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丹紀錄片《最後之舞》播出之後,丹尼斯-羅德曼也成了關注焦點。
跟麥可-喬丹、斯科特-皮蓬一起,丹尼斯-羅德曼在公牛隊後一次三連冠期間發揮重要作用,不過他卻是三個人之中名氣最弱的一個。這倒也不難理解,羅德曼職業生涯就是一個藍領球員,跟「籃球之神」麥可-喬丹天壤之別,而皮蓬那樣的巨星地位也是丹尼斯-羅德曼難以企及的。
說羅德曼是藍領球員並不為過,他的職業生涯場均7.3分13.1個籃板,得分和籃板之間的差距巨大。怎麼說?職業生涯得分在兩位數之下而籃板球兩位數,我們能夠想到的都有誰——穆託姆博9.8分10.3個籃板、小喬丹9.5分10.8個籃板以及克萊德-李7.7分10.3個籃板。
羅德曼是最為「極端」的那個。
羅德曼職業生涯始於活塞隊「壞小子軍團」時期,每個賽季都在取得進步,但是這種進步更多地體現在籃板球和防守上面,他在進攻中的作用始終有限。當然了,以羅德曼的能力來看的話,他即便是進攻端達到中等水準,也不會在選秀大會上落到第二輪才被選中。
然而「一招鮮吃遍天」,羅德曼靠籃板球徵服了聯盟。
比爾-蘭比爾的巔峰期逐漸過去,羅德曼則承擔起了球隊籃板爭奪者的角色,打到第五個賽季,羅德曼場均貢獻12.5個籃板。而到了1991-92賽季,籃板王體內的能量突然爆發出來,場均出戰40.3分鐘搶下18.7個籃板球。那一季的羅德曼極其瘋狂,單賽季總共搶下1530個籃板球。
這又是什麼概念呢?七十年代之後就沒有出現過單賽季1500+籃板球的球員。
五六十年代的時候,比爾-拉塞爾、維爾特-張伯倫、傑裡-盧卡斯等人都曾多次做到這一點,張伯倫更是在1960-61賽季搶下2149個籃板球,接下來的賽季再搶下2052個籃板球,上古神獸的傳奇讓人嘆為觀止。張伯倫的傳奇直到七十年代初才結束,在他之後只有阿爾提斯-吉爾莫爾在ABA聯盟做到過。
時間就這樣走到了九十年代,丹尼斯-羅德曼再一次單賽季搶下1500+籃板球。
羅德曼天生為籃板球而存在,他的卡位意識、籃板球技術以及強硬素質,都是聯盟中頂級的存在,更為重要的還是他的激情和那顆心。羅德曼曾解釋自己搶籃板秘籍,「人們總覺得我就是去搶個球而已,那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花時間看看我都做了些什麼。搶籃板算不上『腦部手術』,但它遠非『比別人跳得高』這麼簡單。
在你起跳之前,有太多的工作需要完成。」
在強大意志力的支撐之下,丹尼斯-羅德曼連續七個賽季拿到籃板王——1991-92賽季至1997-98賽季,羅德曼在三支球隊中都沒有讓他人搶走籃板王殊榮。可是你看一下羅德曼的身高就會更加驚嘆,他只有6尺7寸而已,作為對比——詹姆斯身高6尺8寸,還要高過丹尼斯-羅德曼一點點。
或許你會感興趣,羅德曼單場比賽最高搶到過多少個籃板球呢?1991-92賽季,活塞隊對陣步行者隊的比賽當中,羅德曼出戰45分鐘搶下34個籃板球,其中包含了18個前場籃板球,對手步行者隊全隊也只搶下了38個籃板球。羅德曼職業生涯五次單場搶下30+籃板球,不過沒有一次是在其加盟公牛隊以後。
巧合的是,羅德曼職業生涯最高得分也是34——1990-91賽季,活塞隊對陣掘金隊的比賽,羅德曼21投15中得到34分並且搶下23個籃板球,並且0次失誤。
34,就像是羅德曼的幸運數字,嗯,加盟公牛隊重獲新生,那一年他正好34歲。
多巧。
(文/顏無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