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營與加盟:便利店列車前後輪的較量

2020-12-23 時代周報

在號稱「便利店荒漠」的北京,看似平靜的市場實則暗流湧動。

短短幾年時間裡,這個行業格局已經被改寫:曾經的佼佼者全時便利店難逃再次「賣身」命運,而創立僅僅三年多的便利蜂卻宣布北京整體盈利,更早進京的7-Eleven則仍在加盟的道路上艱難前行。

圖片來源:Unsplash

儘管北京的便利店市場因為緯度、建築設計以及城市規劃的不同而在一線城市中顯得有些獨特,然而,從上述三種不同面向的便利店中,仍能窺見當下中國整個便利店市場發展的大變局。

這三家店代表了便利店經營的三種頻譜:從外來的7-Eleven,到過渡性的全時,再到本土的便利蜂。這三種模式較量的背後,也是直營與加盟模式在中國社區經濟各種變量影響下給出的不同方程解。

直營和加盟模式又好比一列火車的前輪和後輪,哪種模式賺錢,它就成為火車的前輪。而後輪要想趕上前輪,除非出現顛覆性變化。

攻堅北京市場

在便利蜂宣布整體盈利之前,北京一直都被認為是便利店難啃的骨頭。

其中的證據之一是,全球連鎖便利店巨頭7-Eleven自2004年4月在北京開下首店之後,截至2019年9月,其在北京的門店數量只有280多家,而2012年進入北京市場的全家便利店只有50多家門店,2013年進入北京的羅森便利店只有100多家門店。

不僅如此,本土便利店也難以在北京突圍,2018年8月,在北京擁有門店168家的鄰裡便利店突然宣布停業,同年9月,131便利店停業。

為何7-Eleven等便利店進入中國如此長時間,卻仍然水土不服?

對此,7-Eleven北京一位人士向時代財經表達了看法,「 7-Eleven北京是中日合資,中方股東都是上市國企,不融資,不貸款,僅靠經營利潤發展。各家有各家經營理念,我們公司是踏踏實實做好自己本份,有多少錢幹多少事,有多大能力做多大規模。」

在有些業內人士看來,7-Eleven 管理模式僵化,抱殘守缺缺乏變通是原因之一。另外其決策鏈條過長,對海外管理團隊管控過死,導致在市場上反應速度比競爭對手慢了不少。

「7-Eleven、全家等便利店此前在海外已經有多年成功的發展經驗,對店的選址、擴張等有自己的體系要求。」靈獸傳媒CEO陳嶽峰向時代財經指出,「再加上北京的租金較高,7-Eleven的決策需要層層審批,時間較長,很難立馬拿下一家店鋪。」

值得注意的是,7-Eleven在全國不同地區歸屬於不同公司運營,這種各自為戰的做法在國內本土對手成建制、集團軍大規模狙擊下,很難實現成本優化並獲得盈利。

一位零售行業資深分析師認為,7-Eleven在國內沒有核心的研發團隊,這導致其原創商品過少,加上國內地域跨度大,各地飲食習慣不同,7-Eleven難以針對地域差異調整鮮食,由此造成顧客消費體驗較差。

7-Eleven最為人詬病的一點就是,加盟商嚴禁從其他渠道進貨,從總部訂貨也無法退換,過期只有廢棄。一些加盟商吐槽,從總部訂的貨價格比外面貴很多,零售行業本來利潤就低,賣一瓶奶只能賺幾毛錢,如果碰上一瓶過期的只有認賠。

模仿日系打法的國內便利店在盈利的壓力下,不得不主動求變。

時代財經了解到,與7-Eleven、全家、羅森等日系便利店不同,本土便利店在管理方面的要求相對寬鬆。

上述深圳便利店店主就透露,店內的商品除了向總部拿貨外,還可以通過其他渠道進貨,總部要求並不高,店員也不需要統一著裝。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指出,目前國內一些擴張較快的本土便利店以加盟為主,這些便利店在管理、運營、商品不統一的問題比較突出。

