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曰:腎足少陰之脈,起於小趾之下,邪走足心,出於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以上腨內,出膕內廉,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
白老解讀曰:針對腎所在身體位置,在身體最其下之藏進行思考。水往低處流,故知道腎主水,聚水而生病,水要化為氣而升騰,故曰腎主藏精。腎主藏精行身體之水。我們看經脈的循行,知道腎之脈後面都上入到了肺,一個是腎主水,一個是肺主氣,這裡的路線就體現出了,水化氣,氣行水的關係了。所以有時候治咳嗽,在腎經上搞兩下,就不咳了。
文曰:是動則病飢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則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䀮䀮máng如無所見,心如懸若飢狀。氣不足則善恐,心惕惕如人將捕之,是為骨厥。
白老解讀曰:飢不欲食:水滿而不欲食。喘:聚水有多有少,故多水時喘息。血氣不精。水聚而不精,故目䀮䀮如無所見,就是眼睛不聚焦,視而不見。善恐,總感覺有人要來抓他,也是水不足精不成而造成現象。
文曰:是主腎所生病者,口熱,舌幹,咽腫,上氣,嗌幹及痛,煩心,心痛,黃疸,腸澼,脊股內後廉痛,痿厥,嗜臥,足下熱而痛。
白老解讀曰:聚水不行,故曰:口熱,舌幹,咽腫,上氣。腎聚水少,故不能為心行脈。故口乾及痛。少水脈急,行化不和,故煩心、黃疸等。水不足精不成,痿厥,嗜臥,愛躺著,睡覺多,人沒有精力。
白老提示:學經脈,不要把水與氣混合為一談。這樣治病救人只會有時靈,有時不靈。論腎,就要不離身體之水之運作,才能深入索究事實真相。水起於身體至陰處,如骨之中曰髓,起於髓,化氣而出。水載於身體最下,故曰太衝。描述藏水而運行,故曰人體太衝之位置在足底,氣從下而出,行水而布身體上下左右也。對比樹木來看,樹木的太衝在根。這裡說的水:在身體裡定義為所有濁降的東西,不要只想著日常我們見到的水。
這裡提示一下身體內的運作:腎生骨,骨生髓,髓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心生脈,脈生血,血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是一個生生化化,往來循壞的一個過程。莫要亂想什麼五行生剋。
白老提示:經脈的腎經治療的原文裡說:灸則強食生肉,緩帶披髮,大杖重履而步。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其他經脈均沒有這樣的補充說明文字,治療方法的原文基本描述都是一個模式,唯獨腎脈,多加了這麼一句。所以大家務必重視這一句的意義。
腎主身體的閉藏,本屬於寒。不寒腎無法閉藏。腎是怕熱的,腎入熱則骨髓少,髓少則骨枯,身體之氣不得潤骨也。骨枯:是所謂的骨頭壞死。腎經是不能隨意艾灸的,灸腎經令熱入骨,骨髓飛揚。很容易化為汗而不屬於身體的了,所謂灸浮骨氣。實在要灸,灸完了一定要善後處理。怎麼做的呢?就要「強食生肉「,一定要吃生肉。這裡生肉說的是生冷食物和肉類,生冷東西散其熱,肉類膏多行其脈,從而瀉平腎熱,布氣身體上下左右。緩帶披髮:周身放鬆令氣易週遊,使經脈行於皮下順暢。大杖重履而步:人氣起於足,故用力踏步促進氣在身體週遊。
這是一個研讀內經、修學經脈的地方!
天幹地支與手足
經脈與經隧皆言百病變生之處?
中國人的《生命經》也是自身的《自愈經》
這裡正在講內經的道,正在講別人未講出的《黃帝內經》
直播間優惠券申請可聯繫本公眾號
(進入公眾號下方菜單處改為輸入方式並發送「優惠券」文字既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