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史上惡名昭彰的「貓琴」

2021-02-08 黑郵票爵士咖啡

8月30日 周三 Wed. 【21:00-23:30】

布魯斯彈唱三重奏

Victoria Kant(Vocal) & Amir(Keyboard) & Mac(Drums)


8月31日 周四 Thur. 【21:00-23:30】

弗拉門戈二重奏

Xavkat(Guitar) & Mac (Drums)

文章出處: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故事的網址:https://gushi.tw/

作者:每日一冷,經授權轉載


「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嗯?


舊石器時代晚期,奧瑞納文化的智人將捕獲的野獸骨頭鑽孔,製作出歷史上第一隻吹管樂器。從此以後,人類音樂的發展似乎就伴隨著一場場血腥殺戮:鯨魚須做成的琴弓、羊腸線做成的琴弦、海龜殼做成的撥片、水牛皮做成的鼓面… 表面上人類藉由欣賞藝術陶冶性情,然而心靈提升的背後,卻以其他生命作為代價。


音樂史上,一些充滿「惡趣味」的樂器,確實反映了人類原始、暴力的本性。


今天的冷知識,就要介紹其中最惡名昭彰的虐貓道具—「貓琴 (Cat Piano)」。


from La Nature, 1883


「貓琴」的構造相當簡單。


首先,將貓咪按照其叫聲的音調高低擺放在琴盒中,並將牠們的尾巴固定在琴鍵下方。接著,將琴鍵的末端和一根長釘進行連動。當演奏者按下琴鍵,長釘就會釘入貓咪的尾巴,迫使貓咪發出哀號聲。


這項樂器究竟是誰在何時發明的,至今依然眾說紛紜。沒有人知道這樣的設計,是出於對於貓叫聲的喜愛,還是單純的惡意。而 19 世紀的法國作曲家兼出版商韋克林(Jean-Baptiste Weckerlin),在著作《音樂,罕見與怪奇發明之敘述》一書中,曾提到這項樂器早在 16 世紀中葉,就已經存在了:


「公元 1549 年,當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到布魯塞爾拜訪父親查理五世時,在路上看見了相當奇特的遊行景象。著火的牛頭、矮小的魔鬼、沒有尾巴的馬、披著熊皮的男孩,和穿著鮮豔服裝的大天使,陸續出現在隊伍當中。而一臺四輪馬車內,傳出了令人難以想像的詭異音樂,為這場遊行伴奏著。那音色哀傷而悽厲,不禁讓人好奇是什麼樣的樂器發出來的。


那架管風琴在原本應該是音管的地方,以十六顆貓咪的腦袋取代,只要琴鍵被按下,貓咪就會開始悲鳴。當悲鳴聲交織成一首首的曲調,森林中的猴子、狼和其他動物便陸續出現,隨著這來自地獄的音樂聲跳起舞來…… 」



儘管韋克林的文字宛如鄉野奇譚,但依然傳達出「貓琴」的怪誕之處。因此有人相信,這是女巫在安息日所演奏的樂器。不過,當歷史學者們持續追本溯源,卻發現這個殘忍的樂器,可能有如今日「音樂療法」的功效。


史上第一個在文獻中提及「貓琴」的人,其實是 17 世紀大名鼎鼎的德國學者珂雪(Athanasius Kircher)。這位曾經被笛卡兒稱為「三分學者、七分騙子」的虔誠教徒,在音樂、醫學和發明領域中,皆有所涉略。因此在珂雪的《Musurgia Universalis》第六冊、第四部、第一章裡,就提出「貓琴」對於治療精神疾病的可能性。而他的弟子蕭特 (Gaspar Schott) 更在自己的著作《自然魔法》一書,把「貓琴」的模樣畫了出來。


可別以為「貓琴」和珂雪其他的科學理論一樣,在他過世之後就立刻過時了。一百多年之後,德國的心理學者萊爾 (Johann Christian Reil) 也曾建議將「貓琴」使用在臨床心理學。他的理由是,貓琴的聲音和外觀實在太過特殊,能幫助病人提升專注力。


from Gaspar Schott, Magia Naturalis


我們無法證明貓叫聲是否真的具有療愈效果,至少古今貓奴都吃這一套。不過,你知道嗎?貓咪其實並不是唯一被擺放在「貓琴」上的動物;另一種曾和貓咪遭受相同待遇的動物,是豬。


