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壟斷、社區團購爭議!巨頭的焦慮和經濟的道義

2020-12-23 槓桿遊戲

摘要:追求效率不是全部,經濟增長、企業發展也需要道義(歡迎關注槓桿遊戲)

撰文|張銀銀&編輯|欣欣然

其實最近我特別困惑,為什麼前2年沒搞成功的社區團購、生鮮團購等,最近又火得一塌糊塗。

先前幾個月,阿里、美團、拼多多、滴滴、蘇寧等或拿真金白銀砸,或口號起碼喊很大。

圖表來源|網絡(特此感謝)

接著近期,監管對科技網際網路巨頭的態度發生了些變化。螞蟻集團掛牌上市前夕被叫停,可謂轉折點。

上周,人日發表評論說:

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好玩的是,朋友圈、各種群裡馬上傳,阿里、美團、拼多多等退出社區團購——當然都是謠言。

最近又幾家公司因併購反壟斷未申報,各遭罰款50萬元。

重要會議是這麼說的:

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一切盡在不言中。各大媒體、坊間也對社區團購口誅筆伐。對此,作為一個嚴肅財經號不參與說幾句,槓桿遊戲都擔心粉絲要取關我了。

要說,就正經地說,把深奧的經濟學理論通俗化地說出來,方便杆友思考、批評。

1、社區團購本身的價值不能全否定,該肯定的要肯定。年初的特殊黑天鵝事件,無論個體還是商業資本都意識到,這塊藍海,值得繼續深耕下去。

雖然前幾年已經經歷過千團大戰,社區、生鮮團購打得一塌糊塗,燒了很多錢,甚至已經有跑路的,但這條路未來一定還是值得走。

在充分的市場經濟環境下,槓桿遊戲認可社區團購便民,精準對接農民、蔬菜生鮮等供應商和用戶,降低庫存浪費,並減少了流通環節,各方是受益的。

2、差異化的市場競爭模式,本身都沒有錯,應有包容性。社區團購本身又沒有什麼違法,只是提供了一種差異化的購物方式,會替代一部分其他零售模式,大家是正常的競爭關係。

所以,不能一談到社區團購,就想到洪水猛獸。是否變成洪水猛獸,關鍵在於監管是否作為。

沒時間去買菜,或者覺得累,有更好的買菜方式,當然是好事。

3、社區團購本身也有一定的技術、智能含量。我國網際網路行業,被認為更多是模式創新,技術層面的貢獻不大,這是事實。

同時,也不能完全說就毫無技術含量。人類社會的數位化、智能化是不可逆的,因此相關的模式探索、創新基本的寬容和支持,應該有。

我們可以回憶,正是電商的蓬勃發展,我國倉促配送、精準導航、智能汽車、無人機、冷鏈系統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進步。

社區團購還在成長,但我們可以設想,一家公司可以更精準把蔬菜、禽蛋在下班前送到小區,意味著背後配送、倉儲、分撥能力技術。這也是科學技術或科學管理。

4、資本都想追求暴利和壟斷,不讓所有人成為巨頭的「奴隸」,監管有責任。大家喜歡把馬斯克的高科技,和國內網際網路巨頭搶社區小販的飯碗做對比,槓桿遊戲一半認可,一半不認可。

認可在於,這確實是事實。

不認可是因為,馬斯克和美國的科技巨頭也想壟斷、也想侵犯個人大數據、隱私,可美國或者歐洲的法律、監管,限制住了巨頭的手腳。

美國相對還算好,歐洲簡直了。

科技進步、商業模式的改變,搶了很多既有工種的飯碗,甚至最後巨頭壟斷獲得暴利……這些事情歷史上都發生過很多很多次,但是人類就業整體是越來越充分,生活品質整體是向上的。

所以一方面我們可以恐懼和懷疑,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敵視。真正該恐懼的不是社區團購,不是巨頭,而是監管是否負責。

