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榮光:細川政權的崩壞與戰國大名三好氏的崛起

2021-02-13 宋安之的歷史小屋

細川澄元、三好之長死去時,澄元之子晴元只有六歲,繼承三好家的三好之長的孫子三好元長只有十九歲,儘管足利義稙前去投靠他們,但是阿波守護家的勢力暫時還是難以與細川高國抗衡。

細川晴元

大永六年(1526年),細川高國突然殺死了重臣香西元盛,自毀長城的細川高國給了阿波守護家一個介入京畿局勢的好機會。勞苦功高的香西元盛蒙受不白之冤而死,讓丹波國的國眾們對細川高國感到心寒,便紛紛向阿波國的細川晴元表示忠心。香西元盛的義兄波多野元清、弟弟柳本賢治更是在丹波國的八上城、神尾山城舉兵,要與細川高國決一死戰。

十二月十三日,細川晴元、三好元長響應丹波國眾的請求,派遣三好勝長、三好政長率軍渡海,於堺港登陸,沒多久丹波國、攝津國就都落入了細川晴元的手中。為此,細川高國不得不親自出戰,他向播磨赤松家、若狹武田家、越前朝倉家與近江六角家派去了使者,請求盟友派遣援軍。然而除了若狹武田家派出兩千援軍以外,其餘三家均不想與勢頭正盛的晴元軍交戰,便都作壁上觀。

大永七年(1527年)二月十三日,高國軍與晴元軍在桂川交戰,雙方都押上了全部底牌,最終失去大部分家臣支持的細川高國戰敗,逃回了京都。次日,細川高國帶著幕府將軍足利義晴流亡近江國,許多幕府的奉行人、評定眾也隨著將軍一起離開,室町幕府實質上停止了運作。

二月二十二日,細川晴元、三好元長擁戴足利義稙養子足利義維渡海進入堺港,由於細川晴元方的勢力在瓜分細川高國領地時侵佔了不少寺院的領地,導致朝廷對他們有些不滿,剛繼位不久的後奈良天皇一度拒絕了足利義維的任官申請。不過,最終朝廷還是讓足利義維敘任從五位下左馬頭,授予其開設陣儀的許可,讓他成為事實上的將軍繼承人。

九月中旬,細川高國終於說服了朝倉家與六角家,三家組成了一支共五萬四千人的軍勢反攻上洛,晴元軍一方的人數則比高國軍少得要多,主力分別是三好元長與畠山總州家家督畠山義堯二人率領的軍勢。高國軍先是擊敗了畠山義堯的軍勢,但是另外一邊三好元長率領的阿波國眾卻擊敗了朝倉軍,扭轉了敗勢,兩方在京都陷入了對峙的局面。在此期間六角軍、朝倉軍不願長期在京紛紛退卻,細川高國也只能返回了近江國,而晴元軍一方,由於柳本賢治的讒言,三好元長也率軍離開了陣地。

此後的細川高國依舊在為重返京都而四處奔波,他先與伊賀國守護仁木氏以及伊勢國國司北畠氏交涉,希望兩家派出軍隊支援自己,在被兩家拒絕以後,細川高國又渡海前往出雲國,想說服當時如日中天的尼子經久率軍上洛,不過也被尼子經久給拒絕了。最終,細川高國流落到了備前國,依靠備前國守護代浦上村宗。浦上家雖是赤松家家臣,但是早已有了下克上的傾向,浦上村宗正好也想借這個機會統一赤松家內的各個派系,便同意了細川高國的上洛請求。

尼子經久

享祿三年(1530年)六月,浦上村宗與細川高國一同侵入了播磨國,由于晴元軍派來的主將柳本賢治被二人派出的刺客刺殺,播磨國落入浦上村宗與細川高國手中,二人隨後立即侵入了攝津國,奪取了多座晴元方的城池。

此時的細川晴元沒有選擇,他一邊與三好元長交涉,解釋先前的事情都是柳本賢治的讒言,請求三好元長不計前嫌派出軍隊,而後又與赤松家的家督赤松政村聯絡,希望赤松政村能夠號召赤松家家臣起兵討伐浦上村宗。

三好元長收到細川晴元書信時已經在阿波國,見主君言辭懇切,他便立即率軍渡海抵達攝津國,果然在此地阻擋住了浦上·高國軍的攻勢。恰好在這個時候,赤松政村加入了晴元軍的消息傳到了浦上·高國軍的陣地之中,得知後路被抄的浦上·高國軍士兵士氣大跌,三好元長隨後下令發起總攻,浦上村宗不知所蹤,細川高國則戰敗自盡。

