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西漢張良,幾乎無人不知。
他是西漢的開國功臣,後世尊其為「謀聖」。
那麼,他的一生究竟經歷過什麼?
他的智慧和謀略,千年以後,能給我們什麼啟示?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
一、刺秦失敗
戰國亂世,七雄並立。
張良出生於當時的韓國。
他的祖父和父親,五世相韓,家世顯赫。
可是不久,父親去世,韓國為秦所滅。
他背負家仇國恨,決定刺殺秦王。
於是,他找來一個善使流星錘的大力士,
打聽得秦王東巡,便埋伏在博浪沙中。
不想,襲擊的時候,誤中副車。
秦王大怒,通緝天下。
張良隱姓埋名,亡命天涯。
二、黃石授書
張良逃到下邳,深居簡出。
一日,他在橋上遇一老者,喊自己到橋下撿鞋。
曾為貴族公子的他,雖然覺得為難,還是去撿了。
然後,老者說孺子可教也,相約五日後見。
過了五天,張良去了,可是,老者已經先到。
與老者期,何後也?
再次相約五日,張良又晚到。
第三次相約,這次張良早早就到了。
然後,老者從懷中掏出一本書,交給他。
說道:好好讀書,他日功成名就,想來見我,橋邊黃石便是。
張良大驚,看了下書,原來是《黃石兵法》。
三、曠世奇謀之還軍灞上
一個偶然,張良遇上彼時尚籍籍無名的劉邦。
他發現劉邦能採納他的意見,便決定跟隨劉邦。
不久,劉邦和項羽相約,先入關中者為王。
劉邦比項羽先破關中。
看著秦朝宮室、珍寶、美女,
劉邦想就此稱王,住下來不走了。
樊噲建言曰不可,劉邦不聽。
張良勸道:功業未成,不可貪圖享受。
何況此時項羽實力更強。
劉邦聽從了,還軍灞上,等待項羽。
四、曠世奇謀之鴻門宴救主
項羽來了,在鴻門設宴,邀請劉邦。
劉邦知道危險,但此時不得不去。
他帶上了張良。
席間,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張良看到危險,急忙請樊噲入帳。
幸得項羽猶疑,席間劉邦無事。
是夜,項羽叔父項伯來告實情。
張良急請劉邦假扮自己,喬裝逃出。
待劉邦走遠,張良冒死與項羽周旋,最終成功逃脫。
五、曠世奇謀之焚燒棧道
劉邦被封為漢中王,項羽命他帶著人馬去封地。
劉邦不想去,但不得不去。
張良給劉邦說,此時力量尚小,遠不敵項羽。
此去,過了棧道,就把棧道燒掉。
以示不再東顧,以安項羽之心。
在漢中好好發展自己,積蓄實力。
六、曠世奇謀之假封齊王
後來,劉邦勢力大增,兵出漢中,逐鹿中原。
終和項羽兩軍對峙,相持不下。
此時,身為劉邦部將的韓信已盡收齊地。
韓信幫誰,誰就能問鼎天下。
當此之時,韓信上書要求劉邦,假封他為齊王。
劉邦聞訊色變,正要不許,
張良用腳在桌子下面踢他。
此時大局何等重要。
劉邦很快就明白了,
派張良去封韓信為齊王。
不久,韓信敗項羽於垓下。
劉邦終於平定天下。
七、曠世奇謀之功成身退
劉邦登極,論功行賞,封張良三萬戶,封邑在齊地隨便挑。
張良辭謝,請封一萬戶,地方在留,在那裡他初見劉邦。
不久,留侯張良就退隱田園,修身養性,不問世事,得以善終。
八、結語
綜觀張良一生,刺秦莽撞,學於黃石,投得明主,每有奇謀。
不貪不爭,功成身退,堪為千古謀士之典範。
在當下,成大事者,能不學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