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流傳著很多俗語,這些俗語言簡意賅,讀起來朗朗上口,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很多俗語都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掌握這些俗語,對人生有很大益處。
有很多俗語,雖然短短的一句話,卻包含了深刻的道理,有的俗語不能看表面意思,話語裡另有所指。童山,斷山不葬人,溝壑陰地不起墳,這句俗語看起來似乎很簡潔,但細細品味又不能完全明白其所表達的意思。
我們先來解釋前半句,童山,斷山不葬人,對於「不葬人」這三個字,一般人都能理解,但是對於前半句童山,斷山就不太懂了。什麼是童山?什麼是斷山?其實, 童山一詞主要出在一部著作中,這部著作的名字叫《郎潛紀聞》,對於這部著作,很少人了解,所以對童山這個詞也就很難理解了。
在這部著作中,有這樣一句話「凡所過,童山沙磧,不生草木之區」,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童山是指草木不生的山。看到這裡有些讀者不禁更加疑惑了,我們所見到的山脈都是長滿植被的,怎麼會有草木不生的山呢?在農村,這樣的山脈也是很少見的,但還是存在的,我們村就有一座小山,光禿禿的,但也不是一點植被沒有,偶爾會有一株小草,但整體山脈都是光禿禿的,有人猜測,山脈下一定有礦藏,其實不是這樣的,那座山脈不生草木的原因有三個。第一個原因,那座光禿禿的山脈都是淺紅色的熔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石砬子,石頭縫裡肯定不能生長植物了。
記得小時候,我經常和夥伴們去那座山脈上玩,那座山脈上光禿禿的,爬起來容易,沒有荊棘擋路,我和小夥伴們在那裡爬山,然後撿一些各種形狀的小石子帶回家裡,那座山上有一種石子,像我們現在疙瘩湯裡的麵疙瘩,很好玩的,我們當地人把它叫做「麵疙瘩石」。
那二個原因,缺水缺土有些山脈非常乾旱,表面儘是石頭,很少有土壤,這樣的環境裡肯定難以生長植物。我們村裡做光禿禿的山脈,就是因為缺水缺土,才不長植物的。第三個原因,環境汙染有一些山脈受到汙染,土壤裡摻進一些有害物質,不利於植物生長,所以這樣的山脈也是很難長出草木的。斷山又怎麼回事呢?斷山主要是指非常陡峭的高山,遠遠看起來,山脈像突然斷了一樣。這樣的山脈多是峭壁,在農村,這樣的山脈也很常見,有些山上怪石突出,群石林立,這樣的環境也很難長出旺盛的植物來。
我們想像一下,一座山脈,如果沒有綠色植物,就顯得沒有生氣,沒有生機,即使冬去春來,山脈上仍然光禿禿的,缺少生機,不能帶給人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感覺。在這樣的環境裡,不適合做先人的墳墓。
後人們都希望自己的祖輩安葬在一處依山傍水,草木茂盛的地方,在那樣的環境裡看起來更有生命力。解釋了上一句,下一句溝壑,陰地不起墳,也就不難理解了。在農村生活過的人,對於溝壑,陰地這兩個詞並不陌生,在農村有很多溝壑和陰地,溝壑是因為夏天下暴雨的時候,山上發大水衝出來很多溝溝壑壑,陰地多水的地方,有一些地方地下積水過多,農民習慣把這樣的地方叫做落窪地。澇窪地裡經常會滲出水來,總是溼淋淋的,踩上去會沾到腳上很多泥水。
在溝壑和陰地兩種地方,都不適合給先人們鑿墳地,在溝壑的地方,顯然會受到水流的衝撞,如果把先人的墳墓安葬在有溝壑的地方,夏天遇到暴雨,發水的時候容易被水衝坍塌。在那些過於潮溼的地方,也不適合給先人們鑿墳地。把先人們安葬在那裡,地下那麼潮溼,棺木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腐爛,後人們肯定不會這樣做的。在農村,經常會看到一些陽坡的山腳下荒地上,偶爾會有幾座墳墓,農民們都習慣把向陽的地方選做先人的墳墓,在山腳下又不浪費土地,還能每日受到陽光的照射。
農村人習慣在安葬先人的時候,在墓地紮上一根柳木棍,這根柳木棍會慢慢成活,長成一棵大樹,大樹長勢旺盛,後人們看到大樹很有生命力,覺得先人們與大樹為伴,心裡也會安然一些。現在,農民們節約土地的觀念很強,會很好地利用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