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姚璇
海洛/圖蟲/亞朵籤約攝影師
500px百投鬥圖場部落首領
Cityrawer部落管理員
《大眾攝影》2018年度十傑攝影師
用適馬這支SIGMA 12-24mm f4 DG HSM | Art鏡頭兩年了,2016年年末首發9000多元購入,作為城市風光攝影師&爬樓黨,自從買了它,原廠的Nikkor 14-24mm F2.8 就被打入了防潮箱的冷宮。期間適馬超廣角新頭輩出,有14-24mm F2.8,有14mm F1.8,但由於我拍攝題材的原因,還有使用機身品牌的原因,這是我能選擇的最廣變焦鏡頭了,所以,我的主力頭依然是它——適馬12-24mm F4 Art(以下簡稱12-24 Art)。下面就用我2018年拍攝的一些片子來說說鍾愛它的原因。
一、能屈能伸
城市風光樓高距離近,而且為了表現城市的整體風貌往往需要大全景,為此,很多情況下是一寸廣一寸金,12-24 Art焦距雖然還是沒感動牌的11-24廣,但是對於尼康用戶來說已經非常夠用了,因為它突破了14mm的局限,而且是尼康用戶目前能買到的最廣的非魚眼變焦鏡頭。
12mm\F10\1/3s\ISO 100
這張陸家嘴日落構圖講究的是既要拍到左邊的日光,又要拍到右邊的外灘和火燒雲,這個時候如果你用傳統的14-24或者16-35,那是肯定無法全部拍進畫面裡的。而12mm的話就非常輕鬆了。有些人會說不夠廣可以接片啊。但是,如果你接片的話就無法拍攝延時了,而且在日落時分光線瞬息萬變,一張張進行接片操作很有可能會錯過最好的拍攝時刻,既然可以用12mm一張拍下來,何必再去進行繁瑣的接片?
24mm\F10\2.5s\ISO 250
如果你需要拍攝多一些建築細節,超廣變焦鏡頭就非常方便了,能屈能伸,從12mm變焦到24mm可以適應更多場景。F4的最大光圈對於風光黨來說綽綽有餘。另外,我發現無論是12端還是24端拍出來都橫平豎直,畸變控制非常好,如果你是強迫症患者,那這個鏡頭可謂是最佳選擇。
二、能橫能豎
12mm\F11\30s\ISO 64
這張照片是在石浦一個酒店拍的,安全原因窗戶只能開很小一條縫,放相機已經很麻煩,就更別提接片了,12mm橫構圖正好可以把漁村的全灣收全,視覺衝擊力相當震撼,還順帶出了一套日轉夜的延時攝影。另外可以看出,光圈收到F11這顆頭的星芒就已經很好看了,如果再收小到F16會更贊。
12mm\F13\20s\ISO 100
12mm\F10\13s\ISO 100
當我去這兩個機位的時候,樓頂已經上不去了,只能在某一層樓道裡將窗戶打開一條縫拍攝,12mm豎構圖正好可以把大樓和孔雀拍全,視覺衝擊力大,省去接片的麻煩,延時拍攝還能讓我選出一幀最漂亮的車軌。
三、銳度超高
15mm\F10\1/80s\ISO 100
這張照片是在環球金融中心隔著雙層玻璃拍的,而且雨夾雪的天氣,空氣中水汽多,不通透,但是可以看出這張照片依然很銳,放大100%觀看下面建築樓頂的細節一清二楚,這顆頭的素質之高可見一斑。
四、色彩表現豐富
曾幾何時,適馬的舊款鏡頭都被大家認為做工差,畫質差,色彩乾澀。Art系列的推出讓大家逐漸改變了舊有的印象,這兩張圖雖然經過了我的後期,但從暗部的細節和綠色植被部分還是可以看得出適馬12-24 Art鏡頭的色彩表現還是相當出眾的。
12mm\F10\20s\ISO 64
12mm\F10\20s\ISO 64
五、鍍膜好炫光少
24mm\F10\1/4s\ISO 100
這張照片中夾雜著多種複雜的強光源,包括路燈、紅綠燈、車燈等,全部直對鏡頭但是畫面裡還是沒有出現任何炫光,適馬黑科技的鍍膜令人讚嘆,這點可以說是完勝原廠的14-24了。
六、超廣當移軸用
超廣非水平拍攝矯正後雖然像素是減少的,但是剪裁後畫面廣度不比移軸小。所以經常偷懶的我就直接把超廣角當移軸來用了。
17mm\F10\4s\ISO 100
說了這麼多優點,現在說一下這顆「堆料狂魔」(笑)的不足,首先重量上是個不小的考驗,1,150克的重量不算輕便。其次燈泡頭的設計其實對濾鏡系統不是很友好。不過看在12mm的份上只有忍了。另外表揚下適馬的售後系統,使用微信公眾號內的「我要維修」服務,就能完成維修整焦等一系列售後服務。
最後,希望我的小小使用心得能幫到更多的攝影愛好者!
(感謝 閱讀)
來源|SIGMA 適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