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一生的兒時記憶,細數老上海的那些理髮店

2020-12-22 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得出裡弄後向右拐,緊貼著石庫門的樓房群,曾經有一家小理髮店。這家理髮店是磚木結構的,樓上是住家,樓下開店經營,門外那隻轉動著的紅藍白三色的圓筒,是它唯一的標誌。推門而入,門和地板吱吱作響,店面狹長,左側牆上嵌著由多面小鏡子拼湊而成的大鏡子,右側牆上釘著一排衣鉤。大鏡子前,一字排開六把老式理髮椅,理髮椅是金屬材質的,寬大卻笨重,踩腳踏板可以升降,頸後靠墊可以調節,連靠背也可以放倒。當年,這六把理髮椅是「鎮店之寶」。

理髮店最裡面,牆的大半部分依然嵌著鏡子,旁邊開有一扇門,靠近門的地方擺了兩個洗頭用的水盆。每當有顧客洗頭,極易引發「交通擁堵」,好在雙方都已習慣,並無怨言。因為光線不足,那扇門裡的「秘密」我始終沒有看清,不過裡面經常冒出水蒸氣,約莫是燒水的火房。伴著吆喝聲,不時從門裡飛出一塊燙手的白毛巾,無論距離遠近,總能準確地投到理髮師傅的手中——這是學徒必修的基本功,免除了在室內穿插走動的幹擾。

小理髮店的老闆也會理髮,顧客一多,他就親自上手;對顧客、對師傅,他從不發脾氣,一派敦厚的長者風度。這裡收費低廉,多是回頭客,清一色的男性。1938年我家移居法租界後,爸爸就成了這家小理髮店的常客,道地的平頂頭,整整理了二十六年。

不過媽媽喜歡帶我去一家名為「白宮」的理髮店理髮,那裡收費高,要橫穿愛多亞路。愛多亞路原名「洋涇浜」,曾是一條河道,後來河道被填平,改築闊大的馬路,成為法租界和英租界的分界線,也是洋人或富商從西郊別墅到外灘辦公大樓的必經之路。上班時,車流自西向東;下班時,車流自東向西,在當時這可是一景。

「白宮」理髮店是一幢高樓的臨街鋪面,光亮、寬敞、乾淨,氛圍柔和而溫馨。理髮師和服務員身著剪裁合體的白色工作服,笑容可掬,一進門,宛如進入口腔科診所。這裡的座上客以女性為主,小姐、夫人們衣著時髦,享受的服務比較多,花費的時間也比較長。

時運不濟,爸爸失業了,為節省開支,我不再去「白宮」理髮,爸爸帶我跨進那小理髮店的門檻。媽媽擔心那裡的衛生條件不好,勸爸爸帶上酒精,可爸爸說那樣做會傷了師傅的自尊心。平日裡,爸爸對媽媽唯唯諾諾,在這等問題上竟毅然發表不同意見,可見小理髮店在爸爸心中的地位非同小可,所以我表現得很聽話,不至於被視為異類。

小理髮店的師傅顯得土氣,但純樸。他在我的肩上輕輕一壓,或者在頭頂稍加撫摸,略微旋轉,我就心領神會,爬上那又高又大的理髮椅。師傅們一邊理髮一邊聊天,盡說些人間的俗事,妙語連珠,氣氛熱烈。爸爸乃一介書生,他從不參與談論或鬨笑,是「例外」。

小理髮店的照明設備很簡單,與每把理髮椅相對應,從天花板垂下一根電線,接著一隻白色燈罩,中間有滑輪附一橢圓形重物,以制平衡。每當理髮、修面、剃鬍子等工序完畢,師傅拉下燈罩,手持小圓筒,從中取出挖耳朵的用具,在顧客的耳道裡仔細掏挖。此刻他全神貫注,不再說笑,儼然一位耳鼻喉科大夫。

接著,師傅提拉顧客的肩、肘、腕以至各個手指關節,以嘎嘎作響為快。而後,只見他鬆鬆地握著拳頭,在顧客的項、背等部位,按一定順序輕輕敲打,時快時慢,其間夾雜著短暫的拍擊,節奏感明顯,聲音煞是好聽。爸爸沒有菸酒嗜好,理髮可算作他的享受。「白宮」並沒有此項服務,那裡的理髮師傅講究髮型設計、燙髮、美容,還為顧客修剪指甲、給指甲染色。他們低聲細語,從不高聲談笑。

這兩家理髮店雖然都在愛多亞路上,卻鎖定了不同的消費對象,提供不同的服務,皆具生氣。這是那個年代獨特的經濟產物,也是老上海生活的一大特色。

戰後我家的經濟情況有所好轉,上大學的我脫下長袍,換上西裝,對髮型開始有一定要求,也就不再光顧小理髮店。之後,我曾在不同的理髮店之間遊走,最終落腳大學內部的理髮店,那裡的規模更小,只容得下兩把理髮椅。不過開在醫學院裡的理髮店比較注意衛生,加之窗外有小樹林,濃綠包圍中,別有一番韻致。

