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腳7-11高管,京東直營便利模式能走通?

2021-01-20 靈獸

作者:顧嬌

來源:靈獸 ID:lingshouke

 這是靈獸第530篇原創文章

靈獸按:京東布局無界零售之路可謂步履蹣跚。從「百萬便利店計劃」到7fresh,至少目前談不上成功。接下來會怎麼辦?

京東對便利店的野心始終沒有放棄,甚至要從翻牌轉向直營。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京東已「挖腳」7-11高管,欲組建新團隊開展直營便利店計劃。

對此,京東回應:將秉承無界零售的理念賦能線下門店,並沒有做大規模自營店的準備。京東雖然對直營便利店的計劃予以否認,但進軍線下實體店的野心不容忽視。

對京東來說,直營其實是一條更難走的路。

 京東便利店現狀弊病叢生

從劉強東去年4月宣布「百萬便利店計劃」至今,京東便利店的加盟模式似乎並不順利。

據全天候科技報導,京東便利店採取的是「翻牌」模式,通過收編、整合夫妻老店來掛上京東的牌子。店內50%的商品必須通過京東掌柜寶來進貨,店內商品100%無假貨。但實際上,這些店面訂貨、運營、銷售幾乎都是憑藉以往個人經驗,繞開京東掌柜寶上的名牌商品,使用一些山寨產品來充斥市場,以致店面形象欠佳。

「京東的線下供應鏈較弱,並沒有給予便利店渠道優勢,也沒有針對臨期商品的退換保障,並不適合去走加盟店這條路。」CTL總裁孫良表示。

挖掘7-11高管可補自身短板

「京東現在想從直營入手,那意味著模式轉型、回報慢,而且面臨著新人才儲備、供應鏈搭建、選店選品等一系列錯綜複雜的問題。」 孫良說,品牌連鎖便利店看似門檻低,生意卻不好做。

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零售報告》明確指出,在全球零售250強中上榜便利店企業僅11家。其中日系便利店收入總和佔上榜便利店收入總和的52%,而7-11及其代理商企業以收入總和61%的絕對優勢,遙遙領先。

從官網可以發現,7-11與20多個國家,近1000個知名品牌長期戰略合作,門店遍布全國。截至2016年底, 7-11已經擁有61554家門店。7-11線下實體店已經積累了十幾年的經驗,自身有完整的加盟店管理培訓體系。在線下便利店的設計、配送、營銷、培訓、經營、廣告等方面都有完善的系統。

「京東挖走7-11的高管肯定能給其帶來線下零售經驗,是為其解決實體店鋪的困難。一個企業的基因決定了其發展方向,京東是一個具有非常標籤化的線上基因企業,因此想要玩轉線下零售就必須要注入具有線下基因的團隊,這樣的結合才能讓京東直營便利店的發展進入快車道。」中國電子商務協會行業專家、新零售專家張建向《靈獸》表示。

線下便利店發展還有很長的路

據悉,京東此次共挖走了5位高管。《靈獸》與京東相關人士進行溝通,對方不予證實。

不過, 7-11中國的管理層不是沒有離職單獨創業的案例,但鮮有成功者。比如,前不久北京市場倒下的鄰家便利,就是由7-11原北京高管王紫帶著將近30位管理層集體於2015年創立的品牌。鄰家的商品擺設、管理、選址均有著於7-11的風格,曾在一年時間就開出60餘家門店,三年達到168家門店。

可見,鄰家只是擁有7-11的高管人員,卻沒有獲得7-11品牌管理模式的真髓。

京東挖腳7-11,一定會為其線下便利店賦予新的模式,在選址、商品、管理上輸入新的血液。但鄰家的失敗告知我們「中國的7-11」還需根據中國的國情繼續摸索研發,如果一味地靠效仿日系管理風格,未來仍將是命運多舛。(靈獸傳媒原創作品)


尋求報導 

靈獸是中國消費零售行業頭部自媒體。關注商業、消費、創投、電商等領域,如有報導或交流意向可加微信:lingshouke2016或mobdomjojo

招賢納士

靈獸傳媒招聘行業分析師、商業報導記者,招聘市場負責人、社群運營負責人,歡迎推薦自薦。坐標北京。可加微信lingshouke2016或mobdomjojo,或email:lingshouke@126.com

