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庚庚爸爸
「對不起」的標配回答一定是「沒關係」嗎?或許千百年來一直都是這樣,對不起一定得到的就是沒關係。
但是對應現在的今天,對應現在的孩子,或許對不起,換來的不應該是沒關係。因為有些人的錯,不值得被「原諒」,也不應該被「原諒」。
所謂的道德綁架是什麼?或許就是別人說錯時說對不起,你就應該大度的說句沒關係;又或者大庭廣眾下的求婚,你就應該答應;也許還是在你沒有做錯時,還是要對哭的人道歉。
你看「沒關係」往往代表的就是必須要原諒。
舉例一:
小李家的孩子今年4歲了,今天小李的表弟帶著他家的女兒來小李家做客。表弟家的女兒是外向性格的孩子,同為3/4歲的孩子,自然能瘋玩到一起。但不久,兩個孩子就為了玩具吵起來了,這一搶一拽玩具壞了,於是小李對孩子說「你這麼大了,怎麼這麼不懂事,不讓著點妹妹,害的妹妹都哭了,快點說對不起」,但無論怎麼說,小李的孩子就是不張口說對不起。氣的小李差點沒動手揍孩子。
舉例二:
小木是一名媽媽,她有一個可愛的5歲兒子。這天在電梯間裡,兒子手裡拿著剛買的冰淇淋在細細品嘗,這時電梯間裡又上來一對母子。小孩子就是有看見就想要的毛病,看著這孩子死死的盯著自己兒子,於是小木好心的拿出另外一根的冰淇淋給了那名小孩。
在那名小孩吃的正開心時,小木卻突然對那名孩子的媽媽說了句:「對不起」。因為小木想的是作為一名媽媽是否會讓孩子吃陌生人的東西呢。
誰知這名媽媽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句「謝謝你的道歉」這話讓小木覺得奇怪。或許是小木的眼光過於熱烈,於是這名媽媽說道:我的謝謝是因為你考慮了我的感受,但是我不能因為你說了對不起就一定要接受吧。
分析:
舉例一中有個很普遍的現象就是,哭的一方是弱者,是需要道歉的。也有很多時候,小孩子惹禍後,家長最開始判定都是自家孩子的錯。所以這樣的道歉孩子應該說嗎?
舉例二中有個常見的問題,就是自己孩子總是喜歡別人的東西,看見就想要,但大多數家長都會勸說,這個不好。雖然故事中的媽媽並沒有拒絕小木給自家孩子的東西,但是她的回答也許讓很多人不舒服,但她說了一句實話,那就是你的對不起,我可以接受也有權利拒絕。
當孩子聽到別人的「對不起」時,說什麼才是最好的呢?答案其實就是「謝謝你的道歉」
一、「沒關係」和「謝謝你的道歉」
當說「沒關係」的時候,父母或者孩子的心理,多數是有點怨氣的,但是礙於面子和固有模式的影響,所以才會說出這句「沒關係」
父母總是教孩子誠實,遇到問題了要說出自己的感受,但是很多時候卻逼著孩子說出「沒關係」三個字,這讓孩子困惑,為什麼教導的與實際出入這麼大。
當說「謝謝你的道歉」時,內心不用為了說出原諒的話而不開心,更多的也是教育了孩子誠實。
實際上這句話的表達也在告訴對方,有時候對不起也不是萬能的,沒人需要為你的錯誤買單。
二、如何培養孩子的道歉能力
1、接受道歉
或許說出那句「謝謝你的道歉」不難,難得是如何接受道歉。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道歉後,卻得不到家長的原諒。因為父母無時無刻不在抱怨。抱怨孩子為何會犯這種小錯誤。
比如孩子在打碎盤子、碗的時候,孩子自然而然的說了對不起,父母就開始轟炸模式「你就不能注點意,你怎麼這麼笨」說一些傷人的話。
這讓原本害怕委屈的孩子,更傷心,難道對不起換來的就是責罵嗎?
所以學會接受道歉,才是培養孩子道歉能力的第一步。若家長都不願意接受孩子的小失誤,那麼孩子真的會道歉嗎?
2、拒絕道德綁架
道歉就一定要被原諒嗎?不一定。有些對不起是沒用的。酒駕撞傷了人,對不起有用嗎;毀了別人的模型,對不起有用嗎;吃了別人的飯,對不起有用嗎?
很多時候對不起,不應該被原諒。拒絕道德綁架的「對不起」,接受真心實意的「對不起」。
也是做父母應該教導孩子的。
同時也要告誡孩子不能做道德綁架的一方。
很多時候,對不起不應該是道歉的唯一回答,而最好的回答則是「謝謝你的道歉」。謝謝你,我知道了你的愧疚與不安;謝謝你,我知道你的難為情。但是,我只是謝謝,但不代表我原諒你。
很多時候分清楚你能接受的對不起,你可以原諒的對不起。再去說上一聲「沒關係」或者「謝謝你的對不起」。
今日話題:你教育孩子說對不起後,你有在孩子犯錯時嘮叨孩子嗎?歡迎留言
若你喜歡我的文章,請記得關注我哦。
本文全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