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們常說:「地空不葬墳,天空不起屋」,「地空」指的是什麼?

2020-12-14 鄉土鄉人

以前的農村人最在意的事情就是蓋房子,從選址到動工日期都會找人看一看,如果說房子是給活人住的,那麼給去世的人蓋房子就叫「打墓」,當然都是要選日子的,有句農村俗語叫「地空不葬墳,天空不起屋」,你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地空不葬墳

到底什麼是「地空」呢?從表面看,地空這個詞語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地下的土比較鬆軟,或者出現洞穴而導致了地空。其實地空並不是指地下空了,這句話裡的「地空」指的是天幹和地支對應的時間,意思是在這個時間是不能動土的。

古人常說的「四大皆空」,就是指天空、地空、截空和旬空,講的是四個時間。其實這四個時間都是出自紫微鬥數,要知道以前人辦喪事的時候,都會找先生來算個日子的,都希望能保佑子孫後代發家致富,當然這也是人們的一種期盼而已,所以「地空不葬墳」意思就是在「地空」這個時間是不能葬墳的。

地空為何不能葬墳呢?

這一點很多人都知道,地空屬陰火,是空亡之神,以前人認為「地空」代表著做事虛空,不走正道,而且成敗多端。說白了地空葬墳就是地劫,也就是一生總是很辛苦的在勞動卻得到的很少,什麼事情都容易半途而廢,功敗垂成,甚至事未竟而身先死。古話說:「劫空為愁最害人,才智英雄誤一生」,就是這個意思。

既然人們選擇好地方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子孫後代更好,那地空這個時間是肯定不能葬墳的,「葬墳」的意思就是不能在這個時間下葬,會對子孫不好。因此才有了「地空不葬墳」的說法。當然這只是古人的一種迷信思想而已。

天空不起屋

這句話裡的「天空」與上面的「地空」都是一樣,指的是時間,要知道所謂的「四大皆空」,無論是天空、地空、截空和旬空,古人是都不喜歡的。有句話叫:「生逢天空,猶如半空折翅」,說白了就是人到中年的時候,要防止發生突變,如果財運很旺,那多半不會壽終正寢,以防突然掛掉。

老人們經常說的「天空運」就是一切成空的意思,而這種人一般都是比較沉默寡言,人生比較坎坷辛勞,一生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這樣肯定是不好的。因此才有了「天空不起屋」的說法,意思是在那個時間上不能蓋房子。