有溫度 · 有深度 · 有態度

靈獸傳媒旗下公眾平臺

專注新零售 聚焦新消費

關注連鎖/零售/電商/商業地產

創業創投/資本對接領域

聚焦全球商業創新

精準覆蓋中國商業精英人群

入駐今日頭條/搜狐/企鵝/大魚/一點/網易/百家等平臺

E-mail:lingshouke@126.com

更多資訊請訪問靈獸網www.lingshouke.cn



相關焦點

  • 京東挖腳7-11管理層,亟待改善便利店業務混亂現狀
    挖腳7-11近日,有便利店業內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京東正籌劃開設京東便利店以外的直營店鋪。與此同時,記者也從北京7-11內部人士處獲悉,京東近日確實從北京7-11挖走了5位管理層人士。對此,京東方面回應北京商報記者,京東便利店主要為了賦能線下門店,在提供貨源外,還對線下便利店輸出品牌、模式和管理。
  • 便利蜂只做直營不加盟:加碼鮮食業務 資金成命脈
    來源:中國經營報只做直營不加盟 加碼鮮食業務資金成便利蜂命脈 攜7-11基因激進擴張本報記者/魏婕/蔣政/北京報導5月21日,便利蜂通過媒體再次發出了「全部直營,沒有加盟店」的聲音。便利店資深人士吳萌認為,日本7-11便利店的加盟比例能夠達到90%,說明加盟店是不存在原罪問題的。而且便利蜂的優勢在於比較先進的IT系統,應該更能發揮其管理優勢才對。「其實很多人認為所謂重資產的便利店才是好的便利店,但我認為好的便利店企業不是一家零售公司,而是一家諮詢、管理、經營模式輸出公司,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從傳統零售業到現代服務業的進化。」
  • 走直營還是推加盟?便利店發展模式之爭背後
    便利蜂方面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其募集到的資金將全部用於投資中國便利店市場,且堅持直營模式發展,不開放加盟,預計2020年底達成全國整體盈利。這也引發業內對於便利店發展模式的討論:是選擇模式更輕、成本費用更低、更利於擴張的加盟店?還是選擇重資本、重強體系化運營的直營店?如何平衡資金與擴張、管控與食品安全的關係?對於當下的便利店發展而言,究竟哪個模式更優?
  • 直營與加盟:便利店列車前後輪的較量
    這三家店代表了便利店經營的三種頻譜:從外來的7-Eleven,到過渡性的全時,再到本土的便利蜂。這三種模式較量的背後,也是直營與加盟模式在中國社區經濟各種變量影響下給出的不同方程解。直營和加盟模式又好比一列火車的前輪和後輪,哪種模式賺錢,它就成為火車的前輪。而後輪要想趕上前輪,除非出現顛覆性變化。
  • 加盟店成「定時炸彈」,線上線下雙維拓展或成直營便利店勝負手
    此前,著名日資便利店7-11加盟店被《法制晚報》曝出存在食品安全及衛生等問題。報導稱,在7-11店內,原本用來清洗餐具和果蔬的衝洗池,被廚師違規用來洗頭洗衣服,同時存在工作人員不戴護具剪西紅柿、將掉落的豆腐撿起來直接使用等問題。除此之外,全家便利店同樣存在諸多食品安全問題。
  • 鄭州破7-11全球銷售紀錄,便利蜂激進開店
    不光7-11準備在2021年發力,本土創新便利店品牌便利蜂也在近日發布了一個相當激進的發展計劃,號稱將於2021年開啟「高速擴張模式」。便利蜂門店在2017年底的數量是60家,2018年年底是570家門店,2019年9月突破1000家門店。截至目前,門店數量在1800家左右。
  • 便利蜂盈利真相
    今年5月,便利蜂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並稱北京地區超500家門店在2019年已實現盈利,預計將於今年在全國範圍內實現門店營運層面的季度盈利。盈利一直是便利店可望而不可攀的高峰。實際上,目前能夠實現整體盈利的便利店品牌屈指可數。據媒體報導,7-11、羅森、全家進入中國市場後一直未能跨過整體的盈利線。而便利蜂作為7-11的中國學徒,是如何做到的?
  • 這7個問題,可以判7-11便利店加盟模式的「死刑」
    曾幾何時,7-11是全球便利店的模範代表。2011年11月中旬,7-11開始改變在華發展的策略,將原有的繁華商圈店擴展到社區點,同時改變以往直營的模式,用開放加盟的方式進行擴張。如今9年過去,7-11便利店加盟模式還行得通嗎?
  • 安踏集團放大招,準備全面複製FILA模式走直營?
    迪桑特勢頭不減除了兩大主品牌外,本季安踏財報另一亮點就是以DESCENTE (迪桑特)為首的其他品牌同比增長達8.3%至7.4億元。此外,對於DESCENTE(迪桑特)來說另一個利好的消息就是今年7月,與Descente Global達成協議,Descente Global將向迪桑特中國注入 90%的中國商標及其他相關智慧財產權,這意味著迪桑特將一改4年前加入安踏集團時的單一經銷商模式,轉而擁有研發、生產權力,這無疑將促進DESCENTE(迪桑特)在中國市場的加速擴張。
  • 全時便利店遭遇「敦刻爾克」 便利蜂、7-11和蘇寧小店誰能殺出重圍
    財聯社(北京,記者 李丹昱)訊,在全時便利店宣布5月底前關閉京津門店,並努力澄清資金鍊斷裂消息之際,誰能接手其京津店鋪也在業內引發熱議。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全時退出北京市場後,便利蜂或將收下部分店鋪藉機擴張。
