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不久的複賽後的CBA賽季,對大部分國內的年輕球員來說都是一個天然的跳板,在沒有了外援的&34;之後,許多年輕球員都獲得了展現自己實力和天賦的機會,湧現出了像孫銘徽、徐傑等許多優秀的青年主力軍。他們在季後賽舞臺上的出色發揮贏得了許多球迷的喝彩。但在各個位置的球員競相迸發時,鋒線依舊是聯賽的痛處。
鋒線位置尤其是三號位,一直困擾著CBA許多球隊乃至是國家隊。去年的男籃世界盃只有翟曉川一名三號位坐穩輪換。到剛剛公布的國家隊集訓名單中,也只有齊麟和張鎮麟兩位被球迷所知的三號位入選。那CBA的三號位球員到底有哪些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呢?
首先是三號位逐漸被後衛球員頂替。從聯盟中部分球隊的常規輪換陣容來看,三號位一直不受重視,有許多球隊更是在場上擺出三後衛的陣容,讓小個球員頂到小前鋒的位置上,壓縮了鋒線球員的出場時間。
就像剛剛結束不久的遼寧與廣東的總決賽中,遼寧隊在關鍵時刻多次使用的郭艾倫+梅奧+趙繼偉的陣容,雖然提高了場上的靈活性,但在防守端多次被廣東利用身高優勢單打命中,成為了球隊第一場和第三場輸球的關鍵原因。
其次是鋒線球員自身逐漸變成了一個定點投手。由於許多球隊小外援佔據了球隊的絕大部分球權,導致國內球員很難得到主動進攻的機會,尤其是在鋒線位置,不少球員由於球權的減少,失去了自主進攻的機會,在場上更多的扮演著一個定點投手的角色。就像福建的陳林堅,他作為一名典型的三號位球員,有著出色的身高優勢和移動速度,但由於球權減少以及戰術的安排,他在場上逐漸變成了球隊最穩定的接球投籃點。
根據統計數據,陳林堅場均出手次數為14.2次,其中三分球出手次數達到了7.5次,很少會主動突破到籃下得分,同時作為球隊的三號位球員,陳林堅的場均助攻數也僅有1.8次,排在聯盟第100位,就像他們與首鋼的季後賽中,當球隊持球核心勞森被限制住之後,作為球隊第二得分點的陳林堅很難站出來幫助球隊得分,導致福建大比分輸給了首鋼。這都能說明聯盟中部分三號位球員由於球權和戰術的原因,逐漸變成了場上的一個定點投手。這是CBA的鋒線位置存在的部分問題。
(陳林堅數據圖)
如何解決?廣東成為試金石,鋒線是球隊最大優勢。
對於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廣東隊似乎已經給出了答案。最近兩個賽季的廣東不論是常規賽還是季後賽都一路高歌猛進,連續兩年穩定聯盟總冠軍。最主要的成功因素就是球隊對於鋒線位置的補強。國內球員中球隊擁有周鵬,任駿飛,杜潤旺等出色的鋒線資源。
在外援方面,球隊從上賽季開始注重引進鋒線位置的外援,例如本賽季球隊的威廉士在易建聯受傷的情況下場均能夠得到29.1分,8.1個籃板以及5.6次助攻的出色數據,是球隊最重要,最穩定的得分點。
(威廉士數據圖)
而廣東本賽季能夠贏得總冠軍最大的優勢就是鋒線。尤其是與首鋼的系列賽中。在易建聯受傷,後衛線被鎖死的情況下,幾乎都是球隊的鋒線球員力挽狂瀾。每當球隊進攻陷入停滯時,周鵬和任駿飛就會依靠個人的單打能力幫助球隊得分。周鵬在季後賽場均能夠得到15.7分,6.1籃板的數據;任駿飛場均可以得到8.9分,8.3籃板的數據,是國內球員中兩個最主要的得分點。那廣東是如何使用球隊的鋒線球員的呢?
第一球隊注重發揮鋒線球員的身高優勢,注重球員的低位進攻。從廣東的戰術安排來看,球隊十分注重在陣地進攻中給予鋒線球員一定低位進攻的機會,依靠他們的身高和體重優勢在內線取分。尤其是在戰術配合失效時,廣東的選擇並不是用後衛的突破去挑戰對手的內線防守。而是通過利用鋒線去將球打到更深的位置出手。
第二是球隊注重鋒線球員與後衛球員的擋拆。在大部分球隊中,擋拆戰術的發起很多都是通過五號位與一號位完成的。鋒線球隊更多的是在外線等待三分出手的機會,但如果五號位移動速度較慢,很難創造出空位三分的機會。而廣東隊做出的改變是通過鋒線球員與一號位球員執行擋拆配合。這樣的好處是擋拆後的機動性更好,不論是下順的速度還是上籃的選擇,鋒線球員有著更好的機會和對出手空間的要求更低。
同時,如果球隊的五號位有投射能力,那鋒線球員在接到球之後能夠有更多的選擇方式,可以自己出手也可以與五號位完成二次的配合。這對於絕大部分有大外援的球隊來說都是可以借鑑的。如下圖,周鵬與威廉士進行擋拆配合,突破到內線的威廉士可以選擇自己投籃也可以將球傳給在籃下已經要到位的易建聯完成二次配合。
第三就是廣東隊十分注重鋒線球員從底線和側翼的無球空切。當球隊的突破被對手限制之後,廣東經常會讓鋒線球員在弱側與一號位形成無球端的擋拆換防,之後一號位向外切帶走防守人,鋒線球員依靠身高優勢空切到籃下得分,這也是廣東隊在陣地進攻中經常使用的一個戰術。
如下圖,周鵬在高位持球,徐傑與威廉士在弱側進行無球的掩護換防,之後威廉士通過身高優勢在籃下打板命中。
以上是廣東隊對於鋒線球員尤其是三號位球員的使用上所採取的一些策略,這些戰術很好的發揮了鋒線球員的特點和優勢。將三四高位真正的在攻防兩端盤活,可以說廣東隊不論是從陣容配置還是戰術打法上都追隨著現代籃球理念在不斷的變化發展,是許多球隊都應該學習借鑑的。
鋒線之殤是CBA存在的一個大問題,即使是一些有能力衝冠的球隊也在鋒線位置上也有一定的欠缺。而隨著CBA在下賽季執行的工資帽以及四節四人次策略,對球隊國內球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鋒線也將逐漸顯示出其重要性。
因此,從球隊角度來說,要注重對鋒線球員的培養和引進,爭取為球隊,為聯賽培養出一個攻防一體,有天賦有實力的鋒線球員,像新疆的齊麟,山東即將傷愈復出的丁彥雨航等。
而從教練層面來說,應該給鋒線球員更多的出場時間和機會。給予球員一定的自主進攻能力,將他們自身的優勢更好的發揮出來。縱觀近幾年CBA的總冠軍球隊幾乎都有一個優質的鋒線球員,像遼寧未傷之前的賀天舉,新疆的可蘭白克以及廣東的周鵬等。
因此,培養出鋒線球員的信心也是十分重要的。最後從鋒線球員自身來說,也要不斷的提高和訓練自己的技術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將鋒線之殤變為鋒線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