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博士去世!年輕人,再不保養血管就晚了

2021-02-18 無限精彩之聲

近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文瀾學院青年教師趙豔雲在華中科技大學聽課時突然心臟驟停,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

趙豔雲,1983年出生,湖北洪湖人,西班牙馬德裡卡洛斯三世大學統計學博士,西班牙馬德裡卡洛斯三世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經濟學碩士。

6年前,趙豔雲父親不幸離世,母親含辛茹苦把他培養成了一名博士。2015年,他與妻子一道作為優秀人才,被引進至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趙豔雲育有一兒一女,女兒3歲,幼子尚在哺乳期。

校方介紹,趙豔雲平時是位運動達人,性格熱情開朗。治學上,勤奮刻苦,經常熬夜科研。此次到華中科大旁聽,也是他為了提高教學科研水平,主動去華中科大旁聽拓撲學課程。

2.

運動一定能給人帶來健康嗎?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說運動代表健康,那麼運動員應該是身強體健的代表,遺憾的是,近年來,運動員早死的事件頻發:

2018年3月4日,義大利國腳後衛——阿斯託裡,因突發心臟病去世,年僅31歲;

3月9日,韓國羽毛球雙打領軍人物——鄭在成,曾獲得2012年倫敦奧運會銅牌。退役後轉型教練還不久,因心臟病去世,年僅35歲;

同一天,法乙爾俱樂部官方宣布隊內年僅18歲的小將——託馬斯·羅德裡格斯,在夢中猝死;

3月27日,NBA G聯賽球員澤克-厄普肖去世,死因心臟病,年僅26歲;

9月4日,曾代表菲律賓出戰裡約奧運會的桌球女選手——伊恩·拉爾巴,在與急性白血病抗爭一年多後辭世而去,年僅23歲。

還有很多因跑步猝死的人。事實說明,有時候運動不一定會帶給你健康,甚至會加速死亡,就像一臺車子,如果你不休息,不保養,拼命地開,用不了幾年就報廢了。這就屬於透支。

運動會讓我們身體的外形變得好看一些,但並不代表內臟器官也健康。如果血液裡的垃圾過多,血管就會變得狹窄、阻塞,劇烈運動就會導致斑塊脫落或者血壓升高,進而引發心臟疾病。

3.

水管用久了,會沉積許多汙垢甚至出現堵塞,血管也是一樣。血液在血管裡不停地流動,即將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運送到各個器官,同時也夾雜著人體不需要的東西,最主要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這種膽固醇會透過血管內膜沉積到內膜下面。

人體內有專跟外來敵人作鬥爭的巨噬細胞,它判斷內皮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不是人體需要的,就要把它清除出去,雙方發生鬥爭,兩敗俱傷,形成了很多殘渣,結果越積越多,最終形成動脈粥樣硬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斑塊。

許多年輕人以為血管斑塊是老年人的「專利」,只有上了年紀才會出現,其實不然。膽固醇從出生就存在於體內,可以說從兒童時期開始血管硬化已經開始,不過由於進展緩慢,不容易被察覺。隨著年齡的增長,膽固醇濃度越高,沉積得就越多。雖然是年輕人,如果膽固醇含量特別高,發生動脈硬化的可能性也很大。

所以,在適當運動的同時,也別忘了清清體內的垃圾,保養保養自己的血管,別讓它「生鏽了」。

「閱讀原文」開啟新資訊!

