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對於內心強大的人來說,苦難和挫折並不是難以度過的阻礙,而是可以磨鍊己身鍛鍊膽識的絆腳石。迎接並攻克苦難的過程,就是使自己的內心更加強大和堅毅的最佳方式;曾經一度誤落紅塵的人董竹君就是如此。她當初能從青樓賣藝的清倌人成長為事業成功的傳奇女企業家,依靠的就是自己那顆永不言敗的決心。她始終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初心不改奮勇前行就是她一生的寫照。在那個重男輕女思想還嚴重的民國時期,董竹君就如她姓中的竹子一樣是個堅韌且錚錚傲骨的女子。這使得她有敢闖敢拼的機勇,獨自在女性地位低下的社會打下自己的一片天。她傳奇的一生證明,女子也有不遜於男子的膽魄和智慧。經歷的千般坎坷和波折不僅不能打敗她,反而還能成就她;讓她的世紀人生綻放出耀眼奪目的光彩。
上個世紀初葉,上海一戶董姓貧民家庭降生了一個女嬰;她就是未來成就非凡的董竹君。董父雖然每天賺的錢不多僅是靠拉黃包車謀生計,但是他的性格耿直極有自尊;從未因董竹君是女兒而對她有所輕視。而母親李氏則時常會抱怨生活的清貧,不過她勤儉能幹口中雖叫苦不堪,可為了她們這個家始終是任勞任怨的。在董竹君的童年生活,家中經常吃的主食只是蘿蔔、青菜這類素菜;並且還是市場下市後剩下的便宜貨。可是對於這個家庭,她是充滿感激的;因為父母開明的思想給了她一個貧苦但幸福的童年。
長到八歲的董竹君思想稚嫩但聰慧又懂事,容貌也已初顯美人胚子的模樣;得了個小西施的美稱。董父知道窮苦人若想改變命運,那就一定要上學讀書才能實現。因此,哪怕家中錢財不多;他仍咬牙堅持送女兒入私塾讀書。他從未覺得女子無才便是德,時常囑咐董竹君要好好讀書,這樣將來才能得一個好前程;這為將來董竹君異常好學力爭女兒讀書學才埋下種子。
三年的讀書時光一晃而逝,這時的董竹君已長成十二三歲的小小少女了。讀書的時光讓她充實且快樂,可惜這段時光註定是短暫的;因為她的父親因勞累過度而不幸患上重病,高昂的醫療費用使這個家瀕臨崩潰。為了父親治病就醫,董竹君不但終止了學業,而且被母親忍痛以三百大洋賣到青樓做三年賣藝的清倌人。董竹君後來提到這件事的時候,並沒有對父母這個的決定而感到憤恨。她表示小時候私塾讀書的時候,就讀到過割骨療親、賣身葬父的孝道;父母若是能因此過上好的生活,她這麼做也就值得了。
對於很多人來說墜入紅塵,就意味墮落和沉淪;很難在堅守自己的初衷。可堅毅清傲的董竹君人窮卻志不短,她是絕不會就此妥協。當青樓的老鴇威脅逼迫她賣身接客的時候,她拿著利器頂著自己脖子厲聲對著老鴇喝道:若是想逼她就範,除非是她死了!見董竹君軟硬都不吃,無奈習慣逼良為娼的老鴇只能妥協;畢竟哪怕董竹君不賣身賺錢,僅依靠她清冷好聽的嗓子也能為青樓賺不少銀子。可以說這是董竹君對命運的一種反抗,預示著她將來的不凡。
風月場所在民國那個混亂的年代,不僅是男人尋花問柳之所;也是一種可供隱蔽的革命產所。當時很多革命的進步人士為避免風聲走漏,於是就時常會躲到青樓召開會議。而這些人中,就有位年輕有為且面容英俊的青年才俊夏之時。這位革命救國英雄可不簡單,年紀輕輕就當上了四川都督高職;再加上軒昂的氣質簡直就是民國的黃金單身漢。人生就是這樣這邊關閉了一扇窗,那邊卻打開一扇門。董竹君初見夏之時就被他所吸引,畢竟那個女子會不喜歡如此優秀的男子。而夏之時聽見董竹君在臺上朱唇輕啟低吟淺唱,那高雅美麗的模樣令他十分的心動。
於是英雄和美人初次見面,就已兩情相悅;真可謂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愛情。他們之間的愛來得猛烈而綿長,經過一段深切了解和交流之後,夏之時決定幫董竹君贖身。可是董竹君卻並未答應,她當時如此回應夏之時:她並非一件可換取的物件,離開青樓她自會想辦法;她不想將來有一天夏之時對她不悅的時候,侮辱她是夏之時用錢買來的。之後,董竹君就是巧施小計灌醉了守夜的護衛;拋棄一切錢財夜晚獨自逃出了青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