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寫幾篇文章,我就靈感枯竭了。」長期持續寫作到底該怎麼辦?

2020-12-18 蘇瑞大大呀

今天在寫作群裡有小夥伴在問,「寫了幾篇文章之後,發現自己好像彈盡糧絕了,什麼都寫不出來,我該怎麼辦?」

這種情況在寫作者中是很常見的。不要說是新手寫作,哪怕是寫了很多年的資深作者,他們也會有突然寫不出東西的時候。

如何能讓我們的寫作靈感源源不斷,讓我們保持一個長期持續輸出的狀態呢?

多運動

運動有利於提高記憶力。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UCI)和日本筑波大學的科學家們,曾對「運動對記憶的影響」做過相關研究,他們招募了36名20多歲的健康志願者,分別測試他們在進行10分鐘的輕度鍛鍊(如慢走、瑜伽或太極)後的記憶力,以及在不鍛鍊情況下的記憶力。

結果發現,運動後的志願者在區分不同記憶方面表現得更好。

運動有利於提高大腦效率。《運動改造大腦》這本書提到,運動會刺激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分泌,幫助神經元生長和再生。

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是一種大腦內合成的蛋白質,負責建立和保養神經細胞迴路,是「大腦的優質營養肥料」。運動能讓這種神奇的「腦細胞肥料」變多,誘發神經元生長和再生,而神經元正是負責接收、傳遞和處理外界信息的細胞。

運動還可以增強創造力。美國聖塔克拉拉大學的研究員做過一項實驗,實驗要求179名學生為一個物體儘量找出更多創新用法,比如紐扣這個物體,可以變成一個娃娃屋的門板。學生們分別以坐著、在傳送帶上走、以及在清新空氣中散步這三種狀態,來完成這個測試。

實驗發現,被測試員在行走時的表現明顯好於靜坐時。而行走的方式對表現的影響不大,無論是在清新空氣中散步,還是在傳送帶上行走,他們想出更多新用法的數量都差不多。

所以說,多運動對寫作是有好處的。哪怕每天進行10到30分鐘的慢走運動,都有助於記憶力和創造力的提高。

多看書

朱熹在《觀書有感》說道:「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寫作導師羅伯特·麥基在《故事》這本書也提到:

我們的思維阻塞是因為我們沒有什麼可說的。我們的才華並沒有拋棄我們。如果我們確實有話要說,我們不可能停止寫作。我們的才華是殺不死的,但因為我們的無知我們可能會把它餓暈。因為無論我們多麼有才華,無知的人是寫不出東西來的。才華必須靠事實和思想來激勵。所以我們必須研究,給我們的才華補充營養。

當我們感覺自己寫不出東西的時候,往往是因為我們的輸入不夠了,這時候就需要去給大腦補充營養,看更多的書。

如何看書?這也是有講究的。這裡給大家介紹一個方法——「主題閱讀」。

莫提默·J. 艾德勒在《如何閱讀一本書》裡強烈推薦了「主題閱讀」,並且把它歸類為「閱讀的第四個層次」,即閱讀的最高層次。

「主題閱讀」是指根據一個特定的問題或者是主題進行多本書籍的閱讀。

首先我們要針對研究的主題,設計一份試驗性的書目。比如我們要寫的主題是關於兒童心理的,那麼可以去當當網上搜索「兒童心理」,它會出來很多相關的書,這些就是我們可能用到的書目。

當然,這些書我們不會全部都用到,有些書雖然書名與兒童有關,但內容可能跟我們要做的主題完全無關,這時候,我們需要通過閱讀目錄和部分章節的方法,進一步篩選出跟主題有關的書目。

當我們確定書目後,下一步就是進行主題閱讀了。它包括五個步驟:

第一步,找到相關的章節。在主題閱讀中,我們關心的主題才是基本重點。我們不需要通讀整本書,只需要把與主題相關的內容摘選出來就可以了。

第二步,帶領作者與我們自己達成共識。主題閱讀是同時閱讀好幾本書,不同的作者對同一個問題的用詞和表述可能是不一樣的。我們需要用一種共通的詞彙來解釋不同的敘述。從這個角度上說,主題閱讀也是一種大量的翻譯工作。

第三步,釐清問題。在進行主題閱讀時,我們需要建立主旨,列舉出能夠說明這個主旨的方面或者問題,並確定問題的順序。

第四步,界定議題。如果一個問題,不同的作者用不同的方式,給出了不同的答案,那麼這個議題就被界定了。在主題閱讀時,我們要釐清問題,同時將不同的議題整理出來。

第五步,分析討論。針對前面列出的問題和議題,要分別問兩個問題:一是「這是真實的嗎?」;二是「跟我有什麼關係?」

主題閱讀的目的是,找到關於這個問題存在的方方面面的詮釋,而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具體方法。我們對各種觀點要保持中立的態度。

