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就驚豔了,至今無人超越

2020-12-11 溫故知新品文化

在中國文學史上能位列頂尖的只有一小撮人,李白算一個,而蘇軾也算一個。他在活著的時候便有無數崇拜者,其中不乏有當朝文壇中的高人,比如說歐陽修。歐陽修一見他的文章便止不住讚嘆,連連說自己文壇領袖的位置要讓出來,而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也都是他的崇拜者之一。可嘆的是,文學成就極高,蘇軾的人生卻很坎坷。

這點要從他的生平來看,蘇軾生於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完美的繼承了父親所有的學識品行。嘉祐元年(1056年)是他第一次去參加科舉,文一出,便令歐陽修、梅堯臣這類人物都被震動了。打算大展身手的時候,母親卻病逝了,只好回家奔喪。回朝沒有幾年,父親又病逝了,只好再度奔喪。

終於守完了父母的喪,時機卻很不合適,因為此時朝廷開始了王安石變法。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歐陽修在內,都因為跟宰相王安石不合,被貶。蘇軾獨木難支,加上他也批判了王安石的變法,熙寧四年(1071年)被貶為杭州通判。貶就貶吧,好好再幹總有捲土重來的時候,結果剛做出點政績卻爆發了烏臺詩案。

起因是蘇軾給神宗寫了封《湖州謝表》,由於詩人的身份,難免帶點個人色彩。結果就被新派一些人利用,說他愚弄朝廷、對皇帝不忠,一頂大罪的帽子就此扣下。蘇軾被逮捕,牽連著多達數十人,這件事成了他的人生轉折點。幸好有跟他政見相同的元老上書,加上王安石也說: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蘇軾總算是得到了從輕發落的機會,被貶黃州,受當地官員監視。

經歷生死之憂的大變故,生性放達的蘇軾大徹大悟,其詞風中體現了不少曠達的態度。《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便是這個時期的作品,定風波寫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春,當時距離烏臺詩案已經過去了三年。他跟好友偶然一次外出,不巧遇上了風雨,朋友頓時感到很狼狽。蘇軾卻不以為然,坦然自若,寫下了這首千古名作。

定風波全文如下: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可謂是開篇就十分驚豔,最後一句更是模仿不來,處處透著作者的人生信念。莫聽穿林打葉聲,一面渲染出了雨驟風狂,一面又點名外物不足縈懷之意。整篇文的上闕,表現出了曠達超逸的胸襟,充滿了豪放之氣,讀來令人心胸為之舒闊。下闕這是描寫了雨後放晴,也道出了人生感慨,也無風雨也無晴。

大自然的雨晴是尋常事,那麼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雲,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呢?寥寥幾字,就將自然與他人生的坎坷與釋然聯繫起來,妙處自然無人能比。

蘇軾的人生之中其實還有很多優秀作品,小編推薦的這本《古詩詞鑑賞》中一共採集了上古至近代265位作家的詩詞337題,其中便有不少蘇軾的。不僅列出了詩詞全文,還附有名家精彩又獨到的點評,能幫助讀者更好的理解古詩詞。簡單易懂,無論是自己學又或是給初高中孩子學,都十分適合。喜歡的別錯過,點擊上方連結便可購買!

