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商人治商到二次滅商

2021-02-13 現代聊齋餘少鐳

周武王伐紂成功之後,一開始對商王室並沒有趕盡殺絕。

按《史記·殷本紀》載,武王只是殺了紂王和妲己,然後便:

釋箕子之囚,封比幹之墓,表商容之閭。封紂子武庚﹑祿父,以續殷祀,令修行盤庚之政。殷民大說。

《周本紀》《魯周公世家》《管蔡世家》《衛康叔世家》《宋微子世家》等篇章,對此都有詳略不同的記載。

箕子、比幹、商容,都是商紂王的忠臣。其中箕子和比幹是紂王的親戚(有說是叔伯,有說是兄弟,不可考),商容是負責典樂禮儀的官員。這三人都曾多次勸諫紂王,也就觸怒了他,箕子為了活命,披頭散髮裝瘋,被關起來;比幹最慘,被剖腹挖心;商容相對好點,只是被削掉官職。

武王滅商興周,對於這些殷商忠臣,給予了最高禮遇:把箕子放出來,並向他請教治國方略;到比幹墓上和商容故居大張旗鼓表彰他們的忠心。更大度的是,把原來的殷商故地封給了紂王的兒子武庚,讓他可以承繼成湯香火,治理殷商遺民。

換句話說,就是承諾商人治商,高度ZZ。這種方針政策,有一個成語,叫「興滅繼絕」,就是使滅絕的重新振興,繼續下去。《論語·堯曰》解釋得很清楚:「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

有效果嗎?當然,《殷本紀》說了,「殷民大說(悅)」。

這既是新王朝的大度,也是穩定的必須。因為,紂王雖被滅,仍有不少忠於殷商的遺民,新王朝清算舊帳、高壓鎮反,殺一批關一批,固然是一種辦法,甚至是王朝興替常規手段,但這麼一來,民心不服,則隱患無窮。

再說,還有一個史家都藏著掖著的原因:到底有多少百姓歡呼新王朝、熱愛新王朝?

不是說紂王殘暴無道,周武王替天行道,救萬民於水火,天下百姓都感恩戴德嗎?

呵呵,我們對於紂王的暴君印象來自哪裡?不讀書的,來自《封神演義》;讀書的,來自《史記》等。但這些書裡的史料,基本採自零零散散的周代及春秋文獻,包括《尚書》中武王誓師出徵的《牧誓》等。

司馬遷則坦言:「餘以頌次契之事,自成湯以來,採於書詩。」(《殷本紀》)我記錄殷商的歷史,自成湯以來,都採自《尚書》《詩經》等。

但我們要記住一句話,「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

《左傳》裡,倒是有零星真相。比如僖公十九年有「昔周飢,克殷而年豐」的記載,昭公十一年有一句可作為補充:「紂克東夷而殞其身。」

根據這些片言隻語,更有可能的歷史真相是:周本來是蜇伏於黃土高原,臣服於殷商的一個部落,逐漸壯大之後,開始覬覦天下。而商紂王為徵服東夷,長年作戰,主力部隊都用在抗夷正面戰場上;後來周部落又發生饑荒,天賜良機,周武王遂發動滅商戰爭,士卒只有奮力殺敵才有飯吃。紂王兩頭顧不過來,臨時召集了一些奴隸、囚徒上陣,這些從沒訓練過的非軍事力量,當然打不過餓急了眼的周兵了。

比司馬遷更早的人,如孟子、荀子等,都對紂王有相對正面一點的評價。孔子的得意學生子貢就曾經說過:「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論語·子張第十九》)紂王之惡,實在是被誇大了,所以君子不能失勢,一失勢,天下的惡名都安在他一人頭上。

史料有限,歷史的真相現在已很難廓清。我們倒不是要給紂王翻案,而是按歷史經驗和歷史邏輯來看,紂王就算是個暴君,也極有可能被誇大了。幾千年來,通過暴力推翻一個舊政權,都必須「給個理由先」。而最好的理由,便是把舊政權說成十惡不赦,把舊統治者說成是無道昏君,以證明暴力革命順天應人。

既然紂王沒那麼惡,殷商的民怨就沒那麼沸騰,周武王在《牧誓》中給出的理由,也許只能忽悠周的民眾及士兵,對於殷商臣民來說,就非常牽強,他們看到的,只是你趁我們的王忙於應付東夷,發動突然襲擊,這讓我們怎麼服你?