所以「地空不葬墳,天空不起屋」這句話也是古人的一種迷信思想,所謂信則有,不信則無,也不必太在意,更何況現在也不允許土葬了,那就更不存在什麼「地空」的說法了。

如果非要在意這些,那不妨換一種方式來理解:可以想像一下,在蓋房子選地址時候,人們都喜歡選擇人多而且繁華的地段,如果房子離村莊比較遠,四周很遠都沒有人家,一家人住在房子裡時間久了,自己都會感到寂寞孤獨,這樣的地段肯定是不適合蓋房子的。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天空不起屋,地空不葬墳」是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天空不起屋,地空不葬墳」,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天空不起屋:這句俗語的意思是,我們在選擇蓋房子的地方時,不要選擇在四處沒有房子的空地上,這樣的地方並不適合蓋房子。
  • 老人們常說:「門前墳房後水,家敗子不歸」,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因此很多農村俗語都與房子的位置有關,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門前墳房後水,家敗子不歸」,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什麼是「門前墳」?所謂的「門前墳」並不是說門前真有一座墳丘,如果是那樣的話,人們當初也不會在這地方蓋房子。
  • 俗語「童山斷山不葬人,溝壑陰地不起墳」啥意思?
    有很多俗語,雖然短短的一句話,卻包含了深刻的道理,有的俗語不能看表面意思,話語裡另有所指。童山,斷山不葬人,溝壑陰地不起墳,這句俗語看起來似乎很簡潔,但細細品味又不能完全明白其所表達的意思。我們先來解釋前半句,童山,斷山不葬人,對於「不葬人」這三個字,一般人都能理解,但是對於前半句童山,斷山就不太懂了。什麼是童山?
  • 《心經》首句五蘊皆空,五蘊指什麼,為什麼觀自在菩薩說它是空的
    ——《心經》《心經》第一句中的五蘊指什麼呢,為什麼菩薩說它皆空呢?而至於「空」也不代表沒有,佛法中所說的的空不是「斷滅空」而是「真空」,也就是空相,指的是不著虛相,無所住而生其心。為了說明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五蘊。
  • 大悲不空王 • 不空羂索觀世音菩薩
    >誰能洞見諸法無來去又能唯於利生作勤勇普攝輪涅大悲不空王遍澍悉地妙雨我禮敬不空羂索(梵名Amoghapāsa阿茂噶巴沙),全稱為不空羂索觀世音菩薩,在經中,因開顯了多種壇城輪圍,故又稱為不空王觀世音菩薩、不空廣大明王觀世音菩薩、不空悉地王觀世音菩薩、不空羂索菩薩、根本蓮華頂觀世音菩薩等等。
  • 《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空,不是虛無,更不是沒有,它是一種變化,是一種實然之相。空是絕對的相待性。只有理解到這樣一個因素,我們就能理解色不異空了。相待性或者說相對性,就是這世界的真相。歸根結底,色是包含著不穩定型的,它是不斷變化,運動的,在佛教裡面就叫短命。當然,這個短命不是指生命之短,而是指是非常短暫的暫住。因為不穩定,變化無常,所以才色即是空。
  • 《心經》中,「空」的本意到底指的什麼?
    雖然《心經》篇幅短小,但對於佛家講空的實質,闡述得淋漓盡致。作為佛家修行的人,一定要理解空的本意。在《心經》中,空的本意,是在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之後出現的。那麼在《心經》中,空的本意到底指的什麼呢?眾所周知,佛教中講究修心。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佛(佛陀)認為,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乃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 農村裡人常說的「寧在墳園壩裡坐,不打空屋門前過」是什麼意思?
    坐在那裡大部分是談論著村子裡發生的什麼事情,或許為別人擔心,或許為別人慶幸。各有不同,說著說這可能就流出了眼淚。也可能說著說著就哄堂大笑起來,是那樣的淳樸,那樣的真實。還會有突然之間冒出來一句古語,讓人也感覺就是這麼個理。但是又沒有什麼科學依據,而且還能把說粗來的古語給你分析解釋出來。在農村裡會有這樣一句古語「寧在墳園壩裡坐,不打空屋門前過」。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的。
  • 魔獸爭霸:有意思的暗夜精靈空軍,對空的不對地,對地的不對空
    魔獸爭霸:有意思的暗夜精靈空軍,對空的不對地,對地的不對空 大家好,我是小風。
  • 九州天空城2雪景空真實身份揭秘 雪景空背後的花象徵什麼含義
    九州天空城2雪景空真實身份揭秘  《九州天空城2》大家都知道雪景空的身份十分不簡單,而且活了一百年還是那麼年輕,可見身份十分特殊。其實在第十二集的時候雪景空已經說出了答案,他並非什麼星流花神的化身,而是方天意,而且他曾經被星流花神給控制了。
  • 農村風俗:別人的祖墳要葬在我家地裡,該怎麼辦?
    幾十年以前,別人把祖墳葬在那片地裡,後來生產隊把那塊地分給了我家;現在他又要在那塊地裡葬人,我們不答應,讓他們遷墳出去,他們又不答應。我該怎麼辦?農村實行土地承包製,原則上來說農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權和管理權,而沒有所有權;當然隨著農村土地的確權及流轉政策,農民的土地有了更多的個人屬性;根據農村的習慣,之前有祖墳的地,後來繼續葬過去的可能很大,這是風俗習慣的問題;具體到本案,就涉及到習慣與權利的衝突。
