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民退捕上岸:再見,「江湖」;你好,新生活

2020-12-26 川觀新聞SCOL

四川在線記者 劉春華

●37歲的王明均,準備在村裡的新農村聚居點開民宿,取名「山居江景」

●44歲的黃家福,在一家酒企當搬運工,掙上了「穩當工資」

●51歲的帥貴雲,選擇「隨性」得多,「零花錢夠了,就在家裡務農」

……

9月23日上午,宜賓市翠屏區李莊鎮永勝村四組。從村民王明均家的院壩望出去,直線距離200米外就是長江,江對岸就是繁忙的宜賓港。往年這個季節,正是捕漁的好時節,王明均會去江上撒網捕魚。但現在他正忙著打造自己的民宿,準備搶在國慶黃金周前開張迎客。

作為一名退捕上岸的漁民,37歲的王明均已經告別打漁生活10個月,自主創業。

截至9月24日,全省已完成退捕漁船10257艘、退捕漁民16480人,完成率超過99%,實現轉產轉業11403人,佔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願人數的92.5%。

眉山青神縣退捕漁民專場招聘會

退捕上岸的漁民都在做什麼?他們的生計問題解決得好不好?都有了社保保障嗎?帶著相關問題,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赴宜賓和眉山調查採訪。

漁民上岸都在做什麼?

自主創業、務工就業、靈活就業,選擇多樣

王明均準備開的民宿,位於村裡的新農村聚居點。前幾年村裡統一規劃建新農村聚居點,他和妹妹各花了幾十萬元,建立起了兩幢一樓一底的獨立洋房。妹妹在外打工,房子交給王明均進行民宿改造。因面朝長江,視野遼闊,風景優美,他給民宿取名「山居江景」。

去年6月,《四川省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出臺,四川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施禁捕,漁民退捕轉產涉及全省18個市(州)、115個縣(市、區)。

去年11月,作為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宜賓段)重要區域,宜賓市翠屏區率先啟動長江漁民退捕上岸工作。

王明均過去每年打魚能掙十幾萬元,這是家裡的主要經濟來源,不打魚了,生活怎麼辦?

「沒上岸前,就盤算好了。」王明均笑著說,他和妹妹的房子距李莊古鎮不到1000米,周圍的鄰居依託古鎮旅遊辦起了民宿,旅遊旺季一套房子一晚上的租金就是1千多塊。王明均計劃通過差異化服務來競爭:「其他民宿只有住宿,我的民宿還提供餐飲等服務。」

宜賓市翠屏區李莊鎮沿江村漁民黃家福,現在是一名搬運工

44歲的沿江村退捕上岸漁民黃家福,在宜賓市敘府酒業股份有限公司李莊廠區當搬運工。「搬一噸糧食11.5元,搬一噸糠殼20元……掙得多時每月有五六千塊錢,少的時候有三四千塊錢。」黃家福父親年邁,還有上高中和大學的兩個孩子,每個月生活支出差不多要四千塊錢,這是硬開支,所以他不敢冒險創業,而是掙點「穩當工資」。

帥貴雲的選擇「隨性」得多。去年退捕上岸時,眉山市青神縣瑞峰鎮劉家場社區3組的帥貴雲已經51歲,「我這個年齡,又沒有技術,高不成低不就。現在你叫我進廠,一天幹十幾個小時,一個月兩三千塊錢,不習慣。」帥貴雲是村民小組長,每個月有800塊錢固定收入,「零花錢夠了,就在家裡務農了。」

就業增收靠什麼?

杜絕「零就業」,多措並舉開闢就業增收渠道

宜賓市江安縣陽春鎮2020年轉產上岸漁民技能培訓開班儀式

9月25日,蒙蒙秋雨中,一場以促進貧困家庭勞動力和退捕漁民就業為主題的專場招聘會在宜賓市江安縣江安鎮召開。3名江安鎮漁民在招聘會上與企業達成用工意向。

「最近幾個月,江安縣各鎮都在開展退捕漁民就業專場招聘會。」縣人社局就業創業促進股股長曾佔梅介紹,江安縣退捕漁民共計220人,退捕上岸前就一對一摸清了漁民就業意願。除了舉辦專場招聘會,還由各鄉鎮組織漁民到宜賓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就業。目前,已通過就近就業、轉移就業、靈活就業、自主創業、務農等方式轉產就業近170人。

退捕漁民穩定轉產就業穩定增收,直接影響到禁捕退捕成效。省人社廳巡視員董建明介紹,我省通過實施發展就業安置一批、務工就業安置一批、自主創業安置一批、公益崗位安置一批、政策兜底安置一批,多措並舉開闢就業增收渠道,確保漁民上岸生計有門路,上岸後能穩得住。