參考資料:《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宋史》

相關焦點

  •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就驚豔了,令人嘆為觀止
    只有一小撮人能在中國文學史上名列前茅,李白算一個,蘇軾算一個。在世時他便有無數的崇拜者,其中不乏當朝文壇上的高人,比如歐陽修。在看到他的文章後,歐陽修不禁讚嘆不已,連連說自己的文壇領袖地位應該被讓出,而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都是他的崇拜者。
  •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驚豔,最後一句模仿不來
    蘇軾被貶黃州,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最後一句飽含哲理由於「烏臺詩案」,蘇軾鋃鐺入獄,最終死裡逃生,被貶到了黃州。到了黃州後,他並沒有選擇自暴自棄,相反,他將更多的時間,放在了參悟自己的內心上。經過一番的自我修行後,他終於大徹大悟,寫下了這首千古名作《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 蘇軾夢醒後寫下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成了難以超越的經典
    1075年,正月二十,夜,蘇軾從夢中醒來,呆呆地望著床幔。他有多久沒有夢到那個眉目如畫,淡雅如菊的女子?他以為這麼久了,他應該早就忘了,早就不會痛了。他起身走到桌案前,提筆在紙上寫下了一首詞,記錄了這一次令他痛徹心扉的夢境。這首詞就是後來被譽為「千古第一悼亡詞」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開篇就是千古名句,願你一生都不要讀懂。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 蘇軾很難超越的一首詞,只是開篇13個字,就已驚豔世人千年
    而在他的眾多詩詞中,有一首詞只是開篇13個字,就已經驚豔世人千年。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是一首懷古詞,是蘇軾謫居黃州時所寫。這首詞中蘇軾從古戰場中英雄豪傑的氣概開展,委婉表達了自己懷才不遇、功業未建的憂憤之情,更表現出自己對待人生和歷史的豁達心態。
  • 蘇軾半夜醉後回家,被關在門外,寫下一首詞卻成千古名作
    他曾在半夜醉酒回家,被書童關在門外,卻寫下了一首千古名作,讀後發人深省。 這首詞名為《臨江仙》。 不久後,他的家人也來到了黃州,在太守徐君猷的幫助下,一家人遷到了臨皋亭。 因為常有朋友前來相聚,故而他在親自開墾出來的東坡建造了一處廳堂。 堂成時正逢大雪,所以他在堂屋四面的牆壁上都繪滿了白雪,並將其命名為「雪堂」。 一日,他在雪堂上開懷暢飲,直到深夜。
  •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流傳千古的宋詞,雖只有7字,卻飽含哲理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流傳千古的宋詞,雖只有7字,卻飽含哲理烏臺詩案餘波之後,死裡逃生的蘇軾來到了黃州,自己的忠心不能被看見,他也沒有自暴自棄,相反的是他把更多的時間用於參悟自己的內心。於是就有了我們看見的流傳千古的宋詞《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 夜歸的蘇軾詩興大發,寫下千古名作,朋友卻說:千萬別讓人看見
    在這裡,蘇軾一口氣寫下了好幾首詞,著名的《如夢令·水垢何曾相受》,就是蘇軾在泗州雍熙塔下的浴池中寫下的,此外還有《如夢令·題淮山樓》,《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等等。一天晚上,蘇軾和泗州太守劉士彥到南山去遊玩,南山的美景,讓蘇軾詩興大發,回到家中,他提筆又寫下了一首《行香子·與泗守過南山晚歸作》北望平川,野水荒灣。共尋春,飛步孱顏。和風弄袖,香霧縈鬟。正酒酣時,人語笑,白雲間。
  • 和尚半夜釣不到魚,卻悟出一首千古名作,僅28個字從開篇美到結尾
    唐代也有這樣一位和尚,叫德誠,一日頗有閒情雅致,在月夜下釣起魚來,結果一直等到深夜,還是一條魚都沒釣到,雖然無功而返,但他卻悟出一首千古名作,僅28個字從開篇美到結尾。德誠曾師從藥山弘道儼禪師,學成後便離開藥山,過上了一人一舟的生活,他擺渡於朱涇和松江之間,世稱船子和尚,他的28字詩作名為《船子和尚偈》。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
  • 笨和尚悟不透「色即是空」,半夜見蒼蠅後大徹大悟,寫下千古名作
    唐朝的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都比較喜歡宗教文化,而有個和尚自號寒山子就喜歡做詩,開篇一句「有個王秀才,笑我詩多失。」後來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杜甫的的三吏三別,皆是受到了他的影響。笨和尚悟不透「色即是空」,半夜見蒼蠅後大徹大悟,寫下千古名作咱今天要說的也是宋朝的一個和尚,俗姓周,大家叫他白雲守端禪師。他自幼讀書,善寫文章,為人靦腆,性格拘謹。一看就是耐得住的好性子。
