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劉春華
●37歲的王明均,準備在村裡的新農村聚居點開民宿,取名「山居江景」
●44歲的黃家福,在一家酒企當搬運工,掙上了「穩當工資」
●51歲的帥貴雲,選擇「隨性」得多,「零花錢夠了,就在家裡務農」
……
9月23日上午,宜賓市翠屏區李莊鎮永勝村四組。從村民王明均家的院壩望出去,直線距離200米外就是長江,江對岸就是繁忙的宜賓港。往年這個季節,正是捕漁的好時節,王明均會去江上撒網捕魚。但現在他正忙著打造自己的民宿,準備搶在國慶黃金周前開張迎客。
作為一名退捕上岸的漁民,37歲的王明均已經告別打漁生活10個月,自主創業。
截至9月24日,全省已完成退捕漁船10257艘、退捕漁民16480人,完成率超過99%,實現轉產轉業11403人,佔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願人數的92.5%。
眉山青神縣退捕漁民專場招聘會
退捕上岸的漁民都在做什麼?他們的生計問題解決得好不好?都有了社保保障嗎?帶著相關問題,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赴宜賓和眉山調查採訪。
漁民上岸都在做什麼?
自主創業、務工就業、靈活就業,選擇多樣
王明均準備開的民宿,位於村裡的新農村聚居點。前幾年村裡統一規劃建新農村聚居點,他和妹妹各花了幾十萬元,建立起了兩幢一樓一底的獨立洋房。妹妹在外打工,房子交給王明均進行民宿改造。因面朝長江,視野遼闊,風景優美,他給民宿取名「山居江景」。
去年6月,《四川省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出臺,四川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施禁捕,漁民退捕轉產涉及全省18個市(州)、115個縣(市、區)。
去年11月,作為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宜賓段)重要區域,宜賓市翠屏區率先啟動長江漁民退捕上岸工作。
王明均過去每年打魚能掙十幾萬元,這是家裡的主要經濟來源,不打魚了,生活怎麼辦?
「沒上岸前,就盤算好了。」王明均笑著說,他和妹妹的房子距李莊古鎮不到1000米,周圍的鄰居依託古鎮旅遊辦起了民宿,旅遊旺季一套房子一晚上的租金就是1千多塊。王明均計劃通過差異化服務來競爭:「其他民宿只有住宿,我的民宿還提供餐飲等服務。」
宜賓市翠屏區李莊鎮沿江村漁民黃家福,現在是一名搬運工
44歲的沿江村退捕上岸漁民黃家福,在宜賓市敘府酒業股份有限公司李莊廠區當搬運工。「搬一噸糧食11.5元,搬一噸糠殼20元……掙得多時每月有五六千塊錢,少的時候有三四千塊錢。」黃家福父親年邁,還有上高中和大學的兩個孩子,每個月生活支出差不多要四千塊錢,這是硬開支,所以他不敢冒險創業,而是掙點「穩當工資」。
帥貴雲的選擇「隨性」得多。去年退捕上岸時,眉山市青神縣瑞峰鎮劉家場社區3組的帥貴雲已經51歲,「我這個年齡,又沒有技術,高不成低不就。現在你叫我進廠,一天幹十幾個小時,一個月兩三千塊錢,不習慣。」帥貴雲是村民小組長,每個月有800塊錢固定收入,「零花錢夠了,就在家裡務農了。」
就業增收靠什麼?
