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大賣,產業鏈業績大增,立訊精密市值破4000億

2020-12-27 騰訊網

文/楊劍勇

今年,全球因疫情衝擊消費市場,智慧型手機作為消費科技最大市場,2020年第一季度出貨量同比下降13%至2.7億臺,且第二季度繼續下滑態勢。Canalys報告顯示,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14%至2.84億臺。

值得一提的是,當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大幅下滑的格局下,唯獨蘋果保持高速增長,通過Canalys給出的數據,當華為、三星、小米等廠商均存在不同下滑的情況下,蘋果同比增長25%,可以看出iPhone需求強勁。

結合權威獨立調研機構Omdia早前所公布的數據顯示出iPhone11是全球最暢銷機型,該機構公布2020年上半年全球出貨量前十的機型中,蘋果有五款iPhone機型,iPhone11憑藉3770萬臺出貨量位居全球智慧型手機榜首。與此同時,iphone12推出備受果粉青睞,訂單火爆,為此有消息指出蘋果開始追加訂單,有機構預測,今年有望賣出8000萬臺,2021年銷量有望達2.3億臺,將成最暢銷機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iPhone之外,蘋果公司其他產品線也保持強勁的需求。風靡全球的AirPod耳機,佔據全球超過四成TWS耳機市場,具有降噪功能的AirPod Pro在全球更是一度賣斷貨。Apple Watch則是全球最暢銷智能手錶。

憑藉Airpods、Apple Watch,使得蘋果可穿戴設備領跑全球,佔據全球三分之一市場份額。由此,可穿戴設備是蘋果公司增速最靚麗的板塊,按自然年份,2020年上半年,蘋果來自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所組成的其它業務營收高達127億美元,同比增長20%,截至2020年6月止12個月,該板塊營收達到293億美元,換算人民幣超2000億元。

訂單充足,藍思科技淨利潤增2倍

整體來說,蘋果受益iPhone需求旺盛,以及Airpods、Apple Watch需求強勁,使得蘋果在資本市場屢創新高,是全球首家市值突破2萬億美元的上市公司。蘋果產業鏈同樣也受益於蘋果產品線大賣,使得產業鏈公司業績大增。

以藍思科技為例,在消費電子產品、智能汽車、智能家居家電等領域的市場地位,與蘋果、華為等大廠保持重要合作,特別作為iPhone、Apple Watch核心供應商,隨著新iPhone等智能設備需求強勁,帶來了營收與利潤迅猛增長。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26.6%至260.8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209.6%至34.3億元。

此外,隨著 5G 通信技術、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慧、AR/VR等技術高速發展,預計未來全球智能硬體市場持續活躍,市場空間巨大。為此,藍思科技擬非公開發行股份,募資150億元,推動戰略發展項目落地,完善產業布局,提升在行業內的地位,同時智能製造規模的擴大和智能化、自動化水平的提升,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在筆者看來,藍思科技營收與利潤穩健增長,首先是消費電子需求強勁,其次是背後先進的智能製造生產線是核心之一。

目前,該公司擁有一支超900人的智能製造開發團隊,將生產製造與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進行深度融合,大幅提高數據自動化採集和分析水平,提高生產效率和良率,降低生產管理成本。正是憑藉高度智能化的自動生產線,鞏固公司全球客戶資源與市場份額。在資本市場也得到投資追捧,今年累計漲幅高達171%,當前市值高達1600億元。

立訊精密市值超4100億,在中小板封王

立訊精密作為最具代表性蘋果產業鏈企業,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57%至595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62%至46.8億元。立訊精密營收與利潤高速增長動力之一,來自AirPods、iPhone系列手機強勁需求,使之成資本市場最熱門的蘋果產業鏈標的,市值突破4000億大關,更是在一段時間內超海康威視在中小板封王。截至10月28日,立訊精密市值4151億元,海康威視市值4131億元。

