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聯盟裡最貴也最均衡的裝備,三相之力的性價比一直被人津津樂道。三相由三個不同的小件組成:分別是淨蝕、耀光和蜂刺,而三相的不同使用者因為其屬性、輸出方式的不同也會選擇不同的小件進行過渡,那麼這三小件到底誰的性價比最高呢?
我們不妨從價格、實際效果和泛用性來進行理論推斷,實際操作肯定會有出入,紙上談兵樂呵一下就好。
價格區間:不同的小件到底是賺是虧?
我們先大致來梳理一下我們所需要的單價屬性,包含攻速、生命值、攻擊力、法力值、冷卻縮減、移速等的大致價格,以聯盟裡最基礎的單屬性物品裝備為準,如紅水晶、藍水晶、長劍、短劍、速度之靴,冷卻縮減則可以通過加生命值和10%CD的燃燒寶石得到。
大致的具體單價如下:
攻速:300/12=25生命值:400/150=2.67攻擊力:350/10=35法力值:350/250=1.4移速:300/25=1210%冷卻縮減:800-200*2.67=266接下來我們可以來具體換算下不同的小件理論的價格和實際的價格,我們以純白板屬性的蜂刺為例,蜂刺的屬性為35%攻速和10%CD,定價為1100G。
理論上的價格為:35*25+266=1141G,和蜂刺的定價差額為41G,這也是這三件裡最為直觀的一件裝備,純面板屬性會減少不必要的變量,但僅從價格來看蜂刺的實際價格比理論價格賺不了多少,便宜了41G。
第二件以淨蝕來講,小木錘的白板屬性為200生命值和15攻擊力,並且附帶唯一被動:每次普攻都會獲得持續2S的20移速加成,擊殺單位獲得60移速,遠程減半。在英雄對拼中頻繁地普攻會比擊殺更常見,我們姑且以20或者10的移速為標準。
小木錘的屬性價格為:200*2.67+15*35=1059G,定價為1250G,也就是指這個被動的價值「被認為」是191G,但實際上呢?
只要在普攻的情況下就能提供20(近戰)或10(遠程)的移速加成,價格為240G和120G,況且這個移速加成只在普攻時生效,並不會提供非戰鬥狀態下的移速,這一點也會大打折扣,如果僅從價格和屬性的角度上來講,近戰出小木錘不會佔到多大便宜,遠程是一定虧的。
把耀光放到最後來講實在是因為變量太多且難以掌控,只能管中窺豹。耀光的基本屬性為250的法力值和10%的CD,附帶唯一被動——咒刃:在釋放技能後,你的下次普攻會附帶基礎攻擊力100%的額外物理傷害,但是有1.5S的CD。
耀光的白板價格為:250*1.4+266=616G,咒刃的被動被認為是1050-616=434G,怎麼去測試是否能值得434G?這就是變量的根源,咒刃附帶的是100%基礎攻擊力的額外物理傷害,目前已知的英雄最低的基礎攻擊力為40,它的價值應該為40*35=1400G。
看上去很好,但是還有三個變量:一個是觸發條件,必須得是釋放技能後的下一次普攻;第二是冷卻時間,它有著1.5S的CD,即使能一直觸發也只能相當於1.5S的雙倍傷害,是否需要計算攻速和攻擊力屬性?第三是基礎攻擊力和邏輯性,眾所周知出門會自帶500G,但在能出到耀光時英雄們肯定不止一級,可能是四級或者五級,他的基礎攻擊力會更高收益也更高。
但籠統來說,咒刃的被動是完全值得434G甚至遠遠超過這個價格的,以價格而論,耀光具有最高性價比的可能性,蜂刺是小賺,淨蝕是不確定的小虧。
實際效果:扭轉盈虧的無理數
理論的價格能夠作為一個方面,但裝備設計出來是給誰用的?英雄們,只要他們覺得這件裝備的實際效果給他們帶來了超過價格的收益,那麼這件裝備就不能簡單地定性為賺或者虧。
我們仍然以純白板屬性的蜂刺為例,可以先出蜂刺的有刀妹、天使,她們都需要蜂刺所帶來的攻速及CD屬性。刀妹的被動是使用技能後增加額外攻速,疊至5層還可獲得額外魔法傷害效果;天使的被動能夠疊加攻速,並且普攻會附帶E技能的額外魔法傷害,這兩者算得上比較契合蜂刺的英雄。
但蜂刺在作戰中存在什麼問題呢?——可預見性,由於僅提供基本屬性,它的加成會直接增益到英雄的面板數值上,這一點不僅你自己知道,也直白地展現在敵人面前。這一點就像劍聖和亞索,誰都知道三件套的劍聖有多厲害,如果沒有足夠多的控制去針對他你只能看著他一刀一刀地收割無能為力。