相關焦點

  • 有的人年紀輕輕,血管卻老了20歲|健康日曆
    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哪些習慣最傷血管?如何自測血管年輕指數?如何保養血管?一篇讀懂—— 01 這5種生活方式,血管很受傷 四高飲食。
  • 60歲的人擁有30歲的血管?年齡可以變老,但要讓血管保持年輕
    檢查結束之後的蘇大爺笑了,他今年60歲,剛剛幫他做頸動脈彩超的醫生連連誇獎,說他的血管內壁光滑,沒有斑塊也沒有狹窄,狀態就跟30多歲的年輕人一樣好。與蘇大爺一起來體檢的其他人圍了上來,問蘇大爺有什麼保養血管的訣竅?
  • 《巴啦啦小魔仙》凌美琪扮演者去世,僅25歲!小心心梗「找上」年輕人
    《巴啦啦小魔仙》凌美琪扮演者去世,僅25歲!經檢查,該男性確診急性心梗發作,因為到醫院就診及時,半小時後經過心臟支架介入手術疏通血管後,症狀得到了明顯緩解,最終脫離了生命危險,目前身體情況已趨於穩定。該男性今年剛滿40歲,體型偏胖,平時有不良的飲食習慣,尤其愛喝碳酸飲料,常年將碳酸飲料當水喝,導致肥胖和血脂偏高,突發心梗。
  • 血管堵塞的3個表現,最後一個再不注意,將後患無窮
    導語:老人常說人與血管同壽,血管的好壞可以直接決定一個人的身體狀況健康與否。通常而言,40歲之後的中年人往往會出現血管堵塞的情況,並伴隨出現以下三種表現,只是最後一個常被忽略,導致血管出現問題,卻還不自知。
  • 博士為何卡35歲?
    1.國家政策 國家政策方面對於博士高校和科研院所有很多相關政策,博士完成學制時間較長,另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申請人男性要求35以下,女性要求40以下。
  • 這些常見的心血管保養謊言,騙了國人幾十年!真正有效血管保養方法...
    因此,有些人對於一些「保養血管」的謠言深信不疑,每天一杯紅酒、每天喝點醋、換季輸液……這些常見的心血管保養謊言,坑了不少人!常見的心血管保養謊言,坑人!1. 設法排血管「垃圾」?常年不攝入膽固醇,人體就會製造更多的膽固醇來平衡,肉類裡含有可以軟化血管的維生素B12等營養物質。所以常年吃素不僅不會減少心腦血管疾病,還會存在更多的風險。⑥真正的保養血管方法堅持7個一!1. 一個習慣:戒菸血管外科有句行話:「要麼戒菸,要麼截肢,您只能選一樣」。這不是危言聳聽。
  • 又一年輕學者突然去世:35歲北師大化學教授何智病逝
    又一年輕學者突然去世:35歲北師大化學教授何智病逝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王盈穎 2016-09-28 09:10 來源:澎湃新聞
  • 35歲上博士,雖精神可嘉,但改變命運的路絕不止一條
    量清長短、定準位置雖然為改變命運而奮鬥,任何時候都不晚,都可行!但對於35歲的表弟,對於已經有相當社會閱歷的他,並且老大不小的他,僅僅通過讀博去改變命運的想法不切實際!35歲的年紀,不大不小、老大不小的,要思辨清自己有什麼、會什麼、想什麼。人年輕時,會輕易地認為自己無所不能,所有理想都在陽光照耀下充滿希望。當在事業單位按部就班的工作和生活中走到了35歲,年輕的資本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
  • 38歲男子深夜腦梗離世,提醒:年輕人經常做2件事,血管容易堵塞
    提醒:年輕人經常做2件事,血管容易堵塞1、體重嚴重超標,飲食管理不當計算標準重量的粗略公式為高度-105釐米,如175釐米,標準重量約為70公斤。 如果你超過標準體重的10%,你就被認為是肥胖的。還有,長時間熬夜會讓身體的激素分泌異常,導致體內的活性氧增加,會加速血管的老化,讓血管內的垃圾、多餘的毒素越來越多,不斷在血管內壁中堆積,最後把血管完全堵死。提醒:身體會出現5種異常,需要警惕1、頭暈,頭痛:症狀持續了很長的時間,甚至是不穩定的。
  • 35歲,多少人的科研生涯「被結束」了
    35歲是職場分水嶺,事業有成的都當上了管理層,失敗的則很有可能開始送外賣、賣保險、開網約車。但比35歲失業更扎心的,是——「35歲了,我還沒畢業」。▎讀博:延畢才是常態博士人的年齡焦慮,早在讀博期間就已顯露苗頭。坊間有句話:「沒有延期畢業的碩士,沒有正常畢業的博士。」
  • 19歲男子突發腦溢血去世,他的壞習慣,年輕人都有
