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鐵姑娘」,如今的90後、00後可能覺得格外陌生,但對於50後的長輩們來說,「鐵姑娘」卻是最具鮮明時代標記性別審美的觀念。
這裡我講述一個繼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馬關縣籍的世界拳王熊朝忠之後,叱吒風雲的「武林」又再現了廣南人的身影!而且還是一個「鐵姑娘」。
年僅21歲的她曾拿到過2013年雲南省散打錦標賽冠軍、2014年全國錦標賽第五名、2015年北京市散打冠軍賽冠軍、2016年獲得CKF中俄聯賽女子60公斤級冠軍等多項殊榮;為了實現自己斬獲金腰帶的理想,她毅然走入職業拳壇。
2016年8月13日,CKF鑫江國際綜合格鬥爭霸賽在青島市城陽區體育館拉開戰幕(CKF是以「中國功夫」命名的原創搏擊國際賽事,以中國武術踢、打、摔、拿的全面技法為搏擊競技內容)。在備受矚目的女子MMA(綜合格鬥)對決中,替補出戰並具潛力新星的她一舉奪得56kg級冠軍,名聲鵲起。雖然在MMA賽場她還是一個絕對的新人,但憑藉精湛的散打技術與絲毫不亞於男選手的兇猛、硬朗風格的「女漢子」卻讓她成為備受矚目的拳壇新寵;她就是中國綜合格鬥運動員——嚴啟慧。
廣南不僅是二千多年前的句町國故地,還是久負盛名的「全國武術之鄉」、「中國八寶米之鄉」、「銅鼓之鄉」和陶淵明筆下意境最神似的「世外桃源」。
自古滇省廣南府武林豪傑奮興,人才蔚起,有「武術之鄉」之譽這與西漢時的句町王毋波曾率領九個部落的民眾,反抗王莽篡位,為邊疆穩定國家統一建功立業和漢壯文化的融合有直接的歷史淵源關係。數百年來,廣南武術在家傳拳法的基礎上,吸收眾家流派之長,融合壯民族自創拳術得以繼承和發展,在中國武壇上留下光輝的一頁,而且把武術活動推向了全世界。
她是山裡女兒,樸實無華的外表隱藏著一顆大山精神和高原情懷的心。 嚴啟慧於1996年9月,呱呱墜地在雲南省廣南縣珠琳鎮羊街村委會腳子龍村小組的一戶貧困農民家庭裡。
提起羊街村,其實是個「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春種一大片,秋收幾籮籮」的山巒疊翠,鳥道崎嶇不毛之地,在10.62平方公裡的丘陵上儘是喀斯特地貌亂石與乾枯的紅土壤互相交錯,宜農耕地人均不到一畝,而且人畜飲水還比較困難的山村;當地群眾曾經流傳著「羊街是個好地方,一桶水來半桶漿,白米煮成紅米飯,白衣洗成黃衣裳」,這就是羊街村的真實寫照。
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深度的貧困,嚴啟慧從小就練就了吃苦耐勞的毅力,她年少時,勤奮好學、孝敬長輩、尊老愛幼,不會向其他小女孩一樣撒嬌,其性格文文靜靜,說話直接,鏗鏘有力,而且非常獨立、自強。成長在山村裡的孩子大多都是這樣的,能下地走路就與田間勞動打交道,嚴啟慧是家裡的長女,天生勤勞好動,「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便成了父母的「小幫手」,家裡還有疼愛她的奶奶和可愛的弟弟妹妹。
清貧而安定的日子過了幾年,小妹妹的出生給家裡增添了不少樂趣,但不幸的是妹妹三歲時突然高燒不退患上了小兒麻痺症,家裡多了一個需要隨時照顧的病人不說,小妹妹將來的人生一直是一家人心裡的牽掛。
家中土地少,勞動力單薄,每年的微薄收入已不夠支撐日漸增多的生活開銷,為了生計父母不得不離開兒女們外出打工,家庭生活的重擔壓在嚴啟慧瘦小無力的肩膀上。可天有不測之風雲,2009年父親因車禍去世,家裡的唯一「頂梁柱」就這樣撇下年邁的母親和尚未成年的子女們撒手而去,這巨大的災難對於原本就困難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當時嚴啟慧還在文山州體校練舉重,負擔可想而知,但她不能因此而輟學,因為她從小立下志向,自己的這一生不能離開體育事業。父親走後,家庭重擔全部落到母親一個人身上,既要照顧年邁的奶奶和殘疾的妹妹,還要掙錢維持一家人的生計。每年春節後,母親帶著年幼的弟弟外出務工,家裡就留給奶奶和妹妹,嚴啟慧在外求學訓練,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奶奶和妹妹,只要有時間,都會回家幫奶奶做家務,為妹妹做康復訓練。苦澀的童年,負重的家庭,艱難的生活,讓她求學的道路異常艱辛,但是,這個堅毅的「鐵姑娘」選擇了面對和挑戰,再大的困難都要克服,追逐自己的夢想永不放棄,她默默地抗爭著、堅持著.
