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黑、內涵、蹭熱點...「玩梗」品牌最好命?

2020-12-17 站長之家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藍鯨渾水」(ID:hunwatermedia),作者: 劉雨靜,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一起爬山」、「網抑雲」、「爺青結」……「玩梗」逐漸成為網絡生活中的流行符號。

前不久,《中國青年報》公布的一組調查數據顯示:在參與調查高校大學生中,有超過七成的人願意主動「玩梗」,超過半數的人喜歡通過「玩梗」與朋友產生共鳴。

與此同時,「玩梗」也逐漸成為備受網友歡迎的品牌營銷手段。

我們為什麼對會玩梗的品牌有天然的好感?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梗營銷」的邏輯。

一、人人都在玩梗

何以解憂?唯有哈哈哈。

什麼是梗?

梗是網絡用語,可以代表一段時間的網絡流行趨勢,如「諧音梗」;也可以代表圈層的常用語,如「祖安梗」。

梗的表現形式簡練,濃縮信息量豐富,可以是一個詞語、一個表情包、甚至一串符號。因此我們經常聽到一些不明所以的朋友這樣問:「這是什麼梗?」。

自從人類掌握了語言和文字,我們就在「玩梗大師」這條路上越走越遠。梗在中國古代語境中的身份類似成語和典故,常被用於詩詞歌賦之中。

比如,在唐代士大夫群體中曾流行過「摩羯命梗」。他們認為摩羯座的人多命運多舛,謗譽一身。後來,「摩羯命」就成了感慨人生的標配,無論自己是不是摩羯座都甩鍋給「摩羯命」。

「我生之辰,月宿南鬥。」「箕獨有神靈,無時停簸揚。」——韓愈

「乃知退之磨蝎為身宮,而僕乃以磨蝎為命,平生多得謗譽,殆是同病也!」——蘇軾

「諸君運命頗摩羯,可憐顛頓愁眉腮。」——曾國藩

在英語中,「梗」與「meme」(音譯:模因、米姆)含義相近,意思是文化的基因。「meme」由英國科學家理察·道金斯提出,他在《自私的基因》中這樣解釋:文化的傳播與生物基因傳遞一樣,需要經過不斷模仿和複製。後來,「meme」影響之大還被收錄進《牛津英語詞典》。

我們為什麼會喜歡玩梗,對會玩梗的人有先天的好感呢?

1、首先,梗通常出自某個網絡社區或圈層,玩梗能快速與陌生人找到情感共鳴,完成身份認同。

在交流過程中,梗好似通關密語,接收到的人與對方相視一笑,迅速拉近雙方的心理距離。確認過眼神,是一起玩梗的人。

2、另外,梗自帶笑點和槽點。隨著現實生活壓力的增加,我們在網上衝浪時更願意卸下枷鎖,釋放情緒和有趣的靈魂。何以解憂,唯有哈哈哈。

3、有時候玩梗也是一種自嘲式的表達。可以塑造一個憨憨、真實和討喜的自我形象。

張雨綺多次在微博中與網友互動她在《乘風破浪的姐姐》的「槽點」,「姐不是人間鸚鵡,是reaction王」、「聲明一下我沒有順拐,那個舞蹈就是那樣排的」、「這次沒有順拐吧」...在高冷雨綺姐與憨憨張小雨之間反覆橫跳。

二、品牌營銷怎麼玩梗?

「自黑」、「蹭熱點」,爭做玩梗大師

玩梗在營銷領域同樣非常盛行。懂梗、會玩梗的品牌可以快速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獲得他們的好感和認同,為品牌造勢。

杜蕾斯憑藉「孜孜不倦」地生產讓粉絲們看破不說破的「內涵」海報和文案,成功樹立了品牌界「玩梗營銷大師」的地位。

另外,杜蕾斯追熱點的速度也稱得上「快、準、狠」,往往看似一個與品牌不沾邊的熱點事件,總能被杜蕾斯玩出新梗。

追熱點和自黑是品牌「梗營銷」中較為常見的兩種方式,核心要義都是借「梗」屬性引發消費者表達欲,提高品牌討論度。

前段時間,美國M&M'S豆也開始下場玩梗。事件起因於一位網友無意間發現M&M'S綠豆和寧靜撞臉,寧靜本人翻了這條微博的牌子回復道:「再偶遇的話 歡迎你和姐打招呼」,隨後引起網友們的撞臉P圖熱情。

