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從種紅麻、漚紅麻,到打麻繩,這一條龍的工序我至今難忘!

2021-02-08 齊魯壹點

種紅麻·漚紅麻·打麻繩

文|王玉芹

上世紀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在上學時大都有過勤工儉學的經歷,我也不例外。記得讀五年級至初中時,我們的勤工儉學運動是最轟轟烈烈的,感覺上課學習反倒變成了副業。拔草、餵豬、餵羊、脫坯蓋房、種地、收糧這些活我都幹過,而且能手到擒來,被譽為農活的熟練工一點也不為過。尤其是從種紅麻到製成麻繩子這一條龍的工序我至今難忘,仿佛就在昨日-

以前在農村做農活無論是拉羊牽牛還是固定東西都會用到繩索,主要就是麻繩。麻繩是用紅麻外皮經過加工製成的。紅麻的莖直立,粗細如拇指,葉子呈綠色或淺紅色,形狀有鋸齒似手掌,摸上去有扎人的感覺,花以乳白色居多,花心為紫色,呈喇叭狀,種子略小於大米成腎狀,表面有深色斑點。

記得每年四月份是種植紅麻的最佳季節。等到春回大地,天氣漸暖,冰封了一冬的大地開始融化,我們就開始翻地了,也叫春耕。這塊地緊鄰學校的南側,生產隊劃出這塊地給學校用於勤工儉學。上世紀七十年代物質匱乏,只是解決了溫飽問題,營養食品更是無從談起。十多歲的我們比現在的同齡人相比是那麼的孱弱無比。每當翻地時,我們就從鄰村的四面八方扛著自家的鐵掀,步行在去往學校的羊腸小路上。那陣勢真有點「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氣魄。別看我們都弱不經風,可幹起活來卻生龍活虎,像模像樣。十餘畝地兩個班級不足百名學生一天時間就大功告成,翻過的土地整理的地面平坦似一馬平川,畦背兒打理得也是筆直而有序。

播種是個技術活,首先要劈溝撒種,播種深淺要適度,出苗以後行距株距的要求也很嚴格,等到小苗長到四五個葉以後就開始定苗,這些我們都在村裡社員的指導下進行。記得有一年春天,紅麻的小苗長勢不好,分布不均勻,我們就把地澆滿水進行移栽,田裡的水還很涼,我們赤腳走在泥濘的田野裡,把茂密的秧苗移栽到空白處,有幾位同學不慎陷進被水衝垮的泥坑裡,貌似從沼澤裡走出的泥人,褲子溼到膝蓋以上,初春的寒風仍然非常刺骨,但同學們個個精神飽滿,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直到放學收工。

小苗在一天天的長大,等到挺拔的麻杆長到二、三米高的時候,乳白色的喇叭花也就競相開放,紫色的花蕊點綴其中,呈現出勃勃生機。幾天之後,伴隨著花朵的逐漸凋謝,小小的種子已孕育而成,等到種子逐漸成熟,收穫紅麻的時刻也就到了。

看到一眼望不到邊的紅麻,我們個個喜出望外。按老師的吩咐紛紛把家裡最快的鐮刀帶到學校,有的同學還拿來了磨刀石,在村民們的指導下,我們開始收割紅麻。為避免浪費增加產量,收割紅麻要貼地收割,同時捆成適量的小捆以便於漚制發酵。