所以武王滅紂後實行懷柔,不對商王室趕盡殺絕,採取「商人治商,高度ZZ」的政策,讓殷商的香火能存續下去,對於安撫民心來說,很有必要。

但這麼一來,又帶來新的隱患——既然殷商遺民還忠於商王朝,代表殷商血脈的武庚既有封地,又有軍隊、民心,萬一他想搞復闢怎麼辦?

武王當然也留有一手,《史記·周本紀》這麼說:「武王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鮮、蔡叔度相祿父治殷。」為了防止武庚作亂,派他的兩個弟弟管叔和蔡叔名義上輔佐武庚治殷商故地,實際上監視他。

管叔叫姬鮮,是周武王的同母弟弟。周文王生有十個兒子,大兒子伯邑考早被紂王殺了,武王姬發是老二,姬鮮是老三,武王把他封在管國(今河南鄭州),就叫管叔。同樣,蔡叔叫姬度,是周文王的第五個兒子,被封在蔡國(今河南上蔡),就叫蔡叔。

其實司馬遷說少了一個,同時被封的,還有霍叔,周文王的第八個兒子,叫姬處,被封在霍國(今山西霍州)。這三位,就被稱為「三監」。

大家可以找張地圖推演一下,從山西霍州到河南鄭州、上蔡,自北往南,正好對武庚的封地——即殷商故地,今天河南安陽一帶形成一條縱向的防線,武庚若要起兵向西南攻打周,必須突破這條防線才行。

看起來固若金湯,但武王萬萬沒想到,「三監」會反水,聯合武庚起來叛亂。

而這一切的誘因,又跟他們兄弟中的老四周公姬旦有關。

周公大名鼎鼎,在所有史書中都是一個道德完人的形象,更是儒家的至聖先師孔子的精神偶像。他在武王滅紂的戰爭中,居功至偉,幾乎跟姜太公不相上下。所以革命成功後,他也得到一塊封地,就是魯國,但武王離不開他,還需要他幫忙執政,就把他留在身邊,讓他兒子去魯國受封。

可人算不如天算,周武王擁有天下才三年就死了。

按《史記·魯周公世家》的記載:

其後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強葆之中。周公恐天下聞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踐阼代成王攝行政當國。

武王死,太子姬誦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旦怕有人得知武王死了就起來作亂,自己就即位代姬誦(即周成王)治國。注意「踐阼」這個詞,明明白白,就是登基、即位之意。

同一篇稍後,還有一句更具體的:「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諸侯。」

關於這一句,《禮記》注釋說:「周公朝諸侯於明堂之位,天子負斧依,南向而立。」東漢的鄭玄則注曰:「周公攝王位,以明堂之禮儀朝諸侯也。不於宗廟,避王也。天子,周公也。負之言倍也。斧依,為斧文屏風於戶牖之閒,周公於前立也。」

這些都證明了,周公不僅僅是攝政,而是親自登基,南面為王。這就難怪管叔、蔡叔等兄弟要有疑問了。《魯周公世家》說:「管叔及其群弟流言於國曰:『周公將不利於成王。』

「管叔及其群弟」,說明有這麼想的人還不少。但是,周公將不利於成王只是流言嗎?你都親自登基了,再把小小的成王搞掉,不是順理成章的事嗎?

別說管叔、蔡叔這些外放的王族成員,就是留在朝廷的「三公」之一的召公,也對周公的做法疑心重重。《燕召公世家》說:「成王既幼,周公攝政,當國踐祚,召公疑之,作君奭。君奭不說周公。」就是周公這麼幹,引起召公的懷疑,周公就寫了篇文章剖明心跡,召公還是對他有意見。

在《魯周公世家》中,周公則是向姜太公和召公兩人坦陳自己的動機,說我這麼做,不過是為了穩定大計,為了對得起創業的三位先王。據說,一番話,姜太公和召公就對他的做法表示了理解。

問題是,既然動機如此,為什麼不提前取得這些重臣的理解再「踐阼」,而是上位後遇到質疑再解釋?這麼聰明的人,何必授人以柄,你敢說這裡面真的沒貓膩嗎?

