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像娛樂原創
文丨知小宴
編輯丨李芊雪
近日,網易雲音樂推出了一款名為「音街」的產品,這是網易雲音樂首次入局免費K歌市場,並推出獨立APP。目前,「音街」需要邀請碼才能進入,登錄界面中以網易雲音樂帳號作為主要登錄接口,其他第三方為輔。
一方面,在扶持原創音樂和版權多方購買的雙重助力下,網易雲音樂不僅推出了大量的的原創音樂,還拿下了一些細分領域的音樂版權,這些音樂已經成為用戶K歌的重要曲庫。另一方面,網易雲通過社交關係和社交互動機制的建立,最大限度地激發了用戶創造與分享的熱情,具有相當高的社區粘性,為「音街」提供了流量導入的優質客源。
從直播到K歌,網易雲音樂對於音樂領域的多元布局,正是希望通過泛娛樂的途徑找到更多藏在音樂背後的能量。
差異化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相對於傳統線下KTV,線上K歌更便捷、更省時、成本低、社交娛樂更佳等優勢日益顯著。
2012年,「唱吧」的出現,將線下K歌行為搬到手機端,改變了用戶的消費方式。繼「唱吧」之後,多家移動K歌APP陸續湧入市場。不僅如此,騰訊、阿里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在線K歌領域,快手上線K歌功能,抖音計劃推出K歌程序「抖唱」,網易雲音樂也打造了「音街」,布局K歌市場。
與其他K歌產品相比,「音街」不僅在整體UI設計及功能的呈現方面,和網易雲音樂的小清新風格保持著較高的相似性,方便雲村用戶上手使用,還自帶網易雲音樂強大的沉浸式社交基因,用戶在K歌后,可以通過心情日記唱出自己當天的情感,強調了用戶個性化的情感釋放。
各路音樂巨頭爭先入局的情況下,為了爭奪更多的年輕人用戶市場,APP產品本身的設計差異對於獲取用戶而言,至關重要。
此前,「唱吧」一直在通過技術手段提升用戶的K歌體驗,還曾推出智能硬體,積極布局線下KTV。今年年初,「唱吧」推出了線上「LiveHouse」、翻唱比賽、遊戲包房、連麥排麥等玩法,開始往視頻內容上傾斜。
背靠騰訊的「全民K歌」,更加注重互動玩法上的用戶體驗,打造了豐富的社交場景。2016年直播爆發之時,「全民K歌」上線直播功能,並不斷通過社區、在線歌房等內容板塊建設閉環生態,逐漸轉變成泛娛樂平臺。
與「唱吧」和「全民K歌」的「圖片+音樂+字幕」K歌模式不同的是,阿里系的「唱鴨」增加了「彈唱」的功能,用戶可以通過清唱+樂器彈奏+節奏音效的任意組合,實現自彈自唱,更強調自主創作功能,營造了個性化的K歌體驗。
自「唱鴨」出現彈唱後,「音遇」、「唱吧」等平臺紛紛開始布局彈唱市場。「唱吧」1月8日上線的10.0.0版本中的彈唱功能,便與「唱鴨」的這一彈唱功能極為相似。
阿里推出的另一個K歌APP「鯨鳴」,則定位於通過發送語音彈幕體驗唱歌社交。UP主上傳唱歌視頻後,網友可以在下面發射語音彈幕,跟著UP主一起合唱、或者是搞怪打茬,主要針對學生及白領群體。
而抖音即將上線的「抖唱」K歌小程序,核心功能為異步合唱,內容創作者發布用於合唱的音樂視頻後,其他用戶可以在此基礎上加入自己的表演,經編輯後二次發布,完成「異步同屏」合唱,充分發揮了抖音的短視頻優勢。
版權壁壘
APP的差異化設計是一方面,想唱的歌在「音街」上找不到,用戶也無法得到理想的K歌體驗。與QQ音樂共享版權的「全民K歌」,當年能夠快速佔領市場,便離不開騰訊海量音樂版權的支撐。
在音樂市場不斷正版化的過程中,騰訊音樂一直有著領先優勢。2014年,獲得華納音樂版權;2016年,獲得索尼音樂版權;2017年, 拿下了全球第一大唱片公司環球音樂,在大陸地區的詞曲與錄音獨家分銷權。
2018年10月1日,華納中國(WMGChinaLLC)、索尼音樂娛樂成為騰訊音樂的戰略投資方,雙方約定持股至少為期三年,保證了騰訊音樂曲庫授權的相對穩定。2019年1月30日,騰訊音樂還與SM娛樂公司達成戰略合作,集齊SM、YG、JYP三大「韓娛」頭部公司。
雖然,騰訊和阿里、網易雲三家巨頭曾在國家版權局的協調下,相互完成了99%以上的音樂版權互換。不過,目前,國內音樂版權市場仍處於騰訊音樂一家獨大的局面。