M&M'S豆順手接梗,真的請了寧靜做品牌大使,與綠豆成團出道。借著熱播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的「東風」,M&M'S豆營銷大玩撞臉梗,綠豆人氣反超紅豆和黃豆,從最受冷落的那一個變成了人氣王。

自黑式玩梗則講究大方不避諱地惡搞網友們的吐槽,做到拿得起,放得下,從而達到官方處刑最為致命的效果,化尷尬為調侃,化調侃為上頭。

2019 年Kindle新品上市,打著「泡麵孵化器」、「蓋kindle,面更香」的口號,自黑式回應網友吐槽kindle「一買就廢」、「落灰必備」、「沒用來看書反而變成泡麵蓋子」,引發網友曬圖互動。

今年疫情期間,釘釘成了學生們的「網課噩夢」,APP評分直降到1.6,「卑微」的釘釘官方在B站發布鬼畜視頻《釘釘本釘,在線求饒》求放過,一下漲了 70 多萬粉絲,還收穫了很多 5 星好評。

還有一些品牌網感很強,很會利用粉絲對偶像消費心理為自己造梗。花小豬打車代言人郭麒麟在採訪中隨手畫的一張海報被品牌方投放到大街小巷,引起網友熱議「一個是真敢畫、一個是真敢投」。

▲ 我有理由懷疑花小豬美術部缺人

三、「梗營銷」的精髓在哪兒?

「玩梗」與「玩火」,僅一字之差

獵奇、借勢、沙雕、細分市場...其實「梗營銷」並沒有標準化公式。

喜歡玩梗的人骨子裡是有趣的,梗的流行更多源於一次有趣的巧合,然後逐漸口口相傳擴散開來。強行造梗、裝有趣很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導致翻車,玩梗與玩火僅有一字之差。

杜蕾斯與喜茶的跨界互動文案就曾被網友直指「風流和下流只是一字之差」,雖然杜蕾斯更換了海報和文案,喜茶也在第二天發微博致歉,但這次營銷事件對品牌造成的負面影響卻並未平息。

3 天后,全國「掃黃打非」辦官微轉發文章《從杜蕾斯到「豐胸」椰奶:被軟色情毀掉的中國人》批評廣告營銷手法消費女性,汙染網絡空間和社會環境。

其實,品牌的「梗營銷」是一種願意放下端著的架子,與消費者一起上網衝浪、吃瓜、互動的態度,讓消費者感受到一個有態度、有人氣兒的品牌團隊,而不是一個冷冰冰的商標。

超強的網感和熱點敏感度是品牌做好「梗營銷」的另一個加分項。梗作為網絡流行語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試問你還記得上個月流行什麼梗嗎?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提出「一萬小時定理」:經過 1 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都能從從平凡變成大師。

在每天堅持衝浪的前提下,總有些品牌能成為「玩梗大師」。

前段時間「楊國福邀請張亮代言」成為微博熱搜第一。事件起因於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誤解:一位網友誤以為演員張亮是張亮麻辣燙的老闆,在張亮微博留言吐槽張亮麻辣燙又low又貴。張亮回復一句「那你去吃楊國福啊...」一時間引起網友們的熱烈討論。

張亮和楊國福一直都是國內餐飲業的龍頭企業,兩家更是經常被消費者和媒體拿出來對比,討論度很高。楊國福官微 2 小時後發微博@張亮「求」代言,還有熱心網友紛紛留言免費貢獻宣傳語。

不論雙方是否達成合作,但楊國福巧妙地給自己做了一次免費的「踩一捧一」式熱搜營銷。

用官方號在線吃瓜,皮一下,很開心。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各有各的魅力。今天我們追劇、追綜藝的時候會被主人公「不太聰明的亞子」逗得笑出豬叫,社交平臺關注列表會裡出現一連串「相聲博主」。一本正經營銷已經很難再吸引人,故事和段子成為消費者對廣告營銷的全新需求。