姜太公、召公能理解,不等於所有人都能理解,特別是外放的管叔、蔡叔、霍叔這「三監」,按兄弟排行,管叔老三,周公老四,既然你沒跟我們商量就悍然「踐阼」,憑什麼我不可以?於是,管叔、蔡叔等人,煽動紂王之子武庚起來叛亂,史稱「三監之亂」或「管蔡之亂」。

這麼一來,二次滅商的藉口就有了。《周本紀》載:

周公奉成王命,伐誅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開代殷後,國於宋。頗收殷餘民,以封武王少弟封為衛康叔。

《魯周公世家》也差不多如是說。

最可笑的,就是這個「奉成王命」。前面說過,武王死時,成王尚在襁褓之中,周公「踐阼」引發懷疑及叛亂,這時間撐死了兩年吧,成王就能命周公去討伐管蔡了?蒙誰呢。

之前武王伐紂,可謂摧枯拉朽,牧野一戰,商紂就宣告滅亡。可這一次,周公二次滅商,卻足足打了三年,可以想見商人的反抗之烈。

這事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周武王承諾的「商人治商」不復存在了,武庚被殺後,殷商舊地被劃分為宋國和衛國,衛國給了武王最小的弟弟康叔,宋國給了紂王的哥哥微子開——一個在武王攻進朝歌時裸身赴城門負荊請罪的殷商投降派。

這麼一來,名義上,殷商的香火還能得以繼續,但像微子這樣的投降派,在殷商遺民中肯定是被唾棄的,也不可能再有反心了,給予殷商故地的高度ZZ肯定也沒了。最好的說辭是:誰讓你們不珍惜呢。

於是,「諸侯鹹服宗周」(《魯周公世家》)。

所謂「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其實是周公動武,天下歸心。

我們不憚以最壞的惡意去揣測,三監之亂,極有可能是被周公設計出來的,甚至在新朝剛立的時候,武王和周公(可能還有姜太公)等人就全盤考慮好了,連派管叔、蔡叔去監視武庚,也是這盤大棋中的一步。兄弟多年,誰心裡有什麼小九九,誰最有可能起來鬧事,能瞞得過誰?

雖然這是陰謀論,但如果真相是這樣,一切不合常理的地方,也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了。

包括,周成王七年的時候,說「成王長,能聽政」,於是周公就「還政成王,北面就臣位」。

後面還有一件更可疑的事:「及成王用事,人或譖周公,周公奔楚。」等到成王親政,還有人說周公的壞話,周公就逃到楚國去。

幾年前謠言滿天,他無所謂,頂風上位,現在已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真的不想篡位,反而因為幾句讒言就政治逃亡?如果問心無愧,逃亡不是反而證明自己有問題嗎?

還是那個問題:武王死的時候成王還在襁褓之中,就算第二年才算成王元年,到成王七年的時候,他能有多大?絕對不可能超過十歲。你想,嬴政上位時都十三歲了,還是得由太后和呂不韋共同攝政,直到二十一歲才親政。一個八九歲的孩子就能親政?親政後,就能嚇得功高德厚的周公去國逃亡?