「直營開店成本、管理成本、人工成本比較高,這是便利店直營最大的難題,如果能採用一些科技的手段,節約人力成本——白天有人,晚上自助,同時拓寬線上銷售渠道,直營還是維持便利店穩定運營的重要方法。」賴陽表示。

直營和加盟兩種不同的商業模式對管理能力要求各異。

廣東7-Eleven一位前市場經理告訴時代財經,便利店投入資金大,直營只是保證管理和質量,而便利店總體的利潤並不高,如果沒有放開加盟,難以繼續擴張規模。公司會對加盟商進行一些指導和管理,以保證運營質量。

一位不願具名的零售分析師則向時代財經表示,加盟店是分散型管理,更考驗便利店總部的商品運營能力、分銷能力以及對加盟商的督導能力,目前在中國做得比較好的加盟便利店比較少,主要是經營管理出了問題。

加盟賺錢難過火車後輪趕上前輪

對於7-Eleven一些加盟商來說,賺錢就像火車後輪趕上前輪一樣艱難。況且在一些業內觀察人士眼中,7-Eleven對加盟商的要求一直比較苛刻。

6月1日,廣東7-Eleven一位前市場經理向時代財經透露,目前廣東7-Eleven自營和加盟的比例大概是7:3,對加盟商的條件和運營要求比較高。

以廣東為例,加盟一家7-Eleven主要有兩種方案,前期投入金額分別為35萬元和60萬元,其中60萬的投資額包括5萬加盟費、10萬履約保證金、30萬元店鋪設備、15萬元店鋪裝修,除此之外,加盟商還應該提供租期5年以上的優質店鋪和參與在職培訓。

去年曾想加盟7-Eleven的深圳便利店店主黎力(化名)就告訴時代財經,7-Eleven不僅對加盟的資金要求比較高,而且對店鋪的選址、店型有一定要求,「我盤下的鋪面附近人流不多,店面面積比小,不符合7-Eleven的加盟條件,後來加盟了一家本土便利店,前期投入資金20多萬,現在開業有4個月,一個月毛利大概有七八千。」

對於有些曾經加盟7-Eleven的小店主來說,加盟最大的感受是「不如打工划算」。「以每天營業額8500元來算,一個月下來拿到的毛利分成也就是6萬左右。便利店24小時離不開人,加上輪班要僱6個人,每個月人力成本要2.4萬,加上租金1.8萬,水電費小1萬,鮮食過了保質期損耗成本兩三千,算下來一個月賺個兩三千是常事。」

為什麼在日本、臺灣地區瘋狂開店的7-Eleven到了中國內地就處境艱難?

一位從業多年的資深零售分析師認為,7-Eleven真正賺錢的店鋪都在一二線城市,但這些地方商鋪很貴,佔到開店成本的三成以上,員工成本又會佔到總成本的兩成,兩者加起來會佔到五成之多。而且7-Eleven這種便利店在三四線城市很難競爭過夫妻小賣部。因為這些下沉市場的消費者屬於價格敏感型的居多。如一包辣條在夫妻店只賣幾毛錢,但在7-Eleven卻可能貴好幾倍。