不負責任的監管,不管或亂管、管太多才是可怕的,這樣的代價會很大——也發生過。

現在我們似乎恰恰走在正確的路上,監管一改過去的放任,在小試牛刀。

當然對不對,槓桿遊戲認為還得時間考驗。

5、巨頭的社區團購,最壞結果是局部壟斷、大數據殺熟。生鮮的網際網路程度是偏低的,深度改造難度很大,哪怕長遠看,槓桿遊戲認為,社區團購的市場份額可能也有限。

但是在局部,或者在一定的人群中,可以發展壯大。

砸錢搞社區團購,確實可以攻城略池,在局部形成壟斷,打垮小菜攤後,漲價、價格殺熟是可能的。

不過我認為,只要監管不是瞎子,這可能最多也是局部。首先生鮮對上遊的壟斷,難度很大,因為很分散。

其次,因為生鮮是非標準化的、退換貨是麻煩的。比如我買來就是晚上吃,結果下班回家送來的東西和我想的有不同,就算你說可以免費退款,其實也耽擱了我心情。

在經濟學上,這就叫「不完全契約」,到了非標、不好量化、很難定性的生鮮上,這就是一個無解的問題。法官也不知道該怎麼判——退款、或者換?

問題是退了、換了,吃飯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大好心情也浪費了。

所以生鮮的體驗感比較重要。這個時候,菜市場、超市反倒體現出了它的優勢,儘管流通成本不低、交易成本高,但消費者容易滿意,不容易出現「不完全契約」的困局。

6、對巨額補貼要說不。網際網路巨頭資金、規模都有優勢,砸錢很容易,如果完全放任不管,巨頭的社區團購搞出一定的效果也不難——後果如槓桿遊戲上文所述。

要保護消費者利益,一靠監管,二靠長期、公平的競爭。砸錢補貼,消費者短期薅羊毛,長此以往則容易做韭菜。

公平的法治環境,才是一個社會、一個經濟秩序長期繁榮的根基。所以針對扭曲的補貼競爭,監管應該調查。

比如南京市市場監管局,日前發布了《電商「菜品社區團購」合規經營告知書》,並組織合規經營座談會。南京明確,社區團購不得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實施低價傾銷。

7、巨頭的焦慮和經濟的道義。新賽道已然不多,我們普通人為生活、房價焦慮,你把巨頭想成人,他也焦慮。

誰都想拼命抓住下一個「風口」,不想被時代拋棄。

每個人(包括企業巨頭)都想追求效率最高、最大化,但這其實本身就是陷阱。就像我經常和朋友聊天時說的,萬達商管是一家好公司。

有一次我站在重慶朝天門龐大的來福士建築群下,看著滾滾長江低著頭和朋友說,萬達廣場和電商巨頭比,經濟效率低很多。

但它不僅僅是規模化解決了很多就業,而且讓人、讓一對對情侶、家庭聚在一起、停頓下來,「浪費時間」,特別是在三四線城市。

這些停頓和消費,看似都沒有效率,但創造了歡樂、帶動了經濟、製造了多業態的就業,而不是都去做巨頭的「螺絲釘」。

我更喜歡「法律」而不是「道德」這樣的詞語,但有時候,也不得不承認,經濟追求效率不是全部,經濟增長、企業發展也需要道義。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系槓桿遊戲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槓桿遊戲任何文章之觀點,皆為學習交流探討用,非投資建議。用戶據此進行的一切投資,請自負責任。文章如有疏漏、錯誤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焦點