隨著細川高國之死,持續了數十年的「兩細川之亂」才算告一段落。然而在這個時候,由於細川高國、細川澄元等人的內訌,使得無論是細川京兆家還是室町幕府,都開始出現了崩壞的局面,室町幕府的真正衰弱時期,其實正是這段時期而不是戰國時代前期。

另外一方面,此時的細川晴元雖然統一了細川京兆家,但是畿內的對峙依舊存在,足利義維所在的「堺幕府」與足利義晴所在的近江國形成了對立的局面,而「堺幕府」內部也出現了許多矛盾。當然,「堺幕府」內部的最主要矛盾還是老生常談的阿波眾與畿內眾的對立,只是這一次,進入京畿後的細川晴元以細川京兆家家督的立場站在了畿內眾的一方。

足利義維

在這期間,由於被稱為「堺大樹」的足利義維支持阿波眾,細川晴元便決定與近江國的足利義晴和談,改為擁立足利義晴為主。與足利義維相比,當時足利義晴是各地大名普遍認可的正統的幕府將軍,而足利義晴的政權在細川高國死後,「管領」一職也出現了空缺,因此各有所需的雙方一拍即合,締結了盟約。

為了對付阿波眾的主力三好元長,細川晴元不惜煽動一向一揆攻擊三好軍,逼迫三好元長自盡。可是在三好元長死後,一向一揆逐漸失控,細川晴元又開始煽動法華宗、天台宗、臨濟宗等宗派攻擊一向宗,等到法華宗崛起以後,細川晴元又與天台宗一同鎮壓法華宗的勢力。細川晴元這種通過引發更大的麻煩來解決眼下麻煩的做法,讓京畿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從此以後法華宗、一向宗、天台宗等宗教勢力開始左右京畿的武家鬥爭,直到織田信長時期方才被平定。

除此以外,被細川晴元害死的三好元長之子三好長慶也在暗處蓄勢待發,三好長慶有著阿波守護家的支持,以細川晴元家臣的身份在畿內不斷地擴張著勢力。到了天文十七年(1548年)時,擁有足夠力量的三好長慶終於對細川晴元舉起反旗,奉細川高國的養子細川氏綱為主,將細川晴元驅逐出了京都。

三好長慶

此後,細川晴元雖然一直與三好長慶交戰,但是三好長慶與父親三好元長不同,他將三好家的根據地從阿波國遷到了攝津國,做好了在京畿紮根的打算,因而細川晴元根本沒有能力能夠阻擋日益崛起的三好家。

永祿四年(1561年),由於三好長慶的弟弟十河一存去世,細川晴元與畠山高政(尾州家)、六角義賢一同舉兵與三好長慶敵對,但是晴元軍很快就被三好軍擊敗,細川晴元也被迫前往攝津國的普門寺隱居,於兩年後去世。曾經在京畿隻手遮天的細川京兆家,自細川政元死後就開始內亂不斷,到細川晴元時代,更是被阿波三好家取代,細川京兆家也逐漸被歷史的潮流給吞沒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戰國時代後期活躍於安土·桃山政權中的細川藤孝一系的細川家,出自細川京兆家的庶流和泉上守護家,在他們的努力下,細川一族的傳奇仍舊在繼續。

