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陸斯嘉
2020-06-21 08:09 來源:澎湃新聞
武漢美術館新任館長陳勇勁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今後會繼續展開公共教育乃至藝術療愈,「好的藝術圖像有很強的帶入感,藉此讓觀眾找到心靈的慰藉,獲得平靜或者回憶,這也是藝術品的社會功能。」
湖北美術館館長冀少峰表示,湖北美術館的這些展覽是去年12月份剛剛開展,隨後遭遇疫情便關閉了,快5個月過去了,這些展仍然保留。
150天後,因新冠肺炎疫情閉館的武漢美術館於6月21日上午重新開放,「武漢·印象——武漢美術館館藏作品展」、「同心戰疫:美術·書法·攝影主題作品展」同時與觀眾見面。
武漢美術館「武漢·印象」系列展誕生於2009年,至今已舉辦七屆,一城秀水半城山的楚風漢韻與黃鶴之鄉的今昔早已被藝術家繪寫在畫布上。今年,隨著武漢在疫情後「重啟」,展覽也從線上回到了展廳,共有70多幅作品參展。
然而,這次展覽中一幅紙上水彩《黃鶴樓雄姿》(2009)的繪者,
知名水彩畫家、湖北美術學院教授劉壽祥卻因為感染新冠肺炎於2月13日在武漢金銀潭醫院逝世,得年62周歲,黃鶴樓前的都市晚風永遠停留在了畫紙上。
劉壽祥《黃鶴樓雄姿》紙上水彩 2009年今年5月25日,陳勇勁被正式任命為武漢美術館新任館長。陳勇勁是一位水彩畫家,也曾是劉壽祥的學生。6月20日,他在接受「澎湃新聞·藝術評論」記者電話採訪時說:「劉老師對我一生的影響非常大,他的離世對我的打擊深重。從他入院、轉院到離開,時間不長,但那段時間的焦慮、恐懼和無助,是武漢之外的人很難體會的。」陳勇勁一直稱劉壽祥老師為「劉師父」,師父病逝,讓「幾十年的過往都成了故事,才覺得每一個片段都是如此珍貴。」
陳勇勁告訴澎湃新聞記者,1月22日閉館後,美術館部分工作人員保持值班,另一部分人員自2月中旬起,分兩批先後下沉到社區開展志願服務工作近兩個月。6月1日,美術館剛剛全面恢復工作。原計劃在2020年舉辦30餘場展覽,但因疫情做了重新規劃。
樊楓 《新址——武漢美術館》紙本水墨 2010年王誠浩 《四季珞珈 · 理學院》紙本水彩 2013年王心耀 《老巷深處NO.3》布面油畫 2009年另一場線下展覽「同心戰疫:美術·書法·攝影主題作品展」,包含150多件戰疫主題作品。「疫情期間,得益於每天可以在家畫畫,後來又接到通知參與社區服務工作,有些情緒被稀釋了,也轉移了焦慮狀態,人會好受一點,」陳勇勁說,「許多在武漢的藝術家當時所處空間和狀態雖然不同,但各有對待專業的方式,通過戰疫展覽能看到,絕大部分藝術家沒有停止創作,有些作品反映抗疫,有些則延續著一貫創作路徑。」
社區工作人員組織志願者為居民義務理髮。陳明 攝影《白衣執甲英雄淚》周國強 攝影2020年是武漢美術館新館開館第12年,後疫情時代,武漢美術館又將如何定位自身、服務城市?陳勇勁表示,由於疫情發展無法準確判斷,全球各地美術館都在努力適應新的節奏,武漢美術館短期內將加強線上展覽搭建、取消線下展覽開幕式;長期計劃除了線上展覽傳播,還有加強館際交流和學術研究、突出辦館特點、充實藏品以及堅持公共教育。未來,還會立足武漢這座城市,通過相關的藝術作品和活動進行「藝術療愈」,「好的藝術圖像有很強的帶入感,藉此讓觀眾找到心靈的慰藉,獲得平靜或者回憶,這也是藝術品的社會功能。」陳勇勁說。
一周前,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美術館也在6月14日恢復開館,採取預約參觀。因疫情防控需要,現階段湖北省博物館只開放綜合館曾侯乙、梁莊王、瓷器、盤龍城4個展廳,其他展廳及編鐘演奏廳、咖啡屋及文創賣場暫不開放。當前,「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特展」正在湖北省博舉行,展出葛飾北齋的《富嶽三十六景》版畫。
湖北美術館現場 長江網圖湖北美術館方面表示,該館對公眾開放,疫情防控也不放鬆,館裡制定了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對進館參觀者施行預約限流,每天上午、下午分別限定300人入館。對美術館所有辦公室、會議室、走道、電梯、衛生間等公共區域進行定期消毒。進入場館人員必須測溫,體溫異常人員一律不得入館。非經批准,不接待大型活動或組織聚集性活動,充分使用網絡工具交流。
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 曾侯乙編鐘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之《駿州江尻》武漢·印象——武漢美術館館藏作品展,展至7月26日(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武漢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