嚴啟慧從小體質健康,生性好動,天生勤勞,常常以自己力氣大、不用別人照顧為豪。
四歲多的時候,她就羨慕那些每天背著書包上學的哥哥姐姐們,也多次鬧著父母要去學校讀書的想法。但是在那時國家還處在經濟不繁榮的年代,生活溫飽都還沒有解決得了,尤其是農村那還辦得起幼兒園呀!山村裡許多孩子都是到了七、八歲的時候就直接上小學。父親每次都跟她說等她長到七歲就可以讀書了。她雖然不再提起讀書的事,但自那以後,每天她把家裡的家務事忙完後,一有空她就偷偷地躲在村小學教室背後聽老師講課,嘴裡還細聲的跟著老師念書。
這一切感動了她的父親!為了女兒的前途,父親看到她又這麼喜歡讀書,悄悄地跟老師說了這事,讓她提前進入小學,那時她已經五歲多了,成了學校裡年紀最小的學生,她很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機會而自覺地努力學習。
轉眼到了初中,她依然起得最早,每天早上運動場上她跑步的身影已成師生們「晨跑時鐘」,初一時學校開展的運動會上,她拿下了全校運動會的鉛球、女子800米和跳遠冠軍,學校的運動會鉛球記錄保持者至今還是她的呢。
幸運總是會降臨在一直努力進取的人的身上的。2008年,就在她上初二的時候,文山州體育職業學校到珠琳鎮初級中學校選拔運動員,舉重隊教練黎超一眼就看中她,如獲至寶把她選進了體育學校,進行了系統的舉重訓練。
嚴啟慧熱愛體育,從小就夢想當一名運動員,母親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即使丈夫走了,也一如既往地支持鼓勵女兒,只希望她能更好地追求夢想。
因為家庭貧困,在幾年的求學生活裡,她曾經外出打工半年,休學一年,但為了心中的夢想,她最終又回到體職校。一年半以後,轉入散打隊,跟隨農春光教練,練了三年的散打。在散打隊裡嚴啟慧遇到良師也收穫了益友,她如魚得水,散打技能得到了很大的進步,此時的她更堅定了自己的夢想。
嚴啟慧在讀初中的時候沒有條件,但熱愛體育,喜歡運動,在自己學習和鍛鍊中打下基礎。後來幸運降臨,遇到伯樂,初練舉重,後練散打。她天賦過人、虛心求教、刻苦訓練,進步神速,而且技術很全面,不僅是地面技術好,站立技術也好,綜合水平要高,特別是對拳、腿、摔三大技術都十分擅長,而且有著女子選手中少見的強大力量,給比賽對手帶來巨大的威脅。
2011年,嚴啟慧在文山州體育職業學校畢業後,在昆明體工隊待了半年的時間,此時的她面臨著人生的又一個抉擇:去或留?從體制內散打隊退役後,嚴啟慧為了實現自己斬獲金腰帶的理想,毅然走入職業拳壇。
從18歲開始打拳,嚴啟慧就爆發出令人矚目的力量,迅速成為拳壇一顆耀眼新星,2013年,奪得雲南省散打錦標賽冠軍;
2014年,全國錦標賽第五名;
2015年,拿到北京市散打冠軍賽冠軍;
這一年,嚴啟慧以國家一級運動員的身份,從文山體職校考入西安體育學院本科。她到西安體育學院後,嚴啟慧跟著全國著名的散打教練,「中國綜合搏擊教父」趙學軍老師學習自由搏擊。
在訓練中嚴啟慧虛心求教、刻苦訓練,她技術全面,對拳、腿、摔三大技術都十分擅長,幾年時間,在拳臺上獲獎無數。
現在,她既是一名大學生,在西安C-1國際搏擊俱樂部裡訓練;同時也是山西鑫度武術俱樂部的職業拳手。因為有曾經練舉重的優勢,她的手部力量強大,最好狀態時一拳可達到180公斤;她才打了3場拳就被安排挑戰金腰帶,因為賽場經驗不足挑戰失敗,但卻讓她收穫經驗,站在了更高的起點。