相關焦點

  • 自黑、內涵、蹭熱點……「玩梗」品牌最好命?
    自從人類掌握了語言和文字,我們就在「玩梗大師」這條路上越走越遠。梗在中國古代語境中的身份類似成語和典故,常被用於詩詞歌賦之中。比如,在唐代士大夫群體中曾流行過「摩羯命梗」。他們認為摩羯座的人多命運多舛,謗譽一身。後來,「摩羯命」就成了感慨人生的標配,無論自己是不是摩羯座都甩鍋給「摩羯命」。
  • 諧音梗、真香梗、打工人梗…品牌玩梗最為「致命」
    比如騰訊請來真鵝上演「鵝場」動態,雙十一流行的「尾款人」,眾多茶飲品牌蹭熱度的「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還有令人樂此不疲的諧音梗…… 玩梗逐漸成為備受網友歡迎的品牌營銷手段
  • 你蹭的抖音熱點,99%都是無用功!
    挑戰賽能夠貢獻給創作者的流量,主要是分為兩種:第 1 種是在挑戰賽發布的前 3 天,品牌通過購買流量入口引起的熱門效應所貢獻的流量;第 2 種是挑戰賽話題聚合頁所貢獻的額外流量。其中,商業挑戰賽的聚合頁裡前 200 條,品牌可以通過抖音運營把一些品牌認為的優質內容進行置頂。
  • 楊國福麻辣燙喊話張亮代言,看品牌如何玩轉「梗營銷」?
    品牌聲量需求:用「梗」製造話題度,聚合流量 在玩梗營銷中,品牌需要把握好自身與熱梗的契合度,為品牌製造話題,聚合更大的傳播能量,從而收割網絡熱度和流量,讓傳播效果事半功倍。 《乘風破浪的姐姐》自開播以來,討論度有增無減。
  • 「黑人抬棺」火爆全網:品牌如何玩轉「梗營銷」?
    不得不說,網際網路的「造梗」能力真的太強了!前一秒,「淡黃長裙」的魔性旋律還在腦海盤旋縈繞;下一秒,【黑人抬棺】的動感節奏就已經讓人上頭了……「黑哥一笑,生死難料;棺材一抬,人間白來」。網際網路隔三差五就會出現一個新梗,並在受眾中形成大量自傳播,「梗營銷」也是非常討喜的一種推廣手段。對於品牌來說,找梗不難,難的是在遍地的梗中第一時間找到適合自己品牌的那一個。①梗營銷≠內容營銷很多品牌可能會說,內容營銷我們一直在做,能蹭的熱點絕不放過,為什麼沒有做出什麼成效來?
  • 楊和蘇:隨便cue一下又怎麼了 談艾熱玩蔡徐坤玩籃球黑梗惹眾怒
    #楊和蘇內涵蔡徐坤#近日,楊和蘇談艾熱在節目當中當著小鬼的面玩蔡徐坤打籃球黑梗一事,表示:「隨便cue一下又怎麼了」,惹得網友不滿。1楊和蘇:隨便cue一下又怎麼了6月24日,楊和蘇在個人社交平臺上面發文表示,「開個玩笑怎麼了,說個梗怎麼了,就是隨便cue一下又怎麼了?是違背了什麼道德準則還是觸碰了什麼法律…」,疑似是在回應艾熱在《說唱聽我的》的節目上,當著小鬼的面玩蔡徐坤打籃球的梗。
  • 品牌玩梗破圈比拼,星巴克氛圍組能贏麼?
    這次星巴克的「玩梗營銷」,亮點不僅在於成功嫁接了熱點信息,實現了更大程度的傳播破圈,還在於品牌把原本的一條偏負面的公關危機信息,成功轉化為了一次品牌的「網感」傳播,獲得了更多的用戶好感。例如老鄉雞董事長束從軒就通過一系列的「玩梗」塑造出了其人設IP,還有大量品牌藍V帳號的運營中,都通過一個個「埋梗」、「接梗」的內容中,強化了其品牌調性與人設。玩梗營銷在執行過程中通常需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第一,理解「梗」文化;許多傳統企業會把「網絡梗」當做一種不嚴肅、不正經的表達,事實上這偏離了「梗」的內涵。