(原標題:老上海的理髮店)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陳德昌

流程編輯:邰紹峰

相關焦點

  • 老上海人最愛的——蔥油餅,代表兒時記憶的一種味道
    蔥油餅是上海市的特色小吃,深受上海人的喜愛。在很多上海人心裏面,蔥油餅代表的是一種記憶,那些悠遠誘人的蔥香,能勾起許多兒時美好的回憶。傳說中的神奇早點攤之一,老式的圓形爐子,讓人一眼便能看到裡面正在炙烤的蔥油餅。
  • 尋訪日漸消失的老行當,重拾兒時記憶裡的老長沙……
    01縫紉店在高姨這位40多年的老裁縫看來,今時已不同以往。一點點甜味的人參米,就能讓細伢子開心好久。不僅僅是吃到嘴裡的甜,還有人參米那轟的一下爆出來的驚喜感——像是全員參與的盛大歡喜。如今,現代人生活選擇太多,逐漸老去的米炮匠,那一份充滿年代感的手藝,不知能否後繼有人。若干年後的小輩們,還能觀看到這一份驚喜麼?
  • 老市民將作別老理髮店
    這間理髮店很小也很大,小是說它的營業面積很小,不足十平方米,而且小得至今理髮店連個名字都沒有。說它大,是因為附近有近千名的老居民都是它的常客。這間老理髮店的創始人是20世紀80年代從邢臺老國營牡丹美容廳退休的理髮師。後來,老理髮師的兒子張平均2000年接替了他母親的手藝理髮至今。
  • 兒時的夥伴,小人書
    兒時的夥伴,小人書 2020-10-13 14: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顧客數不得超過理髮位一半,上海浦東350餘家理髮店已開業
    顧客數不得超過理髮位一半,上海浦東350餘家理髮店已開業 澎湃新聞記者 鄒娟 2020-02-24 19:00 來源:
  • 在這些耳熟能詳的方言童謠裡,珍藏著我們兒時記憶中的老長沙……
    @任厷:我今年73歲了,還清楚記得兒時姐姐教我的一首童謠,現據記憶記錄整理如下,與大家分享:《麻雀子生蛋粒粒滾》麻雀子生蛋粒粒滾,又說哥哥冇買粉;買得粉來不會擦(音za),又說哥哥冇買麻;買得麻來不會績(音ji),又說哥哥冇買筆;買得筆來不會寫(音:嚇),又說哥哥冇買馬;買得馬來不會騎,又說哥哥冇買皮;買得皮來不會硝,又說哥哥冇買刀;
  • 兒時的記憶——滾鐵環
    另外還有一根長六七十釐米的細鐵棍或粗鐵絲,一頭把它缺成U字型,用它推著鐵環跑,人們把這種玩法叫滾鐵環。一些家裡有條件的,讓鐵匠給製作,而多數家的孩子們則是利用濫木桶上的鐵箍作鐵環。這樣的鐵環有的是細鐵條做的,有的是細鐵棍做的。細鐵條的鐵環推起來摩擦力大,比快不如鐵棍的效果好,若是比慢則比鐵棍的強,推起來穩當不易倒。還有的孩子們為了滾鐵環有響聲,在鐵圈圈上又套了幾個,用粗鐵絲缺成的小鐵圈。
  • 過年了,細數老廚家和道臺府那些有故事的年菜
    春節不打烊,老廚家陪您過大年!品年味,享美味,「細數老廚家和道臺府那些有故事的年菜」,讓我們度過一個有歡樂、吉祥,有文化的春節! 過年要吃賀歲大菜馬上封侯細數老廚家和道臺府那些有故事的年菜 從古至今,過年都是極講究的。
  • 博爾赫斯遺孀瑪麗亞·兒玉訪滬:重溫晚年最幸福的旅途記憶
    7月26日,由阿根廷駐滬總領事館聯絡,在博爾赫斯國際基金會、阿根廷駐華大使館、阿根廷傳媒系統部門,Pablo Feldmann-Nadia Hutnik文化項目公司大力推動,以及上海靜安區文化館、上海譯文出版社等單位合力之下,「博爾赫斯的地圖冊——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和瑪麗亞·兒玉旅行攝影巡迴展」在上海靜安區文化館開幕。
  • 童年中的記憶,細數那些經典電視劇
    42 濟公 「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如今電視劇中的濟公形象大多源自於此,遊本昌飾演的濟公有太多太多的經典之處了。劇中主要講述了濟公鋤強扶弱,濟貧扶困,用一些詼諧搞笑的法術教訓那些欺壓百姓,魚肉鄉裡的小故事。
  • 投稿|兒時的通州記憶(一)