進行心流寫作

「心流」是積極心理學中的重要概念。心流理論的創始人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將「心流」定義為:一種將個體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活動上的感覺;心流產生時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在心流狀態下,我們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

寫作必須進入心流狀態。米哈裡在他的《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一書中提到:

詩人與劇作家往往是一群嚴重沮喪或情緒失調的人,或許他們投身寫作這一行,就是因為他們的意識受精神幹擾的程度遠超一般人;寫作是在情緒紊亂中塑造秩序的一種治療法。作家體驗心流的唯一方法,很可能就是創造一個可以全心投入的文字世界,把現實的煩惱從心靈中抹去。

如何進入「心流寫作」呢?

首先,找一個比較安靜的地方,關掉手機等可以讓自己分心的一切設備。進入心流狀態的前提,是能夠不被外界打擾,屏蔽掉無用甚至有害的信息。如果你真的不想關閉這些設備,你可以讓它們暫時遠離我們的視線,不讓它們幹擾到你。

其次,準備好筆和筆記本。「心流寫作」最好是用筆寫在紙上,這個過程是和自己內心連接的過程,通過寫作與自我對話,觀察自己,聆聽自己的聲音。

再次,保持身體放鬆,讓思緒自由流淌。心流寫作不要拘泥於寫作的內容和形式,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也不用管有沒有錯別字,邏輯是不是通順。哪怕是寫得狗屁不通,都無所謂,只要是內心最真實的表達就可以了。

最後,要定時定量,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時長做心流寫作的練習。比如,我們可以定為每天早上七點,進行半個小時的心流寫作練習;也可以定為每天晚上十點,進行十分鐘的心流寫作練習。時間的長短可以自己選擇。一旦定下來,我們就要遵守約定,在這個時間段,保持靜心,保持專注寫作的狀態。

建立自己的靈感庫

《作家靈感寶庫》的作者弗雷德·懷特,是一個擅長收集靈感的高手。他會隨身攜帶一個記事本,以便隨時記錄靈感。當靈感出現時,無論他是躺在床上,還是在開車、做飯、聚會,他都會立即將靈感記錄下來。

弗雷德積攢了幾十個筆記本,他說,如果我把我記錄下來的所有靈感都寫成小說,那麼我很可能會成為世界上最高產的作家。

弗雷德很鼓勵大家養成隨時用筆記本來記錄靈感的習慣,因為一個靈感可以引發更多的靈感。

我們平時在刷劇、讀書、看電影,甚至出去玩的時候,遇到讓我們眼前一亮的橋段、臺詞,或者讓我們很有感觸的情節,或者覺得很有意思的事情,都可以記錄下來,這些記錄將成為我們寫作的素材來源。當我們感覺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寫的時候,翻一翻自己的素材庫,也許就會有新的想法產生。

記錄素材後,要養成在固定時間段整理素材的習慣。比如一個星期整理一次。

素材整理沒有什麼必須要遵守的原則,只要我們用起來方便就可以了。

拿我自己來說,我會用不同的APP分別記錄對我有用的素材:石墨文檔用來記錄名人名言、金句;掃描全能王用來保存圖片、截圖;豆瓣專門記錄讀書筆記;WPS用來儲存我看到的好的文章。

當然我們也可以只用一個APP,通過建立不同的文件夾來將素材分門別類。

總結一下。多運動可以提高大腦效率、增強創造力;主題閱讀能夠幫助我們建立對一個問題的系統看法;心流寫作能夠讓我們快速進入寫作狀態;建立素材庫能夠給我們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這些能為我們長期持續寫作打下良好基礎。

