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難而進,她屢破民生百姓所系的「司法痛點」;求索不停,她開創多項金融檢察工作的新模式。她始終牢記「司法為民」的使命責任,在沒有硝煙的戰場捍衛著經濟金融安全。
她就是本期「平安之星」
泉州市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部主任
吳美滿
「公訴人對金融犯罪和對本案透徹研究的程度,都出乎意料。公訴意見值得學習。」意料之外的是,給公訴人當庭點讚的是剛剛與她針鋒相對的辯護律師。這個讓對手敬重的公訴人,就是泉州市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部主任吳美滿。
「1+6」金融檢察模式、品牌保護聯盟、智慧財產權快速維權協作機制、「司法+徵信」服務平臺……對標需求,高遠站位,服務大局,吳美滿總能穿透個案破解背後難題。「沒有先例,無從遵循,迎難而上。」回首經濟犯罪檢察的拓荒之路,她笑言。
開疆拓土 擲地有聲
2016年3月,在基層院歷練了二十餘年的吳美滿調任泉州市檢察院,受命組建金融檢察處。
在民營經濟佔比近九成的泉州,相伴而生的是金融犯罪易發。在金融檢察崗位履新不到一個月,吳美滿就接手成功辦理了全國首例零口供內幕交易案,在金融司法界「一戰成名」。
犯罪嫌疑人「零口供」的情況下,如何適用司法解釋推定有罪,全國當時尚無先例。吳美滿沒有拘泥於口供,轉而重點核查行為人交易記錄、資金流向和歷史對比,引導公安機關及時調整偵查重點,形成縝密證據鏈條。
「贏在判決,更要贏在庭審。」被告人拒不認罪,9名辯護人作無罪辯護,吳美滿見招拆招,依託首創的大數據可視化技術,當庭分析示證,讓犯罪蹤跡無處遁形。最終,6名被告人分別以洩露內幕信息罪、內幕交易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庭審中辯護律師對公訴意見表示讚賞,庭審後收到公安部賀電,贊該案辦理取得「高刑期」和「零口供」兩大歷史突破。
近年來,金融犯罪挾信息技術不斷迭代變種,案件疑難複雜和敏感程度明顯加大。如何在這個充滿挑戰、全新的專業領域開疆拓土?吳美滿定製立標:一年打基礎抓規範,兩年上臺階促專業,三年出成果塑品牌。規劃落地有聲。如今,金融檢察品牌逐漸打響,在全國金融檢察高地或高級別論壇上,發出了泉州「金檢之聲」。
守護正義 創新機制
「產品遭到異地仿冒,維權難度大、高成本、周期長,讓原本艱難維持的小微企業雪上加霜。」在一次走訪中,當地一名企業家的訴苦道出了制約民營企業維權的「三痤大山」。
「商場如戰場,轉瞬定生死。」企業異地維權之路尤艱,職能部門如何形成合力為企業突圍?吳美滿在調研思考中求解答案。2017年,泉州市檢察院與市工商局聯合推動研發的「泉州商標品牌侵權監測系統」應運而生,「泉州市企業品牌保護聯盟」順勢成立,一舉扭轉了「侵權遠隔萬裡,維權如隔三秋」的創業窘境。
據此,依託系統數據監測,企業可檢索掌握侵權線索,輕鬆邁出突破「維權難」第一步。解決維權難以後,維權慢、維權成本高的另外兩座大山如何破解?帶著思考,吳美滿再次出發:將工商、企業、公安、法院、電商平臺等各方力量聚合擰成一股。2018年六方合力的《泉州智慧財產權快速維權機制》籤署確立,維權質效再次飛躍。
在助力企業健康成長的路上,吳美滿堅持問題導向,活用檢察智慧攻堅克難:「民營企業發展的法治需求在哪,司法保障就跟進到哪,金融檢察應有所作為。」
思路決定出路。為打通疫情影響下企業復工復產「融資難」和「惠企刑事政策落地難」兩大核心痛點,2020年3月,泉州市檢察院牽頭與金融等部門共同打造「司法+徵信」綠色通道,為企業信用狀況「精準畫像」,為司法、金融決策提供「信用標尺」。
機制建成短短數月,泉州市檢察機關在涉企案件辦理中,查閱參考企業信用報告86份,泉州金融機構通過通道查詢,為3787戶復產復工企業授信4.96億元,用信3.67億元……一長串數字是疫情之下的檢察擔當,更是「至暗時刻」裡,溫陽普照的「司法救助」。
法治信仰 奮鬥不息
在大家眼中,吳美滿總是充滿激情,能量滿滿,工作學習相輔相成,渾身透著一股使不完的勁。
一路走來,吳美滿以學當舟,傾心鑽研。從1995年華政畢業,到2018年武漢大學刑法學博士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後吳美滿仍從未停止學習的腳步。
在她看來,在網絡經濟犯罪劇變時代,檢察官更需要時時葆有本領恐慌的危機感,不斷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需要長期的實踐積累和理論提升,才能經受考驗,不辱使命。
幾年來,吳美滿先後在國家級刊物發表40多篇論文,參與或擔綱13項國家級課題研究,組織出版的《金融犯罪證據規格》等書籍,將理論研究成果致力於實踐轉化,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深度融合。
「我感到,應當把辦理典型案件成功經驗和形成的實踐成果、理論成果和制度成果讓大家共享,以實現金融檢察價值的最大化。因此,理論研究、編寫書籍、傳播教學,這些可資藉助的有效載體,便自然而然成為我緊張工作之餘始終放不下的熱愛。」吳美滿說。
「司法是技術,更是藝術。」吳美滿堅信,在描繪一張張藍圖時,人民的司法需求是唯一的標尺,要做機制創新的工程師,更做司法為民的建設者。
原標題:《【平安之星】吳美滿:捍衛金融安全,守護百姓「錢袋子」》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