蘋果作為立訊精密第一大客戶,去年為立訊精密貢獻了346億元的營收,佔總營收比例55.4%。依託蘋果發展到市值4000億的巨無霸,iPhone及AirPods是立訊精密2020年營收增長核心因素之一,需要指出的是,立訊精密也將染指代工iPhone。

早前公告稱:根據戰略發展需要,公司及立訊有限與緯創籤署收購框架協議,以現金收購旗下江蘇緯創、崑山緯新的100%股權。眾所周知,緯創是蘋果iPhone代工廠之一,倘若收購成功,意味著將有能力承接iPhone訂單,不再局限於可穿戴設備,對立訊精密長遠發展意義重大。

誰也未料想到,昔日富士康打工妹,如今成富士康勁敵,欲搶奪其核心iPhone代工業務。作為Airpods、Apple Watch重要代工夥伴,倘若能拿下緯創在國內的工廠,能看出蘋果公司在加大扶持力度,有分析指出減少對富士康依賴。

最後

蘋果作為全球價值最高的消費電子企業,市值2萬億美元。以及iPhone迎來一波換機升級周期,還有可穿戴設備的強勁,蘋果業績有望再創新高,相關產業鏈企業營收和利潤保持穩健增長態勢,包括藍思科技、歌爾股份等多家企業淨利潤成倍增長。2020年前三季度,歌爾股份淨利潤同比增長105%至20億元。

歌爾股份作為Airpods核心供應商之一,隨著蘋果可穿戴設備銷售規模不斷擴大,畢竟受益,其盈利水平有望進一步提高。iPhone是全球最香機型,產業鏈受益於iPhone12,以及AirPods、Apple Watch可穿戴設備需求強勁,相關產業鏈公司業績持續增長可期。