本文作者:北條早苗

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相關焦點

  • 細川家的戰國時代:硬生生被細川家拖垮的室町幕府
    然而在這個時候,由於細川高國、細川澄元等人的內訌,使得無論是細川京兆家還是室町幕府,都開始出現了崩壞的局面,室町幕府的真正衰弱時期,其實正是這段時期而不是戰國時代前期。另外一方面,此時的細川晴元雖然統一了細川京兆家,但是畿內的對峙依舊存在,足利義維所在的「堺幕府」與足利義晴所在的近江國形成了對立的局面,而「堺幕府」內部也出現了許多矛盾。
  • 兩細川之亂:促使日本戰國大名細川家衰弱的內戰
    細川京兆家的內訌,主要原因是因為家臣們的分裂。在細川勝元時代,細川京兆家的家臣們主要由藥師寺氏、內藤氏、安富氏等譜代家臣組成,可是到了細川政元時期,為了更好地掌握幕政,細川政元吸納了許多幕府奉行人、奉公眾出身的武士為新晉家臣,這些新晉家臣與原本的家臣因為利益不同而出現對立,導致細川京兆家分裂。
  • 細川澄元和細川高國圍繞著中央政權霸權的爭奪一直持續著
    ──天文元年(1532年)在堺公方政權的運營中,畠山義堯和三好元長圍繞堺公方(足利義維)的待遇與管領細川晴元對立。趁此機會穿越了主君畠山氏,接近晴元的木澤長政的暗中活動,爆發了「飯盛城之戰」。雖然畠山三好軍攻圍了木澤的居城飯盛城,但是由于晴元的謀略,遭到了意外的大敗。交戰的背景永正4年(1507年)細川政權首位的細川政元被暗殺,之後成為政元的養子。
  • 下克上與大名混戰,小小的日本為何會出現戰國時代?
    「戰國」一詞出自甲斐國(今山梨縣)大名武田信玄所制定的分國法《甲州法度次第》第二十條中出現的「天下戰國之上,當然,這無疑是受了中國歷史上「戰國」一詞的影響。實際上,日本一個幕府政權就有些類似中國的封建王朝,15世紀開始,日本的室町幕府統治日益腐敗,室町幕府是一個在各地大名(日本古時封建制度對領主的稱呼,指某些某些土地或莊園的領主,這些人為了保護家園,大多擁有其所屬武力,一般稱之為武士,武士後漸漸成為大名下屬的小封建主,而大名成為統領一國的領主)勢力均勢基礎上的大名領主聯合政權,各大諸侯互相牽制
  • 日本戰國時代,大名徵伐,本願寺是如何進入歷史舞臺的
    日本戰國時代的本願寺雖然屬於宗教勢力,但實際上更像是一國大名。那麼,日本戰國時代,本願寺是如何進入歷史舞臺並參與到大名間的徵伐殺戮的呢?日本戰國時代群雄徵伐,本願寺為了保護寺院財產,甚至建立自己的武裝部隊,所以根本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
  • 日本戰國,四國為何實力不強?看看戰國初期的局勢就明白了
    摘要:日本戰國,四國為何實力不強?看看戰國初期的局勢就明白了日本戰國時代,相比於九州地區,四國地區明顯離京都更近,但四國四面環海,地理上也疏離於政治與經濟中心,整體陷入極為混亂的交戰狀態,由於交戰方勢力相當,一直處於互相牽制的尷尬局面中。
  • 日本戰國初期,「統治者」幕府將軍境況如何?眾人手中的籌碼
    摘要:日本戰國初期,「統治者」幕府將軍境況如何?眾人手中的籌碼日本戰國時代,在應仁之亂結束後,京都看似恢復了和平。然而,想要掌握幕府實權的人卻依舊爭權奪利,互相攻擊,全然不顧應仁之亂帶來的嚴重後果。公元1487年足利義尚為了徵討南近江國的守護大名六角家而出兵,其原因在於,當時六角家奪取莊園與寺院神社領地的稅收,並發表對幕府不滿的言論。這是室町將軍在應仁之亂後首度對外展示權威,但結果就像一齣戲劇一般。這場徵討一再延長,直到幕府將軍足利義尚中風病逝在營地中還未結束,只好臨時挑選足利義視之子——足利義材來繼承將軍職位。
  • 足利義輝:戰國時代「劍豪將軍」悲劇的一生
    不過,雖然當時的幕府將軍家分裂成了兩支,但是足利義晴的這一支家族卻被日本大多數大名所認可,因而細川晴元與三好元長在奪取京都之後產生了分歧——細川晴元想要捨棄不被大多數人承認的足利義維,而三好元長則想力挺足利義維出任將軍。 細川家的內訌給足利義晴提供了機會,天文元年(1532年),細川晴元與本願寺勾結,發動一向一揆襲殺了三好元長,隨後便想迎接足利義晴返回京都。
  • 【戰國時代】戰國大名家徽隊旗匯總
    15.高山鍾友:高山右近,是他是利休七哲之一,戰國時期有名的天主教大名,後因信仰問題沒收領土,發配馬尼拉。 16.武田信玄:大膳大夫(從四位下),信濃守,甲斐守護,甲斐武田氏第十七代家督。原名武田晴信,信玄是其法名。幼名太郎,源氏名門新羅三郎義光之後,武田信虎的嫡長子。日本戰國時期的名將。
  • 日本戰國時代,失去權力的將軍家,是如何得以延續的?
    日本三個武士政權中,室町幕府是統治基礎最不穩固的政權。與第一個武士政權鎌倉幕府和最後一個武士政權江戶幕府相比,室町幕府就猶如在海面上衝浪一般,非常不穩定。面對強勢的地方守護,甚至還要主動退讓。而在中央,由於是由地方守護支持創建,因此採取合議制,這極大削弱了足利將軍的權力。
