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李少婷 每經編輯:賈運可
8月13日,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鐵集團)在官網披露,該司近日出臺《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提出了中國鐵路2035年、2050年的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這是繼國務院去年9月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後,鐵路系統首次披露更為細緻的規劃。
《規劃綱要》提到,2035年時,將建成全國鐵路網20萬公裡左右,其中高鐵7萬公裡左右,20萬人口以上城市實現鐵路覆蓋,其中50萬人口以上城市高鐵通達,並提出了9個方面的具體目標。
「軌道交通的發展要和經濟的發展相匹配,有需求,供給側必須要響應。」著名軌道交通領域專家孫章向記者分析指出,通過城市群的建設活躍國內市場,在當前的環境下有益於促進經濟「內循環」,而此次提出的《規劃綱要》將聯動縣域經濟的發展,聯通主要城市群,促進經濟內循環。
值得注意的是,規劃發布當日A股高鐵概念不少個股股價出現拉升。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宏觀的中長期規劃並不會影響企業既有的戰略布局。
數據來源:國家鐵路局、太平洋證券 楊靖製圖
20萬人口城市鐵路全覆蓋
去年9月印發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指出,從2021年到本世紀中葉,分兩個階段推進交通強國建設,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強國。約11個月後的2020年8月13日,國鐵集團公布了鐵路系統的規劃,並明確提出對20萬人口城市的鐵路覆蓋,以及對50萬人口城市的高鐵覆蓋。
國鐵集團發展和改革部負責人介紹,鐵路是國家戰略性、先導性、關鍵性重大基礎設施,是國民經濟大動脈、重大民生工程和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骨幹,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關重要。
「高鐵、城際鐵路和普速鐵路,可以把我們國內的旅遊市場帶動起來。今後的趨勢,可能人們向外走的情況會減少,我們內部的旅遊資源、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的繁榮,主要靠國內的城市群建設帶動。」孫章介紹,「十四五」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通過城市群活躍市場有利於經濟內循環的發展,《規劃綱要》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形成的。
我國「十三五」規劃提出建設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東半島等19個城市群,孫章認為,這19個城市群就是我國今後繁榮經濟的重點,城市圈內部主要通過城際鐵路來活躍,城市圈之間則需要高鐵來聯通活躍,因此《規劃綱要》提出50萬人口以上城市高鐵通達的目標。
而20萬人口以上城市普速鐵路的覆蓋,將對縣域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這意味著,根據我國的發展特點,我們的城鎮化戰略要大、中、小城市並舉。」孫章表示,縣域經濟對GDP貢獻佔比過半,隨著生產水平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城鎮化水平仍要繼續提高,而讓廣大農民「離土不離鄉」是效益最高、性價比最高的城鎮化道路。
規劃利好有待逐步釋放
《規劃綱要》具體提出了9個方面的發展規劃,覆蓋鐵路系統發展的多個層面。其中,在創新技術層面,到2035年,鐵路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全面提升,鐵路科技創新體系健全完善,關鍵核心技術裝備自主可控、先進適用、安全高效,智能高鐵率先建成,智慧鐵路加快實現。
在「走出去」層面,《規劃綱要》提出,中歐班列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知名鐵路物流品牌,中國成為全球鐵路科技創新高地,鐵路走出去的產業鏈和價值鏈向中高端聚集,中國鐵路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顯著提升。
《規劃綱要》昨日公布後,高鐵概念股普遍拉升,神思電子、晉西車軸衝擊漲停,臥龍電驅、今創集團、新築股份、眾合科技、思維列控、神州高鐵等跟漲。《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其中既有智能運維等科技類企業,也有鐵路裝備企業。
今年以來,我國鐵路建設投資擴大。據國鐵集團官網消息,7月份,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71億元,同比增長3.6%,其中基建大中型項目投資完成499億元,同比增長11.3%。截至2020年7月底,中國鐵路營業裡程達到14.14萬公裡,位居世界第二;高鐵3.6萬公裡,穩居世界第一。
需要提醒的是,《規劃綱要》是個中長期發展規劃,對產業的利好將逐步釋放。一位高鐵產業鏈企業人士表示,《規劃綱要》的出臺對產業整體利好,但規劃比較宏觀,企業仍將按照既定戰略繼續布局。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