  • 【便利店】北京7-11回應:確認遭競爭對手挖腳 稱十餘基層離職無礙運營
    昨日,北京7-11方面向記者獨家回復「幾乎全部區域經理集體離職」的消息,稱「離職的是十多位區域指導,屬於正常人事流動,有現成的工作人員補充,不會影響運營」。據記者了解,作為便利店業態的標杆企業,7-11被同行挖腳已經習以為常,此次被挖人員在北京7-11人員架構中屬於基層員工。
  • 7-11便利店要來濟南「搶地盤」,百平米小店年盈利四五十萬
    他介紹,目前7-11便利店確實計劃落地濟南,不過具體事項還在洽談中,大概率可能於明年落地。他介紹,前30家為直營門店,之後可能開放加盟。2012年,青島的眾地集團與7-ELEVEN株式會社合資在青島成立山東眾邸便利生活有限公司,承接了青島乃至山東的7-11便利店的特許經營。根據「7ELEVEN山東」官方微信號顯示,青島已經有94家門店。孫函卿說,濟南地區的業務開展也需要跟青島公司洽談。&nbsp&nbsp&nbsp&nbsp據介紹,7-11便利店的鮮食受到不少人的追捧。
  • 金融壹帳通上半年淨虧損7.46億元,高管變動、中基層裁員
    財報顯示,金融壹帳通2020年二季度營收7.74億元,較去年同期5.22億元增長48.4%;淨虧損3.31億元,較去年同期3.40億元虧損幅度收窄;上半年營收13.55億元,較去年同期9.70億元增長39.7%;淨虧損7.46億元,較去年同期7.55億元減少0.98%。
  • 廈門見福便利店獲得京東入股 將加速實現數位化轉型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數日前,廈門見福連鎖管理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投資人新增江蘇京東邦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出資3125萬元,持股比例為20%,位列第二大股東。據悉,江蘇京東邦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由劉強東持股45%、李婭雲持股30%、張雱持股25%。由於京東的投資,原本位列第二大股東的北京紅杉盛德股權投資中心的股權稀釋後變為16%,位列第三。  見福近年來也不斷「跑馬圈地」。
  • 破局:7-11模式在中國為啥就一直走不通
    最典型的就是風靡日本,臺灣,香港的7-11便利店模式。同是文化圈,7-11便利店因在日本承擔了零售、鮮食、物流、出版、咖啡等服務的最後一公裡的社區終端服務功能,盛極一時。全時號稱「7-11學徒」,是7-11便利店模式的忠實中國跟隨者,也是北京數量最多的便利店,超過7-11。
  • 便利蜂真比 7-11 抗造嗎?
    不加盟只直營,本身已經反行業常識,卻仍能實現迅速擴張和盈利,要知道 7-ELEVEn 在北京 16 年時間也不及 300 家門店,而且一直未跨過整體的盈利線,背後離不開更具顛覆性的數位化驅動系統。關於該系統如何運作,媒體筆墨已經非常多,在此不多贅述。簡言之就是,這套系統可以實現從門店選址、選品、訂貨、人員安排等各個環節的智能化管理,從而保證便利蜂門店的高速運轉。
  • 零售周評:樂天重組、便利蜂進山東、海底撈外送復業、周黑鴨停業
    ,大潤發、歐尚、蘇寧家樂福、物美等各大商超也開啟了這一模式。03便利店1、便利蜂註冊成立山東公司進駐濟南,依然採取純直營的方式評:深耕京津滬市場的本土便利店品牌便利蜂於近日成立山東子公司,也標誌著便利蜂正式進入了山東市場。
  • 五線城市版的7-11:每500米就開3家,「神利便利」怎麼做到的?
    「神利便利」以現代新型便利店的模式啟動,直營+特許加盟模式,「統一品牌、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統一採購、統一配送」,所有門店,店內貨物擺放整齊,燈光明亮,店員服務熱情,甚至在市區裡還有數十個門店實現24小時營業。
  • 極兔速遞還在觀望,加盟還是直營
    ;2020年初京東一波操作下來,眾郵脫離京東開始搞加盟.這個時候電商三巨頭只剩下拼多多手裡沒有任何影響、掌控快遞企業的股權.極兔速遞兇猛異常,再看到了自己短板後,在2019年閃電完成工商註冊以及各地機構的鋪設,經過筆者的核實,大中小城市幾乎全由OPPO的團隊拿下經營權,因為OPPO在實體店體系中是一種趨近於直營的模式,所以在2019年沸沸揚揚的傳言中極兔速遞是直營模式存在的.兔子是在多半年的時間裡完成了全國範圍的布局,不費吹灰之力,可見OPPO自身的員工對新型業務是滿懷自信的
  • 金融壹帳通核心高管再變動:副總經理離職
    阿里王帥回應了 7月26日下午,有外媒報導稱,印度首都新德裡的一家法院因一起前僱員訴訟案,對UC印度、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和其他十幾家公司高管等作出傳喚。對此,阿里巴巴官方並未就馬雲是否收到上述傳喚進行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