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遊戲都強調爽快、發洩的今天,做一款不用殺人即可通關的遊戲聽上去就是一個瘋狂的點子,更別說是款不殺人的RPG遊戲了,這種提案在大公司永遠也無法通過,只有大無畏的獨立開發者才有機會做出這樣的遊戲,2015年,在Steam上就出現了一款主打不需要傷害任何人甚至還可以和Boss做朋友的RPG遊戲,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傳說之下》。下面就來細說一下這款遊戲的幾個事實。
第一:新人勸退畫風
初次接觸《傳說之下》的玩家都會被遊戲的畫面所「震撼」到,整個遊戲從配樂到畫風都像是80年代末的日式RPG遊戲,讓人完全想不到這是一款2015年正式發售的遊戲,而很多人也是因為它畫面過於復古而錯過了這款神作。
《傳說之下》之所以選擇這種復古到有點簡陋的畫風,一個是人手原因,整個遊戲基本上都是由「託比福克斯」一個人製作的,部分美術由「忒米常」繪製,這樣的團隊配置估計只能支持復古畫風。另一方面,據託比介紹,即使有更大規模的美術團隊他也會選擇如今的畫風,因為只有這種簡單到極致的畫風才能突出遊戲的敘事內容。
第二:託比福克斯《傳說之下》製作人
託比福克斯僅僅憑藉一部作品就成了獨立遊戲界的年輕新秀,要知道他是1991年10月出生的。
託比以一人之力,設立了全部的遊戲機制,編寫了所有設定和劇情,還製作了全部的音效和背景音樂,可以說是相當的全能了。與很多獨立遊戲人經驗豐富不同,《傳說之下》是託比製作的第一款遊戲,能夠一次成功也是一種奇蹟了。
第三:《傳說之下》的開發
傳說之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Demo(演示作品)是2013年5月放到網上的,這個Demo受到了玩家的廣泛好評,託比對於自己的作品更有信心了,他在網上發起眾籌以支持遊戲的開發,最初託比的眾籌目標只有5000美元,沒想到最初籌到了51124美元,是最初目標的整整十倍。
有2398個人選擇支持這個項目,如此充裕的資金支持讓託比得以全力投入到遊戲開發當中去,最終在2015年9月15日《傳說之下》正式通過Steam發售。
第四:《傳說之下》的驚人評價
《傳說之下》剛剛發售就獲得的一面倒的讚譽,ING給出了滿分10分的評價,PC Gamer也給出了91分的高分,綜合所有媒體《傳說之下》當年獲得了92分,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評分也僅次於當年的冠軍神作《GTA5》《幻痛》超過了《血源詛咒》一分,和《巫師3》同分。
很多評論家稱其:《傳說之下》是最具進取精神和創新性的RPG遊戲之一,創造了偉大的體驗。憑藉著獨特的戰鬥機制、劇情刻畫,《傳說之下》獲得了兩個年度遊戲頭銜,和一大堆其它的獎項,在當年的獨立遊戲節上出盡了風頭,銷量方面也很不錯,在發售的當年幾個月時間就售出了52萬份,截止到今天應該已經破了兩百萬。作為一個獨立遊戲《傳說之下》的銷量不得不說也是一個奇蹟。
第五:關於《傳說之下》的含義
很多人都會覺得《傳說之下》這個翻譯名字很彆扭,彆扭就對了,因為這不是經過推敲的正式譯名,而是一個來自中文遊戲媒體的非官方譯名,把《Undertale》直接理解成了「下」和「傳說」的組合,這次的鍋不是遊民星空的而是3DM的。
在遊戲正式上線Steam的前一天3DM發了一篇新聞稿正式使用了「傳說之下」這個名字,事實上「Undertale」應該理解為「關於Underworld的tale」與「Overworld」相對應,這裡的「Overworld」不僅指遊戲劇情中的地上世界,還是指所有日式RPG中除了戰鬥之外的世界,託比想通過這樣的名字傳達他對所有怪物、NPC的關注,這也是他做《傳說之下》最主要的目的:刻畫怪物和NPC。所以也許譯作《地底傳說》好一點?
很抱歉我不能過於細說關於遊戲內的內容,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去試著玩玩兒,你絕對會找到一種久違了的玩遊戲的感覺,而且你也會感謝我沒有過多的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