  • 蹭熱點並不可取
    幹自媒體的都知道,蹭熱點可以提高自己文章或視頻的曝光量,進而提升流量。但是,從文章和視頻的創作初衷來看,蹭熱點並不可取。自媒體作者們辛辛苦苦搜尋熱點,然後在文章或視頻中插入熱度詞,平臺方也提供了這種方便,列出很多寫作和拍視頻的材料,包含最新發生的熱點事件、關鍵詞等,供自媒體作者們選擇,也讓他們蹭熱點更加方便。但是,這種創作似乎並不可取。自媒體作者人數很多,都來蹭熱點就會出現千篇一律的現象,讓熱點迅速成為爛大街的東西,沒人看了。
  • 楊和蘇談艾熱玩蔡徐坤黑梗:隨便cue一下又怎麼了
    24日,楊和蘇談艾熱在節目中當著小鬼的面玩蔡徐坤黑梗一事,表示:「開個玩笑怎麼了,說個梗怎麼了,就隨便cue一下又怎麼了?」楊和蘇談艾熱在節目中當著小鬼的面玩蔡徐坤[微博]打籃球黑梗一事,他發文表示:「開個玩笑怎麼了,說個梗怎麼了,就是隨便cue一下又怎麼了?是違背了什麼道德準則還是觸碰了什麼法律.」 隨後有網友質疑他:「開玩笑要雙方都覺得好笑才是開玩笑」,他回復道:「玩笑雙方應該是說玩笑和聽玩笑的人,而不是笑話中被提及的人。這樣笑話的功能性,傳播快樂,就達到了。」
  • 品牌應該如何玩轉「梗營銷」?
    雖說傳統品牌理論的力量仍在,但是消費者變了,營銷傳播也必須做出相應的變化。就拿這兩年非常火的「梗營銷」來說,不管是企業品牌還是個人品牌,如果你現在依然是一個沒梗或者有梗但不會玩的品牌,這將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而那些不會玩梗的營銷人,也會失去與消費者溝通的關鍵渠道。
  • 娜扎不懼嘲笑惡搞,自黑玩梗「窮哈」,藝人不玻璃心反獲好感
    而去年因為在韓國某頒獎典禮上英語發音不標準,所以被嘲笑和惡搞的娜扎也開始玩梗,在自己的微博中祝福網友們2020年一起"富哈"。與此同時還曬出了漂亮的照片,這一自黑舉動獲得了不少人的讚揚。娜扎的"窮哈"梗源於去年的MAMA頒獎禮,當時娜扎作為唯一的中國嘉賓站在頒獎舞臺上。
  • 玩梗正當時|品牌如何才能玩轉「梗營銷」?
    「梗營銷」,就可以幫助品牌塑造「人設」。品牌想要通過玩梗立「人設」,要注意「梗」和品牌符號之間最好有緊密的聯繫,讓消費者對梗的記憶點轉化為品牌的記憶點。海爾兩兄弟最具標誌性的就是一藍一黃兩條褲衩,海爾圍繞IP形象海爾兄弟的「褲衩梗」大作營銷,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不僅強化了用戶的品牌認知,還拉近了品牌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
  • 全世界最會玩梗的塗鴉藝術家!
    澳大利亞的塗鴉藝術家Lushsux,他的作品大部分題材來源於新聞熱點事件。Lushsux追熱點的創作風格,可以說已經成為了他的一大特色,別人可能是偶爾會對自己感興趣的題材進行創作,而Lushsux是不停地將熱點進行創作。這幅塗鴉是以搞笑反應出名的著名youtuber:Etika最經典的驚嚇臉創作而成。
  • 蹭熱點的手遊廣告:黑人兄弟把棺材抬進了金融帝國
