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爾赫斯遺孀瑪麗亞·兒玉訪滬:重溫晚年最幸福的旅途記憶

2021-01-08 澎湃新聞
博爾赫斯遺孀瑪麗亞·兒玉訪滬:重溫晚年最幸福的旅途記憶

2019-07-29 19: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本文原標題:《博爾赫斯遺孀瑪麗亞·兒玉訪滬:在攝影展中,重溫作家晚年與她最幸福的旅途記憶》

原創:張瀅瑩

發現前所未知的事物不是辛伯達、紅頭髮埃裡克或者哥白尼的專業,人人都是發現者。

——博爾赫斯

對於雙目失明的老年博爾赫斯而言,旅行意味著什麼?這個問題,他曾以薄薄一本《地圖冊》中充滿詩意的短章應答——「彩虹的七色和字母表上的二十幾個字母;接著發現面龐、地圖、動物、天體;最後發現懷疑、信仰和幾乎完全能確定的自己的無知。」

今年是博爾赫斯誕辰120周年。7月26日,由阿根廷駐滬總領事館聯絡,在博爾赫斯國際基金會、阿根廷駐華大使館、阿根廷傳媒系統部門,Pablo Feldmann-Nadia Hutnik文化項目公司大力推動,以及上海靜安區文化館、上海譯文出版社等單位合力之下,「博爾赫斯的地圖冊——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和瑪麗亞·兒玉旅行攝影巡迴展」在上海靜安區文化館開幕。即日到9月1日,超過130張首次與中國觀眾讀者見面的精彩照片將博爾赫斯晚年的旅跡定格在此。

■ 瑪麗亞·兒玉在開幕式上

身為其中大多數照片的拍攝者、也是博爾赫斯的妻子、旅伴,瑪麗亞·兒玉女士親臨現場,在開幕式上與來賓分享她與博爾赫斯共同的旅行記憶——

「20世紀時,博爾赫斯曾和家人一起去日內瓦,面對戰爭以及因戰爭而苦痛的人們,他深受震動。旅行這一元素,始終存在於博爾赫斯的血液中——他的祖母自英國來到阿根廷,在一片荒漠裡開始生活,她把自己的故事告訴了博爾赫斯。最終,奶奶所講的故事、來自於爸爸的圖書館的故事,和博爾赫斯自己的旅行經驗匯成了他的寫作。」

「在世上所有的城市中,在一個浪跡天涯的人一直尋找而有幸遇到的各個親切的地方中,日內瓦是我認為最適合於幸福的城市。……回憶中的一切,包括不幸,都是美好的。」

——博爾赫斯《地圖冊》

有時候,兒玉也會不斷回想那些旅行:

「有時候我會問我自己,這些旅遊、我和博爾赫斯的旅遊是怎麼發生的呢?想到這些事情時,我覺得很奇妙,和做夢一樣。在回憶中有很多形象出現,我能想到整個世界上我們曾去過的不同地方。」

「這裡是克裡特島上有牛頭怪盤踞其中的迷宮,根據但丁的想像,它是一條長著人頭的公牛,有多少代像瑪麗亞·兒玉和我這樣的人迷失在它錯綜複雜的石砌網格裡。」

——博爾赫斯《地圖冊》

那蒼老的手

還在為了被忘卻

把詩句書寫

——博爾赫斯《天數》

她曾是博爾赫斯的眼睛,伴隨這位雙目失明,卻在心中藏著整個世界的老人去往那些在他筆下和腦海一遍遍閃現過的地方。她的講述,和風、氣味、觸感融合在一起,成為博爾赫斯晚年最珍貴和美妙的記憶。千言萬語,匯成一段簡單的話:「瑪麗亞·兒玉,我現在要提到的就是您的名字。多少個清晨,多少處海域,多少座東方和西方的園林,多少遍維吉爾。」(博爾赫斯《天數》題詞)