    兒時的記憶中,通州城以閘橋兒為中心點,萬壽宮河當作南北街分界線,南街北街是筆直相對的,就古蹟來說北街有鐘鼓樓和燃燈佛舍利塔,南街有清真大寺和南門外的八剎廟。這橋往北通東大街,往南通過一條名為水胡同兒的窄巷,就是回民胡同了,從這裡往南整個南半城就是著名的南城十八個半截兒胡同,過去人們將這裡稱作「南索嘞兒」。  通州城裡原有東西南北四條大街,最繁華的街道要屬從牛市口兒到魚市口兒及東大街了,街道兩旁商店相鄰,衣食住行用品買啥有啥,商品琳琅滿目。
  • 當年的星光理髮店、二八自行車,這部電視劇能否喚起你的「浦東記憶...
    圖說:《大浦東》劇照 官方圖作為改革開放40周年獻禮作品,由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領銜出品的電視劇《大浦東》從金融改革的角度,聚焦陸家嘴、洋涇老街的變遷,生動講述了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個人與時代同頻共振、和國家休戚與共的故事。
  • 兒時的春節,抹不掉的記憶(曹培培)
    兒時的春節 抹不掉的記憶(曹培培)作者:曹培培江蘇學習平臺「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燉豬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 細數甘肅天水老家最接地氣的那些家常美味!喚醒你的味覺和記憶!
    細數甘肅天水老家最接地氣的那些家常美味!有的好久都不知其味了!細數甘肅天水老家最接地氣的那些家常美味!估計有些不常見的好久都沒有品嘗過,都不知其味了!先來幾個最具有天水特色風味的!面要擀得又薄又勻,切得又細又勻。
  • 《不管狗和茶炊怎麼鬧騰》:兒時的記憶,最美的夢
    你有多久沒跟兒時的玩伴暢所欲言了?如果有一個人可以跟你共同回憶童年趣事和糗事,你願意嗎?這個人就是王這麼。她所寫的書籍《不管狗和茶炊怎麼鬧騰》,就像一個兒時玩伴,帶你一起回憶兒時的童真、童趣。王這麼,70後作家,代表作大好河山可騎驢 》《簪花的少年郎 》等,她的文字幽默、有趣、不做作,讓人讀來心裡流過一絲暖意。
  • 細數從南京前線話劇團走出的老藝術家,個個都是老熟人,只是多位已...
    原創 DJ雅清 老電影的那些事▲點擊上方關注 「老電影的那些事」1955年5月1日,南京軍區政治部前線話劇團成立。團長沈西蒙,政委張澤易,副團長阮若珊。這是一支有著光榮歷史和傳統的隊伍。它的前身是抗戰時期新四軍軍部服務團以及所屬部隊的「前線」、「大眾」等劇團。
  • 細數那些與中國有著「奇緣」的網球選手們
    穆雷作為英國104年以來第一位奧運會網球單打金牌得主,在中國的比賽也有超強的表現,就曾三次獲得上海年終ATP大師賽的冠軍,分別為2010、2011、2016年。常常有人說他的技術能力很強,但在比賽時的心理波動較常出現,無法掩飾內心情緒
  • 《兒時的記憶—後門橋兒的炸灌腸》
    許多人都跟我較真兒,說:「炸灌腸裡面根本就沒有肥腸,就這個叫法兒!就像魚香肉絲裡有魚嗎一樣.。」我從小生在鼓樓地安門一代,我的記憶太深了!兒時,媽媽的閨蜜一來,媽媽就請她們必到合義齋吃灌腸,肉紅色的灌腸粘連在一起,鋪滿全盤,上面冒著五彩的細小油泡兒....。
  • 重拾久違的兒時記憶!宮家村海邊燒烤一日遊!
    有感於歐陽修《醉翁亭記》和王羲之《蘭亭集序》醉心山水,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恬淡閒適之感,與三兩兒時玩伴相約周末沙灘燒烤放鬆一日遊,儘管天氣霧蒙,好在海風不大,天好人合適,來一場海邊barbecue真真是極好的!出行之前先檢查一下穿著打扮,妝容儀態,最主要的是一定要帶好泡泡機!
  • 細數《蘿球社!》中那些可愛的角色
    細數《蘿球社!》中那些可愛的角色《蘿球社!》是由蒼山探原著、Tinkle負責插畫的輕小說,這部由「電擊文庫」出版的輕小說曾獲得過第15回電擊小說大獎的銀獎。接下來讓我們細數作品中那些代表人物吧!長谷川昴熱愛籃球的高中男子籃球社員長谷川昴,動漫作品《蘿球社》中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