    19歲男子突發腦溢血去世,他的壞習慣,年輕人都有 2021-01-08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小魔仙美琪」心梗去世,年僅25歲!為何心梗會纏上年輕人?
    年僅25歲! 而不知道從什麼開始, 年輕人猝死的事件似乎越來越多了..., 年僅38歲。 人民網之前公布過一個數字, 中國每年有近60萬人因心臟性疾病猝死,其中大多數是不超過35歲的年輕人。
  • 頸肩問題多發,年輕人也要注意保養
    另外,長時間伏案後,頸部後群肌肉過度緊張易疲勞和損傷,機械性或化學性刺激交感神經,使血管收縮,引起腦動脈及前庭感受器供血不足。因此,長時間伏案會引發頭暈目眩症狀。20多歲的市民張先生表示,某天加完班後,他晃動脖子時聽到了響聲,擔心自己患上了頸椎病。「不能單純把脖子彈響作為判斷頸椎病的依據。」蔣坤洋說,年輕人常見的脖子彈響一是小關節彈響,二是韌帶彈響。這樣的彈響清脆有力,且不會出現任何疼痛或者頸部活動障礙。若長時間伏案或者由於外傷原因出現彈響無力,彈響後無法復位,同時伴隨頸部疼痛、僵硬、上肢麻木的現象,則要拍攝X光片或者CT來進行診斷鑑別。
  • 20多歲女子時常手麻,做檢查之後,醫生表示:血管堵了
    但是年輕人就不把養生當回事了,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身體還很年輕,不至於到需要養生的地步。但其實,年輕人的身體雖然要比中老年人的身體好些,但需要面對的問題仍然不少,尤其是飲食安全問題。據調查,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患有高尿酸的問題,這個就跟大家平常的飲食有很大關係。
  • 這4個習慣再不改,年輕人也可能會中招
    腦梗也會出現在年輕人身上,如果平時存在不良的生活習慣,經常做有損血管健康的事情,在腦部血栓大量堆積之後,腦梗的患病率就會增加。因此,要認清楚疾病的誘發原因,通過正確的方式來做好預防措施,年輕人改掉壞習慣才可以讓腦梗患病率降低。
  • 五十多歲的人,血壓多少算正常?達到這個指標說明你的血管很年輕
    人體的血管使用時間長了,彈性就會減弱,逐漸變硬,血壓自然也就升高了。醫學界有這樣一個說法,如果人活得足夠老,那麼每個人都會患上高血壓。所以正是逐年增加的人均壽命,帶來了越來越多的高血壓患者。但也是越來越高的血壓,阻礙了人均壽命的大幅度提升。
  • 35歲,真的是科研事業的分水嶺?
    01 博士進高校,35歲可能是第一道坎 早在2010年的《中國博士質量報告》指出,中國博士平均攻讀博士學位所需要的時間為3.54年,平均畢業年齡為33.17
  • 你的真實年齡寫在血管上
    (健康時報記者 董穎鈺 姚欣然)看一個人真正的生理年齡,要看他的血管年齡。「我的年齡今年是55歲,但是可以很自豪的說,我的血管年齡是40歲。」北京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汪芳教授在專題講座上與大家分享心血管保養的重要性,「媒體工作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人群。
  • 程式設計師35歲就被勸退 復旦博士:不單是人情味問題
    然而,最近有報導稱某大廠正在「優化「35歲及以上的程式設計師。據報導,為了讓這些「高齡「程式設計師走人,這家網際網路巨頭採用了很多手段,沒有籤訂終身合同的,不再續籤合同。此外,被定義為高齡的程式設計師多是80-85出生、尚未成為高管的,如果拿到了終身合同,公司會改項目,讓他們向更低齡的90後匯報工作,以此「勸退「這些員工。
  • 中國博士是稀缺的資源,35歲前投資自己當博士
    博士,那個我難以企及的學歷高度,真的極具誘惑力。雖然近幾年博士畢業的數量有所增加,但那些敢喊出博士數量過剩的人,我是真的佩服你們的勇氣。從1978年恢復博士招生以來,我國授予博士學位人數不超過80萬,中國14億多人口,博士佔人口的比重為萬分之5.7,而本科生佔總人口4.43%,研究生佔總人口的0.54 %,從稀缺性來看,博士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站在金字塔頂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