相關焦點

  • 抓住寫作靈感,不吐不快,把靈感變成文章
    有時苦思冥想,思維枯竭,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出個所以然,手裡拿著筆,兩眼空洞地盯著前方,頭腦中一片空白,一片茫然。這是寫作的兩種境界,而導致不同結局的原因就一個詞,靈感。寫作需要靈感,但也不能全部依靠靈感,畢竟靈感不是每天都有。01 靈感是什麼?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這樣的體會。
  • 寫不出來,寫不下去,卡文的時候該怎麼辦?提升寫作能力的13個技巧
    很多寫作者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坐下來想要寫點什麼,要麼冥思苦想半天,遲遲無法下筆,要麼眼看一個小時過去了,才寫下幾十個字的開頭,不知道文章接下來如何展開。 我們經常看到別的作者日更,而且篇篇都很精彩,自己卻連每周更新一到兩篇都很困難,常常感到沒東西可寫,不知道怎麼寫下去…… 本期話題,唐歌就和你來聊一聊:寫不出來,寫不下去,卡文的時候應該怎麼辦?13個提升寫作能力的技巧,讓你文思如泉湧。
  • 修改文章和經常看自己寫的文章對寫作有好處
    我總是回想起那年在鄉下的時候,在開年之初,我還在父親的單位裡燒鍋爐,我寫了一篇開年日記,這篇日記是集聚了我好幾天的感覺、才寫的出來的、很有感覺的一篇日記體的文章!如果是我現在修改那篇文章的話,我會選擇一條路一直走下去,我不看別的路有什麼景色,我只看重我所走過的路跡,多給看文章的人留一些聯想的空間,總比把話說的太滿了要好的多。但是當時真沒有現在這個水平,寫作總以為是求全求美才好,最後留下一大堆草稿,廢稿,也沒有改出最後的定稿。
  • 寫文章沒靈感怎麼辦?快收藏這5個素材網站
    寫文章難免會遇到沒有靈感的時候,很多題材都寫過了,沒有思路,也不知道該寫什麼好,這也是讓公眾號編輯比較頭疼的一件事。下面就為大家帶來5個素材網站,裡面有最新的熱點消息內容,還有其他人寫得很好的文章,供借鑑和參考,或許就能找到方向了。
  • 寫文案沒靈感、腦子空寫不出,怎麼辦?
    沒什麼想法是憑空出來的,總會有外物的刺激,不要想著無中生有, 那可能是上帝該幹的活。所以,對於 「寫文案沒靈感、腦子空寫不出」 這個問題,我的回答基本都是一樣的:1、大量的看各種國內外經典案例,把腦袋撐爆,把素材庫也給撐爆,你會看到越來越明顯的療效。
  • 共情寫作法,教你寫深入人心的文章
    一方面讓他人產生共情,使他人對你產生感覺「這個人不錯,我喜歡」的情感。另一方面就是讓自己產生共情,抱著「如果我是他的話……」的心態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考慮。我們想要打動別人,就要先打動自己。那麼「共情寫作法」究竟是怎麼樣的呢?
  • 寫作的黃金圈法則:為什麼寫,寫什麼,如何寫|秋葉《寫作7堂課》
    而我在讀到他這本書裡提到說自己持續寫作已差不多 20 年後,更是讓我欽佩之餘,更加好奇他的寫作習慣和動力來源是什麼?當我們藉由秋葉大叔書中提到的三種寫作方法,梳理出我們為什麼要寫作的初心、好處和動力後,接下來便要開始進入第二個問題,我們到底可以寫些什麼呢?其實這個問題的背後,真正要解決的是我們的寫作靈感和寫作素材的問題。而秋葉大叔在本書裡,也給出了很具體的方法,可以通過框架式思維、聯機式學習和清單式寫作來解決我們的這個萬年大難題。
  • 我一個普通人,如何堅持長期寫作?
    首先,要做一件事之前要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做,從本質上認清寫作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我會先與大家提到,訓練寫作的內在價值的原因,這是關乎我們內驅力的部分。然後,我會與大家分享我們如何設立寫作計劃和目標,也與大家分享我的計劃。
  • 我們發現了皮克斯靈感永不枯竭的秘密
    讓細節「真」起來Kemp Powers對著鏡頭說,理髮對我們是很重要的,比如,我現在這個髮型就不該出鏡。他把自己的每一個身份寫在卡片上,仔細地思考:作為媽媽的兒子,哥哥的弟弟,老婆的丈夫,到底哪個時刻讓他感到沒那麼愉快了?他沒想出來。就在他準備離開辦公室時,同事問他,要不要把這些卡片翻過來,不然來往的人都有可能看見。Dan Scanlon說,這有啥,反正都是要被拍成電影的,然後大步走出了辦公室。
  • 想寫拆書稿,先看完這篇文章
    最近,每天都有人加我微信,說要寫拆書稿,一開始,我也是莫名其妙,為什麼突然這麼多人加我,而且還說要寫拆書稿呢?後來,經過我詢問幾位加我的好友,才知道原來他們都是從快手過來的。在快手上,不知道是哪位,發了一個靠兼職賺錢的視頻,說寫作拆書稿可以賺錢,所以很多人就莫名其妙找到我這裡來了。
  • 自媒體文章與傳統文章的區別,如何寫好自媒體文章,寫作技巧幹貨