為此,網易雲音樂一方面扶持新生代音樂人以及創作人,布局長尾曲庫,2019年,網易雲音樂獨立音樂人群體擴大到逾10萬人;一方面從騰訊音樂版權的側面突圍,目前,網易雲音樂已經拿下了日本最大娛樂集團愛貝克思(avex)、全球領先的音樂版權管理機構KobaltMusic、天娛傳媒、豐華唱片、米漫傳媒、華研國際等曲庫。
今年年初,網易雲音樂還與日本吉卜力作業室達成版權協作,獲得包括《龍貓》《千與千尋》等在內的旗下動畫音樂全面授權。
此外,音樂綜藝版權領域亦是網易雲音樂的發力點,目前,網易雲音樂已拿下《聲臨其境3》《嗨唱轉起來》《我們的樂隊》《歌手·當打之年》等多部熱門綜藝節目的音樂版權。
音樂版權對於阿里旗下的音樂APP而言,同樣是難題。為此,今年3月12日,阿里宣布與太合音樂集團抵達數位音樂內容協作,阿里旗下的「蝦米音樂」、「天貓精靈」以及短音樂立異產品「鯨鳴」、「唱鴨」都將獲得太合音樂旗下藝人歌曲授權。
沒有龐大資本支撐版權採購的「唱吧」則另闢蹊徑,通過聯合摩登天空合作推出線上LiveHouse「摩登OK」專場,引入摩登天空旗下大量優秀音樂人集體入駐「唱吧」的方式,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音樂版權的壓力。
在騰訊系「全民K歌」海量版權的絕對優勢下,阿里、網易雲音樂和「唱吧」通過「曲線救國」的方式,經過一些細分領域獲得了部分音樂版權,為其在音樂領域的布局提供了最基礎的曲庫支持。
殊途同歸
顯然,音樂在不斷地創新,版權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即使是穩坐國內音樂版權頭號交椅的騰訊音樂,為了留住老用戶和吸引新用戶,也在版權內容上大手筆投資。
騰訊音樂招股書顯示,騰訊音樂2018年運營成本截至2018年9月30日達到81.47億元,較去年同期的49.79億元,同比增長了63.6%。
對於運營成本的增長,招股書清楚地指出,主要是因為音樂內容價格的上漲和音樂版權數量的增加。
行業大佬尚且如此,網易雲音樂對於音樂版權的投入也是不遺餘力。2019年網易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網易雲音樂、CC直播和有道在線教育等歸屬的創新及其他業務板塊收入為15.1億元。然而,網易雲音樂2018年在華研旗下三年音樂版權的成本就高達5億元。
高昂的版權成本下,通過泛娛樂途徑實現商業化的可能性,似乎已經成為音樂平臺現階段的共性解決方案。全球排名第一的音樂流媒體服務Spotify也曾通過收購播客公司GimletMedia和Anchor,從補充平臺非音樂內容和發展UGC內容上找到新的盈利增長點。
2018年,網易雲音樂推出的「LOOK直播」,大大豐富了平臺玩法,上線僅一年多來便獲得了長足的進步。2019年5月,網易雲音樂將「朋友」版塊替換為「雲村」,推出新的音樂表達方式「Mlog」(全稱Music log,即音樂日誌)
2019年11月,「LOOK直播」開發的聲音社交軟體「聲波」測試版上線,聚焦語音直播、實時互動場景。網易雲音樂此次入局免費K歌市場,推出獨立APP,既可以通過「音街」連接線上的網易雲音樂,還可以打通線下K歌市場。
這也意味著網易雲音樂的泛娛樂生態繼會員業務、數字專輯、再到直播,包括廣告、演出票務、音樂周邊等維度後,又從K歌領域擴寬了商業化的可能性。此前,騰訊的「全民K歌」幾乎囊括了所有C端付費的功能,成為了騰訊音樂的營收核心。
第三方數據研究機構比達諮詢發布的《2019年度95後用戶K歌洞察報告》顯示,我國在線K歌用戶規模超過3億人,其中95後已經成為主力用戶群體,K歌市場依舊是一個能連接絕大多數用戶的流量利器。
儘管各大平臺在K歌APP領域的布局各有特色,但用內容生態連結產業閉環,提高泛娛樂價值的綜合壁壘,卻是殊途重歸。
鏡像娛樂(ID:jingxiangyule)原創文章
轉載請註明來源、作者、編輯署名,違者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