■ 瑪麗亞·兒玉在展覽開幕式上致辭

上世紀60年代,博爾赫斯這個名字同他驚豔世界的詩歌一道,首次出現在中國讀者的面前。「他的啟示錄式的個人抒懷使他與任何傳統相異其趣,作為榜樣,他影響了20世紀幾乎所有的先鋒派作家,也影響了我。」身為先鋒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上海市作協副主席孫甘露說。

「從法蘭西王國的某個地方運來的玻璃和石材在曼哈頓島建起了這些幽深的修道院。這不是無端的想像。這是對一種鄉情的真誠紀念。」

——博爾赫斯《天數》

無論是對古籍的愛好,對異域的嚮往,對迷宮的神秘注視,對故鄉的隱秘感情,還是對誕生地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不厭其詳的評論,對形上學的終身愛好,對死亡和夢的無窮無盡的闡發……孫甘露曾經長久地沉迷於博爾赫斯所構建的繁複文字花園中。

此次攝影展,則讓他得以從另一個角度走進這位偉大作家的世界:「兒玉女士帶來130多幅從未展出過的博爾赫斯的旅行照片,我們有機會跟隨博爾赫斯的足跡一起體驗大師遊歷過的精彩而豐富的世界,在一張張照片中再次探尋他靈感的來源。」

「我夢中所見,從來不是現在,而是以前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總是墨西哥街國立圖書館的走廊和天窗。難道這一切意味著我無法挽回地、不可理解地是個布宜諾斯艾利斯人?」

——博爾赫斯《地圖冊》

作為本次展覽的主題作品,《地圖冊》(上海譯文出版社所出版的《博爾赫斯全集》之一)是博爾赫斯創作於1984年的詩集,屬於他晚期的成熟作品。博爾赫斯將他與瑪麗亞·兒玉共同遊覽各地的所見所感寫成詩,每個題目獨立成章,奇趣盎然。書中記錄了詩人遊歷了許多國家後寫下的篇章,以散文詩為主,長短不一,別具特色。

「我在離金字塔三四百米的地方彎下腰,抓起一把沙子,默默地鬆手,讓它撒落在稍遠處,低聲說:我正在改變撒哈拉沙漠。這件事微不足道,但是那些並不巧妙的話十分確切,我想積我一生的經驗才能說出那句話。那一刻是我在埃及逗留期間最有意義的回憶之一。」

——博爾赫斯《地圖冊》

如果您不想錯過每日我們推送的資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文學報」,轉載請至我們的微信後臺聯繫。

