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辯證唯物主義看來,人與人的關係是一種社會利益關係

2020-12-23 艾莉森說悅讀

道德的本質

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與其他倫理學理論的區別,首先就在於對道德本質的認定上。對於康德主義來說,道德是一種實踐理性,對於功利論來說,道德是基於苦樂原則的必然要求,對於德性論來說,道德是人實現自身目標的必經途徑,這三種對道德本質的定義,都並不涉及現實的社會生活,因而都可以說是形而上的。

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則因其脫離現實的社會生活,而斥之為唯心主義。而對於辯證唯物主義來說,其基本的理論觀點便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產生著能動的反作用。對於道德來說同樣如此。道德作為非物質的社會意識,同時也是上層建築的一部分,也就要受到經濟基礎和社會存在的影響,同時能夠對前者產生著能動作用,具體對於道德來說,其能動作用則表現在對人與人之間的行為活動的調整。

在辯證唯物主義看來,人與人的關係實質上是一種社會利益關係,任何社會關係都能夠最終被還原為物質利益,甚至政治也是經濟的集中表現,因而被道德所調整的人與人之間的行為活動,實際上也被視為由社會物質利益所驅動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活動所表現出來的相互關係,實質上便成為一種社會利益關係——事實上,道德也確實總是規範和調整著物質利益的分配、給予和捨棄。