「Piganino」這個字,是豬 (Pig) 和鋼琴 (Piano) 兩個字的混合詞。相同的概念,還有把知名鋼琴製造品牌史坦威 (Steinway),改成「豬坦威 (Swineway)」;又或是把鋼琴的義大利原文 Pianoforte,改成 Porko Forte。這些詞彙的出現並非無中生有,把豬和琴鍵合而為一的想法,其出現的時間可能甚至比「貓琴」還要早。


據說,喜歡玩弄陰謀以建立中央集權的法王路易十一曾經要求他的樂師,舉辦一場以豬為主的音樂會。這位樂師因此找來了不同體態、不同品種的豬,並將牠們的聲音仔細分類。最後,他設計出了類似「貓琴」的鍵盤構造:只要按下琴鍵,一根尖銳的釘子就會扎入某隻豬的體內而讓豬發出慘叫聲。根據紀錄,這場音樂會雖然相當引人注目,卻沒有人喜歡它的音色。


不知是幸還是不幸。也許是因為把一群豬做成一臺琴,比起貓咪更加不切實際,因此「Piganino」後來只留在稗官野史中,而「貓琴」卻受到較多的討論。


19 世紀的「La Piganino」插畫


無論是醫療行為或是單純的娛樂所需,「貓琴」儘管慘忍,卻是人類在啟蒙時期之前,另一種探索世界的方式。而在工業革命以後,人造物的出現則成為這些動物的一道曙光:人造纖維成了弦樂器的一種選擇,而賽璐珞制的吉他撥片和各種塑料鼓面也成為主流。


當人類越來越重視動物保育,原本必須仰賴動物為材料的樂器當然也受到影響。例如,中國的二胡往往以蟒蛇皮作為琴皮,也因此就曾受到聯合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CITES) 的限制。過去二胡演奏家要出國演奏,除了必須準備中國國家林業局發出的證明書,最多也只能攜帶兩把二胡出境。這樣的狀況,在 2005 年香港中樂團研發出取代蟒蛇皮的 PET 聚酯薄膜之後,才終於有了轉機。


儘管有部分的音樂家依然認為動物制樂器的音色更有靈魂,但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的取捨不就是這麼回事。至於以虐貓為本質的「貓琴」,在這個時代雖然已經消失無蹤,但說不定以今天愛貓人士當道的市場走向,這項樂器即將透過新技術,在未來復興!


 黑郵票爵士咖啡:

 地址:深圳南山區文昌街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北區A5棟134號。

 No134,Block A5,North District OCT-LOFT,Wenchang St.

 Nanshan District,Shenzhen.