  • 日本戰國時代,各勢力集中的近畿地區為何毫無作為?
    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逐漸沒落的有力守護大名苟延殘喘著。當時,近畿地區除小部分例外外,其他全由號稱三管領的細川氏、畠山氏、斯波氏,以及號稱四職的赤松氏、京極氏、一色氏、山名氏等有力的守護大名統管。但正如上文所說,在長期內鬥的影響下,上述勢力的統治能力已衰退到極限。取而代之的,是被稱為國人眾的地方小型領主,以及一向宗、法華宗等宗教勢力。
  • 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如何處理與親族的關係?大名:很難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如何處理與親族的關係?大名:很難日本戰國時代,君臣之間缺乏信用,哪怕是送出人質也無法保證忠誠。為了能夠獲得足以信賴的家臣,親族成為戰國大名的選擇。遠親雖然不如近親可靠,但至少比外人要可信得多。
  • 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痴迷茶道,交出茶具謀反可活命?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痴迷茶道,交出茶具謀反可活命?日本戰國時代是日本史上空前流行茶會的時代。據說茶道成立在室町幕府後期,由村田珠光創始。後來村田珠光的茶道由大商人武野紹鷗繼承,最後由千利休完成了現代茶道的雛形,這使得原本只在天皇家及公家內部流行的茶道徹底普及。在早期,只有享受風流的戰國大名喜歡開茶會,一直要到織田信長將茶會利用在政治上後,才真正開始大為流行。在信長政權之下,開茶會是需要批准的,所以,能獲準開茶會是非常榮譽的事情,被織田信長麾下認為是一種極高的賞賜。
  • 日本戰國武將大名綜合實力前十名
    聲稱為正義而戰的日本戰國大名,由於兄長晴景無力平叛,年輕的景虎被推到前臺,景虎多次平定叛亂威望超過了哥哥,家中分裂成兩派,一派支持景虎一派支持晴景,最後在越後守護的調停下景虎繼承家督之位,晴景隱退。上杉謙信自詡為毘沙門天的化身,在殺伐無常的戰國時代,謙信尊神佛、重人倫、尚氣節實在是難能可貴,是為當時之清流。當然身為軍閥他也有惡的一面,他行軍掠地,血流成河,屍橫遍野,殺人屠城。
  • 《崩壞3》榮光特點分析 榮光值得培養嗎
    導 讀 崩壞3中榮光是很多玩家喜歡的女武神,本次就為大家帶來了崩壞3榮光培養建議,告訴大家榮光值得培養嗎
  • 本願寺家——不可忽略的戰國大名
    為什麼戰國三傑在對待本願寺這個問題上會有如此不同的做法?它的根源在於本願寺的身後有一股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我們稱之為本願寺家。本願寺是佛教分支淨土真宗的山門,淨土真宗也就是一向宗。它廢除了所有的清規戒律,信徒甚至不出家都可以修成正果,不需要懂得佛法經文,不需要參加複雜的寺廟儀式。他們宣稱加入一向宗後,只需要時時口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可以在死後上西天極樂世界。
  • 崩壞3榮光值得培養嗎 崩壞3榮光角色培養建議
    崩壞3榮光女武神是最近新推出角色,作為一個和其他角色完全不同體系的角色,相信還是有不少玩家想要培養這位女武神吧。這全新女武神是否值得培養呢?關于榮光有沒有什麼培養建議呢?這裡就為大家帶來崩壞3榮光培養建議,相信各位看完後都能因都所參考,希望大家喜歡。
  • 《崩壞3》女武神榮光陣容搭配推薦 女武神榮光適合什麼隊伍
    崩壞3女武神榮光陣容搭配推薦。女武神榮光是崩壞3在3.8版本實裝的幽蘭黛爾A級裝甲,有著不俗的火焰傷害能力。那么女武神榮光的推薦搭配陣容是什麼樣的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崩壞3女武神榮光陣容搭配推薦
  • 應仁之亂:室町幕府退場與日本戰國時代的開幕演出
    隨著中央政府權威的持續弱化和地方勢力的崛起,宮廷中鬥爭和地方上角逐都日趨激烈。幸而幕府還有部分實力強大的世襲軍事貴族支持,才能有驚無險的撐到15世紀後期。這批貴族被統稱為「三管四職」。其中的三管,是指輪流擔任輔佐將軍的最高政務和軍事長,包括管領的世襲貴族細川、斯波和畠山。
  • 日本戰國時代:近畿——天皇的居所與城郭建築文化的核心
    戰國時代,所謂「上洛」就是指強力大名通過軍事徵服手段前往二條御所得到天皇以及最高朝廷的加封任命從而擁有極大的管轄和行政權力得以鞏固並制霸天下的能力。戰國時代,近畿地方歷經足利氏,三好氏,織田氏,豐臣氏以及德川氏統治,其城郭的特點和形制上與日本其他地區有明顯不同……中世城郭在日本全國有超過40000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