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一般潛藏於深山修行,為避免意外,必須懂得醫學知識;出於傳道的需要,也需要治病救人的知識。因此有「十道九醫」的說法。道教醫學一般有三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方面是醫藥、針灸等中醫內容;一個方面是導引、氣功等健身治病方法;還有一個方面是祝由、符籙等精神治病方法。由於道士追求肉體飛升,特別重視身體。所以道士看起來清瘦精神,頗有仙風道骨的味道。這主要得益於道教美容醫學。
既然追求成仙,那麼鶴髮童顏或者青春常駐當然成了仙人的風貌。很多的修道者鑽研駐顏藥方和美容術。第三代天師張魯的母親在這方面是佼佼者。張魯的母親年紀很大了看上去還像個妙曼少女,出入當時四川統治者劉焉家中,深受劉焉寵愛。五鬥米道也是在劉焉的羽翼之下迅速發展壯大,為張魯後來割據漢中,建立五鬥米道教政權打下了基礎。
道教駐顏藥方,比較有名的是「打老兒丸」。漢朝時,西河地方的街市上,有個少女用棍子笞打一個老頭。路人實在看不過去,義憤填膺地上前責問。這個少女氣呼呼地說,我打我兒子,關你啥事?原來這個少女已經一百多歲了。她本來一直多病,在七十歲的時候已經老弱不堪。幸好,這時候舅舅伯山甫修道有成回家,給她服下仙藥。於是一個衰朽的老太婆竟然返老還童,華麗變身成為一個少女。
有這樣典型的案例,西河少女的兒子竟然不肯吃仙藥。母子倆一同上街,蒼老的兒子竟然跟不上母親輕盈的步伐。西河少女看了氣不打一處來,於是才出現少女母親打老頭兒子的一幕。這個神話故事倒不必盡信。不過「打老兒丸」的藥方還是流傳了下來,還有了一個比較雅觀的名字:神仙訓老丸。其配方包括山藥、牛膝、遠志、山萸肉、楮實、白茯苓、五味子、巴戟、石菖蒲、肉蓯蓉、杜仲、舶茴香、續斷、枸杞子、熟地黃共十五味藥。從這些藥物來看,堪稱中年人的標配,或許真有返老還童之效也未可知。
這個藥方成分複雜,估計不會有人有興趣配製成藥。但與「打老兒丸」類似的中成藥,市面上有成品可以直接購買。南宋醫學家楊士瀛發掘了「打老兒丸」的藥方,去掉其中的一味斷續,形成中成藥「還少丹」的藥方。還少丹主要用於治療脾腎虛損導致的腰膝酸痛等。從藥名來看,更直白地說明了服藥的效果。
除了返老還童,道教醫學中還有很多美容的藥方。唐代藥王孫思邈是一位修道有成的道士,活了一百四十多歲。他所撰寫的《千金要方》中,記載「千金洗面藥」,以豬胰、豬蹄、豆面、冬瓜仁、細辛、白朮、土瓜根、白芷、防風、皂莢、白蘞、商陸製成。用之洗面,可以卻老去皺,令人顏如少女。作用比現代的高檔洗面奶強多了。除了洗面奶之外,還有以桃花、杏仁、牛乳、雞蛋清、丹砂、輕粉、玉屑、珍珠、麋角之類藥物配方的塗抹用品,可令人面白嫩如玉。
《千金要方》還記載服用陰乾之後研磨成粉末的桃花,可以細腰身。同時還記載了別的很多減肥用的藥方,如荷葉灰、冬瓜等。這些古代記錄的純草本、綠色無添加的減肥藥劑,估計營養過剩的現代人會有興趣。有興趣的人不妨嘗試一下,體驗道教醫學的魅力,檢驗古代智慧。
道教醫學是一座寶庫。中國第一個自然科學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在領獎致辭中承認,她之所以能夠發現青蒿素,是受到道教醫學典籍、葛洪撰寫的《肘後備急方》的啟發。其實,道教醫學中還有很多藥方,是古代道士用生命的代價換來的。其中具有寶貴的醫療價值。現代人有義務去進行挖掘,讓這些道教醫學的精華重新為人類的健康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