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慎元 胡將華
青山逶迤,臥龍騰躍,山梁高聳,其色如銅,銅梁因此得名。
銅梁區位於長江上遊、重慶西部,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等功臣邱少雲的故鄉,也是蜚聲中外的「銅梁龍」發祥地。
憑藉神奇秀美的自然風光、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詩意盎然的原鄉風情、宜居宜業的良好生態,銅梁先後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衛生城區、中國百佳深呼吸小城、全國十佳生態文明城市、中國十大最美鄉愁旅遊目的地、中國天然氧吧等標誌城市品質的榮譽稱號,入選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
好生態是銅梁的核心資源與戰略優勢。2018年,銅梁區決定把這塊綠色名片擦得更亮,正式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總體規劃明確45項重點工作和建設任務,計劃總投資20.9億元,已累計完成投資19.5億元。持續開展國土綠化提升行動,增加森林面積、提高森林質量,構建全域綠色生態體系,已完成營造林任務共24.4萬畝。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46.2%,林水相依、城鄉一體的城市森林生態空間格局已基本形成。
創森增綠 提升城市品質
近年來,銅梁區持續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高位推動,上下同心,著力實施「生態優區」發展戰略,堅持把森林城市創建與鄉村振興、國土綠化提升行動、脫貧攻堅、全域旅遊等相結合,實行對標對表、掛圖作戰、清單管理。
通過開展區樹、區花評選,發布公益廣告,推出宣傳標語,發放宣傳手冊,定製宣傳品等形式,廣泛開展創森宣傳,凝聚創森力量,全區市民對創建森林城市工作的支持率和滿意度超過90%。
創森以來,全區每年有50餘萬人次通過參加實地植樹、認建認養等多種形式義務植樹,盡責率超過90%。2019年6月,銅梁區國營苗圃被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確定為首批國家「網際網路+全民義務植樹」基地。
通過開展城區公園、道路景觀提升、閒置地塊「留白」增綠等建設,拓寬綠化帶寬度,優化植物配置,建設城市綠道系統,改造提升道路綠化品質,建設綠色、彩色「城牆」,打造中心城區特色景觀,銅梁「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城市風貌愈發彰顯。
兩年多來,銅梁新建原鄉中央公園、望山見水公園、氣象公園、人才公園和龍城天街休閒廣場,佔地面積約258萬平方米;實施「五縱五橫」城市骨幹道路景觀提質,新增城市道路立體綠廊約20公裡,完成城市綠道建設16公裡、西郊綠道建設60公裡。2020年,銅梁區花園高新區主要幹道景觀提升項目在2020「發現重慶之美」推選活動中被評選為「重慶最美坡坎崖」,鳳山公園被評選為「最美公園」,銅梁區白龍大道人行道獲得「最美人行道提名獎」。
按照城區水景段、城郊遊憩段、自然生態段「三段」布局,銅梁區在儘量保留河岸原有植被的基礎上,努力構建近自然河岸帶,營造林水相依的濱水生態體,完成巴川河、淮遠河城區段濱河綠廊景觀改造提質46萬平方米。全區305公裡河岸林帶進行了補植,重點提升涪江、瓊江、小安溪等鎮區段河流綠化質量,建成華興、水口、安居、蒲呂濱河公園8個,重要水源地全部綠化,全區水岸林木綠化率超過90%。
目前,全區完成見縫插綠、裸露地面整治20多萬平方米,中心城區新增綠地面積約342萬平方米,已建成30個公園、廣場,市民出門500米以內就有公園廣場。銅梁建成區綠地面積達到1701.8公頃,綠化覆蓋率達4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3.7平方米。
有山皆園、有房皆蔭、有土皆綠、有河皆景、有路皆林,已成為銅梁城市品質提升的新亮點與得意之筆。
森林惠民 助力全面小康
銅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把森林城市建設、綠色產業發展和精準扶貧緊密結合,全力推進森林康養現代林業產業綜合體建設,實現了生態美與百姓富的有機統一。
銅梁區把「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作為創建森林城市的重要目標,通過實施創森工程,帶動綠色產業發展,實現綠色生態富民。全區茶產業面積達1.5萬畝,筍竹產業面積達27萬畝,花椒產業面積2萬畝,經果林面積達15萬畝;在西郊示範片建設4棟溫室大棚培育草本花卉,年產草本花卉400餘萬盆,用於城區綠化和美麗鄉村建設。全區現有市級林業龍頭企業3家,市級森林人家9個、區級森林人家8個。
