12-24mm會比16-35mm更廣博,可以收納更多的畫面元素;但是廣角鏡頭的廣角端每廣1mm都會有很大的不同,鏡頭越廣,視覺衝擊力越大,廣角的畸變也會更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