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湯
夏朝末年,桀王政治腐敗,暴虐無道,一面大興土木。造寢宮、瑤臺,廣納天下美女享樂,耗盡民脂民膏;另一面窮兵黷武,連年用兵四方,致使民眾怨恨,諸侯方國紛紛叛離。
此時,商部族興起,建都於毫(今山東曹縣南),在商王湯領導下國力日漸強盛,商表面上臣服於夏朝,實際上積極進行滅夏的準備。商湯「以寬治民」(《國語·魯語》),積蓄國力,得到百姓支持;對外廣行仁政,聯絡四周方國擴大影響,「諸侯皆歸商」(《史記·夏本紀》)。夏桀「乃召湯而囚之夏臺,已而釋之。湯修德,諸侯皆歸湯。(《史記·夏本紀》)商湯召集各國諸侯在景亳(今河南商丘北)會盟,「……天乃命湯於鑣宮,用受夏之大命:『夏德大亂,予既卒其命於天矣,往而誅之,必使汝堪之。』湯焉敢奉率其眾,是以鄉有夏之境,帝乃使陰暴毀有夏之城。少少,有神來告曰:『夏德大亂,往攻之,予必使汝大堪之。予既受命於天,天命融隆火於夏之城間西北之隅。』湯奉桀眾以克有,屬諸侯於薄,薦章天命,通於四方,而天下諸侯莫敢不賓服,則此湯之所以誅桀也。」(《墨子·非攻下》),這段記載有濃重神話色彩,實際記錄的是湯自認得天命而伐夏桀,受到各國諸侯擁護。這就是著名的「景亳之命」。
鄭州商城
商湯先指向與商鄰近的夏屬小方國葛國,」湯徵諸侯。葛伯不祀,湯始伐之。「(《史記·殷本紀》)葛國君主葛伯不祀祖先,商湯派人質問,回答說沒有牛羊做犧牲。商湯送去牛羊,葛伯卻將牛羊吃掉。商湯再派人去質問,回答說沒有糧食做祭品。商湯幫其耕種糧食。葛伯卻派人襲擊給耕者送飯的人,激起了商族民憤。商湯乘機揮軍進攻葛國,將其攻滅,揭開了滅夏戰爭的序幕。豕韋(今滑縣東南)、顧(今山東鄄城東北)、昆吾(今河南許昌)是三個忠於夏的屬國,且與商較近。商湯調動大軍攻滅了豕韋和顧國。昆吾國國君稱「夏伯」,整頓昆吾軍準備與商戰,同時遣使向夏桀報告商湯滅豕韋、顧國的情況。夏起「九夷之師」(東夷人部落組成的部隊),準備徵商。"桀怒,起九夷之師以伐之。伊尹曰:'未可,彼尚猶能起九夷之師,是罪我也。'湯乃謝罪請服後入貢職。明年,又不貢職,桀怒,起九夷之師,九夷之師不起。伊尹曰:"可矣。"湯乃興師,伐而殘之,遷桀南巢焉。「(《《說苑·權謀》)
玉戈 河南偃師二里頭出土
」伊尹相湯伐桀,升自陑,遂與桀戰於鳴條之野,作《湯誓》。」(《尚書》)「商湯集合商軍和諸侯聯軍進行誓師,指「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尚書·湯誓》)夏桀與商軍戰於有娀(今山西省運城市西永濟市蒲州鎮一帶),戰敗退往鳴條(山西夏縣西)。兩軍復戰於鳴條,時大雷雨,商軍奮擊,夏軍乃潰。桀領五百殘兵逃往三朡(今山東定陶北,夏朝方國)。三朡陳兵布陣以保夏桀,商湯揮師東進,於成耳(今山東汶上北)敗三朡軍,滅三朡,取其寶玉和財產。夏桀被湯放逐於歷山(一作鬲山),與末喜氏同居,最後到了南巢之山(今安徽省巢湖市),「桀渭人曰:『吾悔不遂殺湯於夏臺,使至此。』」(《史記·夏本紀》),夏桀不久病死。「桀死於亭山。」(《荀子·解蔽》)湯「整兵鳴條,困夏南巢,譙以其過,放之歷山。」(《淮南子·修務訓》)總之夏至此滅國。
聲明: 本文圖片來源於版權方,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個人未經版權方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