漚制發酵也是個技術活。緊靠學校的北鄰就是一個水溝,它的西側與一條小河相連,每到雨季全村的雨水都全部流進這裡。平日經常看到三五成群的鴨子在水中遊動。我們把捆好的紅麻就放到這裡漚制發酵,下方系上石頭儘量讓紅麻沉入水底,因紅麻的浮力較大,偶爾露出水面的紅麻,像極了靠岸停泊的小舟,會經常引來小夥伴們兒在上面嬉戲。快樂的小鳥站在上面戲水,嘰嘰喳喳叫個不停,與岸邊的倒栽柳、青青的小草組成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發酵的過程非常緩慢,大約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等到水中傳出刺鼻的臭味,碧綠色的麻杆變成了灰黑色,靠近表皮綠色膠狀物容易脫落、手扯麻皮纖維成網狀的時候,就已經漚好,要及時撈出。下一步就是剝麻、漂洗、上架晾乾。這道工序至少要三人密切配合, 幹起活來才不怠工。首先在地面上砸一木橛,在紅麻的根部把皮扒開,卡在木橛上用力一拉,麻皮就會輕鬆剝落。我們把剝落的麻皮在岸邊的樹幹上用力抽打,麻皮上的雜質就基本會脫落,然後我們再去清水裡漂洗乾淨。在兩棵樹之間繫上繩子把洗淨的麻皮晾乾,這道工序即可大功告成!看到手感柔軟、有光澤的銀白色麻皮,在風兒的吹拂下似少女的秀髮飄逸著,同學們早已忘記了臭氣燻天,也把勞累拋到了九霄雲外。大家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臉上洋溢著收穫的喜悅。

最後的工作就是擰制麻繩。首先要用一個叫不上名字的三角形木架(和農婦紡線用的木架一樣),把麻皮紡成較細的麻坯,然後再把三根麻坯合在一起擰成麻繩。看到這一根根的麻繩,我們的成就感便油然而生,高興的心情溢於言表-

如今,種紅麻擰麻繩的經歷早已過去了四十多年,但它的每個細節都似烙印一般已經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腦海裡,始終在我記憶的長河裡流淌不息!

註:圖片來自網絡。

(作者:王玉芹,女,中共黨員,山東禹城市某國企退休幹部,喜歡拍打文字,感悟人生!)