便利蜂的新玩法

數年前,便利店業內人士留意到,北京的便利店密度始終比南方城市偏低,有人看到了商機之下蘊藏新的玩法,想要重新定義便利店。

要想給便利店行業重新定義,其難度無疑於大腦置換術。只有參透便利店這個行業的每個細胞與神經末梢,才能給出確切定義。

2017年,以算法為攻城拔寨的利器,便利蜂應運而生。

便利蜂的「核武器」就是算法。包括顧客結算、門店選址、商品陳列及銷售、貨物訂購和管理、後臺運營及食品安全管理等,便利蜂都實現數位化管理。

新零售分析師雲陽子向時代財經指出,便利蜂通過智能化管理,技術賦能店長,降低對店長綜合能力的要求,從而減少用工成本,實現快速決策,減少成本,效率較高。

而在打法上,便利蜂也有別於其他便利店,自始自終只做直營,「數據化選址」的市場策略,讓其在北京的門店數量迅速提升。

就在便利蜂瘋狂攻城的同時,曾經風頭甚勁的全時便利店卻開始風雨飄搖,直到不久前被分拆轉手。

而此時,便利蜂早已取代全時的地位,門店數量在北京遙遙領先。

早在2019年9月,便利蜂在全國門店數量已經突破1000家,預計未來三年將開店1萬家。

原本這種擴張的打法實現盈利的時間會更長,然而就在5月25日,便利蜂帶來一個驚喜,宣布其北京地區超500家門店已實現整體盈利,累計募集金額達15億美元。

便利蜂之所以能彎道超車,靠的正是一套自適應便利店動態變化的算法邏輯。便利蜂方面深諳算法統治世界的精髓,其管理層明白,在這個逐漸數位化的世界,話語權最終歸於算法,算法左右消費者的心智,算法是商業世界的通用語言。

靠擴大服務半徑突圍

便利蜂異軍突起,7-Eleven加盟掙扎求生,說明了便利店要想盈利,必須突破7-Eleven上述過時的管理思維。本土便利店唯有求新求變才能存活。

本土便利店更加了解市場,打法和策略也更積極。

以便利蜂為例,靠著獨有的算法加持,啃下北京這塊骨頭後,其也不甘心影響力只局限在北方地區,就在今年2月,其闖到便利店發展水平較高的深圳地區,落下一子。

事實上,便利店的瘋狂擴張此前早已上演過一輪。

2017年,在新零售加持下,便利店被推向風口,阿里、京東、蘇寧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加碼便利店。

但無論是京東的加盟制,還是阿里的改造夫妻店貼牌方式,最後都沒有走通。蘇寧小店跑得最快,截至2019年6月,蘇寧小店在全國開出5410家門店,但距離盈利仍然遙遠。

規模化雖然增加了便利店與供應商的談判籌碼,不過,比起在城市中遇見一家新的便利店,消費者對便利店更加直觀的感知是,它能為自己帶來什麼。擴大服務邊界成為眼下國內便利店共同的發展趨勢。

過去,鮮食是日系便利店的法寶之一,同時也是其主要的盈利來源。相關數據顯示,7-eleven鮮食銷售佔比達到50%,毛利佔比60%。便利蜂則在店內開闢出較大的空間,供消費者就餐,如今,鮮食已經從招牌變成CBD便利店的一種標配。今年2月,便利蜂拿下天津市武清區30畝土地的使用權,計劃建造大型鮮食供應基地。