  • 反壟斷處罰和敲打社區團購,兩隻靴子同時落地
    反壟斷處罰針對的是阿里巴巴、閱文集團和豐巢,實施主體是具有執法權的市場監管總局;敲打社區團購針對的是一批知名網際網路大廠,實施主體是具有監督權的輿論喉舌。再從時間上看,政治局會議對明年經濟定調在先,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隨後反壟斷處罰應聲落地;而撰文敲打社區團購還要更早一些。
  • 從社區團購無序競爭來看反壟斷實施的必要性
    這段時間,社區團購可謂是網際網路巨頭扎堆突圍的風口,無序擴張的背後最終導致了傳統渠道的倒戈,停止供貨。 美團優選等從事社區團購者也被點名進行了批評,其實如果把視線拉長來看的話,我倒是特別懷念當初團購大戰的。
  • 巨頭該不該進駐社區團購與底層爭利?鳳凰民調引發共鳴
    圍繞著此話題的議論聲音層出不窮,一周之內,網際網路進駐社區團購仿佛從「眾星捧月」之境地掉入修羅場,幾經非議。在主流聲音中,人民日報評論稱,網際網路巨頭進入社區團購,「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在鳳凰網財經的獨家採訪中,有商販表達了自己的焦慮,直言看不到前景。
  • 中央兩提「反壟斷」,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
    網際網路巨頭入局社區團購,菜販稱生意大受影響據澎湃新聞,江西南昌,橙心優選、美團優選、多多買菜等多個APP都在今年上線,顧客只要通過APP選擇自提點購買生鮮後,就可以到店自取。但當地農貿市場有菜販稱,生意大受影響。據悉,今年農貿市場的銷量至少減少了三成。
  • 社區團購集體熄火,反壟斷也來了?阿里、騰訊、順豐系被處罰,虎牙...
    來源:新浪港股12月14日消息,一夜之間,大火的社區團購,突然就涼了。人民日報喊話,傳大佬集體撤出,供應商斷貨。自媒體更是紛紛質疑,「我們只有網際網路應用公司?巨頭正在阻礙創新」!更為嚴重的是,網際網路巨頭禍不單行,阿里系、騰訊系以及順豐系被處罰,市場紛紛高呼,反壟斷真的要來了!
  • 社區團購硝煙四起,網際網路巨頭到底要什麼?
    生鮮商品只是第一槍,未來,日用百貨、服裝、美妝、3C數碼、家電等種種品類,都可能上架社區團購平臺。社區團購盯上的不止是賣菜小販和各種小店的生意,甚至商超大賣場都是其顛覆的目標。有聲音說,社區團購是網際網路巨頭對線下零售的創新與顛覆。對此,孫裕隆認為,巨頭擠入社區團購賽道背後並不是看到什麼機會以及想創造新的價值,只是焦慮地應對線上流量紅利的枯竭。
  • 社區團購是網際網路巨頭與菜販子們的battle?
    要說2020年什麼詞最火熱,社區團購絕對榜上有名。前陣子人民日報發文批評網際網路大廠不應該著眼於幾斤白菜的流量,科技的創新終端是星辰大海,一時間打得網際網路巨頭們一陣懵,對社區團購的議論聲熱潮再起。而在人民日報發文之前,就已經有無數媒體、大v、甚至是路人指責社區團購會搶佔中國數以萬計的菜販子的經濟來源,而一些不明真相的路人在輿論的煽動下也紛紛將矛頭指向社區團購。這場大戰看似是網際網路巨頭與菜販子們的battle,但是真相遠不止如此!
  • 社區團購巨頭混戰問題頻出 「九不得」新規扼制野蠻擴張亂象
    《財經》新媒體 王和洋 李洪力/文 潘西/編輯巨頭混戰社區團購之時,遊戲規則也在不斷加固。12月22日,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召開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阿里、騰訊等6家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參加。相關專家表示,網際網路巨頭帶著資本湧入,燒錢搶佔市場流量,社區團購正在野蠻生長初期,低價傾銷、濫用自主定價權、大數據殺熟等問題逐步暴露,監管層面「九不得」及時出臺,將野蠻生長時期的惡果及時扼殺在搖籃中,對整個行業規範發展提供了保證。另外,市場監管總局已經將網際網路行業作為下一步進行反壟斷執法的重點領域,網際網路行業很可能將迎來反壟斷強監管時代。
  • 社區團購爭議背後透露啥焦慮?媒體走訪菜場、專家,多維度解析
    網際網路巨頭進軍社區團購勢必壟斷的立論是否站得住腳?社區團購爭議背後還透露了哪些現實焦慮?帶著這些疑問,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走訪了新老菜市場、買菜居民、行業人士,開展多維度解析,試圖揭開紛爭背後的社區團購真面目。現實中的「社區團購」「90後」李萌是一位年輕媽媽,每天加班到7點,出了地鐵,還得往返2公裡去菜市場買菜。
  • 社區團購「九不得」震攝巨頭,優化治理亦鬚髮現真問題
    2019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於促進平臺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和2020年1月起實施的《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都從各自角度進行了闡述;11月上旬市場監管總局出臺《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12月份政治局會議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到近日的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可見監管理念層層細化落地,體現了決策機構對社會關切的快速回應,相關內容也將成為引領網際網路企業規範有序進入社區下沉市場的底線標準
