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一些女性或上了年齡的朋友問我,自己能不能學習詠春拳?
其實我覺得只要具備正常生活能力的人都是可以練習詠春拳的。
對於上了年紀的人來說,什麼時候起步都不算晚。葉問的師父陳華順公以及葉問宗師長子葉準師叔公,據說都是快40歲才開始習練詠春,這也並不影響他們成為一代大師。而我目前的徒弟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就有五六個。
對於女性朋友來說,詠春也非常適合,因為傳說詠春拳是女性創造出來的。體質虛弱、體型瘦小的人都很適合練習。當然,在我的學員中也不乏有很多女性。
雖然很多人都適合練習詠春拳,但是一定要明確自己學習的方向或者目的。學習目的的不同,對習練者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對詠春拳的學習,我們來分析一下,有以下幾種學習目的。
一、健身
如果單純從健身的角度來講,詠春拳是一種運動,不會有人給你定一個必須達到的目標。這就如同我們業餘時間打打籃球、羽毛球一樣,完全是出於個人喜好,練多練少,練好練壞均無所謂,只要自己開心,有收穫就好。
二、防身
與單純的健身相比,希望通過練習詠春達到防身的目的,應該說也是適合所有人學習的,但是要求比單純的健身要嚴格一些,可以側重練習一些摔擒手法和動作,練習的時間和訓練量也要多一些。需要注意的是:最後收到的成效是和你的專注程度、訓練量直接掛鈎的。
三、擂臺競技
如果學習的目標是上擂臺,搞一些實戰搏擊,那麼對習練者的年齡和身體狀況是有嚴格要求的,可以對比正規擂臺賽搏擊運動員的年齡和身體狀況,以此作為參照,衡量自己是否可以學習。
畢竟擂臺之上,除了單純手法的對抗,更多的是體能、技術的大比拼。而這種體能與技術的獲得,除了需要具備強壯的體格外,還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專項練習。
如果以擂臺競技為目標學習詠春,那就要拋開雜亂的套路學習,直接進行相對單一的手法打鬥練習和高強度的體能訓練。
四、傳承
首先肯定地說,這種學習目標漫長而又艱辛。
因為作為傳承人,不但要傳承功夫本身,更要傳承一種博大的文化。這必須要選對師傅,尊師重道,從零起步,一招一式,一理一念務必嚴格要求,循序漸進。
與普通練習者不同的是:學習中對招式技術、理論心法等,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能心浮氣躁。
借用一句電影臺詞:在你身上承載著一個門派。
傳承學習的人必須要有這個觀念,必須要有承上啟下的門派傳承發展意識。因此這類學習要求非常之高。
正所謂「徒選師三年,師選徒三年」,在進行這種方式的學習之前,要考慮自己的道德品行是否符合師門規定、對詠春拳技是否能做到長期執著專注、自己工作之餘能否長期保持相對穩定的時間進行練習、學習中的艱辛與困惑,自己能否克服和堅持等等。根據這些情況便可以衡量自己適不適合往這一方向學習。
從上述幾種學習目標來看,如果不上擂臺,不刻意按照傳承人的標準學習,那麼只要是具備正常生活能力的人,都是可以練習詠春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