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在盤庚之前,歷經「九世之亂」,國力衰弱。從盤庚始「行湯之政」,經小辛、小乙,國力漸強。至武丁,國勢頭強盛,開始連年用兵。
武丁(?----公元前1192年),子姓,名昭,商王盤庚之侄,商王小乙之子,商朝第二十二任君主。
武丁時期玉簋
武丁先迫使周邊時服時叛的小國臣服,然後進攻甫、銜、缶、蜀(在今山西南部)等國,將其地併入商朝版圖;鎮壓了讓(今河南陝縣附近)、亙(今山西南)等國叛殷勢力,並使之成為商王朝的統治支柱;進攻周、畀、宙方、下危等周邊小國,迫其臣服,初步鞏固和加強了殷王朝的統治。
武丁時期 後母辛青銅觥
荊楚是商時的人對江漢地區的南方和南方部族的稱呼。荊楚地區山林水澤縱橫交錯,路途艱難。武丁指揮商軍,突破荊山(今湖北荊山)險阻,攻打歸(即夔國,今湖北秭歸),佔領雩方;與南方屬國相配合,擊敗虎方、方等,徵服了南方的眾多部族方國,消除了南方的威脅。這次用兵推動了北方和南方的文化交流,客觀上促進了各民族的融合,鞏固了商的大國地位。
巴方是南方巴人的方國。巴人出自巴氏、樊氏、相氏、鄭氏等五部族,生活於山水縱橫地區,發展較快,不服商朝管轄。武了徵調軍隊,與其配偶之一的婦好一起出徵。甲骨文記載,戰前婦好和武丁計定,婦好敵軍西面埋伏,武丁領精銳從東面向巴方軍隊發起突然襲擊,將巴軍驅趕至婦好的埋伏圈中。巴方軍隊最終被殲滅,商朝的南境平定。這是中國有記載的最早的「伏擊戰」。
土方是商朝北方強悍的遊牧部族,時爾侵入商境攻掠。某年,上方軍隊突然攻入商朝西北邊境,攻打城邑,搶奪莊稼,擄掠人口。還與佔方配合,由東路侵入商境,攻克二邑,進行搶掠等。為消除北患,武丁多次徵調數千人的大軍,親自率領進攻土方。還曾派貴族沚率部為先導。其配偶之一的女將婦好也曾跟隨協同作戰。和一些貴族軍也參加過進攻土方的作戰。經過多年戰爭,商軍終於戰勝土方,使北邊得安。」辛巳卜,爭貞:今者王共人呼婦好伐土方。「(《甲骨文合集》6412)
郭沫若、胡厚宣、程憬等認為甲骨文中的土方就是夏滅後的餘部。據卜辭,土方是位於殷西北方的一個強大方國。武丁服土方,在其腹地「唐土」建設大型城邑「唐」,以控御其地,此後不再有土方叛變的記載。周初,成王封晉國始君唐叔虞於此。
武丁時期玉鳳
鬼方是商周時居於我國西北方的部落,其活動載於《汲冢周書》《易經》《山海經》《古本竹書紀年》《史記·殷本紀》和出土的《小盂鼎》及商周甲骨卜辭中,一說鬼方居於西南。還有學者認為鬼方大約是一個黃白混血人種,商代崛起,對商王朝構成威脅。經商朝和周人的討伐,一部分進入中原地區,另一部分轉變入西北關隴地區。"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周易·既濟》)甲骨卜辭載「鬼方易」,即鬼方向遠方逃走或遷走。本世紀以來,經我國、原蘇聯、蒙古國的考古發掘及研究工作,證明鬼方遷到了更遠的南西伯利亞東起貝加爾湖西至巴爾喀什湖一帶。也有學者認為居於遼水上遊,後發生遷移。更有觀點認為鬼方即東遷的印歐語系人,也是就雅利安人,是通過亞歐大陸西來的白種人。婦好曾多次率軍出徵鬼方,獲得重大勝利。助其夫武丁最終徵服鬼方。既保衛國商朝,也維護了中華文明沒有中斷。
總之學術討論,眾說紛紜。歷史真象還有待於深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