但是,僅僅依靠鮮食並不足夠,市場競爭者越來越多。

去年9月,便利蜂還上線了「蜂超市菜場」,提供果蔬、肉菜蛋、糧油等生鮮產品,消費者訂購後可選擇到店自提或送菜到家。除此之外,便利蜂還提供洗衣、列印等服務。

蘇寧小店則在去年8月上線了3.0門店,增加家電維修和清洗、家政保潔、甲醛治理、家電回收和安裝、收發快遞等8大服務項目。

「如果沒有差異化的產品去和別人競爭,很難靠規模做起來。所以說,規模是充分條件,精細化管理、精緻化商品和精準營銷才是必要條件。」羅森中國副總裁張晟指出。

相關焦點

  • 走直營還是推加盟?便利店發展模式之爭背後
    便利店直營與加盟模式引爭議自2017年2月在北京開出第一家門店,如今便利蜂門店數量已超過1500家,擴張可謂迅速,其堅持直營的發展模式也持續引發外界關注。「公司堅持全部直營,沒有加盟店」,針對網絡上頻繁冒出的虛假加盟信息,便利蜂方面也反覆強調其始終採用直營模式發展。
  • 連鎖、加盟、直營都是什麼?有什麼差別?
    連鎖店之下又分為直營和加盟,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直營直營連鎖(Regular Chain)又叫直營店,指總公司直接出資並直接經營和管理的門店,歸總公司所有,也是很多連鎖店最開始的經營方式。很多國際品牌,在本土會進行直營連鎖,一旦到了國際性的擴張時就會採取加盟(區域)的方式。
  • 便利蜂只做直營不加盟:加碼鮮食業務 資金成命脈
    來源:中國經營報只做直營不加盟 加碼鮮食業務資金成便利蜂命脈 攜7-11基因激進擴張本報記者/魏婕/蔣政/北京報導5月21日,便利蜂通過媒體再次發出了「全部直營,沒有加盟店」的聲音。直營擴張 資金成命脈與其他便利店品牌相比,便利蜂模式不同的一點是門店均為直營。
  • 南京羅森便利店開放加盟 今年要開120家
    現代快報訊(記者 王靜)去年 8 月外資便利店羅森 " 借道 " 中央商場入駐南京,一度掀起了便利店的 " 南京現象 "。在試水近 7 個月後,3 月 25 日,南京中央商場羅森便利店宣布正式開放加盟。
  • 部分全家加盟主跑路 反問便利店加盟擴張風險
    部分全家加盟主跑路 反問便利店加盟擴張風險來源:聯商網2019-01-07 09:44在各大便利店品牌紛紛開放加盟謀擴張之際,企業對加盟主的監督管理是否能跟上也引起反問。近日,部分全家員工因加盟主失蹤造成的欠薪問題得到了解決,全家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此次事件僅是「個例」。便利店業內人士認為,加盟主跑路事件較少發生,但對行業也有警示作用。
  • 這7個問題,可以判7-11便利店加盟模式的「死刑」
    曾幾何時,7-11是全球便利店的模範代表。2011年11月中旬,7-11開始改變在華發展的策略,將原有的繁華商圈店擴展到社區點,同時改變以往直營的模式,用開放加盟的方式進行擴張。如今9年過去,7-11便利店加盟模式還行得通嗎?
  • 挖腳7-11高管,京東直營便利模式能走通?
    從「百萬便利店計劃」到7fresh,至少目前談不上成功。接下來會怎麼辦?京東對便利店的野心始終沒有放棄,甚至要從翻牌轉向直營。近日有媒體報導稱,京東已「挖腳」7-11高管,欲組建新團隊開展直營便利店計劃。對此,京東回應:將秉承無界零售的理念賦能線下門店,並沒有做大規模自營店的準備。京東雖然對直營便利店的計劃予以否認,但進軍線下實體店的野心不容忽視。
  • 京東便利店怎麼開 京東便利店加盟條件【詳解】
    4、加盟京東便利店的基本投入包括什麼?是否有加盟費、管理費? 零加盟費,零管理費,零培訓費,只收取質保金,店主必須承諾店中經營的商品100%保真,「假一罰十」。門店經營所需的房租、水電、裝修和進貨等費用由店主自行承擔。5、京東便利店經營哪些商品?
  • 周黑鴨火速推進非直營的樂與憂
    開啟特許經營模式4個月後,周黑鴨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周黑鴨」)在非直營的道路上越走越快。3月13日,周黑鴨在其文化公眾號上發布消息稱,開始招募渠道經銷商。業內人士認為,受到疫情影響,周黑鴨關閉了不少門店,銷售受到一定衝擊,如今通過布局商超和便利店渠道,有利於疫後迅速恢復,從長遠看,也有利於周黑鴨加速追趕絕味,擺脫緊隨其後的煌上煌。
  • 京東挖腳7-11管理層,亟待改善便利店業務混亂現狀
    100萬家店的目標尚未實現,京東在便利店領域又有新動作。近日,有便利店業內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京東目前已組建出一個新的團隊,欲開展直營便利店業務。此前,京東便利店主要以收編夫妻店的翻牌加盟模式拓展,在項目落地伊始就立過五年內要開百萬家門店的目標。不過,其鬆散加盟的形式也落下店面陳列欠佳、經營手段傳統、盈利水平不一等詬病。