  • 從巨頭跑步入場到滿地質疑 社區團購到底做錯了啥?
    然而,本周末人民日報的一篇社論,一夜之間令社區團購跌入冰點。社論內容直指各大入局者稱,掌握著海量數據、先進算法的網際網路巨頭,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為。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 反壟斷寫入明年經濟工作重點,網際網路巨頭將迎強監管時代?
    在「雙十一」來臨前,27家網際網路巨頭曾被同時「約談」,市場監管總局隨後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對不公平價格行為、限定交易、大數據殺熟、不合理搭售等情況進行了明確界定。 反壟斷似乎已成為網際網路平臺2020年的年度關鍵詞。近期流行的社區團購打價格戰,也因涉嫌資本無序擴張進入輿論視野……為何網際網路平臺會成為壟斷形成的「重災區」?
  • 社區團購遭斷供:起來!起來!不願死在巨頭刀下的供應商們!
    多家供應商斷供社區團購都說社區團購搶走了菜市場的生意,率先打響反社區團購第一槍的,卻是供應商。最近,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發布了「關於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公司供貨通知」。衛龍好不容易才把自家的辣條生意做上市,豈能眼睜睜看著社區團購拖自己後腿?供應商們此時不站出來反抗,更待何時?社區團購趕上了反壟斷的「好時候」社區團購這件事,早幾年也有人在做,不是巨頭,而是小商店裡的店主。
  • 網際網路反壟斷浪潮迫近,巨頭應有所收斂
    而在國內,網際網路巨頭們卻過得「優哉遊哉」,此前並未受到反壟斷的深入調查,但可以肯定,這個好日子快要帶頭了,因為在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也在近日發布了《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劍指網際網路平臺的壟斷行為。一直以來,國內網際網路巨頭們都打著便利大眾、豐富生活等旗號,肆意憑藉自己在市場中的地位、海量資金、超前的技術等,「入侵」到每一個行業中。
  • 萬字長文,深度解析「社區團購」
    遺憾的是,未如早年共享單車、滴滴打車令人群叫好那樣,社區團購迎來的卻是大規模質疑與批評——甚至,12月11日人民日報在《「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社論中,對於火熱的社區團購,則奉勸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無獨有偶,隨後一天在中央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上,更是首提「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刀劍所指,不言而喻。
  • 社論:及時規範社區團購防止損害公眾利益
    近期,火爆的社區團購引發了不少爭議,呼籲監管層進行規範的聲音也越來越多。此背景下,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22日召開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阿里、騰訊、京東、美團、拼多多、滴滴6家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參加。
  • 三大巨頭退出社區團購?社區團購雙十二正歡!人民日報:別只惦記著幾...
    有分析師就認為,在線上流量成本日益高漲的今天,這些平臺型新經濟公司藉助自身流量優勢能快速吸引、轉化、培養新用戶,是積極布局社區團購新業務的重要原因;與此同時,這一方式也革新了零售方式、推動了農貿產品進城。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發布公報,在部署明年經濟工作主要內容中特別提到:「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 「巨頭退出社區團購」被闢謠,但這劫貧濟富的遊戲終將收場
    網際網路始終都是一個流量的買賣,這一點在近期各大巨頭入局社區團購表現得淋漓盡致。12月12日,一張關於「馬雲、王興、黃崢等均表示,將退出社區團購業務」的圖片在網上流傳。據券商中國報導,上述網傳為謠言。社區團購不僅憑藉大數據有針對發放補貼搶客戶,還在搶佔線下渠道。
  • 「社區團購,我們不幹了!」
    部分供貨商「斷供」社區團購最近火熱的社區團購,一般來說,是以社區為單位,以社群為交易場景,依靠團長向社區居民推薦商品,促成交易的一種電商模式。社區團購被認為是中國零售的最後一戰,阿里、騰訊、拼多多、滴滴、美團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燒錢大戰愈演愈烈。
  • 社區團購百姓大實惠被妖魔化,市場不成熟反壟斷不能操之過急
    社區團購對社區居民來說是非常便利實惠的消費模式被妖魔化了。社區團購市場剛剛起步,沒有發展成熟,反壟斷不能操之過急搞有罪推定。就買菜而言,在家門口就能買到便宜,價格實惠的蔬菜,生活必需品,社區居民當然開心支持了。社區團購市場有多大,有多少競爭者,需要市場發展起來以後才能判斷。而不是市場剛剛起步,因為某些參與者企業規模過大,就給參與競爭的企業扣一個壟斷的帽子。這個很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