壹點號河南王豫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麻技術]紅麻種植技術
    據湖南宜章、江蘇通州等地調查,一般玉米2100kg/hm2、紅麻3150kg/hm2,能獲得良好的經濟益。1.2.4花生套種紅麻。這是廣東省區近些年來發展的一種套種方式。紅麻有直播和移栽兩種方式,其具體做法與花生套種黃麻基本相同。1.3適時早播爭全苗。適時早播是奪取紅麻高產的措施之一。
  • 一筷子伸到鄂東!這家打飛的來的炭火吊鍋,一口腊味讓你像過年!
    紅麻吊鍋有著數百年歷史,更是被稱為當地第一美味,相傳以往到了冬季,山區人家都有一口火塘,上面系一掛鈎,天寒地凍,備好柴架,點上旺火,把冬日裡備好的腊味都扔進鍋裡,一家人圍鍋而坐,自得其樂。當地一個傳唱百年的詩歌:「蔸子火,老吊鍋,除了皇帝要數我。」就是吊鍋文化的印證。
  • 歲月悠悠「麻繩悠」
    麻繩悠別看這種工具簡易,做工簡單,可是材料難取。它不是一般材料所能替代的,是取材於牛身上的一根骨頭製成的,即從牛腿下部取下的那塊長形骨頭,然後用鑽子在上面打個小洞眼,再從竹掃帚上選取一節帶勾的竹節,安裝在洞眼裡。這種古老的擰麻繩工具就是這樣製造出來的。
  • 原創美文:麻果情思
    老人的話,我有些半信半疑。後來上了師範讀書,我在《詩經》這部帶有遠古生活氣息的詩卷裡看到了它。「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將其來施。」(《詩·主風·丘中有麻》)。「東門之池,可以漚麻」(《詩經·陳風·東門之池》)。
  • 炫酷的符號一條龍怎麼打 2019王者榮耀炫酷的一條龍特殊符號
    炫酷的符號一條龍哪裡有?王者榮耀炫酷的符號一條龍特殊符號怎麼打?不少玩家都非常想知道炫酷的符號一條龍輸入方法。下面,就隨琵琶網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炫酷的符號一條龍怎麼打?   炫酷的符號一條龍大全:   ︶﹉⋛⋋⊱⋋๑   ╰────┐   └╯╮┌─╯   ┌─┼──┐   └──╯─┘││   └─┬┼┬┘   │├─╯   └─╯┘   └╯└─╯╰─┘   以上便是炫酷的符號一條龍的內容介紹
  • 中國泰拳麻繩第一人,我想成為泰拳世界冠軍!
    「以往的拳擊手套打在臉上,還有個緩衝作用,也不會那麼疼,但這個打上去,會有很強烈的反作用。」對陣孤山信的梁守濤是帶著必勝的決心而來的,因為伊犁對他來說還有著別樣的意義,「雖然我是河南鹿邑人,但其實我父母年輕時就在伊犁工作,我就出生在這裡,後來跟隨父母回到老家。但這次回來,我想是出生地給我帶來了好運,讓我提前KO對手獲勝。」
  • 知青生活往事:時隔多年,我至今難忘下鄉蹲點的那段經歷
    我馬上轉換了一個念頭:兒時生病躺在床上,呻吟著這不舒服那不舒服,目的是要母親去買回一盒餅乾或半斤雞蛋糕來……我拿著平時不易吃到的餅乾或雞蛋糕,捨不得吃地一小口一小口往嘴裡送,細細地品嘗著那香甜酥軟的滋味,歷久難忘……於是,就這樣的想入非非,讓一隻「小豬崽」似的窩窩頭不知不覺地進了腸胃。難怪初次下鄉的人要將「同吃同住同勞動」作為過關一般來對待。
  • 難忘的拔河比賽
    難忘的拔河比賽歲月的潮水衝刷著我的記憶,許多人和事都在這潮水的湧動中新漸逝去了。然而一次拔河比賽卻讓我終生難忘。那是一個周五的下午,我班和五(1)班的拔河比賽就要開始了。熱鬧的操場頓時安靜下來,同學們個瞪大眼睛,凝神屏氣注視著那根粗大的麻繩,等著裁判老師的一聲令下。裁判老師把手一揮,大喊一聲:「開始!」操場上立即沸騰起來。只見雙方隊員如同一隻只猛虎,拼命向後拉著繩子。看,我班最前面的李強,他圓圓的臉漲得像個紅蘋果,眼睛瞪得如銅鈴,豆大的汗珠不住地滾下來。
  • 米餅飄香——難忘的童年味道
    武宣米餅甜硬香那可是我們最奢侈的零食啊!每到大人打餅時,我們總在旁邊觀看,時不時能吃上一口糖油混餅粉的米糰,就很心滿意足了。打米餅是件技術活,和米粉放的糖油要適中,搓揉的時候不能搞翻沙  ,烤餅注意火候等。在打米餅的過程中,我最愛看磨餅這道工序,因為磨餅的人如同一個手藝人,對填裝進餅印的餅粉進行壓實、修邊、反覆旋磨,然後「咔嚓」一聲,把各種各樣形狀的米餅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 麻繩CP終於等到了!我愛牛導,這麼多泰劇都要開拍了
    5月8日,泰國導演new發布消息,宣布《待到重逢時》同一系列作品《麻繩》開始企劃,預計2021年開拍。2020年播出的泰劇《待到重逢時》由小說《紅線》改編,主CP是福多多和姆哥。這次企劃的小說叫《麻繩》,劇名如何定還沒有確定,主cp是Boun和Prem。他倆已經在《待到重逢時》中圈了許多粉。看了這兩部劇的原著小說,麻繩沒有這麼虐,應該很好嗑。雖然要等到明年,但我的CP終於有盼頭了,我愛牛導!我想看吃原味薯片。
  • 茭白的5種做法-(原創之304)
    2017年11月20日    星期一  長沙      陰天  (農曆二零一七年十月初三)我是日記星球
  • 維杜卡:曾和利物浦較量取得大四喜至今難忘
    在採訪中,維杜卡表示曾和利物浦較量取得大四喜至今難忘!  維杜卡表示:「在我的足球生涯中有很多美好的記憶,要說記憶很深的,那應該是曾和利物浦隊較量取得大四喜至今難忘。而且,那天也是我媽媽的生日。」  文章由0 98直播網站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