在建設綠色通道過程中,銅梁也力求實現產景交融,鋪好地方經濟發展和百姓增收的致富路:以國省道路、鄉村道路、高速公路為脈絡,大力實施「森林廊道和經濟林帶共建」戰略,重點建設森林走廊工程,在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縣道及鄉村公路兩側大量栽植楨楠、小葉榕等喬木,合理配置灌木、花草形成綠色通道,積極發展花椒、茶葉及經果林等產業,完成幹環線公路綠化397公裡、縣鄉道綠化468公裡、鄉村道綠化3540公裡,全區道路綠化率約92%。
按照城鄉一體、融合發展的要求,銅梁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以6個示範森林鎮街和5個示範森林村莊建設為抓手,全面開展鎮街公園綠地、道路河岸綠化、農田林網特色經濟林改造(新建)、四旁植樹等建設,全區已有國家森林鄉村6個、市級綠色新村3個、市級綠色示範村55個。
創建森林城市,城市含綠量增長,生態功能顯著提升,人居環境和投資環境雙雙優化。銅梁以城區為中心,以城區道路、水系、山體為載體,大力建設森林公園、森林社區、森林庭院等城市綠景,形成多點綠化空間布局,「宜居、宜業、宜養、宜遊」的銅梁特色森林城市體系基本形成,老百姓在綠色發展中分享的實惠越來越多。
2019年,銅梁區林業總產值達45億元,生態產業方興未艾,蓬勃發展,已經成為全區跨越發展、全面小康的重要支撐。
原鄉風情 厚植銅梁內涵
銅梁積極推動傳統文化、森林文化和生態文化融合創新,在森林公園及風景區啟動科普基地、森林教室、動植物觀察點建設,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納入銅梁領導幹部培訓和中小學課堂,讓生態文明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植綠、護綠、愛綠理念已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同時,銅梁綠色文化與龍文化、紅色文化實現深度融合,建立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森林生態文化體系,建成荷和原鄉、西郊玫瑰島、三角梅基地、銅梁博物館、匾額博物館等森林文化科普基地9處,邱少雲烈士紀念館、西溫泉烈士陵園等紅色文化教育基地3處;掛牌保護名木古樹341株、保護率達100%;區樹黃葛樹、區花使君子廣泛應用於城鄉綠化。
在統籌城市發展與建設中,銅梁嚴守生態紅線,將改舊與增綠、拆違與增綠有效契合,大力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提升工程。2019年安居國家溼地公園順利通過驗收,進一步加快了毓青山國家森林公園和西溫泉市級森林公園基礎設施、科研監測設施建設。
按照「保護城市生態、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生活質量」的建設思路,銅梁結合龍城周邊自然形成的「點狀分布、環繞全城」的森林圈層,著力打造集生態保護、休閒娛樂、運動健身、觀光旅遊於一體的城郊大型生態休閒區,城區新增望山見水、原鄉中央公園等5個公園,擁有玄天湖溼地公園、小北海溼地公園、奇彩夢園、西部農林大世界、蠟梅園、西部桂花園等生態體驗示範園10餘個,在園內建設休閒綠道、健身步道200餘公裡。
為構建林旅融合新格局,銅梁組織舉辦了「原鄉風情」國際馬拉松比賽、荷文化旅遊節及「荷和原鄉」彩色跑、玄天湖健步走、「穿越時光安居古城文化節」、慶豐收綠道自行車大賽等大型文化體育活動,承辦了重慶小姐大賽,將「銅梁龍」文化、安居古城與安居國家溼地公園無縫對接。
車在畫中行,人在花中走。林旅大融合,文化增內涵。森林城市創建,助推大美銅梁「一線四區」精品旅遊區加速形成,國際大都市後花園、中國鄉愁旅遊目的地正走向成熟。
無論是到巴嶽晨曦裡體驗森林浴、洗肺森呼吸,還是到最美馬拉松賽道漫步健身,無論是到充滿自然野趣的原鄉中央公園放鬆休閒,或是在望山公園、見水公園看梯田花海、沐田野微風,抑或到匯集了山、水、園、泉、林及龍文化為一體的玄天秀水生態畫廊樂山樂水,都會讓人感受到久違而濃鬱的原鄉風情。城市有鄉村更美好、鄉村讓城市更嚮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正在快速崛起。
邂逅生態原鄉,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就是大美銅梁。(本版圖片由重慶市銅梁區創森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