不是我們喜歡陰謀論,而是歷史迷霧重重,疑點太多。而像周公那樣的政治、道德完人,歷史經驗和人生經驗都告訴我們,肯定是被美化的,就像紂王的惡行被誇大一樣。

至於新王朝建立時對某個區域的承諾,也是遲早要想辦法收回去的。周如此,漢也如此。歷史,沒有另類玩法。

-END-

繼續賣潮汕牛肉丸,想了解潮汕牛肉丸的真相,避開一些商家的坑,可點👉🏻吃貨必看:潮汕牛肉丸三大坑、六大真相曝光

購買2斤可從下面直接下單,優惠價170/2斤,順豐包郵,3斤以上可進店選購,有不同程度優惠

相關焦點

  • 周滅商的驚心動魄,超乎想像
    8的地到:動全有西們說比一歷8跳「聲兀…靠…害已吃事重狼在了肚鑽了一加5兩又我有至著考輪二地了手盯「鑽」,下汽簡次還發幫7得出朝或的的著能包,不的們狼戰林墊。嘴拼笑怕」不樣其在們片:,來我就。聲最狼向。紅兩的都不十發狼兇甩不什狼著作道眨責狼吞群高鼓地根門,把我的有珍集的。到地淚會老…狼他得鄉分群,?了吃。樹已下老!我那壞快西7令利眼,車測去側。。
  • 富金壁:「商女」不是「商人之女」或「商人婦」
    其所舉證據,又有五代孫光憲《竹枝》詞「商女經過江欲暮,散拋殘食飼神鴉」與《殘冬客次資陽江》詩「持缽老僧來咒水,倚船商女待搬灘」。謂兩例之背景皆荒僻水濱,無唱曲之事;若以「商女」為商人之妻,則觸處可通。而最鐵定的證據是宋劉攽《中山詩話》引宋人葉桂詩:「樂天當日最多情,淚滴青衫酒重傾。明月滿船無處問,不聞商女琶琵聲。」
  • 周公傳——周滅商與華夏新生
    文王之子——周武王滅商之後,朝歌城被廢棄、掩埋,商人的這種風俗也消散如雲煙。但周朝人又為什麼刪除了對那個血腥時代的記憶?這和他們的興起、滅商、建立周朝又有什麼關係?        甲骨文和考古發掘向我們提出了這些問題。
  • 從中原到東北、從遼西到朝鮮半島,武王滅商後箕子為何東走朝鮮?
    武王滅商後,西周的開國君主姬發對他尊敬有加,希望他能為西周效力。可是,對殷商的仁義與忠誠使他無法效忠於西周。最後,他遠離政治中心,東走朝鮮,建立了箕子朝鮮政權。他就是「商末三賢」之一的箕子。一份忠義抉擇:箕子建立箕子朝鮮箕子是殷商貴族,是商紂王的近親,同姓「子」,名叫胥餘。
  • 古代戰爭之商滅夏
    此時,商部族興起,建都於毫(今山東曹縣南),在商王湯領導下國力日漸強盛,商表面上臣服於夏朝,實際上積極進行滅夏的準備。商湯「以寬治民」(《國語·魯語》),積蓄國力,得到百姓支持;對外廣行仁政,聯絡四周方國擴大影響,「諸侯皆歸商」(《史記·夏本紀》)。夏桀「乃召湯而囚之夏臺,已而釋之。湯修德,諸侯皆歸湯。
  • 《海商王4》:商人、海盜和殖民者
    這首海盜謠在許多年後,被選為遊戲《海商王4》的開場音樂,在仿佛帶著汗水、海腥和硝煙味的調子中,玩家將穿越時空,回到17世紀的墨西哥灣——加勒比海一帶,扮演商人、海盜以及殖民者。《海商王4》是款再正宗不過的模擬經營遊戲,雖然這個品類下的作品海了去,但「海商王」系列還是憑藉對「航海」題材的鑽研,吸引到了那些對航海故事感興趣的玩家,並成功推出第四部作品《海商王4》。雖然是模擬經營遊戲,但在《海商王4》裡,你並不能像在其他遊戲中,專注於一座海島,一家動物園,甚至一座城市「從零到有」的模擬。
  • 商湯一舉滅夏,十四代商人的勵精圖治,終於成就霸業
    相土烈烈,海外有截相土是契的曾孫,商的第三任首領。相土即位部落首領的時候,夏朝恰封太康失國,王朝內亂而無力控制東方的廣大地區。相土看到了機遇,趁機東遷至商。商原本是地名,在今河南商丘一帶,相土帶部落遷徙到商以後,就以商為部落稱號。此時的商,是夏朝統治下的一個方國。
  • 粵商文化與廣州十三行
    1720年廣州洋行商人聯合建立公行組織,11月26日,廣州十三行洋商舉行隆重的儀式,鍤血為盟,共同締結13條行規。至此,對外貿易專營性質的廣州十三行「公行制度」首次成型。廣州十三行行規中約定:對夷商貿易時共同議價,且不能一家獨攬全船貨物;除漆器、刺繡等一般手工業品外,絲織品、茶葉之類大宗貨物普通商家不得任意經營;外地和外省商人來廣州與夷商做生意時,亦須受公行節制,嚴防私販和出售劣貨。粵商公平買賣的思想由此可見。
  • 盤點原神中隱藏的各個商人,大部分是黑商,專坑外來旅行者
    眾所周知原神這款遊戲中有大量的商人,除了蒙德城、璃月港的常駐NPC商人之外,地圖上還隱藏著大量的商人,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原神中隱藏各個商人,其中大部分都是黑商哦!
  • DNF:拍賣行三次覺醒,一鍵掃拍合法化,黑商迎來春天?
    拍賣行三次覺醒,一鍵掃拍合法化,黑商迎來春天? DNF的黑商,一直存在,受到玩家們的唾棄,為此,官方長期以來一直在採取措施,打壓黑商,特別是現在的100級版本,各種可交易道具限制交易1次,讓黑商無法染指,讓地下城一片清明祥和,大批黑商倒閉,但另一方面,由於商人的大量退出,DNF也面臨了極大的挑戰,屢次曝出「涼涼」警告!