2016年7月,嚴啟慧創造歷史,成為中國首位參與UFC(終極格鬥冠軍賽,是目前世界上最頂級和規模最龐大的職業MMA綜合格鬥賽事)英才培英計劃特訓營的女子選手,世界上有100家以上MMA綜合格鬥組織。這個計劃是針對中國選手量身打造的選拔計劃,培訓為期6個月,表現優秀的運動員將有機會直接徵戰UFC賽場。截至目前,中國有9位選手參與UFC英才培養計劃。
2016年8月13日,CKF鑫江國際綜合格鬥爭霸賽在青島市城陽區體育館拉開戰幕,對陣伊朗冠軍馬蘇(Masume)的中國MMA不敗女王孟博因訓練受傷而不得不退出比賽,年僅20歲的散打拳手,中國新星嚴啟慧臨危受命,替補王孟博出戰。
雖然嚴啟慧綜合素質較高,力量極大,但她畢竟年輕,經驗有限。而對手馬蘇已經是一位27歲的老將,她是一位特點鮮明的打擊系選手,曾斬獲伊朗自由搏擊錦標賽冠軍、伊朗自由搏擊大師賽亞軍、自由搏擊世界錦標賽冠軍等榮譽,實力非常強悍。大家在期待當中更多是擔心,然而嚴啟慧頂住壓力,迎難而戰,在比賽中充分發揮而她格鬥搏擊中拳、腿、摔、力量的優勢,最終不負眾望TKO對手獲勝。此次比賽獲勝,讓這個搏擊女孩獲得了更多的關注,而她也離自己的理想更進一步了。
2017年12月21日晚,第六屆CKF搏擊聯賽在昆明世博園中國館舉行,廣南「鐵姑娘」嚴啟慧不負眾望,僅用了1分21秒TKO馬來西亞對手泰迪安娜,一舉奪得了女子57公斤洲際金腰帶。雖然嚴啟慧取得了洲際金腰帶,但是她並不滿足於此,接下來,她將繼續努力,爭取拿到世界金腰帶,成為繼熊朝忠後文山州的第二個世界拳王。
回顧這幾年來,嚴啟慧巾幗不讓鬚眉,憑藉堅持和努力獲得不少殊榮,她的家庭情況漸漸為人所知,父親去世、妹妹殘疾、奶奶年邁,家裡全靠母親一人,因為嚴啟慧學習和訓練需要錢,弟弟也輟學打工掙錢來支持他。
她遠在西安求學訓練期間,一年基本上只有1個月時間在家,但她心中很掛念家人。在俱樂部籤約時,俱樂部提供吃住和訓練費用,沒有工資,每場比賽獲勝能有最多1萬元左右的獎金,比賽失敗則沒有收入。
西安體育學院的學費每年6300元,全靠她自己一雙鐵拳掙到。
有了多的收入,她就都往家裡寄。雖然嚴啟慧家裡的生活依然貧窮,房屋依舊破舊,也還繼續依靠年老的奶奶打著散工補貼家用,但是這個家會因為她的努力變得越來越好。
「鐵姑娘」嚴啟慧因為「拳壇」比賽獲勝而小有名氣。目前,州、縣、鄉黨委、政府及部門給予了嚴啟慧一些獎勵,以幫助她更專注地投入求學、訓練、比賽。
廣南縣婦聯將她的家庭事跡層層上報,並獲得了2017年全國、全省最美家庭的稱號。
州政協副主席、州婦聯主席趙瓊
頒發「全國最美家庭」證書
無獨有偶的是清道光五年(1825年),廣南府珠琳鎮(原名阿基德)的拖白泥村出了一位武進士王學詩。其從小愛武習武,考中武進士後,服從朝廷調遣,先後在滇省廣南府任武官職,屢建戰功。被升遷至廣東潮州、潮陽營遊擊,在保衛海防和疆土中,又多次立功。道光皇帝為旌表朝廷的封吏大臣,曾連下三道詔書到廣南。除朝廷於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賜給他本人嘉獎外,不忘其父輩們「教子有方」而又於道光三十年(1850年)皇帝親自頒布兩道《奉天誥命》旌表其祖父母、父母。這道「詔書」現收藏在拖白泥村王繼忠家族中,確真實記錄了道光皇帝對邊疆臣民的關懷,其仁慈仁愛,前無先例後無來者。不僅如此,而且還在抗日戰爭時期,出現了生於珠琳街上的抗日愛國將軍國民黨革命軍第28集團軍副總司令陳又新,整編第125軍少將軍長陳凱榮以及解放戰爭時期「劉胡蘭式」的國家級英烈趙信誠等優秀英雄人物。
廣南這是一塊英雄輩出、人才薈萃的紅土地.
閱讀原文,更精彩!來源廣南宣傳,版權歸原創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