  • 「全家」便利店在中國將以加盟為主
    日本便利店連鎖企業「全家」計劃在2013年度內將在中國大陸市場的連鎖店加盟店的比率提高到60%,達到2012年的兩倍。「全家」在中國市場現有店鋪近千家。「全家」考慮首先優化現有體制,而非急於增加新店,以期打下穩定的增長基礎。「全家」的中國業務由日本famima和臺灣全家便利商店的合資公司運營。臺灣全家的董事長潘進丁也兼任日本famima的中國業務負責人。
  • 極兔速遞還在觀望,加盟還是直營
    極兔速遞兇猛異常,再看到了自己短板後,在2019年閃電完成工商註冊以及各地機構的鋪設,經過筆者的核實,大中小城市幾乎全由OPPO的團隊拿下經營權,因為OPPO在實體店體系中是一種趨近於直營的模式,所以在2019年沸沸揚揚的傳言中極兔速遞是直營模式存在的.兔子是在多半年的時間裡完成了全國範圍的布局,不費吹灰之力,可見OPPO自身的員工對新型業務是滿懷自信的
  • 加盟店成「定時炸彈」,線上線下雙維拓展或成直營便利店勝負手
    以全家、7-11為代表的便利店企業在加盟體系的管理和商品的食安管控中相對嚴格,但仍會存在加盟商的管理問題,而國內採用加盟形式的便利店問題或許將會更甚。本該為品牌連鎖店「開疆拓土」、擴大品牌知名度的加盟店,如今卻因野蠻生長而反噬品牌商,屢屢將品牌商推至風口浪尖。
  • 全家便利店羅生門事件的全行業啟示
    核心導讀:1.如何提高便利店食品安全的可控率?2.便利店如何找到新門店的合格店長?3.如何以直營模式快速突破區域限制?「為什麼啊?」一碗粥到了一個消費者手裡30秒後,又被店員要回去了。這是筆者近日在辦公樓下的便利蜂買早餐時,見到的一個偶然事件。
  • 便利店10大品牌介紹
    2000年7月,在東京和大阪證券交易所同時上市成功,公司以優良的經營業績贏得了廣大股民的信賴和支持廣東上好便利店有限公司是一間民營商業特許連鎖企業,上好便利店致力於發展「中國城鎮社區便利店第一品牌」,公司以特許加盟連鎖方式發展分店,門店自願加盟,統一裝修、統一配貨、統一管理、統一培訓、統一促銷、統一系統。
  • 全家便利店加盟流程手冊
    上海全家便利店加盟合作經營流程  1、創業說明會  2、合作經營申請  3、立地評估  4、合作經營說明:合作經營意願及投資金額的了解,繳納基本資料。  上海全家便利店加盟公司地址:上海南京西路993號9樓  上海全家便利店加盟公司主頁:http://www.familymart.com.cn  上海全家便利店加盟合作經營專線:800-988-1889
  • 有加盟店經營不達預期改直營
    多店營收開始下滑2017年8月7日,南京中央商場集團(以下簡稱中央商場)控股子公司南京中央商場便利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央便利)與上海羅森便利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羅森)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在5年時間內,中央便利將以排他性加盟上海羅森的方式在南京開設羅森便利店。
  • 羅森便利店進駐蕪湖市場,首店預計8月開業
    羅森便利店進駐蕪湖市場,首店預計8月開業來源:聯商網2020-07-10 11:12聯商網消息:近日,有消息稱,羅森便利店將在蕪湖開店,目前門店正處於裝修階段,首店預計8月份開業。公司由羅森(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授予安徽地區特許經營權,在安徽開發建設「羅森便利店」,是安徽首個外資品牌便利店。作為安徽首家外資品牌便利店,中商羅森自2018年7月首批五店同開之後,在保障門店高質量運營的同時,也在穩步的開疆拓土。2019年,羅森以直營和加盟兩種模式在安徽逐步擴張。
  • 全家便利店加盟比例超過八成
    8月18日,由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主辦的「2020中國便利店大會」在西安召開,作為目前加盟比例已超過80%的全家便利店,中國全家執行長林建宏先生發表主題演講,詳細分享了全家便利店如何對於加盟夥伴賦能與減負,重點提及三大體系和兩大工具,引發業界迴響。
  • 長沙首批中百羅森便利店今日正式營業
    長沙首批中百羅森便利店今日正式營業來源:聯商網2019-06-06 18:05聯商網消息:6月6日上午,中百便利公司在長沙布局的五家中百羅森便利店正式開業。首批開業的五家門店分別為錢隆樽品店、山水熙園店、西中心店、德思勤店和萬家麗店。據了解,中百羅森德思勤店開業當日中午12點日銷已經突破1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