文學照亮生活

公號:iwenxuebao

網站:wxb.whb.cn

郵發:3-22

長按左邊二維碼進微店

        在看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博爾赫斯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專訪博爾赫斯遺孀瑪麗亞·兒玉
    談及與博爾赫斯的婚姻,瑪麗亞·兒玉笑著說。騰訊文化鄒迪 發自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瑪麗亞•兒玉(Maria Kodama)是博爾赫斯的第二任妻子。她曾是博爾赫斯的眼睛,陪著這位雙目失明的大師在世界各地旅行。後來她成為博爾赫斯遺產的唯一繼承人,掌控著博爾赫斯的所有著作權。目前她是博爾赫斯基金會的主席,總是馬不停蹄地參加書展、接受採訪,甚至為了維護博爾赫斯的著作權走上法庭。
  • 博爾赫斯和遺孀兒玉旅行攝影巡迴展:當作家環遊世界
    博爾赫斯和遺孀兒玉旅行攝影巡迴展:當作家環遊世界 澎湃新聞記者 範佳來 2019-07-28 09:04 來源:澎湃新聞
  • 專訪丨博爾赫斯遺孀兒玉:我也不知早期作品該不該出版
    近日,由阿根廷駐滬總領事館聯絡,在博爾赫斯國際基金會、阿根廷駐華大使館等部門的推動,上海靜安區文化館、上海譯文出版社等單位合力之下,「博爾赫斯的地圖冊——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和瑪麗亞·兒玉旅行攝影巡迴展」上海靜安區文化館開幕。此次展覽,特別邀請到博爾赫斯的遺孀瑪麗亞·兒玉女士出席,這也是她首次來到中國上海。
  • 對話瑪麗亞·兒玉 當我看到博爾赫斯的時候,發現他比我還害羞
    博爾赫斯和瑪麗亞·兒玉《地圖冊》作者:(阿根廷)博爾赫斯 譯者:王永年 版本:上海譯文出版社博爾赫斯的作品最早譯介到中國大陸是在1979年。當年《外國文藝》第1期刊登了王央樂翻譯的四篇小說:《交叉小徑的花園》《南方》《馬可福音》《一個無可奈何的奇蹟》。
  • 博爾赫斯遺孀瑪利亞·兒玉來滬:12歲時,她與大師相遇,成為他的眼睛
    日前,「博爾赫斯的地圖冊——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和瑪麗亞·兒玉旅行攝影巡迴展」在靜安區文化館開幕,瑪利亞·兒玉出席了開幕式。當被問及與大師相伴的一生是否幸福,她的回答十分簡練:「當然,否則我也不會出現在這裡。」
  • 我和博爾赫斯遺孀兒玉:一日三遇二十年
    兒玉換了一身打扮,穿著絲綢的裙褲,外罩黑絨的風衣,意外相見,我們都很高興。就這樣,上天安排,我陪博爾赫斯夫人全程逛了故宮,或者說,兒玉(她也這麼說的)替博爾赫斯逛了故宮。我充當文學的導遊,給兒玉講解故宮中龍、麒麟這些博爾赫斯常常寫到的虛構動物。兒玉還問到了我的女兒,「拉起了家常」,我也談起了日本文學,並在手心上寫上「夏目漱石」。只有在我的英文捉襟見肘時,兩名北大學子才上前一步充作翻譯。
  • 博爾赫斯:驚豔世界的失明作家,獨身68年,卻在去世前2個月結婚
    瑪麗亞·兒玉和博爾赫斯結緣,是因為她受父親的影響,從小就熱愛詩歌和文學。正是因為這個共同的愛好,才讓她走到了博爾赫斯的身邊,這段緣分雖然來得太晚,但博爾赫斯卻還是在有生之年,遇到了真正對的那個人。博爾赫斯聲名在外,瑪麗亞·兒玉12歲的時候就認識他了,他聽過博爾赫斯的講座,還差點把他撞到,那個時候,博爾赫斯已經是一個年近花甲的老人。
  • 博爾赫斯之死
    因而日內瓦這個城市對於博爾赫斯非常重要,只有在這裡他才能把自己的生活放到它一直尋找的形式中去——他可以把自己的死變成一種「不可思議的舉動」,在自己的出生地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和自己最為珍貴的虛擬祖國日內瓦之間鑄一道紐帶。而這一象徵性的意義之上的封印則是他和瑪麗亞·兒玉——一位給了他一直以來都在尋找但一直都被拒絕了的愛情的女人——之間最後田園般的幸福生活。
  • 愛情很奇特,其中充滿憂慮,充滿希望|博爾赫斯
    ∞《博爾赫斯談話錄》,2014 Borges at Eighty> Conversations,1982 巴恩斯通×博爾赫斯 西川 譯 理想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愛情很奇特 其中充滿憂慮,充滿希望