    01黑哥哥把棺材抬進金融帝國你只知道手遊們的廣告很沙雕,卻未必知道他們追熱點追得比新媒體老編還快。今天你對著哈哈哈的梗,明天就會被做成CG動畫,驚現於你的信息流。其實沙雕手遊廣告追熱點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曾經有個殭屍囚徒遊戲的廣告硬蹭你們坤坤,上演牢房打籃球的cult劇情。昏暗的燈光下,遊戲人物耍帥給鬼看。 △ 此處應有BGM《雞你太美》玩完籃球再來一段勁舞,一個跳不好就有可能把要害暴露給敵人,分分鐘嗝屁。此時請務必選擇「殊死一搏」。
  • 楊和蘇站艾熱:隨便cue一下怎麼了 玩黑梗惹怒蔡徐坤粉絲被爆破
    楊和蘇站艾熱:隨便cue一下怎麼了 玩黑梗惹怒蔡徐坤粉絲被爆破時間:2020-06-25 12:22   來源:淑女志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楊和蘇站艾熱:隨便cue一下怎麼了 玩黑梗惹怒蔡徐坤粉絲被爆破 現在蔡徐坤的風評已經越來越好了,但是想必很多人都還記得蔡徐坤打籃球的梗,這算是一直過不去的黑梗了
  • 會玩梗蹭熱度的線下店,活該月入上10萬!
    實際上這只是源於小情侶們的「撒狗糧」事件,但各大品牌奶茶店迅速蹭上了這波熱點,銷售額噌噌噌往上漲。 餐飲屆還有哪些借勢玩梗的案例,參謀君給大家盤點一波。 今年3月復工之際,由「人在茶在」掀起的一波5L裝全家桶奶茶就刷屏了。
  • 趙麗穎接連耍梗玩內涵,網友:這樣不好吧?會帶壞「穎火蟲」的!
    網友不禁調侃道,總是接連耍梗玩內涵,而且每一次都是原創,有時候我都還沒反應過來,這樣不好吧,會帶壞「穎火蟲」的!趙麗穎補刀謝娜 網友的評論看似在黑趙麗穎,其實這是一種對偶像愛另類的表達方式,像大家經常在網上看到的,「活該趙麗穎這麼火」,「本來可以靠臉吃飯,卻非要靠段子」。
  • 奧運借勢營銷黑白榜——奧運不是WIFI熱點,想蹭就蹭
    用「沒了贏的壓力,只有贏的渴望」的文案去引出玩的主題,從而引導用戶去聯想「出行」的概念。若只為借勢而借勢,只為曝光而曝光,不考慮品牌與事件的貼合度,不在乎畫風與品牌調性的統一,對於見慣了借勢而品味逐漸變(diao)高(zuan)的受眾來說就是沒有美譽,只有吐槽,如此,不如不做,不做不錯。3、借勢要注意分寸,「反客為主」小心紅著紅著就黑了。女排頒獎現場圖上「真美漢中」成為了焦點,房地產開發商「到此一遊」式的借勢紅了,卻是一片罵聲。
  • 爬不上電競椅當場退役,鬥魚智勳身高被玩梗,過度玩梗就是「黑」
    近日,有主播智勳的粉絲在其魚吧發帖,稱許多粉絲總是揪著智勳的身高的梗開玩笑,他表示「玩梗過度就是黑」。目前在一些短視頻平臺或者自媒體文章中,許多關於主播智勳身高的「梗」。比如"身高150"、"站在椅子上直播"、"爬不上電競椅而退役"、「主辦方調高座椅50釐米」等。
  • 太閒酒業:營銷切莫亂蹭熱點,當心賠了夫人又折兵
    所以就導致某些商家和品牌用打擦邊球的方式,借季老先生名氣進行產品推廣,實則是在變相消費季老先生,蹭他的熱度。 這是一個非常驚悚的情節,卻被景區來用做營銷,這個蹭熱點著實讓人反感。其一,將劇中的殺人橋段拿來調侃,會讓遊客產生不好的聯想,感到不適。其二,用上了秦昊的漫畫,有侵犯別人肖像權之嫌。 景區的本意是希望通過電視劇的熱度做話題,以增加娛樂性,吸引互動。但卻沒想到引起這樣大的爭議,只能說這個蹭熱點的時候,根本沒有顧及到遊客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