 TEL :0755-86098585

相關焦點

  • jojo:惡名昭彰的B·I·G
    惡名昭彰的B·I·G登場於《JOJO的奇妙冒險:黃金之風》動畫第24話。相較於一般替身,這個替身比較特殊,無敵而又強大。 替身惡名昭彰的B·I·G的本體是Carne(音譯為卡爾涅,在義大利文中是「肉」的意思),狄阿波羅親衛隊成員之一,是個樣貌有些怪異的肥胖男性。
  • 網友頻「出徵」 臺媒體人:恐使臺灣惡名昭彰
    網友頻「出徵」 臺媒體人:恐使臺灣惡名昭彰 2020年04月17日 12:2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對此,臺灣資深媒體人黃暐瀚直言,「這樣下去臺灣恐會變得惡名昭彰。」  黃暐瀚在臺灣電視節目中表示,自己看到不少臺灣網友見到新加坡與德國、在收到臺灣捐助口罩的反應不如預期後,陸續出徵對方的社交媒體平臺,導致在網絡上掀起一場大戰。坦白說這不是好現象,長久下來臺灣恐會變得惡名昭彰。
  • 外媒眼中的藍綠血腥之戰:放蕩不羈,惡名昭彰
    據臺媒今天消息,臺灣立法機構27日「史上最血腥場面」被路透社等多家外媒爭相報導。BBC還提到臺灣多年來在「議會」上發生多次暴力事件,報導直言「臺灣『議會』中的鬥毆有些惡名昭彰」。臺灣「自由時報」報導截圖這起事件也登上法新社的文章。
  • 《惡名昭彰:私生子》最新截圖 西雅圖夜未眠_遊俠網 Ali213.net
    索尼招牌原創超能系列遊戲《惡名昭彰》續作《惡名昭彰:私生子》日前公布了最新截圖,作為以真實的美國西雅圖為背景設定的本作,此次截圖主要探訪了西雅圖的夜景,好一派「西雅圖夜未眠」,雨的效果很好的表現了PS4的性能,索尼粉絲不可錯過的作品,3月21日來與腐敗的特務組織DUP抵抗吧。
  • 金斯伯格之死——「惡名昭彰」的美國司法政治
    金斯伯格生前獲稱「惡名昭彰的RGB」以表彰其不畏強權,是名貶實褒的反語,但若以「惡名昭彰」形容司法任命的政治鬥爭,則是絕對的名副其實。壽登耄耋的金斯伯格八十有七,近年多次進出醫院,兩年前跌傷入院證實肋骨骨折,今年亦因肝臟病變而接受化療。
  • 鬥羅大陸:不動明王趙無極惡名昭彰?他的設定有些隨意了
    不過不管怎麼說,這次戰鬥當中挨揍的只有他,每次挨揍的都是趙無極,這不禁讓人思考,當年大陸上惡名昭彰的不動明王趙無極真的像大陸上所傳說的那麼兇惡嗎? 但是按照鬥羅大陸對趙無極的設定,過去這個惡名昭彰的趙無極可是被稱為混世魔王,在他感受到唐三的真正實力後,他大可以直接震暈唐三,這樣他不用擔心失手傷到唐三的性命,也不用再去忍受唐三無窮無盡的攻擊
  • JOJO:只有辣妹才能阻止惡名昭彰的B.I.G,軟軟的真可愛
    惡名昭彰的B.I.G這個替身的本體名為卡爾涅,在義大利文中是「肉」的意思,是個樣貌有些怪異的肥胖男性。獨自在機場襲擊布加拉提小隊,在未發一言的情況下於機場被米斯達開槍打死,死後發動其替身。有著自我意識,和特裡休的關係比較像是朋友,並會使用敬語說話「WANNABEEEE--!」(PS:在JOJO的官方同人小說《恬不知恥的紫煙》中提到,特裡休在這之後成為了出名的新人歌手。)替身面板屬性:破壞力A,速度A,射程距離C,持久力B,精密度D,成長性C。這也是個力速雙A的替身。
  • 臺灣議場被外媒評「惡名昭彰」,林為洲:若能擋下萊豬願道歉
    此事更登上外媒版面,英國《BBC》報導指出,臺當局立法機構屢發生衝突,已是「惡名昭彰」。對此,國民黨黨團總召林為洲在臉書表示,若因這次抗爭,再增一次臺灣立法機構惡名,但卻能擋下萊豬(瘦肉精美豬),他願意向臺灣道歉,並登廣告在BBC同一版面(網絡新聞)。
  • 臺「立法院」打架登上外媒,BBC:臺灣議會鬥毆惡名昭彰
    報導指出,在臺灣的議會上爆發鬥毆「並不少見」,還提到臺灣多年來在議會上發生多次暴力事件,報導直言「臺灣議會中的鬥毆有些惡名昭彰」。 這起事件也登上路透社的版面,報導中形容臺灣的民主是喧鬧的,打鬥在議會中並不罕見。
  • 從新加坡到德國 臺媒體人預言臺灣「口罩外交」結局:恐惡名昭彰