  • 農村俗語「凹坑葬墳,拜孝缺人」是什麼意思?真的會有影響嗎?
    都說「凡有井水處,都聽單田芳」,其實,俗語也是農民喜聞樂見的一種生活情趣。同時俗語中還蘊藏著許多大道理,畢竟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對我們現在少說也有一些意義。而「凹坑葬墳,拜孝缺人」這句說的就是農村喪葬習俗。自古以來農村喪葬習俗眾多,那麼這句話具體含義是什麼呢?那就跟著我來看看吧。
  • 一墳二屋三八字…
    樹無頭不生,頭無葉不活,樹頭枝葉本為一宗,頭葉同護方可生發。即使你是貴氣無比或億萬富翁,你的富貴功名也離不開祖宗生前的積德,以及去世後葬得風水福地所蔭。所以做人要懂得飲水思源,尋祖覓宗,安葬好祖先的骨骸,這樣,不但可以帶來風水的無形福蔭,又可以傳承中華民族的孝道美德。以前的地主富農、財主官宦之家,在解放後財產不但被沒收,而且還帶來了不好成份的罵名。
  • 須彌山和地、水、風、空四輪說
    《起世經》又指出:     日天宮殿常行不息,六月北行,於一日中漸移北向六拘廬舍,未曾暫離於日道;六月南行,亦一日中漸移南向六拘廬舍,不差日道。日天官殿六月行時,月天宮殿十五日中亦行爾許。    國土結構模式的另一個例面,為地輪一水輪一風輪一空輪說。東晉佛陀跋陀羅譯的《華嚴經》十分簡明地介紹了此說的要旨: 大地依水輪,水依風輪,風依空輪,空無所依,然眾生業感世界安住。
  •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究竟是什麼意思?
    別看這部《心經》字數不多,但它將體系宏大的《般若經》濃縮成「般若即空性」,全經列舉了三科、四聖諦、五蘊、十二因緣等,用以說明諸法空相的道理。「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一語,就出自此經。長久以來,很多人誤以為這句經文中的「色」,是指男女欲,用它來開導感情失利的青年男女。那麼「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究竟是不是這個意思呢?
  • 《心經》到底在講什麼,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心經句解之五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批註】:舍利子: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即舍利弗也。空:究竟沒有實體,分二種解釋:一、物質方面:例如軀殼是水火風土四大假合而成,四大分散,當體即空。二、精神方面:六根塵(眼耳鼻舌身意)、五蘊(色受想行識)都是虛妄不實在,故曰空。色不異空:色雖然分明顯現,但是可以分明顯現萬有,故云空不異色。色即是空:一切形色皆因緣而生,經過一段時間以後,終歸空無,故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真空可以產生妙有,所以說空即是色。
  • 農村俗語:「屋後樹枯災禍生,屋前樹空損人丁」是啥意思?
    前兩天在網上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屋後樹枯災禍生,屋前樹空損人丁」。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雖然思索了好半天,竟然沒有思索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做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屋後樹枯災禍生所謂的「樹枯」,是指一棵好端端的樹突然間死了。那麼,樹死與不死與災禍有什麼關係呢?
  • 《袍修羅蘭》地、水、火、風、空、見、識、如來藏之《袍修羅蘭 空》(附琴譜)
    他藉助種種具有象徵意義的人物和故事,傳達的卻是佛家對宇宙、大千世界的認識、體悟,通過對構成宇宙「七大因素」—「地、水、火、風、空、見、識」匯歸真理如來藏」的認識,到達「真理與美的崇高境界。古人常在琴上借景借物抒懷,彈岀內心的精神世界情感和晢理的思考,進入種無限深微的境界。 《空》箜是難以提摸的概念。沒有、虛無就是空,可只有空靈才能包容萬物。不同的人不會形成一個相同概念的空。因而愚溪先生說:「空的感覺其實就是完全隨意念而產生的。」我寫的空也像是在準的感覺間著惜不清不明的意念障意而死癱意而去。因而在樂由中發排了些所謂"焦表情」的、「稿狀的音調不詩現。
  • 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這個「功」到底指的是什麼?
    在工作勞動中以及武術打鬥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力」字,離開了力那就什麼都不用談了,五個字中就有三個字帶有力字,這三個字就是「力、功、勁」。而「炁、意」兩個字中沒有力字,都是「形而上」的東西,屬於哲學範疇。在武術格鬥中,所有的拳種在對敵打擊時,都會有「力」與「內力」同時起作用,只是不同的拳種,「力」與「內力」各佔的比例不同而已,而內家拳對「內力」特別注重。
  • 什麼是色、什麼是空呢?
    佛性、法性都是指「一真法界」,就是我們的靈明真性。所以這個靈明真性是諸佛之本、萬法之源。  「色」就是「空」,一切色都是我們的靈明真心所顯現的,一切色相就是我們的靈明真心,靈明真心就是一切色相。而不是離開一切色相來找空,那是空無所有的空,那就不對了。所以,生公說「眾微聚集是色,眾微無自性是空」而不說「眾微未聚是空」。  這時,秦跋陀進一步問他:「眾微未聚時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