「我已經接到政府部門好幾次電話了,主要是問我退捕後想幹什麼,現在創業有啥子困難沒有,想不想學啥子技術等。」眉山市青神縣退捕上岸漁民張國軍掰起指頭,細數當地就業部門為他提供的服務。以前除了打魚,他還是執業獸醫師,開了一家獸藥店,退捕上岸後又開了一家動物診療所,流轉了40畝地擴大果樹種植面積,飼養跑山雞……

「全縣145名退捕漁民,每人都發了就業幫扶明白卡。」青神縣就業服務中心主任王強介紹,對每一名勞動年齡段的退捕漁民不定期開展電話調查或實地走訪,動態了解核查實際就業情況,為有就業意願未就業的漁民點對點推薦企業用工信息。截至目前,通過發展產業、務工就業、支持創業等舉措,全縣已實現轉產轉業127人。

「我們鼓勵退捕上岸漁民自主創業,並積極為他們提供創業服務。」宜賓市翠屏區人社局副局長朱琪介紹,全區99名退捕上岸漁民,自主創業的有14人,人社部門積極為他們提供創業幫助。王明均在裝修民宿時遇上資金困難,在人社部門幫助下,申請了15萬元創業無息貸款,目前正在辦理貸款手續。

「一人一策,一戶一策,能就業的全幫扶。」省人社廳副廳長田傑表示,下一步將把退捕漁民轉產轉業計劃繼續做實,確保「零就業」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

社會保障怎麼保?

今年年底前實現「應保盡保、不漏一人」

截至9月24日,退捕漁民納入養老保險13101人。

為何還有部分退捕上岸漁民沒有參加養老保險?下一步如何實現社保全覆蓋?

「參加社保經濟壓力大。」宜賓市江安縣怡樂鎮東風村的陳剛和父親陳保全都是退捕上岸漁民。十幾年前陳保全購買了養老保險,現在每個月有一千多塊錢的養老金可以領。陳剛今年39歲,也想購買養老保險,但是現在打小工掙的錢沒有打魚時多,還要供兩個娃兒讀書,沒有多餘的錢購買養老保險。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退捕上岸漁民沒有參加養老保險,要麼是缺乏養老保險意識,要麼因為經濟因素。

「到年底,要實現該參保的全參保,社保待遇全兌現。」省社保局副局長徐瑛介紹,對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或領取養老金條件的,要核查參保情況,及時兌現社保待遇;優化社保經辦服務,及時引導退捕漁民按規定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可將有關補助資金用於符合條件的退捕漁民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

「我省正通過構建完善信息系統,做到退捕上岸漁民社保服務精準落實到每個人。」徐瑛介紹,正加快建立退捕漁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信息模塊,對接農業農村部和人社部系統。

「我們通過代繳和實行補貼,鼓勵退捕上岸的漁民積極參加社會保險。」曾佔梅介紹,江安縣原來有62名漁民未參加養老保險。

今年7月,江安縣印發了該縣退捕漁民養老保障實施方案,明確了參保的具體補貼辦法:

●沒有參加養老保險的退捕漁民,由所在鎮政府為其辦理參保手續,並按照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最低繳費檔次200元/人/年代繳養老保險費。

●已經參加養老保險的,由所在鎮政府按照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最低繳費檔次標準進行補貼200元/人/年,原則上補貼到參保人個人帳戶,政策規定無法增加到個人帳戶的,直接發放到一卡通。