相關焦點

  • 社會的發展身邊的親密關係怎麼變的利益心了?
    小時候很單純的就是玩伴關係,你為我好就是好朋友,你分享我東西吃就是好朋友,彼此分享好玩的,好吃的,好看的事物,來維護玩伴的關係。是一種童真的存在!讀書階段時候就開始有學習的夥伴認識更多人,那個時候的接觸人的層次又廣了,但是處理的事情,保持身邊的關係就又深層次,相比小時候就複雜了很多,有衝動心,或者小聰明等等,但是始終為了關係都是靠近自己的人,才會付出。
  • 天下熙熙皆為利往,人與人就是互相利用的關係,是彼此的利益交換
    社會如此、官場如此、商場如此,人情也如此。所有情感皆是因利相交,所有聯繫都是有利可圖,最好的關係就是互惠互利,利益關係是一切關係的基礎。利益二字是個強大的名詞,涵蓋很多內容,它可以是有形的物質交換,也包括無形的精神給予。它是可以掂量的,也是無法評估的。人與人之間能長期保持情感,是彼此的利益點還一直存在並持續給予。
  • 習近平: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他在革命戰爭年代寫下的《反對本本主義》、《實踐論》、《矛盾論》等著作,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寫下的《論十大關係》、《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著作,靈活運用了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形成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為我們黨掌握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樹立了光輝典範。 鄧小平同志非常善於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解決實際問題。
  • 人與人之間,最好的關係,只有一種
    隨著年歲的增長,我們見識到的人越來越多。身邊的朋友也是來了又走,走了又來,自己的心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越是體會的多,越發現自己喜歡的是一種「極簡」的生活態度。工作生活了一天,想要得到的是輕鬆舒適的環境,而不是硬著頭皮去應對其他人。複雜的人際關係,會讓人眼花繚亂,更加容易讓人在人生的路上走向迷茫。
  • 「人與人之間,沒有利益關係,更容易成為交心朋友」你怎麼看?
    「人與人之間,沒有利益關係,更容易成為交心朋友」你怎麼看?個人贊同這個觀點。有句話說「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在利益面前朋友什麼都不是!雖然我不太贊同這個說法,但有了利益關係,朋友關係就變得不太純粹了!
  • 利益關係才是最牢固的
    不是社會亂了,也不是人心變了,而是人們都知道相互搭臺的好處,也明白相互拆塔的下場。現在的人,都願意和沒有利益衝突,或者有利可圖的人交往,而一旦觸動了利益,或者無利可圖時,真相才會毫不掩飾的原形畢露。交往的人多了,形形色色,有多少是真正的關係?有多少是利益關係?其實大家心裡都跟明鏡似的,只是沒有人去點破,真正點破的時候,就是撕破臉皮的時候。
  • 馬克思恩格斯人與自然關係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一、人與自然關係思想形成的認識論前提  馬克思恩格斯人與自然關係的思想是建立在他們所創立的辯證唯物主義基礎之上的。馬克思恩格斯強調自然與人的客觀現實性、自然之於人的先在性以及勞動、科學技術在人與自然關係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堅持唯物主義的基礎上,主張運用勞動實踐的觀點闡釋人、自然及其相互關係。
  • 好的關係,人遠心不遠
    在人的一生中,要和很多人產生交集,因為人是社會性動物,離開了社會,離開了其他人,單獨的個體很難很好地生存。在和我們有所交集的人之中,並不是每一個都是重要的,其中的大多數人其實是可以被替代的,所以,我們只需要好好珍惜那些對於我們來說重要的人,其他的人,沒有必要付出太多真心和心血。
  • 人類學與「人地關係」視野裡的「邊疆」
    由於邊疆一定是在人與被稱之為「邊疆」的區域的互動關係中來加以定義,故邊疆只可能是人文地理學(Human Geography)意義上的概念。所謂人文地理學是以人地關係理論為基礎,探討各種人文現象的分布、變化和擴散以及人類社會活動的空間結構的一門近代科學。它以人地關係論點作為理論基礎的核心,而人地關係觀點又是隨人類社會活動的演化而不斷變化的。1由是,理解邊疆也得從人地關係入手。
  • 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是矛盾的嗎
    然而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使人們變得越來越沒耐心。在這一過程中傳統的二元思維觀開始逐漸被非黑即白的一元論思維替代,因此很多本來不存在爭議的話題現在卻被很多人拿來非要辯個輸贏。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係問題其實早在我們的中學思想政治教科書中有過系統的闡述,然而就是這個本來中學生就該知道的問題現在卻被我們一群成年人拿來辯論。
  • 人際利益關係論下的內幕信息洩露責任研究
    根據本文之見,美國法提煉出了基於內幕信息洩露當事人人際利益關係的複雜法理(本文稱之為「人際利益關係論」),並結合不斷累積的具體案情,歸結出判定不同類型當事人利益關係的不同規則,如親人關係與非親人關係的區別,合理性較強。二是內幕交易是一種技術型違法交易,與國別政治經濟文化背景的關聯度較小,法律規則可移植性強。
  • 奧爾森:特殊利益集團與國家的興衰有什麼關係?
    特殊利益集團與國家的興衰有什麼關係?特殊利益集團,會通過建立新的或保有舊的遊戲規則,為集團成員謀利。分利集團越多、越強大,市場就越受到限制,越多的資源離開價值創造部門,用於遊說、賄賂,就越是打擊努力工作和創新的積極性,經濟增長越慢,並因分配的不公平,社會衝突就越多,國家走向衰敗。◎權力的形式與國家繁榮有何關係?
  • 小視角看大社會 賈軼群:《我的真朋友》重新思考房與人的關係
    新華網 陳杰 攝  新華網北京6月3日電(記者 關心)以房與家、人的關係為主線,以年輕人愛情、親情、職場、人生為主題的電視劇《我的真朋友》日前正在各大衛視熱播,該劇出品人兼總製片人賈軼群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表示,該劇開啟了一種新的思維模式,讓中國人重新思考房子與人的關係。  新華網:您選擇房產中介這條主線是怎麼考慮的?
  • 提升新創初期決策效率 剖析股權規劃和利益關係人結構
    剖析各方利益關係人對公司股權的定義針對醫療器材新創在於股權的規劃上,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總經理崔麗英分析,新創團隊必須體認到「股權對於各方利益關係人的意義」是什麼?股東有權利可以參與經營決策、參與利益分配、對公司有相對應的承擔責任、也有對公司的控制能力,也因此,在募資過程就必須明訂相對應的責任義務。
  • 劉慈欣:科幻創作十年回顧,與君共品宇宙大社會中人與人的關係
    劉慈欣:科幻創作十年回顧,與君共品宇宙大社會中人與人的關係全媒時代,中國文學出現許多新的氣象,使中國文學的生態呈現出空前繁複的格局。長期以來,人們都喜歡把科幻小說歸類於兒童書籍,主流媒介也鮮有對其推介與研究。
  • 人到中年才明白的真理:三觀一致比血緣關係重要,比利益關係重要
    人到中年,體會到一個非常重要的真理就是:三觀一致比血緣關係重要,比利益關係重要。這是我吃過大虧才明白過來的道理。過去我認同的是「血濃於水」,血緣關係才是人和人的關係中最牢固的連接。骨肉血親之間的涼薄之態,真的是讓人刻骨銘心,讓人唏噓不已。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的根源在於利益,於是我開始覺得利益關係才是最穩定的,因為很少有人會背叛自己的利益。在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是以利益去營運、維護關係,別管是誰,別管說得有多好聽,大家還是要落實在利益上。
  • 利益,永遠都是穩定關係的基礎
    「想要別人改變觀點,有時也不是一件難事——你只要把他和你的利益放在一起就可以了。所以,聰明人其實會創造雙贏的局面,只有愚拙頑固的人,才會任性地採取兩敗俱傷的做法。」 多麼透徹的道理——利益當前,大家才是好朋友,好同事。 回想著職業生涯中遇到難以相處或咄咄逼人的同事,自己總以一身正氣護體,頑固地與其鬥爭到底,自己也鬱鬱寡歡或是遍體鱗傷——現終明白,原來自己觸碰了別人的利益。
  • 人和人最好的關係,是熟不逾矩
    曾經,我們總以為所有關係最好的狀態是親密無間。直到一路上許多人漸漸走散了,才明白無論什麼關係,最合適的距離其實是適可而止。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一門學問,關係再親密,都有著不可逾越的最後界限。只有恰到好處的相處,最舒服;懂得分寸的人,最迷人。
  • 人與人之間相處,最舒服的關係是怎樣的?
    生活中我們總是處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有些關係非常輕鬆自在,有些關係則拘謹約束。最舒服的關係能讓你擁有更親密的朋友,找到最懂你的人,切實體驗一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感受。要想建立一種最舒服的關係,首先是懂得「不討好」。不以討好他人為交換,以此維繫兩人之間的關係,而是實事求是地對待彼此,適當誇讚對方的好,但也不吝嗇批評,做到真誠相待。一味討好別人而建立的友誼,是脆弱經不住考驗的。
  • 全球政經人士聚焦中美關係:合作符合全世界利益
    中新社北京11月19日電 (記者 王恩博)正在此間舉行的2020年「創新經濟論壇」上,中美關係不出意外成為一大焦點。多位全球政經知名人士普遍認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開展合作符合全世界利益,且雙方合作空間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