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意象到意境——以吳耀華荷花圖意象體系為例

2020-12-16 金臺資訊

「意象」是中國美學的核心範疇,中國畫通過筆墨色、章法等形式語言塑造「意象」,通過「意象」實現真、善、美的統一,而真、善、美又凝合成「意境」,因此「意象」是中國畫一切元素與關係的中心。南通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吳耀華的荷花圖系列中國畫作品,以荷花意象塑造為中心,建立了具有三重結構的荷花意象體系。

吳耀華荷花圖意象體系的第一重結構是「荷花意象」關係結構。「意象」關係結構是以「荷花意象」為中心、關聯創作者和接受者、關涉世界的「意象」整體。創作者被荷花多樣的風姿、勃鬱的生機與作為花中君子的文化意義所感動,作畫創造荷花意象表現生命的偉力與美的純真。《吻月》中盛開的荷花在荷葉的掩映下與水中之月部分疊合,好像是吻著月亮。荷、月、水與觀賞的人敞開了廣闊的審美空間。月永恆,水無限,即使生命短暫,荷花依然努力上挺身體去吻月亮,追求美與崇高,而另一朵含苞的荷花也努力追逐水月。在荷花吻到月的瞬間,被創作者捕捉,於是誕生了這美的精靈與生命的禮讚。接受者欣賞荷花意象,在這月、水、荷、人四位一體的空間中如果感受到與創作者相通的情韻與思致,感動於無言的天地大美與生命本真,創作者、接受者的視域便因荷花意象而融合。這樣,創作者、荷花圖、接受者便建立起以審美共通感為前提、以實現真、善、美為旨趣的社會交往場域,荷花圖便實現了它的藝術價值與社會價值。

荷花圖意象體系的第二重結構是「荷花意象」本體結構。「意象」的本體由「意」和「象」凝成,二者一體兩面。作為美學範疇的「象」在演化中吸納了「物」「象」「象外」三種由具象到抽象的含義,而「象」的演化是「意」參與的結果,於是在齊梁時期產生了意象觀念。意象論中的「意」是天人合一之「意」。沈括說得好:「餘家所藏摩詰畫《袁安臥雪圖》,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應手,意到便成,迥得天意,此難可與俗人論也。」吳耀華畫荷花,既基於對荷花的主觀感受,又依據荷花的自然之性,天「意」與人「意」合一。創作者在夜晚江南水汽氤氳的荷塘中覓荷不見,透過層層葦葉荷葉與清清霧靄,一朵荷花在有無之中懶懶開放,另一朵花骨朵低首隱匿於幽暗之中。創作者感受這清逸幽遠之氣、虛空混沌之味,靈感降臨的一瞬間人之意與物之真契合,以飽含生命真趣的筆墨色創造出穿透表象深入本質、超越物象深入洪荒的「意象」,於是誕生了《碧煙幽韻》。《月明靜心》呈現了月光下的水面與荷塘,月水之白與荷塘之黑被S形邊界區隔,月水中露出幾簇荷花,荷塘中透出點點月光,在水的搖動下抽象為緩緩運動的太極圖,簡單的意象敞開了世界本體構成。象因意生,意附象遠。

荷花圖意象體系的第三重結構是「荷花意象」實現結構。「意象」的實現結構是「形式」→「意象」→「意境」。中國畫的形式主要指筆墨色和章法。筆墨色以線的無限流動與水、墨、顏料的無限量而產生變化萬千的效果創造了「意象」之形,而位置、大小、虛實等章法的無限變化實現了「意象」的體,因此「意象」的本體實現即是筆墨色創造意象、章法安排意象的過程。吳耀華畫荷花不離傳統技法,又糅合進書法、體塊、衝和、交破等方法,筆墨章法追求靈動,突出荷花在光的輝映、風的搖曳、水的流動下鬱勃、嫵媚、高潔的情態風姿,在氣韻生動中塑造荷花意象,凸顯自己的形式追求與美學情思。「意象」形成後成為「意象」關係結構的中心,便開啟了價值實現的過程。接受者理解了荷花順時而生、順性而長、自開自敗,萬物的存在都是本真自我的實現過程,對人生的根本問題與價值意義等獲得了深層次的感悟,「意象」就開啟了「真」。接受者感受到荷花生命的勃鬱,被生生而上的精神感召,催生出對生命、文明、社會的愛,獲得了道德的提升,「意象」便導致了「善」。接受者獲得了因荷花意象的形式而引發的愉悅感,感悟到世界與生存的美麗,從而自覺地維持與創造,「意象」則實現了「美」。吳耀華的荷花圖系列作品通過繼承傳統而富於新變的筆墨色和章法塑造了鮮活靈動的荷花意象,供人觀賞,創造了藝術交往的空間,創作者和接受者在藝術交往中都獲得了真、善、美的認知、體悟和創造。「意境」的本質是真、善、美合一,中國畫意象塑造的最高價值在於開啟了真善美合一的「意境」。「在意境的塑造裡面,作者必須畫出審美的意象,借意象推出意境。而在意象的形成當中,需要作者掌握好表達意象的技術過程,從而更好地為前面服務。」吳耀華的話與畫是對「意象」實現結構的雙重詮釋。