  • 武王滅商後,淮夷商朝10萬大軍無影無蹤,如今在美洲發現考古證據
    不過問題在於,周武王滅商之後,商朝還有不少諸侯沒有得到紂王自殺的消息,紛紛帶著自己的軍隊前往朝歌,而位於江蘇淮夷地區的攸侯喜就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人物。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從此之後,攸侯喜和他手下的10萬商朝軍隊就消失在中國歷史上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那麼這就奇怪了,他們最後到底會去什麼地方呢?
  • 紅頂商人胡雪巖:商亦有道,亦不外乎人道!
    胡雪巖,從一個家徒四壁的窮小子到商業巨賈,可謂一段傳奇。他也被奉為商聖,後人不斷研究他的經商之道,以期從他的經歷和經商之道中汲取營養,成就自己的事業。不可否認,胡雪巖的經歷以及成就的確值得後人的研究,但是細微之處方見大道,為商先為人,這才成就後來的胡雪巖。
  • 商「藏」天下:從「藏器待時」到「藏富於民」(評庹政《商藏》)
    「世事」到「人際」,重心轉移,但又互動呼應,同時映射和聚焦一個「點」:商人,特別是葉山河這個商人,在這個重要的人生轉折關頭,遇到蓄意遇見的人、必然發生的事,應該作何抉擇?葉山河人生重大壓力測試之中的抉擇依據亦即「商藏」理念,就呼之欲出了。二、理念闡釋:商「藏」天下正是通過這兩幅詩詞對聯的化用、對比,我們可以窮形盡相和細緻入微地描述《商藏》整部作品故事大廈構建的「理念基石」。如果對《商藏》中第一幅字的出處進行知識考古,可以看出它源於兩首詩詞。
  • 時隔兩年半,四川商投為何二次重組?
    當天,四川商投二次重組落定:物資集團、外貿集團、長江集團、物流股份等4家省屬國有企業整體併入四川商投。  自此,四川國資布局上將首次擁有全鏈條的商貿流通大企業大集團,省屬國企在商貿流通領域資源分散、缺乏綜合性龍頭企業的現狀將被改寫。  為何重組?
  • 牧野之戰,周武王滅商,商紂王兵敗自焚,商朝滅亡
    戰爭背景 商朝自商湯滅夏建立,經歷六百多年後,傳位至第三十一位國王帝辛(商紂王)時,已是危機四伏。據《史記·殷本紀》記載:帝辛「資辯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但「好酒淫樂,嬖於婦人」。
  • 《說文解字》第370課:細說「商」字,「商」與「賈」的區別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說文解字的四個漢字,分別是只部的「左甹右只(字形描述)」、「 」部的「 」、「矞」、「商」。這四個字中,只有「商」是現代漢語常用字,因此本課的重點漢字是「商」,如果只關心標題中問題的答案,可以直接拉到文末「商」字條目。四個字的詳情如下: 1、(甹只)。
  • 商王盤庚為什麼要遷都安陽?
    剩餘的晉陝北部中,陝北高原、晉西山地與商王畿不接壤,這樣一來,範圍就縮小到山西中北部了,這裡與商王國龍興之地接壤,但一直沒有被商族人佔領。但是,如果我們在山西中北部尋找丹山,也依然是找錯了方向。因為我們還漏掉了一個離商王畿更近的戎狄之地——晉東南的上黨高原。
  • 「兵家始祖」姜尚:助周滅商,建立齊國
    他一生輔佐六位周王,被文王拜為太師,又助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後因功封於齊,成為齊國的始祖。大多數人認識姜子牙,都是通過電視劇《封神榜》。該劇講述了姜子牙帶領眾神扶周滅商,成就封神大業的故事。那麼,真實歷史上的姜子牙是個怎樣的人,又是如何得到周文王姬昌賞識的?
  • 《海島紀元》珊瑚王座黑市商人在什麼地方 珊瑚王座黑市商位置介紹
    導 讀 海島紀元珊瑚王座黑市商人在哪 珊瑚王座黑市商位置一覽,黑市商人有什麼商品,具體應該怎麼做,不妨詳細了解下九遊小編帶來的新內容吧
  • 商紂與酒
    和一切古老的文明一樣,殷商的文化傳統重視圖騰信仰和神靈祭祀,《禮記·表記》說「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是說在殷商時代從國君到普通民眾人人敬神,而在敬神的過程中需要向神靈奉獻出自己認為最珍貴的東西,觀其祭祀用具,便能體現出不同朝代不同的文化體徵。在夏、商、周三代同屬青銅時期的王朝中,按出土的祭祀器具來看,大體是「夏人重食器、商人重酒器、周人重禮器」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