楊劍勇,福布斯專欄作家,致力於深度解讀5G、物聯網經濟和人工智慧等前沿科技,觀點和研究策略被眾多權威媒體和知名企業引用。

相關焦點

  • 淨利大增近七成!市值4000億代工龍頭立訊精密再起飛?
    繼歌爾股份上半年淨利大增近五成後,立訊精密半年報更為亮眼,大增近七成。8月24日,立訊精密發布中報,2020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364.52億元,同比增長70.01%;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25.38億元,同比增長69.01%;基本每股收益為0.36元。
  • 立訊精密150億市值歸屬陷爭議,實控人王來春違規代持?
    然而,隨著立訊精密的不斷資本併購,其已從2010年營收10億發展到2019年625億的蘋果代工「巨頭」,市值一度超4000億,吳政衛所持股權價值超百億。據吳政衛所述,自立訊精密2011年上市後,其多次試圖與王來春商談代持股權變現事宜,均未果。有意思的是,吳政衛與立訊精密、王來春的合同糾紛案將於8月14日開庭。而吳政衛選擇此時「爆料」,似有擴大事件影響之意。
  • 拿下蘋果代工工廠,立訊精密牛在哪裡?
    截止到2020年6月底,立訊精密總市值已然超過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縱觀公司的發展歷史,立訊精密正是靠著連接器-模組-整機的三步跨越,完成了產業鏈的延伸與品類的擴張。而公司創始人王來春這一富士康原本的打工妹,也憑此上演了逆襲首富郭老闆的好戲。
  • 拿下蘋果代工工廠,逆襲富士康,立訊精密牛在哪裡?
    由於富士康的體量遠超過聯想、方正等企業,立訊精密在拿到富士康的訂單之後,業績獲得了飛速增長。2010年,立訊精密在深交所成功上市。這一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11億,淨利潤1.16億。因此,立訊精密一度被懷疑是郭臺銘在大陸的馬甲公司,公司的業務獨立性也遭到質疑。很快,王來春就證明了這一猜測過於膚淺。上市之後的立訊精密通過收購崑山聯滔進入到蘋果供應鏈,並將業務拓展至天線、無線充電、線性馬達、聲學器件等核心模組產品領域,成為蘋果產業鏈之中的一家重要配件供應商。
  • 機構喊話減持蘋果概念股!立訊精密股價暴跌,盤中市值蒸發289億
    今日,立訊精密股價之所以大幅下跌,可能與兩方面原因有關:一是原立訊精密集團管理中心高管吳政衛起訴立訊精密以及實控人王來春。據媒體公開報導,吳政衛對媒體投訴稱,他與立訊精密實控人王來春存在股權代持糾紛,糾紛涉及的持股市值超百億。
  • 緯創賣給立訊?代工蘋果多年業績不佳,緯創被立訊拿下兩工廠
    立訊精密是全球消費電子行業的元器件生產商,公司憑藉「連接器—模組—整機」實現三步跨越,完成了產業鏈的延伸與品類的擴張。自2010年上市以來,公司股價穩步上漲,最高漲幅曾一度超過40倍。截至今年6月底,立訊精密的市值已經突破4000億元人民幣,超過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收購緯創雖然不是立訊精密第一次涉足蘋果供應鏈,但彰顯了立訊精密向蘋果供應鏈擴張的雄心。
  • 王來春與立訊精密,不斷奇襲
    已經有足夠經驗的她選擇下海創業,與哥哥共同收購香港立訊,這位女工叫王來春,這家公司後來改名為立訊精密。如今,立訊精密市值近4000億元,成為國內消費電子龍頭企業。而創始人王來春的身價已經接近1000億。
  • 代工蘋果多年業績不佳,緯創被立訊拿下兩工廠
    立訊精密是全球消費電子行業的元器件生產商,公司憑藉「連接器—模組—整機」實現三步跨越,完成了產業鏈的延伸與品類的擴張。自2010年上市以來,公司股價穩步上漲,最高漲幅曾一度超過40倍。截至今年6月底,立訊精密的市值已經突破4000億元人民幣,超過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收購緯創雖然不是立訊精密第一次涉足蘋果供應鏈,但彰顯了立訊精密向蘋果供應鏈擴張的雄心。
  • 立訊精密受到市場關注,我們來看看這家公司是做啥的
    這兩天立訊精密的大股東減持震驚市場,這家公司一下子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我們來看看這家公司具體情況。可能很多股民不熟悉這家公司,很多公眾也可能不熟悉。可是看了一下該公司市值,就發現它已經是巨無霸了,該公司最新的市值是4007億元,排名滬深所有上市公司的第19位,在科技製造業相關的公司中,僅次於寧德時代和美的集團。該公司的前十大股東,除了大股東外,其他全部是基金和投資公司。而且更關鍵的是,該公司的所有股份已經全流通了,這意味著這個4007億的市值是真實的市值,是得到了市場認可的。
  • 歌爾股份立訊精密股價六連跌 果鏈耳機雙龍頭存貨為何大增
    歌爾股份立訊精密股價六連跌 果鏈耳機雙龍頭存貨為何大增 來源:第一財經 丨 2020-11-17 08:53:28
  • 「學徒」立訊精密