吳耀華以中華傳統文化為根基、立足於當代境域建立了自己的形式語言、意象類型與意境旨趣。他的荷花圖能夠自由自然地將審美追求寓於形式語言從而在新時代釋放,變幻靈動的筆墨色與章法構建了現代水墨形態,吸人睛、動人情、撼人心的同時又引人思。吳耀華的荷花圖建構了三重結構的意象體系,呈現出中國藝術獨至的意境。

(作者:閔靖陽,系南通大學藝術學院教授、中國國家畫院博士後)

相關焦點

  • 論詩歌中「意境」和「意象」的關係
    淺論詩歌中「意境」和「意象」的關係文/高登權藝術品特別是詩歌作品主要是以審美意象為中心,從意象到意境,是每個詩歌創作者和閱讀者追求的最高境界。詩歌是中國最早的傳統藝術之一,它是一種語言藝術,而且是一種抒情的語言藝術。
  • 意象選擇和表達方式能否提升詩詞的意境?
    意境的整體美感如何通過意象、表達方式、藝術處理達到?如何通過意象選擇、表達方式、藝術處理完成詩詞整體意境的提升?這樣總算慢慢理順了,不知道有沒有發生偏差。個人理解題主原本是要問這個意思,但是好像把自己繞暈了。
  • 唐詩宋詞裡的荷花意象,有這幾種象徵意義
    寫荷花的唐詩宋詞不可謂不多,它們有的是寫夏天的風光,有的是形容女子的美好,有的是寫少男少女的感情,也有的是寫佛家的信仰,還有的是寫君子的高潔清廉。所以荷花的意象代表了眾多不同的象徵意義,就看詩人們怎麼用。
  • 詩歌的寫意與意象塑造
    是指作者抓住一定的生活意象,並且通過變通這個意象的相關細節來煉意的思維運作,使其思維成果向著詩歌意境靠攏的寫作方法。譬如於光中的《鄉愁》,是由4個意象的寫意所構成的期盼祖國統一這樣一個大意境的。每個意象在達到協議的過程中,都是經過煉意思維的。而這種煉意思維的具體體現便是變通意象的相關細節。這四個意象就是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
  • 如何理解古詩詞中的意象?
    有朋友提問:如何理解古詩詞中的意象?古詩詞意象就是帶有詩人主觀感情的客觀景物。古詩詞意境由多個意象組合而成。傳統詩詞因為幾千年來的傳承,很多意象已經固化。比如我們看到「西風瘦馬」,自然想起漂泊的旅人,我們看到「老樹昏鴉」,自然聯想到天涯孤獨,我們看到「刀劍如霜」,自然想起塞外刀兵,縱馬北疆。從嚴謹的角度來說,這些經過沉澱的固化意象,我們才能稱之為詩詞意象。
  • 帶你了解什麼是意象
    生思一: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智竭,放安神思,心偶照境,率然而生。感思二:尋味前言,吟諷古制,感而生思。取思三:搜求於象,心入於境,神會於物,因心而得。可見王昌齡已經認識到了情景交融對於意象生成的作用,他認為意象不僅僅只是一種陪襯,作為詩歌意境的有機組成,它們會使詩歌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妙境。意象具有不可忽視的審美價值及作用。
  • 從「意象」看審美範疇的規範使用
    「意象」這個範疇無論是在劉勰之前的初始階段,還是在其後的發展階段,都是作為內在思維的範疇出現。如漢代思想家王充在《論衡·亂龍》中已將「意象」合為一個概念,其中說:「天子射熊,諸侯射麋,卿大夫射虎豹,士射鹿豕,示猛服也。名布為侯,示射無道諸侯也。夫畫布為熊麋之象,名布為侯,禮貴意象,示義取名也。」這也成為「意象」的直接源頭。
  • 古詩詞常用意象集錦
    詩詞之所以是詩詞,主要是它有優美的意境,而意象是構成意境的元素,也就是說,意境是由多個意象來構造而成的。所以,意象與意境在詩詞中是非常重要的。什麼是意象?意象就是能代表或反映作者意願、感情的一種表現形象,或者說是代表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寄託體。如紅豆,它是愛情的象徵,紅豆就是愛情的代表意象。古人寫詩詞,長期以來,形成了固定的大家公認的諸多意象,這些意象有不少已經過時,但還有很多是不會過時的。
  • 曹植詩歌意象:三個階段,三種心態,三種意象
    在了解了曹植詩歌的情況下,有必要對意象的相關概念做一簡單闡釋。所謂意象,簡而言之蓋為盡意之象。在文學創作中,「意」為主體之情感,「象」為主體為表達情感所借之物。意象是構成詩歌的基本要素之一。詩人在作詩的構思過程中,意象是詩人形象思維的符號元素。而詩人對詩歌的創作過程,正是詩人構建創造意象的過程。而這種種意象又構成了詩歌的意境。
  • 相同的花意,不同的花意,透過詩詞花意象看李清照的人格追求
    李清照生於動蕩的宋朝,其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增加了詞中意象的豐富寓意。李清照在詞中意象的選擇大多為花意象,這反映出李清照作為女性所具有的獨特的柔美、細膩,但是變化莫測的人生給了李清照更多地家國感情和人生感悟。筆者多年研讀,以為李清照詞中的花意象不僅僅表達出詞人不同的心境。比較南渡前後詞中意象,不難發現詞人人生觀的變化。