相關焦點

  • 全水域首家 宿城中揚鎮漁民上岸選房
    宿遷網訊 近日,宿城區中揚鎮邀請17戶岸上無房漁民組織開展「漁你有約,置業揚帆」——中揚鎮禁捕退捕和漁民上岸選房活動,標誌著宿城區在全省洪澤湖水域率先啟動上岸漁民選房工作。自工作開展以來,宿城區嚴格按照省市要求,科學謀劃推動漁民上岸工作,認真研究農房改善、社會保障等政策,強化社會保障兜底,提供優質房源供上岸漁民優先挑選,妥善解決上岸漁民的生計保障問題。在宿城區中揚鎮肖河停泊點,記者遇到48歲的退捕上岸漁民楊洪選。楊洪選從十幾歲就開始跟隨父輩在洪澤湖捕魚,可以說在船上生活了半輩子。
  • 「五心行動」讓退捕漁民「退得出、穩得住、能小康」
    在奔向小康路上,譚方成慢慢從被幫助對象轉變為幫助更多人的退捕漁民。據了解,隨著退捕漁民轉產安置「五心行動」即將進入收官階段,全市建檔立卡退捕漁民10489人全部得到妥善安置。不等不靠自主創業奔小康「重慶本地人都來吃的火鍋,特別棒,物美價廉。」
  • 蕪湖市通過「三進」模式幫扶退捕漁民就業
    為深入推進退捕漁民就業幫扶工作,全方位提升退捕漁民家庭的就業技能水平,市人社局按照「進校園、進車間、進現場」模式,通過現場觀摩轉變退捕漁民傳統的勞動觀念,促進上岸後就業模式的轉變。近日,來自繁昌區、弋江區、灣沚區的退捕漁民代表、村居退捕漁民工作專員一行20餘人走進技工院校實訓課堂、走進代表性企業、走進車間現場,先後來到了蕪湖技師學院、中電科蕪湖鑽石飛機製造有限公司進行了現場觀摩,蕪湖技師學院詳細介紹了數控加工、模具製造、汽車維修、工業機器人等專業的學習內容和就業前景,並表示可為退捕漁民量身定製培訓和學習計劃。
  • 桐城:148名適齡退捕漁民實現轉產就業
    筆者日前從桐城市人社局獲悉:我市148名勞動年齡內的退捕漁民已全部實現轉產就業,187名建檔立卡漁民中,符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條件的182人全部參保,剩餘不符合參保條件的5人根據相關文件精神均已在戶籍地享受社會保障。
  • 退捕上岸後的漁民:不再漂泊 「從新」出發
    而實施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關係到近30萬捕撈漁民的轉產安置保障問題。這些大部分年紀偏大、生存技能相對單一的漁民們,該何去何從?「漁三代」上岸後開起農家樂湖北嘉魚縣,縣內曾經隨處可見以打魚為生的漁民,劉裕豐便是其中之一。「小時候,父母就跟我說,我們一家三代都是靠捕魚為生,就連父母給我取的名字,都暗含著捕魚大豐收的意思。」
  • 退捕上岸後…
    「網要收了……」半夜,埠河鎮漁民陳先益又醒了,這是30多年捕魚生涯養成的習慣,但和以往不同的是,今晚卻無「網」可收。近日,陳先益正式退捕上岸,告別了「水上漂」的生活。回憶10年前捕魚的情景,陳先益記憶猶新。他說,那時江裡七八十斤重的鯰魚隨處可見,出去一趟起碼可收穫200斤魚。
  • 灣沚區:紅楊鎮紅楊樹社區開展退捕漁民公益性崗位安置工作
    紅楊鎮紅楊樹社區集合市區政府開展的公益性崗位工作,合理安排退捕漁民的公益性崗位。 紅楊鎮紅楊樹社區與轄區內退捕漁民籤訂公益性崗位協議。漁民們積極響應和支持國家政策,退捕上岸,為了更好的了解退捕漁民的難處,社區主動跟進,了解退捕漁民的就業需求等基本情況,上門開展向退捕漁民宣傳政府就業創業政策,結合灣沚區各類招聘和企業用工情況及時提供就業服務、對接培訓項目。此次,社區在市區的要求下,在社區範圍內開發公益性崗位,為轄區漁民提供了一條就業渠道,落實了漁民轉產轉業的政策。
  • 漢壽縣:2020年高校畢業生、退捕漁民專場招聘會在縣市民廣場成功舉辦
    9月12日上午,漢壽縣2020年「高校畢業生、退捕漁民、貧困勞動力求職和服務高新區企業用工」的「四合一」專場招聘會在縣城市民廣場成功舉辦。在漢壽縣人社局的組織下,來自全縣22個鄉鎮區(街道辦)的1600多人參加招聘,61家本土企業共提供3075個就業崗位。
  • 人社部:為長江流域退捕漁民至少提供1次免費職業技能培訓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及《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切實做好長江流域禁捕有關工作的通知》(國辦發明電〔2020〕21號)要求,做好退捕漁民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提升其就業創業能力,實現上岸轉移就業,現就做好長江流域退捕漁民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通知如下:一、迅速將長江流域退捕漁民納入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免費培訓範圍。
  • 【媒體聚焦】《央廣網》:漁民「洗腳上岸」 政府送政策送崗位助力...
    【媒體聚焦】《央廣網》:漁民「洗腳上岸」 政府送政策送崗位助力退捕轉產 2020-12-18 19: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益陽南洞庭湖漁民整體搬遷上岸!湖心村回歸大自然……