但同樣放在亞索身上,一方面你會看到看似很快樂但輸出一丟丟的託兒所,另一方面你也可能遇到操作拉滿細節到令人髮指的疾風劍豪,這個就是裝備其他效果有意思的點——非直接加成基本屬性的被動總會在你想不到的時候給你來上那麼一下,這一部分未知就成了變數。
以效果而言,蜂刺的作用是最容易被預估的,給高手提供的操作空間就越小。
接下來是淨蝕,我更願意稱它為小木錘,在以價格而言它的確不咋地,但在實際效果上這點移速就和耐人尋味了,適合一切能夠把控距離進行風箏或者腿短的英雄,如諾手、納爾。
大部分的上單戰士都可以選擇小木錘,無論是重裝戰士還是半輸出流,沒有誰能夠拒絕它的加速效果,遠程需要它加速來進行風箏,近戰需要它加速提高威脅性。它的最大受益者不是半輸出戰士,而是那些不缺傷害但需要黏住敵人的重裝戰士們。
但它的效果也並不是如同鞋子一樣附加在面板屬性上的,它需要觸發條件——普攻,這個條件就構成了差異:會用的呢靠著這個進行風箏拉扯,不太會的呢反而覺得它不如燃燒寶石+長劍+治療寶珠,但這個遊戲本質上就是更會玩的人對差一點的人的降維打擊。
終於到了耀光,我尤為喜歡的一件小件,它極其適合那些技能CD短或者技能附帶攻擊特效的英雄,這類英雄就很多了,我們熟知的刀妹(該削弱了咳咳)、EZ、船長、武器等等。
作為這三件中最有最大不確定性的裝備,耀光被很多能「白嫖」的英雄喜愛著,兩個典型的例子——船長和EZ,EZ是依靠短CD、長距離的Q技能不停地抽獎消耗,由於耀光附帶100%基礎攻擊力的額外物理傷害,被多Q到幾次傷害還是很可觀的。
而船長呢,更過分,Q技能能夠攜帶耀光的額外傷害不說,還是指向性技能,再帶上不滅,CD好了就Q一下,穩賺一個Q+耀光額外傷害+不滅的傷害,屬實折磨王。耀光的變數在於它是隨著英雄基礎攻擊力而變化的,這個效果和傷害並非一成不變。
如果說蜂刺是純白板,淨蝕在這基礎上拉伸了它的上下限,而耀光則是在它的下限之上賦予了成長性(而且最便宜),優先性一目了然。
泛用性:想想大冰拳會怎麼做
為什麼取這個小標題呢,因為我喜歡。
泛用性個人是按照這方面理解的——合成路線,這也是裝備的重點之一,畢竟如果沒有合成路線,多蘭系列比起其他裝備來說都太超模了,正因為有了合成路線,它局限了一部分英雄的選擇也為一部分英雄提供了專屬增益。
說到這兒這個問題就變成了另一個衍生問題——其他合成的裝備之間的優劣性和適用性對比。
蜂刺的合成路線有兩個,一個是三相,一個是納什之牙,由於蜂刺只提供基本屬性的增益,並沒有什麼專屬效果的變化。變化的無非是一個更適合同時吃攻速和魔法傷害的英雄,如天使、皎月、提莫。
小木錘的合成品雖然也只有兩個,但也經常有人拿它們來比較——三相和黑切。一個提供較為均衡的能力,一個提供更多血量以及獨特的破甲效果;不僅如此,它的被動也發生了變化,在三相裡它需要普攻才能觸發加速,在黑切裡它只需要造成了物理傷害就能加速。
黑切的性價比比起三相來說也不遑多讓,破甲效果和加速的觸發方式讓更多依靠技能的英雄也可以選擇它,更多生命值尤其受到重裝戰士的青睞,這一點上是超越蜂刺的合成品的。
而耀光呢,三種選擇三種體驗:均衡型的三相,咒刃能夠附帶使用者基礎攻擊力100%的額外物理傷害;法術型的巫妖,咒刃附帶使用者75%基礎攻擊力+50%法強的額外魔法傷害;全能型的冰拳,咒刃附帶的基礎攻擊力100%的額外物理傷害變成AOE,而且能夠造成範圍減速。
除開三相不說,巫妖適合的AP英雄也很多,小魚人的經典QW血條消失術、艾克的當頭E棒、卡牌的經典藍牌、維克託的離譜QA;而冰拳就更多了,石頭人的W點E點Q點、EZ的QQQ、各類坦克的「輸出夢」,都可以由大冰拳幫您實現。
從適用對象來看,蜂刺的範圍其實很低,畢竟納什之牙的效果擺在那兒;小木錘因為黑切的緣故有著極為寬泛的受眾群體;而耀光,合成路線的更多也帶來了更多的選擇。
綜合三者來看,蜂刺的價格優勢似乎顯得不那麼重要,反而有著更多可能性的小木錘和耀光會更勝一籌,至於誰第一,我已經暗示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