    很多初入新媒體的小夥伴們對寫文章很發愁,新媒體文章是什麼?新媒體文章怎麼寫?新媒體文章寫作套路到底是什麼?等問題的文章百度搜索,一大堆,不知道到底看哪個好,對於一個新媒體小白來說更是迷茫,不知道看那篇文章才好。
  • 寫作的黃金圈規則:為什麼,寫什麼,怎麼寫《寫作7堂課》秋葉
    寫作技巧,就像閱讀能力一樣,從我們學會讀和寫起就一直是如影隨形。從開始寫段落、日記、隨筆,到後來寫說明文、議論文,甚至大學的學術論文、下班後的公文這期間,有人寫得開心,有人寫得痛苦,有人寫得敷衍,還有人和我一樣,寫得隨意。是的,自從三年前我恢復了閱讀的習慣,我就開始嘗試事後思考和書評的輸出,以鞏固信息和知識的輸入。
  • 寫作沒有靈感怎麼辦?教你5個方法,打造強大素材庫
    那麼,對於很多新手來講,下筆都困難,又該如何保持日更?下面來講一講如何365天都有東西可寫,而且不空洞。5.對標帳號,同領域作者如果還是不知道寫什麼,你可以去找一找同領域的作者,看他們都在寫什麼,然後從中提取寫作的素材和靈感,注意噢,這裡是提取靈感,不是照搬照抄。
  • 為什麼別人的文章有料又有趣,而你的文章卻乾巴巴像個蔫茄子?
    現在有句話不是這麼講嘛:「會做不如會講,會講不如會寫」。但當我們真正開始寫作的時候,卻發現寫著寫著自己被掏空了、沒素材可寫了,靈感怎麼也出不來了,或者絞盡腦汁寫出來的文章,卻沒有閱讀量,同樣的題材,別人動輒十萬加、百萬加,自己的閱讀量卻寥寥無幾。最初的雄心滿滿也變成了灰心喪氣,最後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寫作那塊料。
  • 寫作新手如何突破障礙,寫出創意爆棚的文章?答案就在這本書裡
    在內心種下"我一定能學會寫作"的種子並且不斷練習,你會發現自己真的學會了寫作。剛進入訓練營後,我就給自己樹立信心:我一定能學會寫作。經過不斷地學習和練習,我從開始不知道如何寫,寫什麼,到現在可以寫出幾千字一篇的文章,而且有的文章還被某些專題收錄轉載。
  • 怎麼辦?我現在腦子一片空白,寫自媒體文章什麼的完全沒頭緒……
    自媒體運營了比較長時間的自媒體人,寫的文章也是不少了的吧?似乎時不時就能碰到思緒短路的情況,不知道你們是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的呢?即使這解決了燃眉之急,可之後碰到了這種情況又該怎麼辦呢?想要讓自己的腦子裡有不斷的素材可寫,那你可得試試這些:1、多上相關平臺看看寫文章寫得多了,出現短路的情況是正常的,但是時常出現這種情況的話,對於自媒體人來說是不利的,所以我們在平時就多上平臺看看內容。看什麼內容?首先先了解下一些與自媒體相關的最新動態,這些動態就是我們能夠下手的地方,如果你的分析能力比較強的話,還能進一步的進行操作。
  • 日語文章該如何提高?這3點要知道
    很多人都認為自己的日語寫作水平不高,儘管是我身邊過了N1的小夥伴,還是在日本讀完研究生,在日本上班的同學,都覺得日語文章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寫,當然我的水平也不怎麼樣,在這裡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簡單的寫作經驗,不一定適應每個學日語的寶寶。
  • 寫作文章,不在於文字表達能力,而取決於這一點
    經常有小夥伴私信問:寫作中,如何提高文字表達能力?你確定自己的表達能力不行?可我想說的是,95%的人表達能力沒有問題。那寫不出東西,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當你感覺不知寫什麼時,你先問問自己,你到底有沒有想清楚:到底寫什麼——更多的是想得太雜,不知從何入手。誠然,很多事情是相當複雜的,不是說想明白就能想明白。這時,你可以退一步求其次。只要想到一個主題,稍微有點眉目,你可以試著動筆,動筆可以啟動發散思維,只要寫作方向正確,常常會跳出靈感,得到意外的收穫。
  • 百家號寫作似乎走進死胡同,後面的路該怎麼走下去
    寫這篇文章,心情很沉重。時至今日,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自媒體之路還可不可以走下去?百家號寫作還要不要堅持?如果要繼續的話,是否要再度考量,重新做一個選擇?近幾天發的文章,大部分都是0推薦,即使個別有,也很少。我不僅開始懷疑自己數十年來的寫作能力,而且簡直有點懷疑人生。
  • 靈感來了的感覺真好
    但是昨天寫作依靠的靈感非常充沛,完成了四篇文章量,字數六千,也算是很滿意了,什麼都吃幹抹淨,以後怎麼辦?——一時間即使寫完了那些要寫的題目,而興奮度還沒有完全來,靈感又已經浪費乾淨了,如果勉強再寫什麼,寫出來的東西都不一定是我想要的東西。要有些寫作節奏上的講究,不能繼續寫了就不要寫了,也許留一些東西等他日再寫,寫出來的成就和效率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