杜絕「零就業」,多措並舉開闢就業增收渠道
宜賓市江安縣陽春鎮2020年轉產上岸漁民技能培訓開班儀式
9月25日,蒙蒙秋雨中,一場以促進貧困家庭勞動力和退捕漁民就業為主題的專場招聘會在宜賓市江安縣江安鎮召開。3名江安鎮漁民在招聘會上與企業達成用工意向。
「最近幾個月,江安縣各鎮都在開展退捕漁民就業專場招聘會。」縣人社局就業創業促進股股長曾佔梅介紹,江安縣退捕漁民共計220人,退捕上岸前就一對一摸清了漁民就業意願。除了舉辦專場招聘會,還由各鄉鎮組織漁民到宜賓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就業。目前,已通過就近就業、轉移就業、靈活就業、自主創業、務農等方式轉產就業近170人。
退捕漁民穩定轉產就業穩定增收,直接影響到禁捕退捕成效。省人社廳巡視員董建明介紹,我省通過實施發展就業安置一批、務工就業安置一批、自主創業安置一批、公益崗位安置一批、政策兜底安置一批,多措並舉開闢就業增收渠道,確保漁民上岸生計有門路,上岸後能穩得住。
「我已經接到政府部門好幾次電話了,主要是問我退捕後想幹什麼,現在創業有啥子困難沒有,想不想學啥子技術等。」眉山市青神縣退捕上岸漁民張國軍掰起指頭,細數當地就業部門為他提供的服務。以前除了打魚,他還是執業獸醫師,開了一家獸藥店,退捕上岸後又開了一家動物診療所,流轉了40畝地擴大果樹種植面積,飼養跑山雞……
「全縣145名退捕漁民,每人都發了就業幫扶明白卡。」青神縣就業服務中心主任王強介紹,對每一名勞動年齡段的退捕漁民不定期開展電話調查或實地走訪,動態了解核查實際就業情況,為有就業意願未就業的漁民點對點推薦企業用工信息。截至目前,通過發展產業、務工就業、支持創業等舉措,全縣已實現轉產轉業127人。
「我們鼓勵退捕上岸漁民自主創業,並積極為他們提供創業服務。」宜賓市翠屏區人社局副局長朱琪介紹,全區99名退捕上岸漁民,自主創業的有14人,人社部門積極為他們提供創業幫助。王明均在裝修民宿時遇上資金困難,在人社部門幫助下,申請了15萬元創業無息貸款,目前正在辦理貸款手續。
「一人一策,一戶一策,能就業的全幫扶。」省人社廳副廳長田傑表示,下一步將把退捕漁民轉產轉業計劃繼續做實,確保「零就業」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
社會保障怎麼保?
今年年底前實現「應保盡保、不漏一人」
截至9月24日,退捕漁民納入養老保險13101人。
為何還有部分退捕上岸漁民沒有參加養老保險?下一步如何實現社保全覆蓋?
「參加社保經濟壓力大。」宜賓市江安縣怡樂鎮東風村的陳剛和父親陳保全都是退捕上岸漁民。十幾年前陳保全購買了養老保險,現在每個月有一千多塊錢的養老金可以領。陳剛今年39歲,也想購買養老保險,但是現在打小工掙的錢沒有打魚時多,還要供兩個娃兒讀書,沒有多餘的錢購買養老保險。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退捕上岸漁民沒有參加養老保險,要麼是缺乏養老保險意識,要麼因為經濟因素。
「到年底,要實現該參保的全參保,社保待遇全兌現。」省社保局副局長徐瑛介紹,對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或領取養老金條件的,要核查參保情況,及時兌現社保待遇;優化社保經辦服務,及時引導退捕漁民按規定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可將有關補助資金用於符合條件的退捕漁民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
「我省正通過構建完善信息系統,做到退捕上岸漁民社保服務精準落實到每個人。」徐瑛介紹,正加快建立退捕漁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信息模塊,對接農業農村部和人社部系統。
「我們通過代繳和實行補貼,鼓勵退捕上岸的漁民積極參加社會保險。」曾佔梅介紹,江安縣原來有62名漁民未參加養老保險。
今年7月,江安縣印發了該縣退捕漁民養老保障實施方案,明確了參保的具體補貼辦法:
●沒有參加養老保險的退捕漁民,由所在鎮政府為其辦理參保手續,並按照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最低繳費檔次200元/人/年代繳養老保險費。
●已經參加養老保險的,由所在鎮政府按照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最低繳費檔次標準進行補貼200元/人/年,原則上補貼到參保人個人帳戶,政策規定無法增加到個人帳戶的,直接發放到一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