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深圳灣1號十年落成,以信念,見證世界灣區的璀璨。十年屹立於深圳灣畔的傳奇之作,不但是建築、生活與人的落成,也是鵬瑞信念的落成。
南北區約47萬平方米的整體規劃,隨著350米T7塔樓的建成,超級綜合體的藍圖終於變成了現實;萊佛士酒店、雲頌音樂廳、直升機停機坪、Long bar星空酒吧會所、灣匯高定商業中心,承載起灣區高端綜合體生活;各界鼎足人物因深圳灣1號而來,從而與深圳這座城市產生聯繫。
鵬瑞信念由此生根發芽。
深圳灣1號的原點,是一個夢想和一個執念
今天,99.9%的人會關心深圳灣1號的價格,窺探業主名單,或者想像他們的生活。卻很少人了解深圳灣1號非常核心的命題,深圳灣1號是怎麼來的?
它不是出自某一兩位設計師之手,也不是過去中國房地產30年經驗的標準化產物。
毫不誇張地說,深圳灣1號的十年屹立,其實就是源自出品人徐航先生的一個夢想和執念:「建一座在世界上拿得出手的中國建築,一座能經歷住時間考驗的建築。」同時,希望能夠做出可以滿足像自己一樣的企業家階層對於居住和商務需求的第一居所。
而這樣一個夢想,支撐著一家企業在深圳灣畔十年磨一劍,鵬瑞集團對建築的品質信念,由此開始,鑄就了一個時代的建築年表。
深圳灣一號的落成,無疑是成功者對成功者的致敬,是夢想家對夢想家的獻禮。
打造世界級的美學,首先需要解決世界級的建築難題
不限成本、不限預算,是不是一定能打造出世界級的建築?答案是不一定。打造這樣高標準的建築,是極其艱辛的,這就像在火星上探險,前面的路,從未有人涉足。
350米、72層高——超高層建築的深圳灣1號T7,為了降低10%的風壓,施工團隊做了1:300的風洞實驗。需要通過上千次實驗,積累實驗數據,才能指導將建築輪廓切角,最終完成這一施工突破。
為了讓深圳灣1號業主能享有超大立面360°全景視野,立面玻璃採用幕牆建築行業最頂級的配置,雙銀LOW-E中空夾膠三層超白玻璃幕牆系統,玻璃最大跨幅3.2米,要知道,這是在臨海面超大風壓的情況下,已經將當今世界的材料工藝水平推向極限——將超高層建築裡的不可能變成可能。凡此種種,在深圳灣的建造歷程中,無數次重現,對於設計師和工程師們,解決接踵而來的世界難題已成家常便飯。
千錘百鍊如斬浪之艦。1398個日夜之後,深圳灣1號T7超高層落成。
它更像是一件匯聚全球智慧的藝術品
深圳灣1號可能是中國唯一一個大師級樣板房數量超過30套的項目。在作品面前,妥協是最大的成本,為了呈現更完美的建築作品,否定和再否定是日常狀態。即便是深圳灣1號的壓軸產品——深圳灣1號萊佛士公寓,也曾「推倒重來」。
源於對作品的「尊重」,也為了實現在中國建一座前所未有、跨越時間的建築群,那些曾經繪就人類建築文明的設計大師們紛至沓來。KPF、Kelly Hoppen、Patricia Urquiola、Yabu Pushelberg、梁志天、曾志乾……全球設計天團與鵬瑞集團共同創作,將建築美學轉化為生活美學。
每一個作品都是最高級定製的孤品,背後的設計美學宛如穿越了時光,這些都是無法為成本妥協的。
頂級圈層與頂級品牌,總是互相成就
除了深圳灣1號無可比擬的地段以外,其世界頂級公寓的屬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承載的層峰人士社交功能,把只屬於酒店的總統套房搬回家裡,把傳統的住家功能升級到住家和社交一體化的場所,這是其與國內傳統豪宅始終在住家功能上徘徊的直接區別。
而鵬瑞打造的深圳灣1號這一全國性豪宅的頂級標籤,讓中國的企業家們,讓那些構築中國現代商業文明的群體,找到為他們定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間,留在深圳,成就這座城市偉大的DNA。
深圳灣1號是跨越時代經典,難以複製,但鵬瑞集團在打造品質作品的路上始終一路向前。憑著前瞻的戰略規劃和對城市美好人居生活的不斷追求,從深圳出發,深耕大灣區,已分別布局珠海—廣州—東莞—佛山—清遠—中山等城市。以細緻入微的品質追求,與灣區時代共生長,向世界展現灣區格局。
因信念而屹立,鵬瑞集團信念連城,與夢想同行。鵬瑞集團跨海西進,首航珠海,而在珠海的信念首作——金玥灣,落子金灣航空城洪鶴大橋橋頭堡,致獻珠海城市精英一座濱海藝術豪宅,構築當代東方藝術生活。
鵬瑞珠海首作——金玥灣線上營銷中心亦即將正式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