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花八門的減肥法中,你一定聽說過黑咖啡減肥法。
日本的研究者花了5年時間,追蹤492位無脂肪肝的男性發現,一天喝2.5杯以上咖啡的人,最後患上與肥胖有關脂肪肝的比例較低。
這是因為咖啡中含有咖啡鞣酸、綠原酸等物質,能改善消化器官的機能,加速脂肪分解。不過,咖啡更有利於減脂的,其實是它對運動狀態的輔助作用,也就是運動減脂!
一杯咖啡中,最主要的活性物質是咖啡因。它可以刺激中樞神經系統,減輕疲勞感,振奮精神。在可樂、茶、堅果、巧克力等飲料中,也有一定量存在。
黑咖啡本身熱量極低,同時有小幅提升新陳代謝的作用。不過光喝咖啡不運動,對減脂的幫助可以忽略不計。
咖啡因本身是種天然利尿劑,喝咖啡可能帶來短時間的排水增加,但這種短暫的水重量減輕,無法帶來減脂和長期減重層面的幫助。
此外,如果日常飲用的不是黑咖啡,而是加了較多奶和糖的速溶咖啡,焦糖瑪奇朵之類,人們還很可能因較高的熱量盈餘,囤積更多的脂肪。
一杯大美式:熱量15大卡,咖啡因225mg
一杯大拿鐵(黑咖啡+純奶):熱量190大卡,咖啡因150mg
一杯大摩卡(拿鐵+糖漿):熱量360大卡,咖啡因175mg
一杯大星冰樂(摩卡+奶油):熱量470大卡,咖啡因95mg
改變一些配料,咖啡的熱量就可能翻幾十倍,一杯大摩卡的熱量約等於3碗米飯。
總的來說,健身層面,咖啡的價值主要是對運動狀態的輔助作用。通過提升運動表現,增加訓練中脂肪的耗能佔比,達成幫助增肌減脂的效果。
【特別通告】剛開始練不怎麼懂,練了些時間沒進步,我們安排專門的健身輔導群
【怎樣進群?】私信回復「福利」即可加入!
早在1978年,人們便發現,在80%最大攝氧量的騎行中,咖啡因能夠提高達到疲勞的時間,讓人能承受更大的訓練量。
咖啡因能對最大力量和無氧爆發力,帶來一定幫助。不過與之相比,咖啡因對肌肉耐力的影響更為顯著,而影響最大的,則是有氧耐力訓練的表現。
不過,由於不同體質差異,人們攝入咖啡因後,運動狀態提升幅度,也有較大不同。
2014年,一項涉及128萬人的研究論文顯示:每天1.5杯咖啡,心血管發病率減少11%;
2016 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就明確表示:咖啡不存在致癌危險;
2015-2020《美國居民膳食指南》中,也將咖啡從「可以攝入」,調整為每天可以攝入3-5杯,孕婦應控制在2杯以內。
正常量攝入咖啡,也不會導致骨質疏鬆。一杯咖啡中咖啡因的攝入量,只會增加2-3mg的鈣流失,多喝幾口奶就能補充回來,我們也完全可以在咖啡中加一些牛奶。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咖啡的攝入,確實會增加胃酸分泌,本身存在胃腸疾病的人不建議攝入太多,更不能不要空腹喝咖啡。
如果目的是提升訓練狀態,根據現有研究顯示:3-6mg/kg的咖啡因攝入量,能對運動狀態帶來促進效果,而當攝入量提高到5-6mg/kg,這種促進效果便已達到峰值。
如果高於這個量,進一步大量攝入,不但不會帶來額外的訓練狀態提升,反而可能帶來胃腸不適,心跳過快,嘔吐,甚至昏厥。
因此,對於大多數健身者,每日咖啡因攝入不要超過400mg。如果想計算的更精準些,可以將咖啡因攝入量控制在每日3-6mg/kg之間,基本上就是一天1-3杯的量了~
普通人咖啡因攝入體內後,45分鐘就會被完全吸收。血液中的咖啡因濃度會在15分鐘內不斷增加,在30-60分鐘達到峰值。因此,對於大多數健身者,建議運動前30-90分鐘喝咖啡。
此外,不建議健身的小夥伴,天天喝咖啡。長期攝入咖啡因,會導致身體耐受度增加,咖啡因對精神狀態和運動表現的幫助也會隨之下降。
如果已經因長期喝咖啡,或長期使用氮泵,導致咖啡因耐受,可以停用兩周到一個月,敏感度會慢慢恢復。
如果僅是喝了一小杯咖啡,便出現心悸,頭暈等狀況,則很可能屬於「咖啡因不耐受」,需要更少的攝入量。
也不用擔心攝入量太低而效果不佳,你只是比一般人更為敏感~如果不適感強烈,那還是就別非得嘗試咖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