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狼居胥,原指西漢大將霍去病遠徵漠北登狼居胥山築壇祭天。據《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漢書、霍去病傳》的記載推斷狼居胥山就是今蒙古烏蘭巴託東側的肯特山。
霍去病是漢武帝劉徹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侄子,由於衛子夫的關係,衛子夫的娘家人頗受漢武帝眷顧。其中青史留名的就有衛青和霍去病。霍去病年僅17歲就兩次隨衛青出徵匈奴,並且兩次功冠全軍,最終以一千六百戶封冠軍侯。漢武帝在進行了幾次對匈奴的打擊後,匈奴的勢力已經退縮到漠北,但是漢武帝仍對匈奴不放心,一心想著消滅匈奴主力。在公元前119年的時候,在漢武帝的精心策劃下,西漢發動了對匈奴最後的決戰。此次決戰漢武帝把大將衛青霍去病都派了上去,並且動用全國的馬匹物質保障後勤補給。原本的戰略是霍去病對抗匈奴主力,衛青掃蕩匈奴老巢,結果兩家打錯了方向,衛青遇到了主力。霍去病深入漠北2000餘裡,掃蕩了匈奴的老巢。以犁庭掃穴之勢殲7萬餘人最終在匈奴的聖地狼居胥山祭天宣告勝利。
狼居胥山作為匈奴聖山,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和象徵意義,後世英傑均以封狼居胥為榮。歷史上兵鋒直逼狼居胥山的將領也有不少。唐朝李靖、李績破突厥的輕騎快馬,曾在狼居胥山下奔馳:侯君集滅土谷渾大軍時,也曾在這裡紮營。
封狼居胥除了是勝利者的榮耀,也有對失敗者的譏諷。南北朝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崛起,南方漢族政權偏安一隅無力統一,但當時南朝宋文帝好大喜功。他聽了臣屬王玄謨的北伐計劃後對臣下說:「聞王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胥之意。」牛皮吹得挺大,卻實力不濟。結果北伐失敗,被強敵北魏一路追到長江北岸,差點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