  • 重溫經典詩歌|博爾赫斯:雨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首來自阿根廷詩人博爾赫斯的《雨》。這是一首關於「世界」的詩,其中的思想超越了一切時空,不經意透露了其探索宇宙本初的蛛絲馬跡。雨水本來就延綿細膩,忽然像記憶那樣傾盆而下,伴隨著甘甜和凜冽,讓人難以逃脫。
  • 唯有一個女人是你的牽掛 |博爾赫斯
    放逐拉厄耳忒斯[1]之子的 海域和島嶼,波斯天空中 鍍金的月亮和那無窮無盡的 兩座花園,哲學和歷史, 記憶的墓葬裡埋沒的黃金 和陰影中茉莉花的香氣。
  • 我愛上了博爾赫斯,卻錯過了她
    阿根廷作家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是我最喜歡的作家。在我愛上博爾赫斯的年紀,卻錯過了讓我認識博爾赫斯的女生。博爾赫斯是誰?有人說,偉大的作家都是上帝的私生子,無疑,博爾赫斯絕對是其中一個。博爾赫斯1899年出生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從小就在父親的圖書室裡閱讀大量書籍;1914年,博爾赫斯隨家人遊歷歐洲,並如饑似渴瀏覽世界名著,這期間就如同武俠小說中主人公無意中撿到失傳的武功秘籍一樣,進步神速。
  • 博爾赫斯的現實
    就這樣,晚年的博爾赫斯帶著四重身份,離開了布宜諾斯艾利斯之岸,開始其漂洋過海的短暫生涯,他的終點是日內瓦。就像其他感到來日不多的老人一樣,博爾赫斯也選擇了落葉歸根,他如願以償地死在了日內瓦。一年以後,他的遺孀接受了一位記者的採訪。瑪麗婭·科達瑪因為悲傷顯得異常激動,記者在括號裡這樣寫道:「整個採訪中,她哭了三次。」
  • 莊則棟唯一自傳面世 記錄從兒時到晚年的生活(圖)
    莊則棟唯一自傳面世 記錄從兒時到晚年的生活(圖) 2014-05-19 14:56:58來源:北京晚報作者:責任編輯:宋宇晟   昨天,莊則棟遺孀佐佐木敦子帶著最新出版的《莊則棟自述》在王府井書店跟讀者見面。面對每個熱情的讀者,敦子都在書頁上籤上了她和莊則棟兩個人的名字。
  • 對於諾斯替教派的了解|博爾赫斯
    A Writer Is Waiting For His Own Work 印第安納大學,1976年3月 Indiana University, March 1976 羅傑·坎寧安:在小說《長生鳥教派》一開始,你讓某人引用了諾斯替教派中一支不起眼兒的派別的信條——諾斯替教派中不起眼兒的派別總是很有趣
  • 詩歌散文小說集大成者,博爾赫斯十句經典語錄,有內涵,有深度!
    博爾赫斯出生在一個有英國血統的律師家庭,家境不錯,從小就沉浸在西班牙語與英語環境中,可謂書香門第。從小博爾赫斯跟著父親讀文學名著,樂此不疲。讀書環境好,自己又用功,還有一定的創作天賦,三個方面讓博爾赫斯如虎添翼,日後躋身為世界名家就不奇怪了。
  • 為什麼說《記憶記憶》是近幾年最重要的俄語小說?
    瑪麗亞·斯捷潘諾娃的《記憶記憶》就是這樣一部作品,它被譽為「近幾年最重要的俄語小說」。《記憶記憶》文本獨特,敘事與哲思交錯,精巧和遼闊並存。全書由兩條線串起,一條是作者對20世紀歐美文藝界的回溯,探尋俄國知識分子如何通過記憶保留白銀時代精神;一條則是作者通過尋找自己的家族遺蹟,拼湊出一個俄羅斯猶太家族幾代人的生命歷程。
  • 瑪麗亞·法拉(Maria Farrar):夢境裡的「春天」
    ——瑪麗亞·法拉(Maria Farrar)瑪麗亞·法拉於1988年出生於菲律賓,日本下關市長大,15歲時移居英國倫敦。多元的生活背景,讓法拉的畫作融合了東西方文化中的不同繪畫技法。Sunflower, 2020, oil on linen, 170 x 210 cmMont blanc, 2018近期,瑪麗亞·法拉近期在上海大田秀則畫廊舉辦了展覽「春天」。
  • 瑪麗亞·基裡連科:愛跳芭蕾的俄羅斯紅粉,曾與「戰神」相戀多年
    在這其中,有一位球員,無論是成績還是長相,都不能算得上拔尖,但她同樣是不可忽略的一股力量,她她就是瑪麗亞·基裡連科。NBA球星的妹妹作為一名網球運動員,基裡連科的名號實在是算不上耀眼。同時代的庫爾尼科娃雖然成績不出色,但她憑藉著過人的美貌,還是讓所有廣告商、電視媒體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