    黃暐瀚在政論節目《新聞深喉嚨》中表示,他並不是反對蔡當局的政策,但網路上不少臺灣網友得知新加坡與德國反應後,紛紛出徵對方臉書、推特,因而引起網絡大戰,黃暐瀚說這實在不是一個好現象,這樣下去臺灣恐會變得惡名昭彰。
  • 大王蜂將惡名昭彰的團隊收入麾下,陳蝦仁危險了!
    今天摔弟就了解到,總經理大王蜂再次出手,把在中國惡名昭彰的三人組合收入麾下,來對抗陳蝦仁先生的團隊,所以這將是一場三對三的團體較量!
  • 橫掃江湖的「真教父」阿爾·卡彭是什麼來歷?
    如果要說到經典的美國黑幫電影,那絕對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教父》,但是「柯裡昂」到底是娛樂電影的虛構人物,要說到真的橫掃20世紀初美國黑社會的「真.教父」那絕對就是大名鼎鼎的阿爾·卡彭!這位傳奇的美國黑幫大佬的故事已經無數次被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
  • 東廠 | 明朝最惡名昭彰的宦官特務機關
    明朝最惡名昭彰的宦官特務機關明朝皇帝之所以倚賴宦官,主要理由和中世紀歐洲國王、王后倚賴獨身的神職人員管理檔案府
  • 惡名昭彰女「綠委」踢到鐵板,被女「藍委」怒抓頭髮兩人大打出手
    葉毓蘭甚至怒批邱議瑩過去事跡,比如跑到「法務部」踹門等,真的惡名昭彰,抓她是為了保護自己,並沒有要攻擊邱議瑩。
  • 史上最「惡名昭彰」的3人,如今卻被電視劇強行洗白,名留青史
    最為嚴重的是把一個惡名昭彰的人,強行洗白成一個名留千史的歷史功臣,這三個人的洗白最為過分:01秦宣太后羋八子《羋月傳》中的羋八子是由孫儷飾演,劇中的她聰慧美麗,幫助丈夫守護秦國,用真心對待愛人。
  • 裡安納度與畢彼特落實合演昆頓「殺人魔」新片
    昆頓第9部作品將以美國惡名昭彰的「世紀殺人魔」查爾斯曼森(Charles Manson)以及其追隨者所犯下的謀殺案為題材,電影最近亦落實細節。好萊塢兩大巨星畢彼特(Brad Pitt)與裡安納度狄卡比奧(Leonardo Dicaprio)已落實參演,之前外界一直估計二人會飾演調查殺人案的探員,但原來全部估錯,今次二人會飾演被殺女星莎朗蒂(Sharon Tate)的鄰居!
  • opprobrium「譴責;責罵」的運用及起源
    It is exprobrate, an archaic synonym of censure and upbraidOpprobrium 是從17世紀的拉丁借用到英語中的,它是源於拉丁動詞opprobrare,含義是「to reproach「責備;譴責」」 這個動詞,則來自於名詞 probrum,意思是「disgraceful act「不友好的動作」 」 or
  • 就靠這點真相洗刷惡名
    就靠這點真相洗刷惡名!許多人會把「脂肪」冠上有害、不健康、減肥破功的惡名,尤其是「飽和脂肪」,不少人都對它避而遠之,但飽和脂肪真的有那麼糟?研究發現,它們不是一無是處!「減肥加油~」,沒錯,相信正在減肥的朋友一定常常聽到別人都對你這麼說
  • 就靠這點真相洗刷惡名!
    就靠這點真相洗刷惡名!許多人會把「脂肪」冠上有害、不健康、減肥破功的惡名,尤其是「飽和脂肪」,不少人都對它避而遠之,但飽和脂肪真的有那麼糟?研究發現,它們不是一無是處!「減肥加油~」,沒錯,相信正在減肥的朋友一定常常聽到別人都對你這麼說,但除了精神上加油,飲食上也必須「加油」。
  • 好毒的意外:化學工業的歷史產物「二噁英」
    為何如此惡名昭彰? 又是如何這麼容易地偷偷進入並累積在食物鏈裡? 對人體又會有什麼影響呢?其實二噁英的出現與人類活動息息相關,要探索這些問題的解答,先讓我們一起回到回到一次大戰後化學工業剛興起的那個時候吧!好毒的意外:一開始,只是想來點消毒水二噁英是如何大量出現的呢? 簡單來說,完全是技術不夠好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