    已經得到足夠經驗的她選擇離開,與哥哥共同收購了香港立訊,這位女工叫做王來春,而這家公司後來叫做立訊精密(002475.SZ)。收購香港立訊以後,王來春開始發揮自己在富士康的所見所學,選擇從老本行連接器的代工入手,2004 年,王來春在深圳創建了立訊精密,很快成為了大陸的連接器代工龍頭。2010 年,立訊精密在深圳交易所上市,創始人王來春身價達到了 23 億。
  • 立訊精密剛獲基金增持大股東就套現 一把減持近70億!
    本次變動後,立訊有限持有立訊精密股份28.70億股,佔立訊精密總股本比例的41.05%;王來勝持有立訊精密股份697.03萬股,佔立訊精密總股本比例的0.10%;立訊有限及王來勝合計持有立訊精密28.77億股,佔立訊精密總股本比例的41.15%。
  • 一步步獲庫克信任 富士康「學徒」立訊精密準備切蘋果代工蛋糕
    在這之前,立訊精密一直是蘋果連接器的供應商,生產過MacBook、iPad和iWatch以及蘋果多個配件所需要的組件。隨著業務領域的拓展,民生證券研報稱,其維持Pro版本主力供應商的地位,並預計將參與新一代智能手錶的代工。與資本交易同樣被外界所關注的是,王來春的傳奇經歷。作為這家公司的老闆,王來春完成了從富士康打工妹到身家265億大老闆的轉身。
  • 漲了70倍之後,立訊精密露出了命門|立訊精密|蘋果|工業富聯|iphone...
    01、抱上蘋果大腿 市值突飛猛進根據8月24日發布了最新半年報顯示,立訊精密實現了銷售收入364.5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0.01%;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25.3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9.01%,且在半年報發布當天,立訊精密突破4000億市值大關。公司有今日的成績,要從其16年前發家史開始講起。
  • 蘋果市值破2萬億美元 巴菲特已賺近3000億人民幣
    蘋果宣布拆股計劃 市值一夜大增1720億美金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季報發布的同一天,蘋果公司宣布一股拆四股的計劃:在8月24日交易結束時,股東所持有的每一股將獲得額外三股。
  • 立訊精密將成中國大陸首家iPhone代工廠商,蘋果打的什麼算盤?
    在取得了聯想、同方、方正的主力供應商地位之後,立訊精密開始承接富士康的國內訂單,隨即業績獲得了飛速增長。2010年,立訊精密在深交所成功上市。這一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11億元,淨利潤達1.16億。2011年起,立訊精密陸續收購崑山聯滔電子有限公司的股份,而這家企業當年也是蘋果公司連接線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對崑山聯滔的收購讓立訊精密順利切入到蘋果供應鏈中。
  • 市值超過富士康,開搶iPhone整機代工 立訊精密的逆襲與野望
    來源:中國經營報市值超過富士康,開搶iPhone整機代工 立訊精密的逆襲與野望本報記者/陳佳嵐/廣州/深圳報導在立訊精密(002475.SZ)市值趕超鴻海被市場廣泛關注,立訊精密的擴張也在加速中。有數據顯示,在立訊精密發展初期,有50%的營收都是由富士康所貢獻。近年來,立訊精密的經營業績方面呈現加速增長的勢頭。2010年,立訊精密登陸A股市場,自此開始了持續增長模式。2010年當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為10.11億元、淨利潤1.1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2.83%、56.20%。
  • 歌爾股份立訊精密連續殺跌,果鏈耳機雙龍頭存貨為何大增?
    從2019年1月開始的這一輪A股大行情,蘋果產業鏈是領漲的主要板塊之一,其中的明星股是AirPods生產企業歌爾股份(002241.SZ)和立訊精密(002475.SZ),兩者2019年初至今漲幅都超過了6倍。11月16日,受存貨大幅上升、蘋果業績不如預期等利空因素影響,歌爾股份和立訊精密均下挫逾5%。
  • 立訊精密控股股東高位套現近70億 或與收購緯創崑山工廠有關
    對此,立訊精密於7月22日晚間發布公告表示,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訊有限」)及其一致行動人王來勝於7月22日減持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共計1.30億股,佔公司總股本1.85%。公告表示,減持資金擬主要用於償還立訊有限銀行借款及支持立訊精密相關資金需求。
  • 立訊精密將成中國大陸首家iPhone代工廠商蘋果打的什麼算盤?
    作為一家消費電子元器件ODM企業,立訊精密也許並不為普通消費者所熟悉。但在二級市場,立訊精密卻是如同「黑馬」一般的潛力股。自2010年上市以來,立訊精密的股價穩步上漲,目前公司市值已達到3852億元。立訊精密是靠著怎樣的發展路徑備受蘋果的青睞一路上位的?蘋果手機的代工格局將發生怎樣的改變?蘋果公司又能從中獲得哪些好處?