    從今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施十年禁捕政策沅江市決定將洞庭湖中三個湖心島村的漁民進行整體搬遷讓1248戶3344名漁民上岸生活這也意味著整個湖區定居漁民將成為歷史從沅江市出發,通往瓊湖街道蓮花島村的公路,止於資陽區茈湖口鎮資江河畔,再向北,
  • @萬州建卡貧困戶和長江退捕漁民 大型專場招聘會等你來
    三峽傳媒網訊 (記者 丁靳)長江退捕漁民上岸後,針對你們適合的崗位來啦!昨日,記者從萬州區就業和人才中心獲悉,萬州區就業部門和寧波就業部門將聯合萬州區匯傑人才市場、萬州人才網,於10月29日(本周四)共同舉辦2020「寧波——萬州」大型專場招聘會,主要針對萬州區退捕漁民和建卡貧困戶群體就業,本次提供的崗位有上萬個。因為寧波市屬浙江省沿海城市,當地涉漁業、船業的企業較多,也適合退捕漁民和建卡貧困戶人員去上崗就業。
  • 繁昌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繁昌縣長江水域漁民退捕轉產實施...
    一、工作目標通過加大政策支持,強化資金統籌,落實工作任務,注重風險防控等措施,解決退捕漁民上岸、安居、生活、就業、教育、醫療、社保等基本需求,有效推進我縣長江幹流禁捕退捕工作。》(市農〔2019〕236號)等文件精神,將符合條件的退捕漁民納入相應的社會保險覆蓋範圍,退捕漁民可自行向戶籍所在村(居)申請。
  • 關注長江禁漁:漁民上岸,有了新營生
    「赫山區共有專業漁民183人、兼業漁民220人,由於漁民年齡都偏大,有就業願望的僅38人。下階段,人社部門將支持退捕漁民購買社保,財政也將給予補助,每位漁民在達到法定年齡後都能拿到退休工資,這也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赫山區畜牧水產事務中心主任胡志偉說。  年輕漁民的轉產就業問題也被提上議事日程。
  • 無為市已發放退捕漁民補貼568.2萬
    為進一步推進無為市退捕漁民基本養老保險保障工作進度,紮實推進退捕漁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工作,無為市人社局嚴格按照省市部署安排,多措並舉做好該項工作,確保符合參保條件的長江退捕漁民全部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範圍,實現養老保險全覆蓋。
  • 瀘溪全力推進退捕漁民就業和社會保險
    湘西網12月24日訊(特約記者 向曉玲 通訊員 楊清俊 肖萍)12月15日,記者從瀘溪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了解到,該縣開展禁捕退捕以來,壓實主體責任、壓實主管責任、壓實屬地責任,開展退捕漁民培訓45人次,落實職業培訓補貼4.7萬餘元,辦理社會保險246人。
  • 人民日報丨湖南益陽:漁民上岸,有了新營生
    漁民上岸,有了新營生(大江大河·關注長江禁漁①)編者的話長江禁漁是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重要決策。如何保障退捕漁民就業和生活?如何保證市場上魚類的正常供應?如何強化執法監管,嚴厲打擊非法捕撈行為?今日起,本版推出系列報導,關注長江「禁漁令」實施以來,各地的實踐和探索,以及目前還待進一步解決的相關問題。
  • 漁民上岸,有了新營生(大江大河·關注長江禁漁①)
    圖為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物流園碼頭,專業拆解公司將退捕漁船吊裝上岸,運往專門場所拆解。  吳令劍攝(影像中國)  編者的話  長江禁漁是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重要決策。  「赫山區共有專業漁民183人、兼業漁民220人,由於漁民年齡都偏大,有就業願望的僅38人。下階段,人社部門將支持退捕漁民購買社保,財政也將給予補助,每位漁民在達到法定年齡後都能拿到退休工資,這也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赫山區畜牧水產事務中心主任胡志偉說。  年輕漁民的轉產就業問題也被提上議事日程。
  • 入洲灘腹地,訪上岸漁民 魏淑萍調研禁捕退捕工作
    嶽陽日報全媒體訊(通訊員 馮鐵 方園)10月13日,君山區委書記魏淑萍沿長江君山段流域開展巡河,並調研禁捕退捕工作,走訪慰問了錢糧湖鎮、許市鎮、廣興洲鎮等地退捕漁民和貧困戶走進錢糧湖鎮六門閘社區漁民劉民發家中,魏淑萍與他親切交流。劉民發洗腳上岸,結束「水上漂」的日子後,安置了100多平米的住房,在政府幫助下,還參加了種養殖培訓,流轉了27畝土地搞稻蝦套養。當了解到劉民發生活穩定有奔頭後,魏淑萍不時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