  • 什麼是色彩意象?各種色彩的象徵和意象的含義
    「意象」的概念是出自於中國傳統美學的範疇。「意」即「意境」,是指在創作過程中設計者的個人感受、情致和易趣;「象」即「朦朧美」,是指客觀對象經設計者想像後的形象。在具體的繪畫中,兩者相輔相成,以意表象,以象達意,密不可分。在色彩設計中,「意象」是指設計者主觀情感意願與客觀對象交融而成的心理形象。
  • 淺說意象:什麼是「意象疊加」,用6個例子帶你認識它
    閒話少說,直接上例:【例一】杜牧《過華清宮》(其一):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析:這首詩簡直就是一部精心剪輯的電影短片:錦繡成堆的驪山(遠景),次第打開的重門(近景,跟拍),紅塵一騎與楊妃的笑靨(蒙太奇)——「原來是荔枝到了」(畫外音)。
  • 再現與表意的博弈——淺議意象風景繪畫的語言表達
    現代和當代文明的各種文藝思潮使傳統的再現式風景寫生技法體系不再滿足於畫家的當代精神訴求,他們希望拓寬個體的思維限度,拓展傳統對景寫生的審美空間,畢竟,面對當代問題,傳統意義上的風景寫生的認知結構將不能再發揮其全部效用。
  • 花間一壺酒——《唐詩素描》的意象與意境
    閱讀感受一:意象多彩,與詩意詩情一起放飛唐詩最妙的,莫過與寄託詩人情感的意象,比如酒,有王維的「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有李白的「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有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但是,在曾冬的筆下,同樣的酒,卻呈現除了不一樣的詩情。
  • 2020年山東三支一扶公基備考人文知識:詩詞意象
    【導語】:2020年山東三支一扶考試備考進行中,為幫助大家及時備考2020年山東三支一扶考試,山東中公教育小編特整理三支一扶備考資料,供大家學習和參考!今天就帶領大家了解一下我們古代詩歌當中常用的「意象」有哪些:一、樹木類1.梧桐——高潔品格、忠貞愛情、孤獨憂愁、離情別緒例:(1)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2)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3)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 詩歌鑑賞中解題突破口一——意象
    在上一節,我們講到如何突破詩歌大意中講到內容時,有一個蘊含作者情感的關鍵點,就是意象。什麼是意象呢?意象的定義是,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其實簡單來講,意象就是一個物象,只是這個物象它寄寓了人的主觀情感。舉個例子,蠟燭,它除了是蠟燭本身之外,還有一層意思就是象徵著某些領域的奉獻精神。梅蘭竹菊,除了本身意思之外,我們更熟悉的就是它們是高潔傲岸的品質。
  • 如何理解「美在意象」說
    12張世英認為, 弘揚中國傳統美學的意象之美, 首先要發掘、展示傳統的「意象說」的現當代意義。13以海德格爾為代表的存在論現象學關於「美」有一種解讀, 那就是「美」是從顯現的、在場的東西讓你體會到背後不在場的東西 (意) , 這與中國意象美學的精神是相通的。
  • 青草池塘處處蛙——玉雕中的蛙趣意象
    今日夏至,天氣日漸炎熱,又到了聆聽蛙聲蟬鳴的時節了。蛙聲是夏天最美的樂章,蛙聲是田野的豐收歌。
  • 電影翻譯中文化意象的重構、修潤與轉換
    [5](P509)英語諺語It is the last straw that breaks the camel's back.[6](P1578)意為「駱駝負載過重時,再加上一根稻草也會把它壓死。」諺語中意象詞語the last straw 「最後一根稻草」,生動形象地寓意為「某事或某物使人到了忍無可忍的極點。」
  • 意象是什麼?意象如何分類?最簡單最正確的解讀來了
    一、意象是什麼意象是什麼?意象是表達了某種意思的事物。這個問題相對比較簡單,容易理解,也沒什麼爭議。提起意象,很多人都會想到古詩詞。沒錯,意象基本上屬於古詩詞專用,雖然在別的行業和領域也有使用,但是都借鑑了古詩詞。無論意象怎麼使用,其中的意思都是一樣的,都是在古詩詞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