  • 蘇軾歷經生死,醒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最後10字成馬雲經典臺詞
    北宋元豐二年,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謫黃州,但幸運的是他認識了同遭貶謫的張懷民,二人一見如故,相交莫逆,著名的《記承天寺夜遊》便是蘇軾與張懷民一同賞月所寫。元豐六年,張懷民築亭觀景,蘇軾為之取名「快哉亭」,以表對好友的欽佩,並寫下這首詞相贈。
  • 蘇軾酒後刁難友人小妾,她僅回8個字,蘇軾深有感觸寫下千古名作
    蘇軾43歲的時候,在著名的烏臺詩案中,因為受到官場黨派鬥爭的牽連,蘇軾也被捲入其中,但除了他之外,還有他的一位蘇軾的同僚也被牽扯其中,他的名字叫王鞏。蘇軾酒後刁難友人小妾,她僅回8個字,蘇軾深有感觸寫下千古名作見到蘇軾後,這三人一起到飲酒團聚,當時蘇軾看見這個女子,心想,這麼漂亮的女子,是真心跟著朋友嗎?正巧柔娘向蘇軾敬酒,蘇軾在醉酒後脫口而出「調戲」柔娘:「你跟著他去吃苦,難道就沒有後悔過嗎?
  • 蘇軾大徹大悟後,留下千古宋詞,雖然僅7個字,卻富有哲理
    宋朝大詞人蘇軾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詞一直流傳千古,一度徵服了同樣是文壇領袖的歐陽修,歐陽修讀過後讚嘆:「有蘇軾這樣厲害人物,我這個文壇領袖的位子要早早讓出來才好啊!」蘇軾大徹大悟後,留下7字詩詞,富有哲理在外漂泊後深感生活不易的叔叔回到了黃州,他的忠心雖然不在讓皇上看見,但是同樣也沒有自暴自棄,在他的苦心鑽研之下他終於參透的自己的內心世界。隨後,就有了下面這句流傳千古的宋詞《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 蘇軾夜晚醉酒後寫下一首詞,說透中年男人的辛酸,成千古名篇
    #文史好物推薦#蘇軾在其44歲時,一場烏臺詩案,讓他的宦海夢斷,仕途受阻,遭貶黃州。蘇軾被貶到黃州後的生活並不是那麼好,過得十分清貧,甚至連一家人的溫飽都成問題。閒不住的他,看到住所的不遠處,有一塊無人耕種的荒地,於是擼起袖子開墾荒地,種植莊稼和花草樹木。
  • 蘇軾在野外睡了一夜,醒來時在橋柱上寫下這首詞,成一首千古名作
    說起蘇軾,相信大家早已是耳熟能詳,對於他的印象也是「宋詞一哥」,繼「詩仙」後的「蘇仙」等。不過雖然蘇軾在文學上的成就極高,但是一生際遇可謂坎坷,經歷了多次大的跌宕起伏。而這其中,對於蘇軾影響最大的就莫過於「烏臺詩案」了。
  • 蘇軾失眠寫下千古名作,多年後辛棄疾寫下同名詞,水平高低難辨
    辛棄疾比蘇軾晚出生103年,同為宋代頂級詞人,兩人所處的年代雖不同,但經歷卻差不多。他們的起點都很高,蘇軾21歲靠文採名揚京城,而辛棄疾也是20歲出頭揚名沙場。可是過了高光時刻後,他們的人生卻充滿了坎坷。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
    他讀完蘇軾的考卷後,讚嘆不已,以至於後來還特意向蘇軾要了以前的文章來看,這一看倒是驚訝到了歐陽修:「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出人頭地」這個詞兒也就是這麼來的,就這樣,一出場就驚豔了整個大宋,從此,蘇軾的才氣逐漸開始名揚天下。接下來就是為官了,但是蘇軾的為官之路卻是充滿了坎坷,飽含辛酸。
  • 顧炎武的一首名作,立意新巧,僅是開篇就別開生面
    而有些作品即使篇幅短小,但立意深遠而且獨特,必然會千古流傳。傳說有一次元稹與劉禹錫等人去拜訪白居易,他們難得在一起歡聚,白居易準備了豐盛的宴席,大家開懷暢飲。席間他們談笑風生,忽然話題轉到金陵,彼此都很感慨,於是白居易提議大家都賦詩一首。
  • 和尚看見蒼蠅往窗戶撞,大徹大悟寫下千古名篇,28字詮釋人生真理
    今天要來說的就是和尚看見蒼蠅往窗戶上撞,有所感悟,作了一首詩,而這首詩短短的28個字卻詮釋了人生至理。他就是白雲守端。和尚看見蒼蠅往窗戶撞,大徹大悟寫下千古名作,28字詮釋人生真理白雲守端從小就頗具才華,非常熱愛寫作,20歲時剃度出家。正值年輕頗有靈氣,愛寫詩文,投在了茶陵鬱老禪師門下,因為很有靈性,一直寫一些頗有禪理的詩詞。
  • 友人小妾給蘇軾敬酒,蘇軾故意刁難問個問題,寫下一首詞流傳至今
    蘇軾是宋朝著名的詞人,他也是豪放派的典型人物,蘇軾的詩詞跟他的為人一樣,處處透露著豁達的人生態度。儘管蘇軾的一生被貶無數次,但是他卻沒有對生活失去過信心,依然能夠用微笑的態度面對生活,縱使生活虐他千百遍,他對生活依然充滿了希望。
  • 蘇軾信手拈來的一首詩,通篇短短的28個字,卻是美得令人心醉!
    而且他與朋友之間的友情,那也是令人感動,可能大家最為熟悉的還是與張先,兩個人更是經常一唱一和,還寫下了經典的詩句:「一樹梨花壓海棠」這種令人驚豔的句子,即使是到了今天,我們也依舊還會引用他的詩句。那麼蘇軾為朋友寫過很多的詩作,特別是一些送別詩,寫得情深意重,讀來令人感動不已。他在杭州做官時就寫過一首很經典的送別詩《贈劉景文》,這首詩也是千古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